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論“賢”
歷史名著了資治通鑒少第192卷上記載:唐太宗李世民舉賢招才曾有過這樣一個故事。貞觀年間,唐太宗在與大臣們討論治國道理時,他命封德彝推舉賢才,但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推舉出什么人來,面對唐大宗的責(zé)問,封德彝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辦,只是現(xiàn)在世上還沒有奇才罷了。”唐太宗說:“君子用人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取它的長處。古代那些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說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使用的嗎夕自己不能發(fā)現(xiàn)人才,怎么能冤枉當(dāng)今一世的人呢2”封德彝聽完無話可說,只好十分慚愧地退了下去。 以此看來,唐太宗這一番關(guān)于“賢”的議論是頗有見地的。誠然,“用人如用器,各取其所長。”善于用器的人,總是盡量用器之所長,而不善于用器的人卻往往不是求全責(zé)備就是大器小用,甚至棄而不用。了莊子·逍遙游夕里曾記述過這樣一件事:春秋時宋國有一生意人,會制造一種搽在皮膚上使之不教裂的藥。一天,有一個人打聽到這種藥方,就出高價買了它,并立即獻給了吳王。吳王就拜此人為將,冬天吳國同越國水戰(zhàn)時,由于士兵的手腳都搽了這種藥,沒有出現(xiàn)凍裂之患,從而打敗了受盡凍裂之苦的越國士兵。由此可見,這用器之長者其...... (本文共計2頁) [繼續(xù)閱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