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千層底說幾句話,就得先知道千層底是什么東西。這里拿百度百科“千層底”詞條中的部分內容來說明一下。 千層底是什么? 泛指手工納制的布鞋鞋底。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于周代,從山西省侯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顯可見一行行歸整的線跡,與今天的納底布鞋完全一致,它表明3000多年前的周代,納底布鞋已經被使用。納底布鞋發(fā)展到清代,進入了全盛時期,造就出馳名中外的“千層底”,…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珍貴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工藝價值。 歷史發(fā)展 據考證,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于周代,納底布鞋已經被使用。納底布鞋發(fā)展到清代,進入了全盛時期,造就出馳名中外的“千層底”,無論是造型,材料和技藝方面都有了較大發(fā)展。手工千層底布鞋歷經3000多年,仍為后人享用,充分說明柔軟舒適、透氣吸濕的手工納底布鞋具有強大生命力。 中國建國之前的千層底,主要都是傳統(tǒng)的手工、繡花布鞋等。由于是手工納底,具有柔軟舒適、透氣吸濕的特性,深受中國百姓喜愛。建國后,各地開辦了很多布鞋廠,集中大量生產機制千層底布鞋,其中著名品牌有安徽楊氏千層底、上海雙鷗、上海小花園、北京一帶等,這是中國布鞋的鼎盛時期。改革開放以后,布鞋逐漸淡出了鞋類市場的主要舞臺,但依舊保持著巨大的生命力。 進入21世紀后,人們的觀念趨向自然和健康,穿上一雙合適的布鞋,成為了很多現代青年男女追趕的時尚潮流。布鞋相對于其它鞋類,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所,尤其適合在休閑、旅游、室內、開車等任何場合穿著,而時尚、漂亮的繡花千層底女鞋一直以款式新穎、漂亮端莊而聞名,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女性文化的標志之一。 制作工藝 千層底布鞋的做工復雜,工序繁縟,技藝高深,難度大,耗時長,而且工藝要求嚴格,每雙鞋的制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制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邊、檢驗等近百道工序,制作一雙鞋往往要花上四五天的工夫。手工納底要求每平方寸納81針以上,一雙鞋至少2100多針,并且麻繩粗、針眼細,加工時得用手勒得緊,針碼還得分布均勻。手工縫绱鞋時,則要求必須緊繃楦型,平整服貼。绱鞋的針碼更得間距齊整,鞋幫與鞋底的結合要嚴合飽滿。…納好的鞋底要放到80℃一100℃的熱水中煮,然后用棉被包嚴熱悶,悶軟后再用木錘錘平、整型、曬干,這樣就使幾十層布和十幾層袼褙組成的鞋底變成一個整體,穿著柔軟舒適,吸汗、不走樣。 保養(yǎng)常識 (1)刷鞋時切不可將鞋泡在水盆里,應蘸水刷去污物并將鞋底朝上涼干,不可曝曬。 (2)如遇雨踩泥水后,切不可摔擰,應及時刷凈涼干。 (3)繡花鞋、緞面鞋不要用水刷面,穿著時不得與硬物磕碰、刮蹭。 (4)存放時,要將鞋置于陰涼通風處,切勿受潮,凡毛料面、氈絨里鞋應放樟腦丸,以防蟲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