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論〕 傷寒傳變。先哲已詳。癥候繁多。難于枚舉。大抵自霜降后。春分前。寒邪所感者。為正傷寒。至春夏別感。俗謂之四時(shí)傷寒?;蚣骐s癥。惟得病之初。宜加審辨。則調(diào)理自得其宜矣。 如頭痛。惡寒。發(fā)熱。身足酸痛。晝夜不歇者。傷寒也。如胸膈脹滿。頭痛發(fā)熱。時(shí)有止歇者。勞役食積也。 傷寒最為難治之癥。其患一日病在皮。二日在膚。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在胃。初起即治。邪淺易為消散也。傷寒傳經(jīng)。一日在太陽。則頭項(xiàng)痛。腰脊強(qiáng)。脈浮緊?;蚋【彙?二日在陽明。則為目痛。鼻干。脈浮長。身熱不得眠。 三日在少陽。則為耳聾。脅痛。脈弦。寒熱??诳喽鴩I。 四日在太陰。則咽干。腹?jié)M。自利。脈沉細(xì)。 五日在少陰。則舌干??谠铩C}浮緩。 六日在厥陰。則煩滿。囊縮。脈沉澀。此傳經(jīng)之大概也。 所忌者。脈堅(jiān)大急身汗如油。水漿不入。喘而不休。環(huán)口黧黑。形如煙煤。直視搖頭。唇吻青色。反目直視。溲便遺矢。有犯于斯。皆不治之癥也。傷寒初起。疑似之際。無論四時(shí)陰陽虛實(shí)。用潔白糖五錢。陰癥蔥姜湯下。陽癥百滾湯下。重者亦能減輕。 不問陰陽二癥。倉卒無藥。用生姜。(一兩)蔥白。(十莖)好酒二大碗。煎一碗。熱服。蓋被出汗即解。勿令汗太過。忌大葷五七日。春季根據(jù)此方。夏月減半。冬月加黑豆。(二合炒焦)同煎服。〔神白散〕 治一切時(shí)行傷寒。不問陰陽二癥。老少男婦孕婦皆可服。白芷。(一兩)生甘草。(五錢)生姜(三片)蔥頭。(三寸)黑棗。(一枚)豆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余日。不得汗者。皆可服。(按白芷芳香之品。行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手太陰肺。三經(jīng)。解利風(fēng)寒之劑。味和平。不大峻烈。用至一兩。取其力專。以解三經(jīng)之邪。誠
 〔頭痛內(nèi)熱脈洪無汗〕 葛根一兩。豆豉一勺。水煎。臨服。加生姜汁少許。頓服取汗。(按葛根解利足陽明。傷寒頭痛之圣藥。味甘平。解表止渴。古方用至四兩。以其味淡也。用者審之。治時(shí)疫病更妙。) 日久不得汗者。大梨一個(gè)。生姜一塊。同搗取汁。入童便一碗。隔湯頓熱。服之即汗。(初起寒重者勿服。)
 〔傷寒結(jié)胸停食〕 初起胸中滿悶。喉中有痰聲。寸口浮滑。用(中風(fēng)門中。食吐法治之。) 如三四日后。不能吐。痛結(jié)不通。用陳香糟。(六兩)生姜。(四兩)水菖蒲根。(四兩) 食鹽。(二兩)共搗勻。炒熱為餅。敷胸前痛處。如再不解。以熨斗火熨之。內(nèi)響即去。如口渴任吃茶水。待大便利下惡物即愈。 如胸膈不寬。疼痛。及一切寒熱。痰食水結(jié)。用生姜。(搗爛如泥。去汁。取渣。)炒熱。絹包。徐徐揉熨心胸脅下。其效甚速。如姜冷。入汁再炒
 〔陰毒傷寒四肢逆冷〕 茱萸一升酒拌。濕絹袋二個(gè)。包蒸極熱。更換熨足心。候氣透即止。 四時(shí)雜病嘔吐。手足逆冷。橘紅。(一兩)生姜。(一兩)水煎。徐徐飲下即止。
 〔傷寒內(nèi)傷〕 食積畜血。小腹硬脹。不能言語。兩目直視。手足強(qiáng)仆。神氣欲脫。難以下藥者。用紫蘇。(五七兩)煎湯。將手巾入湯內(nèi)泡熱。取起絞干。乘熱攤病患肚上。令人以手在手巾上旋旋摩擦。冷即易之。待其宿食積血自下。即易醫(yī)治。如肛門閉結(jié)。照大小便癥導(dǎo)引方治之。
 〔喉管傷寒〕 凡喉中癢不可忍。用薄荷。(二分)麝香少許。研極細(xì)末。吹入喉中。待其氣通。吐出涎水碗許。然后吃陳米湯半茶杯即止。如誤飲茶酒。水解癢則不可救。
 〔傷寒發(fā)頤〕 原受風(fēng)寒。表邪未盡。日久身熱不解。耳項(xiàng)前后結(jié)腫疼痛。身熱口渴。柴胡。天花粉。干葛。牛蒡子。黃芩。桔梗。連翹。石膏。(各一錢)甘草。(五分)升麻。(三分)
 〔邪熱亢極〕 黃連(二兩)煎濃汁一盞。放井水上頓冷。浸青布。搭胸前。徐徐換之。以熱勢稍退即止。
 〔傷寒發(fā)黃〕 五六日上。周身發(fā)黃。用麻油半盞。和水半盞。入雞子清一枚。攪和服之即退。
 〔舌黃煩躁狂言〕 吞生雞子清一二枚。即清爽。 發(fā)熱狂走。用雞子殼。(出過小雞者。)泡湯服即睡。
 〔服藥吐出不納〕 生姜自然汁。溫服數(shù)匙。或半盞即進(jìn)。
 〔吐血不止〕 陳京墨。用雞子清磨服即止。 鼻血不止。用冷水浸紙。搭于鼻沖。再用黑山梔研細(xì)吹入鼻中。
 〔小便不通〕 半夏。麝香。(各少許。研末。)填入病患臍中。再用蔥白。田螺。(去殼。取肉。)共搗成餅。封臍上。
 〔服附子過多身目發(fā)紅者〕 黃連。生甘草。(各五錢)用蘿卜汁同煎服。其紅自退。如不急治。恐血從諸上竅出。則無救矣。(如無蘿卜時(shí)。用子煎湯可代。) 或以地漿水。(不種植潔凈地上。掘深三尺許。入泉水?dāng)嚭汀3吻迦★?。?服二三碗即解。 如輕發(fā)附毒者。用小黑豆煮汁。連豆吃數(shù)升效。
 〔服麻黃汗出不止〕 糯米粉。龍骨。牡蠣。防風(fēng)。 本。(各一兩) 共研細(xì)末。遍撲周身即止。并將病患頭發(fā)披入水盆中。捷效。
 〔護(hù)胎法〕 妊婦傷寒。恐傷胎氣。用伏龍肝。(即灶心土)青黛。井底泥。各等分為末。涂臍中二寸許。不損胎。傷寒病初愈。勿過飽。勿勞動。忌食濃味。羊肉。飲酒。大忌房事百日。蓋脾胃初復(fù)。犯之無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