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網(wǎng)站8月3日報道】題:小月亮:從前地球有兩顆衛(wèi)星
地球現(xiàn)在只有月亮這一個衛(wèi)星,但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說,很久以前,地球曾有兩個衛(wèi)星。麻省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瑪麗亞·朱伯說:“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不敢說。但我認為這是頗有道理的?!?/p>
提出這一說法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天文學家馬丁·尤齊和埃里克·艾斯普豪格最初是為了解釋為什么月球會有這么不對稱的表面。面對我們的那部分表面相對光滑,大片古老的熔巖形成了平坦、黝黑而低矮的平原,以至于早期的天文學家曾把這誤認為海洋。而上世紀60年代早期,通過環(huán)繞月球的太空探測器,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月球背對我們的那面大都是崎嶇不平的山地和環(huán)形山。
沒人能確切地解釋為什么月球會有如此不對稱的表面。
尤齊和艾斯普豪格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感覺背面的山地像是附生的”——就是說是加在原先存在的表面上的。天文學家經過進一步思考,發(fā)現(xiàn)這一觀點與月球形成的理論是一致的。多虧阿波羅探月任務帶回的月球巖石樣本,行星科學家非常肯定月球是數(shù)十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產生的。
撞擊產生了大量碎屑,這些碎屑進入太空后最終結合成了月球。朱伯說,可能還形成了其他星體,不過由于它們的軌道不穩(wěn)定,最終這些行星都飄走或落到地球或月球上了。
除非它們正好落到了一個“特洛伊點”——即與月球相同軌道的地方,只不過在月球前面或后面一些的位置,那里在引力上比較穩(wěn)定——或者說相對比較穩(wěn)定。就在上周,天文學家剛剛宣布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在地球前面圍繞太陽運行的特洛伊小行星。因此一個特洛伊衛(wèi)星在月球前面或后面一起圍繞地球運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經過了數(shù)千萬年之后,這個小月亮開始變得不穩(wěn)定,最后幾乎肯定落到了大月球上。不過尤齊和艾斯普豪格的電腦模型顯示,這顆短命的衛(wèi)星下落的方式極其溫柔,速度只有每秒鐘幾英里,最后只是“啪”的一聲落下,而不是劇烈的撞擊。如果以典型的沖擊速度,也就是比這至少快10倍的速度,朱伯說“那就會撞出一個大洞,并產生拋出物”,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巨大的環(huán)形山。
而這種溫柔的撞擊方式只是在一面加上了一堆東西,就好像在一個籃球上拍上了些泥巴。而且,假如這個小月亮直徑為750英里,質量只有月球的約三分之一,那么現(xiàn)在我們在月球那一面看到的多余物質大部分都來自于它。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靠近我們的一面有這么多熔巖。在發(fā)生撞擊的當時,月球可能已從最初的熔化狀態(tài)冷卻下來,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外殼,底下則是巖漿的海洋。而突然加到另一面的多余質量將大多數(shù)地下的巖漿都擠到了正對我們的這一面,為后來的噴發(fā)提供了足夠的熔巖。
在得到驗證之前,新的科學理論都沒有多大意義。最好的辦法是在從月球另一面帶回的巖石中尋找礦物學證據(jù)??上?這樣的任務還不能很快實現(xiàn)。不過“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探測器至少能對月球上的礦物略探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