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第八課:細談Photoshop的色彩模式 第九課:Photoshop快捷鍵

 沖上九重天 2011-08-07
第八課:細談Photoshop的色彩模式

RGB、CMYK、LAB、HSB……也許很多朋友都看到過這些色彩模式,但你了解它們嗎?大多數朋友都會說不了解吧。色彩模式是圖形設計最基本的知識,不掌握怎么行呢?每一種模式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下面我詳細的跟大家談談這些色彩模式。

1、 RGB模式

RGB是色光的色彩模式。R代表紅色,G代表綠色,B代表藍色,三種色彩疊加形成了其它的色彩。因為三種顏色都有256個亮度水平級,所以三種色彩疊加就形成1670萬種顏色了。也就是真彩色,通過它們足以在現絢麗的世界。

在RGB模式中,由紅、綠、藍相疊加可以產生其它顏色,因此該模式也叫加色模式。所有顯示器、投影設備以及電視機等等許多設備都依賴于這種加色模式來實現的。

就編輯圖象而言,RGB色彩模式也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因為它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色彩范圍,即真彩色顯示。但是,如果將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因為RGB模式所提供的有些色彩已經超出了打印的范圍之外,因此在打印一幅真彩色的圖象時,就必然會損失一部分亮度,并且比較鮮艷的色彩肯定會失真的。。這主要因為打印所用的是CMYK模式,而CMYK模式所定義的色彩要比RGB模式定義的色彩少很多,因此打印時,系統(tǒng)自動將RGB模式轉換為 CMYK模式,這樣就難免損失一部分顏色,出現打印后失真的現象。

2、 CMYK模式

當陽光照射到一個物體上時,這個物體將吸收一部分光線,并將剩下的光線進行反射,反射的光線就是我們所看見的物體顏色。這是一種減色色彩模式,同時也是與RGB模式的根本不同之處。不但我們看物體的顏色時用到了這種減色模式,而且在紙上印刷時應用的也是這種減色模式。

按照這種減色模式,就衍變出了適合印刷的CMYK色彩模式。

CMYK代表印刷上用的四種顏色,C代表青色,M代表洋紅色,Y代表黃色,K代表黑色。因為在實際引用中,青色、洋紅色和黃色很難疊加形成真正的黑色,最多不過是褐色而已。因此才引入了K——黑色。黑色的作用是強化暗調,加深暗部色彩。

CMYK模式是最佳的打印模式,RGB模式盡管色彩多,但不能完全打印出來。那么是不是在編輯的時候就采用CMYK模式呢?不是,原因如下:

用CMYK 模式編輯雖然能夠避免色彩的損失,但運算速度很慢。主要因為:1、即使在CMYK模式下工作,Photoshop也必須將CMYK模式轉變?yōu)轱@示器所使用的RGB模式。2、對于同樣的圖象,RGB模式只需要處理三個通道即可,而CMYK模式則需要處理四個 饋?/p>

由于用戶所使用的掃描儀和顯示器都是RGB設備,所以無論什詞焙蚴褂肅MYK模式工作都有把RGB模式轉換為CMYK模式這樣一個過程。

因此,是否應用CMYK模式進行編輯都成在RGB模式和CMYK模式轉換的問題。

這里給個建議,也算是我的一點經驗吧。先用RGB模式進行編輯工作,再用CMYK模式進行打印工作,在打印前才進行轉換,然后加入必要的色彩校正,銳化和休整。這樣雖然使Photoshop在CMYK模式下速度慢一些,但可節(jié)省大部分編輯時間。

為了快速預覽CMYK模式下圖象的顯示效果,而不轉換模式可以使用View菜單下的CMYK Preview(CMYK 預覽)命令。

這種打印前的模式轉換,并不是避免圖象損失最佳的途徑,最佳方法是將Lab模式和CMYK模式相結合使用,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圖象失真。下面介紹Lab模式。

3、 Lab模式

Lab模式是有國際照明委員會(CIE)于1976年(哇,好遙遠呀。)公布的一種色彩模式。

你已經明白了:RGB模式是一種發(fā)光屏幕的加色模式,CMYK模式是一種顏色反光的印刷減色模式。那么,Lab有是什么處理模式呢?

Lab模式既不依賴光線,也不依賴于顏料,它是CIE組織確定的一個理論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見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彌補了RGB和CMYK兩種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 模式由三個通道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個通道是亮度,即L。另外兩個是色彩通道,用A和B來表示。A通道包括的顏色是從深綠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紅色(高亮度值);B通道則是從亮藍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黃色(高亮度值)。因此,這種色彩混合后將產生明亮的色彩。

Lab模式所定義的色彩最多,且與光線及設備無關并且處理速度與RGB模式同樣快,比CMYK模式快很多。因此,可以放心大膽的在圖象編輯中使用Lab模式。而且,Lab模式在轉換成CMYK模式時色彩沒有丟失或被替換。因此,最佳避免色彩損失的方法是:應用Lab模式編輯圖象,再轉換為CMYK模式打印輸出。

當你將RGB模式轉換成CMYK模式時,Photoshop將自動將RGB模式轉換為Lab模式,再轉換為CMYK模式。

在表達色彩范圍上,處于第一位的是Lab模式,第二位的是RGB模式,第三位是CMYK模式。

4、HSB模式

在介紹完三種主要的色彩模式后,現在介紹另一種色彩模式——HSB色彩模式,它在色彩汲取窗口中才會出現。

在HSB模式中,H表示色相,S表示飽和度,B表示亮度。

色相:是純色,即組成可見光譜的單色。紅色在0度,綠色在120度,藍色在240度。它基本上是RGB模式全色度的餅狀圖。

飽和度:表示色彩的純度,為0時為會色。白、黑和其他灰色色彩都沒有飽和度的。在最大飽和度時,每一色相具有最純的色光。

亮度:是色彩的明亮讀。為0時即為黑色。最大亮度是色彩最鮮明的狀態(tài)。

5、 Indexed模式

Indexed 模式就是索引顏色模式,也叫做映射顏色。在這種模式下,只能存儲一個8bit色彩深度的文件,即最多256種顏色,而且顏色都是預先定義好的。一幅圖象所有的顏色都在它的圖象文件里定義,也就是將所有色彩映射到一個色彩盤里,這就叫色彩對照表。因此,當打開圖象文件時,色彩對照表也一同被讀入了 Photoshop中,Photoshop由色彩對照表找到最終的色彩值。

6、GrauScale模式

在介紹完絢麗彩色世界后,現在進入灰色世界。其實灰色也是彩色的一種,也有絢麗的一面。

灰度文件是可以組成多達256級灰度的8bit圖象,亮度是控制灰度的唯一要素。亮度約高,灰度越淺,越接近于白色;亮度越底,灰度越深,就越接近于黑色。因此,黑色和白色包括在灰度之中,它們是灰度模式的一個子集。

GrauScale模式

及灰度模式?;叶饶J街兄淮嬖诨叶?。當一個彩色文件被轉換為灰度文件時,所有的顏色信息都將從文件中去掉。盡管Photoshop允許將一個灰度文件轉換為彩色模式文件,但不可能將原來的色彩絲毫不變的恢復回來。

在灰度文件中,圖象的色彩飽和度為0,亮度是唯一能夠影響灰度圖象的選項。亮度是光強的度量,0%代表黑色,100%代表白色。而在Color調色板中的K值是用于衡量黑色油墨用量的。

7、 Biyesap模式

黑白位圖模式就是只有黑色和白色兩種像素組成的圖象,有些人認為黑色既然是灰度色彩模式的一個子集,因此這種模式就沒有多大用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正因為有了Biyesap模式,才能更完善的控制灰度圖象的打印輸出。事實上像激光打印機這樣的輸出設備都是靠細小的點來渲染灰度圖象的,因此使用 Biyesap模式就可以更好的設定網點的大小形狀和互相的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灰度圖象或多通道圖象才能被轉化為Biyesap模式,轉換是將出現一個對話框,你可以在這里設置文件的輸出分辨率和轉換方式。具體設置方法如下:

Output(輸出):指黑白圖象的分辨率。

Method(方式):提供以下5種設置。

50%Threshold(臨界值):選中此項,大于50%的灰度像素將變?yōu)楹谏?,而小于等?0%的灰度圖象將變成白色。

Pattern Dither(圖象抖動):使用一些隨機的黑白像素來抖動圖象。使用這種方法生成的圖象很難看,而且像素之間幾乎沒有什么空隙。

Diffusion Dither(擴散抖動):使用此項用以生成一種金屬版效果。它將采用一種發(fā)散過程來把一個像素改變成單色,此結果是一種顆粒的效果。

Halftone Screen(半色澤屏幕):這種轉換使圖象看上去好象是一種半色澤屏幕打印的一種灰度圖象。

Custom Pattern(自定義圖案):這種轉換方法允許把一個定制的圖案(用Edit菜單中的Custom Pattern命令定義的圖案)加給一個位圖圖象。

請注意了,當圖象轉換到Biyesap模式后,無法進行其它編輯,甚至不能復原灰度模式時的圖象。

8、 Duotone雙色套模式

Duotone模式用一種灰度油墨或彩色油墨在渲染一個灰度圖象,為雙色套印或同色濃淡套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最多可以向灰度圖象中添加4種顏色,這樣就可以打印出比單純灰度模式要好看得多的圖象。

 
第九課:Photoshop快捷鍵

工具箱(多種工具共用一個快捷鍵的可同時按【Shift】加此快捷鍵選取)
矩形、橢圓選框工具 【M】
裁剪工具 【C】
移動工具 【V】
套索、多邊形套索、磁性套索 【L】
魔棒工具 【W】
噴槍工具 【J】
畫筆工具 【B】
像皮圖章、圖案圖章 【S】
歷史記錄畫筆工具 【Y】
像皮擦工具 【E】
鉛筆、直線工具 【N】
模糊、銳化、涂抹工具 【R】
減淡、加深、海棉工具 【O】
鋼筆、自由鋼筆、磁性鋼筆 【P】
添加錨點工具 【+】
刪除錨點工具 【-】
直接選取工具 【A】
文字、文字蒙板、直排文字、直排文字蒙板 【T】
度量工具 【U】
直線漸變、徑向漸變、對稱漸變、角度漸變、菱形漸變 【G】
油漆桶工具 【K】
吸管、顏色取樣器 【I】
抓手工具 【H】
縮放工具 【Z】
默認前景色和背景色 【D】
切換前景色和背景色 【X】
切換標準模式和快速蒙板模式 【Q】
標準屏幕模式、帶有菜單欄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 【F】
臨時使用移動工具 【Ctrl】
臨時使用吸色工具 【Alt】
臨時使用抓手工具 【空格】
打開工具選項面板 【Enter】
快速輸入工具選項(當前工具選項面板中至少有一個可調節(jié)數字) 【0】至【9】
循環(huán)選擇畫筆 【[】或【]】
選擇第一個畫筆 【Shift】+【[】
選擇最后一個畫筆 【Shift】+【]】
建立新漸變(在”漸變編輯器”中) 【Ctrl】+【N】
文件操作
新建圖形文件 【Ctrl】+【N】
用默認設置創(chuàng)建新文件 【Ctrl】+【Alt】+【N】
打開已有的圖像 【Ctrl】+【O】
打開為... 【Ctrl】+【Alt】+【O】
關閉當前圖像 【Ctrl】+【W】
保存當前圖像 【Ctrl】+【S】
另存為... 【Ctrl】+【Shift】+【S】
存儲副本 【Ctrl】+【Alt】+【S】
頁面設置 【Ctrl】+【Shift】+【P】
打印 【Ctrl】+【P】
打開“預置”對話框 【Ctrl】+【K】
顯示最后一次顯示的“預置”對話框 【Alt】+【Ctrl】+【K】
設置“常規(guī)”選項(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1】
設置“存儲文件”(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2】
設置“顯示和光標”(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3】
設置“透明區(qū)域與色域”(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4】
設置“單位與標尺”(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5】
設置“參考線與網格”(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6】
設置“增效工具與暫存盤”(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7】
設置“內存與圖像高速緩存”(在預置對話框中) 【Ctrl】+【8】
編輯操作
還原/重做前一步操作 【Ctrl】+【Z】
還原兩步以上操作 【Ctrl】+【Alt】+【Z】
重做兩步以上操作 【Ctrl】+【Shift】+【Z】
剪切選取的圖像或路徑 【Ctrl】+【X】或【F2】
拷貝選取的圖像或路徑 【Ctrl】+【C】
合并拷貝 【Ctrl】+【Shift】+【C】
將剪貼板的內容粘到當前圖形中 【Ctrl】+【V】或【F4】
將剪貼板的內容粘到選框中 【Ctrl】+【Shift】+【V】
自由變換 【Ctrl】+【T】
應用自由變換(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Enter】
從中心或對稱點開始變換 (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Alt】
限制(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Shift】
扭曲(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Ctrl】
取消變形(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Esc】
自由變換復制的象素數據 【Ctrl】+【Shift】+【T】
再次變換復制的象素數據并建立一個副本 【Ctrl】+【Shift】+【Alt】+【T】
刪除選框中的圖案或選取的路徑 【DEL】
用背景色填充所選區(qū)域或整個圖層 【Ctrl】+【BackSpace】或【Ctrl】+【Del】
用前景色填充所選區(qū)域或整個圖層 【Alt】+【BackSpace】或【Alt】+【Del】
彈出“填充”對話框 【Shift】+【BackSpace】
從歷史記錄中填充 【Alt】+【Ctrl】+【Backspace】
圖像調整
調整色階 【Ctrl】+【L】
自動調整色階 【Ctrl】+【Shift】+【L】
打開曲線調整對話框 【Ctrl】+【M】
在所選通道的曲線上添加新的點(‘曲線’對話框中) 在圖象中【Ctrl】加點按
在復合曲線以外的所有曲線上添加新的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Shift】
加點按
移動所選點(‘曲線’對話框中) 【↑】/【↓】/【←】/【→】
以10點為增幅移動所選點以10點為增幅(‘曲線’對話框中) 【Shift】+【箭頭】
選擇多個控制點(‘曲線’對話框中) 【Shift】加點按
前移控制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Tab】
后移控制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Shift】+【Tab】
添加新的點(‘曲線’對話框中) 點按網格
刪除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加點按點
取消選擇所選通道上的所有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D】
使曲線網格更精細或更粗糙(‘曲線’對話框中) 【Alt】加點按網格
選擇彩色通道(‘曲線’對話框中) 【Ctrl】+【~】
選擇單色通道(‘曲線’對話框中) 【Ctrl】+【數字】
打開“色彩平衡”對話框 【Ctrl】+【B】
打開“色相/飽和度”對話框 【Ctrl】+【U】
全圖調整(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
只調整紅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1】
只調整黃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2】
只調整綠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3】
只調整青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4】
只調整藍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5】
只調整洋紅(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6】
去色 【Ctrl】+【Shift】+【U】
反相 【Ctrl】+【I】
圖層操作
從對話框新建一個圖層 【Ctrl】+【Shift】+【N】
以默認選項建立一個新的圖層 【Ctrl】+【Alt】+【Shift】+【N】
通過拷貝建立一個圖層 【Ctrl】+【J】
通過剪切建立一個圖層 【Ctrl】+【Shift】+【J】
與前一圖層編組 【Ctrl】+【G】
取消編組 【Ctrl】+【Shift】+【G】
向下合并或合并聯接圖層 【Ctrl】+【E】
合并可見圖層 【Ctrl】+【Shift】+【E】
蓋印或蓋印聯接圖層 【Ctrl】+【Alt】+【E】
蓋印可見圖層 【Ctrl】+【Alt】+【Shift】+【E】
將當前層下移一層 【Ctrl】+【[】
將當前層上移一層 【Ctrl】+【]】
將當前層移到最下面 【Ctrl】+【Shift】+【[】
將當前層移到最上面 【Ctrl】+【Shift】+【]】
激活下一個圖層 【Alt】+【[】
激活上一個圖層 【Alt】+【]】
激活底部圖層 【Shift】+【Alt】+【[】
激活頂部圖層 【Shift】+【Alt】+【]】
調整當前圖層的透明度(當前工具為無數字參數的,如移動工具) 【0】至【9】
保留當前圖層的透明區(qū)域(開關) 【/】
投影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1】
內陰影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2】
外發(fā)光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3】
內發(fā)光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4】
斜面和浮雕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5】
應用當前所選效果并使參數可調(在”效果”對話框中) 【A】
圖層混合模式
循環(huán)選擇混合模式 【Alt】+【-】或【+】
正常 【Ctrl】+【Alt】+【N】
閾值(位圖模式) 【Ctrl】+【Alt】+【L】
溶解 【Ctrl】+【Alt】+【I】
背后 【Ctrl】+【Alt】+【Q】
清除 【Ctrl】+【Alt】+【R】
正片疊底 【Ctrl】+【Alt】+【M】
屏幕 【Ctrl】+【Alt】+【S】
疊加 【Ctrl】+【Alt】+【O】
柔光 【Ctrl】+【Alt】+【F】
強光 【Ctrl】+【Alt】+【H】
顏色減淡 【Ctrl】+【Alt】+【D】
顏色加深 【Ctrl】+【Alt】+【B】
變暗 【Ctrl】+【Alt】+【K】
變亮 【Ctrl】+【Alt】+【G】
差值 【Ctrl】+【Alt】+【E】
排除 【Ctrl】+【Alt】+【X】
色相 【Ctrl】+【Alt】+【U】
飽和度 【Ctrl】+【Alt】+【T】
顏色 【Ctrl】+【Alt】+【C】
光度 【Ctrl】+【Alt】+【Y】
去色 海棉工具+【Ctrl】+【Alt】+【J】
加色 海棉工具+【Ctrl】+【Alt】+【A】
暗調 減淡/加深工具+【Ctrl】+【Alt】+【W】
中間調 減淡/加深工具+【Ctrl】+【Alt】+【V】
高光 減淡/加深工具+【Ctrl】+【Alt】+【Z】
選擇功能
全部選取 【Ctrl】+【A】
取消選擇 【Ctrl】+【D】
重新選擇 【Ctrl】+【Shift】+【D】
羽化選擇 【Ctrl】+【Alt】+【D】
反向選擇 【Ctrl】+【Shift】+【I】
路徑變選區(qū) 數字鍵盤的【Enter】
載入選區(qū) 【Ctrl】+點按圖層、路徑、通道面板中的縮約圖
濾鏡
按上次的參數再做一次上次的濾鏡 【Ctrl】+【F】
退去上次所做濾鏡的效果 【Ctrl】+【Shift】+【F】
重復上次所做的濾鏡(可調參數) 【Ctrl】+【Alt】+【F】
選擇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V】
立方體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M】
球體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N】
柱體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C】
軌跡球(在“3D變化”濾鏡中) 【R】
全景相機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E】
視圖操作
顯示彩色通道 【Ctrl】+【~】
顯示單色通道 【Ctrl】+【數字】
顯示復合通道 【~】
以CMYK方式預覽(開關) 【Ctrl】+【Y】
打開/關閉色域警告 【Ctrl】+【Shift】+【Y】
放大視圖 【Ctrl】+【+】
縮小視圖 【Ctrl】+【-】
滿畫布顯示 【Ctrl】+【0】
實際象素顯示 【Ctrl】+【Alt】+【0】
向上卷動一屏 【PageUp】
向下卷動一屏 【PageDown】
向左卷動一屏 【Ctrl】+【PageUp】
向右卷動一屏 【Ctrl】+【PageDown】
向上卷動10 個單位 【Shift】+【PageUp】
向下卷動10 個單位 【Shift】+【PageDown】
向左卷動10 個單位 【Shift】+【Ctrl】+【PageUp】
向右卷動10 個單位 【Shift】+【Ctrl】+【PageDown】
將視圖移到左上角 【Home】
將視圖移到右下角 【End】
顯示/隱藏選擇區(qū)域 【Ctrl】+【H】
顯示/隱藏路徑 【Ctrl】+【Shift】+【H】
顯示/隱藏標尺 【Ctrl】+【R】
顯示/隱藏參考線 【Ctrl】+【;】
顯示/隱藏網格 【Ctrl】+【”】
貼緊參考線 【Ctrl】+【Shift】+【;】
鎖定參考線 【Ctrl】+【Alt】+【;】
貼緊網格 【Ctrl】+【Shift】+【”】
顯示/隱藏“畫筆”面板 【F5】
顯示/隱藏“顏色”面板 【F6】
顯示/隱藏“圖層”面板 【F7】
顯示/隱藏“信息”面板 【F8】
顯示/隱藏“動作”面板 【F9】
顯示/隱藏所有命令面板 【TAB】
顯示或隱藏工具箱以外的所有調板 【Shift】+【TAB】
文字處理(在”文字工具”對話框中)
左對齊或頂對齊 【Ctrl】+【Shift】+【L】
中對齊 【Ctrl】+【Shift】+【C】
右對齊或底對齊 【Ctrl】+【Shift】+【R】
左/右選擇 1 個字符 【Shift】+【←】/【→】
下/上選擇 1 行 【Shift】+【↑】/【↓】
選擇所有字符 【Ctrl】+【A】
選擇從插入點到鼠標點按點的字符 【Shift】加點按
左/右移動 1 個字符 【←】/【→】
下/上移動 1 行 【↑】/【↓】
左/右移動1個字 【Ctrl】+【←】/【→】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減小2 點象素 【Ctrl】+【Shift】+【<】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2 點象素 【Ctrl】+【Shift】+【>】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減小10 點象素 【Ctrl】+【Alt】+【Shift】+【<】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10 點象素 【Ctrl】+【Alt】+【Shift】+【>】
將行距減小2點象素 【Alt】+【↓】
將行距增大2點象素 【Alt】+【↑】
將基線位移減小2點象素 【Shift】+【Alt】+【↓】
將基線位移增加2點象素 【Shift】+【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減小20/1000ems 【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增加20/1000ems 【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減小100/1000ems 【Ctrl】+【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增加100/1000ems 【Ctrl】+【Alt】+【→】
還有:
圖層混合模式
循環(huán)選擇混合模式 【Alt】+【-】或【+】
正常 【Ctrl】+【Alt】+【N】
閾值(位圖模式) 【Ctrl】+【Alt】+【L】
溶解 【Ctrl】+【Alt】+【I】
背后 【Ctrl】+【Alt】+【Q】
清除 【Ctrl】+【Alt】+【R】
正片疊底 【Ctrl】+【Alt】+【M】
屏幕 【Ctrl】+【Alt】+【S】
疊加 【Ctrl】+【Alt】+【O】
柔光 【Ctrl】+【Alt】+【F】
強光 【Ctrl】+【Alt】+【H】
顏色減淡 【Ctrl】+【Alt】+【D】
顏色加深 【Ctrl】+【Alt】+【B】
變暗 【Ctrl】+【Alt】+【K】
變亮 【Ctrl】+【Alt】+【G】
差值 【Ctrl】+【Alt】+【E】
排除 【Ctrl】+【Alt】+【X】
色相 【Ctrl】+【Alt】+【U】
飽和度 【Ctrl】+【Alt】+【T】
顏色 【Ctrl】+【Alt】+【C】
光度 【Ctrl】+【Alt】+【Y】

 
第十課:Photoshop終極優(yōu)化
  
Photoshop 是圖像處理領域中的佼佼者,它的霸主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個人家用電腦領域。同時,Photoshop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硬件殺手”,在我 64MB內存+Pentium Ⅱ450+7200轉硬盤的電腦上處理稍微大一點的圖像就象老牛拉破車一樣,實在是……因為對Photoshop的衷愛,我不肯放棄它,但卻也難以忍受這種痛苦。經過大量資料的查閱和實踐,我發(fā)現要想讓Photoshop跑起來,關鍵不僅僅是硬件配置的高低,還要看設置。同樣的硬件配置,優(yōu)化的設置至少可以獲得50%甚至更高的性能提升,這種對比尤其表現在處理較大的圖像時。下面,看看我是怎么來優(yōu)化Photoshop的。

 如何提高Photoshop的性能

 程序的“性能”是指程序完成某些操作需要的時間,如打開文件、應用濾鏡效果或編輯圖像之后重畫屏幕。首先,Photoshop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硬件配置,尤其是它可用的內存數量;其次,對其影響很大的因素還有軟件、虛擬內存以及文件的大小和復雜程度等設置。不過如果你不太缺錢的話,配置較多的內存可以使Photoshop性能大幅度提升。而我主要是從軟件設置和操作方面對Photoshop進行了優(yōu)化。

一、確定Photoshop需要的內存數量

 圖像處理對內存的需求量遠遠超過其它應用程序,也遠遠超過了人們的估計。知道以300dpi的分辨率掃描一幅A4幅面的32位RGB圖像,需要多大空間嗎?告訴你,如果存儲為BMP格式的話,24.9MB!這還不算什么,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后面……

 圖像文件在Photoshop中打開后的大小并不同于在Windows瀏覽器中列出的文件的大小。例如,由于許多文件格式使用了壓縮算法,打開的時候必須解壓,這樣就導致了打開后文件通常比原來大許多倍;如果你使用了許多圖層和通道,則圖像需要更多的內存。一般來說,你至少得為Photoshop提供所處理的圖像文件大小3-5倍的可用內存,再加上5-10MB的額外量,這樣才能基本發(fā)揮Photoshop的性能。

 如何確定你的圖像處理軟件需要多大內存呢?

1.啟動Photoshop 5.0,并打開一幅圖像(以Photo5.PSD為例);
2.單擊“圖像”菜單,選擇“圖像大小”,并將圖片分辨率更改為“150像素/英寸”;
3.將鼠標移到窗口左下方的箭頭上,按住鼠標按鈕;這時系統(tǒng)會彈出對話窗。
4.在對話窗中選擇“文檔大小”,這時在狀態(tài)欄上我們可以看到“(C)文檔: 6.02M/23.5M”,其中前者為圖像文件大小,后者為打開后的大小。

5. 重復(3)的步驟并選擇“暫存盤大小”。這時狀態(tài)欄上顯示“(C)掛網:64.6M/25.4M”。右邊的數字表示系統(tǒng)分配給Photoshop處理圖像的可用內存,此數字等于Photoshop可用的內存量減去運行Photoshop所需要的內存量。左邊的數字則是Photoshop處理該圖像需要的總內存量,當左邊的數字大于右邊的數字時,Photoshop除了使用內存外,還必須使用暫存盤。這時,你也許會覺察到Photoshop性能極大降低。

6.重復(3)步驟并選擇“效率”,這里將顯示一個百分數,該數值顯示低于100%則表示Photoshop正在使用暫存盤,引起處理性能下降是在所
難免的。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處理對一幅圖像進行150dpi的取樣(150dpi幾乎是目前打印的最低要求),Photoshop竟然需要65M內存,這里還不包括操作系統(tǒng)和其他應用程序占用的內存。如果是將此處的分辨率更改為300dpi,需要的總內存數將會達到176M。為計算機添加如此多的內存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其實,除了添加物理內存,我們還可以通過讓Photoshop需要更小內存和為Photoshop分配更多可用內存的辦法來提高圖像處理的速度。

二、讓Photoshop使用更小的內存

 我們來舉個例子,同樣打開Photo5.PSD圖像,先單擊“圖層”選取“合并圖層”選項,然后再將其分辨率更改為150dpi。再按上面的步驟查看“文件”多少和“暫存盤大小”,什么?!該數值變?yōu)榱? “6.02M/12.3M”和“36.7/25.4M”。處理同樣一幅圖像需要的總內存數量竟然減少了近1倍。這豈不意味著通過一個簡單的優(yōu)化步驟,你就可以在一定的內存上獲得兩倍內存容量的性能,這確實讓人振奮。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讓我們再打開原始的Photo5.PSD圖像,你可以看到它包含有較復雜的圖層信息。Photoshop必須記錄每一個圖層的圖像信息以及這些圖層之間的關系等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占用大量的內存。合并圖層后,Photoshop只需要記錄一個圖層的圖像信息,所以需要的內存量也就大大減少。

 哪些操作和信息會導致Photoshop需要更多的內存呢?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像素尺寸
 像素尺寸即位圖圖像高度和寬度的像素數目。屏幕上圖像的顯示尺寸是由圖像的像素尺寸加上顯示器的大小和設置確定的,圖像的文件大小與其像素尺寸成正比。如果你要制作一張墻紙,只要根據你設定的顯示器分辨率制作一個1024×768或800×600的圖像就夠了,更大的像素尺寸并不會獲得圖像質量的提高,只能使處理速度和計算機啟動速度更慢。

2.圖像分辨率
 圖像分辨率即圖像中每單位打印長度顯示的像素數目,通常用像素/英寸 (dpi)表示。高分辨率的圖像比相同打印尺寸的低分辨率圖像包含較多的像素,因而像素點較小。例如,72dpi分辨率的1×1英寸圖像包含總共5184 像素(72像素寬×72像素高=5184);同樣 1×1英寸而分辨率為300dpi的圖像則包含總共90000像素。圖像的分辨率每增加一倍,圖像的文件大小就會增大4倍。所以在對圖像進行掃描和處理之前,首先要確定圖像的最終發(fā)布媒介。

 如果制作的圖像用于網上顯示,圖像分辨率只需滿足典型的顯示器分辨率(72或96dpi)。顯示器分辨率即指顯示器上每單位長度顯示的像素或點的數目,通常以點/英寸(dpi)為計量單位。顯示器分辨率取決于顯示器大小加上其像素設置。PC顯示器的典型分辨率約為96dpi,MacOS顯示器的典型分辨率約為72dpi。在Photoshop中,圖像像素被直接轉換成顯示器像素,這意味著當圖像分辨率高于顯示器分辨率時,圖像在屏幕上的顯示比指定的打印尺寸大。例如,當在72dpi顯示器上顯示1×1英寸、144dpi的圖像時,它會顯示在屏幕上的2×2英寸區(qū)域內。因為顯示器只能顯示72像素/英寸,它需要2英寸才能顯示組成圖像一個邊的144像素。因此,使用72dpi(或96dpi)以上的分辨率制作顯示圖像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它只會導致Photoshop性能的下降。

 而對于打印圖像則不同了,因為較高分辨率的圖像使用更多的像素表示每單位區(qū)域,打印時它們通常比較低分辨率的圖像重現更詳細和更精細的顏色轉變。因此,制作打印圖像則就需要根據所用打印機的分辨率來確定圖像分辨率,使用太低的分辨率打印圖像會導致像素化──輸出較大、顯示粗糙的像素;使用太高的分辨率(像素比輸出設備能夠產生的還要小)會增加文件體積,并降低圖像的打印速度。如何確定打印機分辨率和圖像分辨率的關系呢?

 對于照排機或激光打印機產生的每英寸的油墨點數(dpi),使用與打印機分辨率成正比(但不相同)的圖像分辨率可以獲得最佳效果。大多數激光打印機的輸出分辨率為300dpi到600dpi,但對72dpi到 150dpi的圖像打印效果較好。高檔照排機能夠以1200dpi甚至更高精度打印,對200dpi到300dpi的圖像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使用合適的分辨率來制作圖像,我們可以取得最小的文件,從而使Photoshop需要的總內存數量大幅度減少,并大大提高其處理性能。

3.圖像顏色模式

 在Photoshop中,顏色模式決定用來顯示和打印Photoshop文檔的色彩模型。Photoshop的顏色模式以建立好的描述和重現色彩的模型為基礎。常見的模型包括HSB(表示色相、飽和度、亮度)、RGB(表示紅、綠、藍)、CMYK(表示青、洋紅、黃、黑)、以及 CIEL*a*b*。Photoshop也包括為特別顏色輸出的模式,比如索引顏色和雙色調。除確定圖像中能顯示的顏色數之外,顏色模式還影響圖像的通道數和文件大小。

 Photoshop主要有8種顏色模式:

 位圖模式:該模式下圖像由1位/像素的顏色(黑或白)組成,它所要求的磁盤空間是眾多模式中最少的。

 索引顏色模式:該模式下圖像是單通道圖像(8位/像素),使用包含256種顏色的顏色查照表。它要求的磁盤空間比較小,但只能應用有限的編輯。

 灰度模式:該模式下圖像由8位/像素的信息組成,并使用256級的灰色來模擬顏色的層次。

 RGB模式:該模式下圖像使用3種顏色在屏幕上重現多達1670萬種顏色。RGB圖像是3通道圖像,所以它們包含24(8×3)位/像素。

 雙色調模式。該模式主要用于單色調、雙色調、三色調和四色調,這些圖像是8位/像素的灰度、單通道圖像。
CMYK模式:該模式圖像由用于打印分色的4種顏色組成。它們是四通道圖像,包含32(8×4)位/像素。

 多通道模式:該模式下圖像為8位/像素,主要并用于特殊打印用途。

 Lab模式:該模式下圖像使用3種分量表示顏色,它們是包含24(8×3)位/像素的3通道圖像。
同樣的圖像在不同的圖像模式下所需要的磁盤空間是不同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