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3)底質(zhì)淤泥一般在10厘米左右;放蚌前10~15天,用生石灰清塘。
3.親蚌的培育每年春節(jié)后開始選擇親蚌,分別在蚌殼上做雌雄標記,然后雌雄相間吊養(yǎng)于池內(nèi),間距30~35厘米,這樣便于雌雄自然受精,提高受精率。親蚌吊在水中后,需要細心觀察,加強管理。
(二)人工采苗
受精卵在雌蚌的外鰓腔發(fā)育成鉤介幼蟲后,必須寄生在錢類的鰓絲或鰭條上,吸收營養(yǎng),完成變態(tài)。人工采苗就是人為地使鉤介幼蟲寄生于魚體?!?/span>
1.寄主魚的選擇寄主魚要求性情溫和,游泳緩慢,否則會使鉤介幼蟲過早脫落而不能完成變態(tài)。體質(zhì)要求健壯,無病無傷,鰭條完整無損,否則,鉤介幼蟲尚未完成變態(tài)寄主魚就死亡。另外要求取材方便?! ?/span>
在實際生產(chǎn)中,通常選黃顙魚和鳙魚為寄主魚。黃顙魚喜安靜,怕干擾,忍耐性強,附苗率高(1尾體長15厘米的黃顙魚右附著鉤介幼蟲200~300條),在江河、湖泊、水庫、池塘中都有生長,一年四季均可捕到,鳙魚性情溫和、飼養(yǎng)管理方便,也是較理想的寄主魚。寄主魚捕到后需進行短期暫養(yǎng),使體表、鰭、鰓內(nèi)的泥沙排凈,同時恢復體力。暫養(yǎng)密度不宜過高,一般150~200尾/米水體。暫養(yǎng)期間盡量使魚安靜,不受干擾。暫養(yǎng)時間較長時,每日適量投喂飼料。黃顙魚以投喂蚯蚓或蚌肉為好,鳙魚以肥培育水質(zhì)為主。
2.鉤介幼蟲成熟度的鑒別采苗前需對鉤介幼蟲的成熟度進行鑒別,因為未成熟的鉤介幼蟲沒有寄生能力。鉤介幼蟲成熟的標志是:已脫離卵膜,足絲和鉤具有附著力。鑒別時,用開口器打開河蚌,首先看外鰓的顏色。褶紋冠蚌的外鰓飽滿,已呈暗紫色;三角帆蚌外鰓飽滿,已呈褐黃色或紫黑色與灰黃色相間,從鰓外看卵粒明顯,說明母蚌已成熟。其次是取卵觀察,用針刺外鰓時,鉤介幼蟲足絲相互粘連成線,說明鉤介幼蟲已破膜,成熟度好。第三就是用針挑出卵放在載玻片上,可見卵的雙殼微微啟動,表明鉤介幼蟲已成熟?! ?/span>
在通常情況下,鰓瓣后端的鉤介幼蟲先成熟,前端的后成熟。成熟一批,釋放一批,分批排盡。因此,在檢查時,應在鰓瓣的近兩年端部位取樣,如大部分卵成熟,表明鉤介幼蟲破膜達一半以上,說明達到采苗標準?! ?/span>
檢查的母蚌的時間要短,動作要輕巧。時間太長,刺激過大會引起母蚌流產(chǎn),所謂流產(chǎn)是指母蚌內(nèi)的鉤介幼蟲未成熟,而排出體外的現(xiàn)象?! ?/span>
3、人工采苗的方法
(1)靜水采苗法把鉤介幼蟲發(fā)育成熟的母蚌,采用陰干或日曬刺激后,放入采盆內(nèi),盆內(nèi)水剛好淹沒蚌殼為宜,不久,即見鉤介幼蟲排出,狀似一團團棉絮沉入水底,此時立即放入寄主魚,并適當攪動盆內(nèi)水,以增加魚體和鉤介幼蟲的接觸機會,提高附苗率,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防止寄主魚浮頭。經(jīng)過10~20分鐘,將寄主魚移入流水池內(nèi)?! ?/span>
采苗的時間長短與溫度有關,溫度高,鉤介幼蟲的活動力強,采苗時間宜短;反之則時間可長些。在水溫18~20時,在底徑40厘米、水深20厘米的容器中,可放母蚌2只,母蚌排出幼蟲后,把母蚌放入另一盛有新鮮水的采苗容器中,再分別放魚,以每尾魚鰭和鰓絲上寄生200~300只鉤介幼蟲為宜,鉤介幼蟲寄生在魚體上呈白色小點。褶紋冠蚌排鉤介幼蟲往往要持續(xù)幾個小時,因此,在生產(chǎn)上不方便,有時可用部蚌法靜水采苗。
?。?/span>2)流水采苗法用40~50厘米底徑的大面盆,每一容器內(nèi)放2~3只母蚌,同時放入寄主魚,容器上罩上網(wǎng)布,以防魚跳出;上面不斷噴水,使容器內(nèi)的水不斷流動更新,保持水質(zhì)新鮮,氧氣充足,這樣經(jīng)過一夜,母蚌排出的鉤介幼蟲就寄生在魚體上了。然后將采好苗的魚及時分養(yǎng)。此法的好處是氧氣充足,寄生魚成活率高,并且采苗方便,適宜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但鉤介幼蟲流失率高?! ?/span>
?。?/span>3)網(wǎng)箱采苗法在水面寬闊的地方,架上長1.2米、寬0.8米、高0.6的39目聚乙稀網(wǎng)箱。每箱放10~20只母蚌和400~500尾寄主魚,母蚌自然排放鉤介幼蟲2~3小時,魚的鰓和鰭上就會寄生鉤介幼蟲200只左右,完成一次采苗。然后將寄主魚分散稀養(yǎng)?! ?/span>
(4)池塘直接采苗法采苗池200~300米2,水深0.5米,硬泥底質(zhì),四周無遮蔭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肥度適當。繁殖季節(jié)挑選成熟的母蚌,每平方米吊養(yǎng)一只母蚌各投放20~30尾寄生魚。待母蚌排出鉤介幼蟲后,把母蚌移出。再進行精心管理,適當投喂豆?jié){,保持水質(zhì)新鮮,使寄生魚生長良好,保證鉤介幼蟲的發(fā)育?! ?/span>
4、采苗注意事項
?。?/span>1)選擇成熟母蚌時,動作要輕快,以防流產(chǎn)?! ?/span>
(2)控制寄生密度,一般一尾魚寄生鉤介幼蟲150~200只若數(shù)量過多,營養(yǎng)不良,嚴重時將引起寄主魚死亡?! ?/span>
?。?/span>3)水流適當,不宜過大、過急,以免鉤介幼蟲流失。
5、寄生魚的培育
鉤介幼蟲寄生于魚體后,要經(jīng)過一定的寄生時間才能完成變態(tài)。其寄生的時間與水溫相關?!?/span>
寄生鉤介幼蟲的魚要用活水養(yǎng)殖,并適當投餌施肥。只要飼養(yǎng)得法,每尾寄生魚可獲幼蚌100多只?! ?/span>
平均水溫 18℃ 20~21℃ 23℃ 26~28℃ 30~35℃
寄生時間 15天左右 13天左右 10天左右 6~8天 4~6天
褶紋冠蚌鉤介幼蟲寄生時間與水溫的關系
平均水溫 12~13℃ 15℃ 17℃ 19℃
寄生時間 15天左右 13天左右 10天左右 6~8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