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6年5月,安徽省馬鞍山市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集中由該市花山區(qū)檢察院審查批捕和起訴。近四年來,花山區(qū)檢察院通過對大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辦理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大多都有前兆,提醒家長注意觀察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細節(jié)表現(xiàn),適時采取積極預防措施,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夜不歸宿,可能發(fā)展成犯罪 案例:同住一個小區(qū)的夏某等5名同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暑假前約定放假后要出去大玩一場。放假后的一天夜晚,他們5人沒跟父母打招呼便悄悄地離開了家。沒有父母的束縛,他們住高檔賓館、通宵上網(wǎng)、狂吃猛喝,待各自攜帶的錢花光時,玩興正濃的他們便將手伸向路邊行人。開學后,警察找上門來,他們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在離家出走的幾天里,竟搶劫了3名行人。 檢察官提醒:不少案例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的時間多數(shù)發(fā)生在夜晚,家長們應對孩子晝夜行蹤了如指掌。孩子如果數(shù)日不歸,其可能離犯罪已經(jīng)不遠了。建議家長們對涉世不深的十六七歲的孩子密切關注,切不可將孩子夜不歸宿看成是小事。 來歷不明的物件,不可熟視無睹 案例:一天,小明放學后拿回一部手機,炫耀地對父母說:“這是我搞來的。”對這部來歷不明的手機,愛貪小便宜的母親不僅沒有追問是如何搞來的,反而對小明說:“給媽媽玩幾天。”幾天后的傍晚,家里來了兩名警察,將小明和其父母傳喚到派出所,警察告訴小明的父母,小明因涉嫌盜竊將被刑拘。原來,小明放學后乘坐公交車時,見一乘客手機一端露在口袋外,便悄悄地將這部價值4000元的手機裝入了自己的腰包。 檢察官提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聞不問,甚至像上面這位母親那樣因為貪小便宜而默許、慫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成為貪小便宜的犧牲品。 “真空期”豈能撒手不管 案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小剛2009年就應踏入大學校園,可惜的是,在接到錄取通知書之前,他因多次參與搶劫、盜竊而進了看守所。據(jù)張小剛自述,是交友不慎讓他栽了跟頭。高考結束的那天回家路上,張小剛碰到小學同學田小峰,寒暄之后互留電話。剛剛從高考緊張亢奮的狀態(tài)中放松下來的張小剛,經(jīng)不住田小峰勸說去打游戲,久而久之反感起讀書來,反而天天圍著田小峰轉(zhuǎn),終于發(fā)展到隨田小峰搶劫。 檢察官提醒:青少年在長身體、增知識階段,學習壓力過大,身心顯得異常的脆弱,特別是經(jīng)過高考緊張激烈的拼搏后,他們心理上一旦突然放松下來,就極容易放縱自己,如果這時再遇到無良朋友的誘導,很快就會學壞。建議家長們在這一特殊階段嚴加看管,不要覺得高考結束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 輟學,可能是走向邪路的起點 案例:小強今年16歲,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離異。重組家庭后,母親沒能力管他,繼父又不敢管,致使小強小小年紀就輟學在社會上游蕩。很快,小強被毒販子盯上。毒販先讓小強染上毒癮,然后以此控制小強充當販毒“馬仔”。 檢察官提醒:幫助孩子終生遠離毒品的最好方法是,父母盡力給孩子一個圓滿的家,即使是重組的家庭也要注意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特別是不能輕易讓孩子輟學。只有正常的家庭環(huán)境,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孩子的不良習慣才能得到矯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一個中學生在告別了兒童階段步入青少年階段后,體態(tài)和心理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思考的問題多了,但很多是朦朧地、似是而非地解釋一些問題的現(xiàn)象??梢哉f,這一階段是他們的重要轉(zhuǎn)折階段。如果想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妨朝著以下四點努力或者用以下四點衡量自己。  1.自知。對自己的相貌、體型、體質(zhì)、生理特點、體能、健康狀況和心理動機、興趣、情緒、能力、氣質(zhì)、性格、品德及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能努力發(fā)展自己,即克服缺點或弱點,發(fā)揮長處,主動進行自我教育。 2.自愛。對自己的生理特點、心理能力及自己與周圍同學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目標、行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并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既有自我欣賞,又不自慚形穢,不論自己長得美還是具有無法補救的生理缺陷,都能安然接受,不怨天尤人,不自尋煩惱。 3.自強。有理想、有生活目標,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對人民有價值、有意義,因此,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能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訂切實可行的生活目標,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4.自制。有道德和法制觀念,遵守社會公德、行為規(guī)范及法令、遵守學校紀律,個人服從集體、服從社會,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改正缺點,使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化、社會化。 內(nèi)控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