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38年長跑結(jié)束了。索羅斯和巴菲特,對沖基金和價值投資兩大陣營的頂尖大師,分別交上了成績單。巴菲特,贏了。而索羅斯,是當之無愧的對沖基金之王。
】 英國《金融時報》 詹姆斯•麥金托什
最成功的一位對沖基金經(jīng)理,終于走到了對沖基金生命周期的終點。80歲高齡的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不想再為美國對沖基金新法規(guī)傷腦筋。在成立38年之后,他的量子基金開始將投資者拒之門外,從今以后將只管理家族財產(chǎn)。 任何委托過索羅斯管理資金的人士都會為此感到悲哀。他把1973年的10萬美金變成了今天的超過1億美金,平均每年增長20%。不計通脹的總回報率約為102000%。 唯一可與他比肩的基金經(jīng)理只有比他早出生18天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相同時期內(nèi),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的每股賬面價值增長了135000%。 投資者應該問的不是索羅斯為什么不再接收外部資金了,而是他為什么沒有在多年前就這么做。多年來他一直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士之一,《福布斯》(Forbes)估計他目前的身家有145億美元。他根本不需要去賺對沖基金手續(xù)費。 成功的對沖基金經(jīng)理們有許多理由不退出這個圈子。在被問到想做什么別的事情時,許多人都被問倒了。他們顯然更喜歡坐在六個屏幕的彭博(Bloomberg)電腦終端前,而不是置身于私人小島的天堂。一些人會說,反正他們都得管理自己的資金,那為什么不管理別人的呢? 這是個性格問題。忠誠也是一個原因:他們只有幾百名客戶,所以他們通常都很了解客戶。自負是一個因素。對沖基金經(jīng)理之間競爭激烈,但他們只有接收外部資金才有機會進入排行榜。索羅斯似乎已經(jīng)宣布,較量到此為止——而且他贏了。 保留外部客戶也有商業(yè)上的理由。外部客戶會帶來新想法,并會繳納傭金——這可用來購置設備和聘請人工。機構(gòu)投資者的要求越來越低,以前他們的要求總是讓人畏縮,現(xiàn)在他們只要求得到單位數(shù)的回報。 為什么一個富有的對沖基金經(jīng)理愿意與別人分享他的秘笈呢?投資者應該想想這個問題。忠誠和自負或許難以持久,所以答案應該是習性或者商業(yè)原因。 譯者/何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