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釣魚實(shí)用百科(6)來源:《角落》 2010年06月03日16:25
夏日白天雖不是最好的釣魚時間,但夏日是魚的生長期,各種海淡水魚類和水生動物的吃食量是很大的,只要掌握它們的生活規(guī)律,是可以釣得多,釣得大的。 夏日用粗線硬竿大鉤,且釣得遠(yuǎn),小浮標(biāo)不僅起不到浮標(biāo)的作用(線的沉力大于小浮標(biāo)的浮力),而且太小。在遠(yuǎn)處看不清。故應(yīng)采用配套使用的大浮標(biāo)。使浮標(biāo)的浮力與線,鉤餌的沉力比例相若。 夏日釣者多用單子大浮標(biāo)。長20厘米至30厘米,鉤砣重量恰好比大浮標(biāo)的浮力略重2—5克。這樣,沉底釣十分敏感方便;有些釣者“合二為一”。在七至十個單子鵝毛梗浮子中間(上面四個小浮標(biāo),下方三個小浮標(biāo),穿一自行車汽門芯打氣用軟管(長5厘米),釣近水,背陽、風(fēng)小的時候,用散子浮標(biāo),向陽,釣遠(yuǎn),風(fēng)大的時候,在小橡皮管上插一支單子大浮標(biāo)。 浮釣、懸釣都用單子大浮標(biāo),不同的是,浮標(biāo)的浮力一定要大干鉤砣加餌料的重量,只有這樣,鉤餌才會浮在水表和懸于水中,不沉底,才真正起到浮釣、懸釣的作用。 拋竿沉底釣不用浮標(biāo),但拋竿浮釣一定要用浮標(biāo)。為拋得遠(yuǎn),不能用長而流線型的單子大浮標(biāo),而應(yīng)厝重而浮力強(qiáng)的葫蘆狀大浮標(biāo)。8米以上長手竿浮釣也可用葫蘆形大浮標(biāo)。 夏季要不要打窩子,用什么誘餌好? 夏季魚兒食欲旺盛,活動重大,吃鉤率高,釣魚還要不要打窩子呢?這要看水面魚情和用何種釣法而定。 一般來講,傳統(tǒng)鉤法,無論海釣,還是淡水釣,也無淪春、夏、秋、冬,耍想釣得多,釣得大,釣得持久,都要打窩于聚魚,漁池也是如此。臺灣釣法釣前不打寓子,但臺灣釣法是誘釣結(jié)合,使用的釣餌也是誘餌,在開釣前試深淺、調(diào)浮標(biāo)時,放的餌料較大,其味足香,等于打窩子,釣時餌料不斷擴(kuò)散,邊釣邊打窩子,魚也越豪越多,這說明,釣魚打窩于是重要的。 有些人在漁池中垂釣,打窩子的地方不吃構(gòu),走到另一個不打窩子的地方反而釣到了魚,就以為在漁池中不打窩子照樣可以釣到魚,這種偶然性不能代表必然性,偶然釣到魚不能說明不打窩子必然釣到魚,打窩子的地方釣不到魚,只能說明釣點(diǎn)選得不吼或魚群離窩子太遠(yuǎn),一時尚未尋食到窩于里,或魚群剛?cè)朐r遇到驚嚇,成群逃走。如果再等下去,或再換個位置打窩垂釣,效果就臺好起來。而且只要不跑魚,釣到的不止一條。而在那不打富于釣到魚的地方,或者是別人打窩子已廢棄的釣點(diǎn),或者是喂食區(qū),流水口,本身是個好釣點(diǎn)。不然,再釣下去效果肯定不佳。 夏季釣魚打完窩子,用什么餌料好呢?根據(jù)龜類的生活條件變化和廣大釣者的經(jīng)驗(yàn),用份量多的顆粒餌料好,因夏日魚的食重大,消化能力強(qiáng),冬春用的粉末誘餌在夏日使用的話,一是小魚多,準(zhǔn)聚來大魚,二是如有大魚來,報快將粉末誘餌食盡或因其尾鰭、胸鰭、腹鰭煽動水的流動力大而分?jǐn)?shù)在水中,窩于里反而沒有餌料。魚兒分散了,釣魚效果當(dāng)然不好。用大米、大麥、小麥、豆餅、人工制造的顆粒餌料就不同。不論是用酒浸泡的。還是炒熟的,煮熟的,或粉劑壓制成的,它們份量重,打入窩于后不易被水流沖走,也不易被大魚尾螬打散;小魚難食進(jìn),大魚吃起來時間久,耐饑,可在窩子里停留較久,這時,用好于寓于里的餌料的釣餌垂釣,教果就好。海釣,淡水釣都是這樣。流水釣因條件特殊,釣法特殊,當(dāng)作別論。浮釣法在上游撒漂浮誘餌,青草或菜葉,也以大束大塊為好。 臺灣釣法適用于夏釣嗎? 臺灣釣法是我國臺灣釣者根據(jù)東亞釣法改進(jìn)而成的一種新型的比速度的釣技,在臺灣的淡水漁池和海濱釣場,那是四季皆宜的??墒牵@種釣法傳入大陸后,許多釣者在實(shí)踐中都產(chǎn)生了這一種看法,臺灣釣法只是的小鯽魚、非洲鯽魚的,只適宜冬、春釣,不適宜夏、秋釣。經(jīng)過同臺灣高手多次交談和一起垂釣,不少釣者改變了初衷。認(rèn)為臺釣法也可適用于夏釣。 臺灣釣法的釣技關(guān)鍵在于線細(xì)、鉤小,浮標(biāo)靈敏。浮標(biāo)與砣、鉤及水的比重浮力適當(dāng)。線細(xì),拉力再強(qiáng),磋到大魚也易斷,鉤小,韌力再堅(jiān),也會被大魚拉直或拉斷。因此。夏釣運(yùn)用臺灣釣法,線就要相應(yīng)粗一些,如冬春主線用0.8號或1號,夏秋就可廚2--3號;鉤子要大些,鉤絲粗些。冬謇用2--3號小鉤。夏秋就可用57號中型鉤。漁竿可再硬一些,碰到大魚就不怕了。由于天氣炎熱,3號線也像春日的1號線那樣柔軟敏感,魚吃鉤時,浮標(biāo)反應(yīng)也一樣敏感。夏日魚嘴張得開,吸食力強(qiáng),即使最膽小挑剔的鯽魚,鉤子大些。線粗些。也不像春日那么懼怕,饑餓驅(qū)使它們大膽吞食,故這樣的漁具配置,吃鉤率還是很高的。如天氣悶熱,將浮標(biāo)改為浮力大的,在水中懸釣。效果也很好。 但是,用手竿釣大魚,尤其是5公斤以上的大魚,即使臺釣法換上夏釣漁具,也不如傳統(tǒng)釣法釣得大膽,釣得把握大。相對面官,臺釣的夏令釣具竿子太短,線還是細(xì),構(gòu)還是小,不如傳統(tǒng)釣法變換那么自如。這種釣法畢竟是比速度的以釣取鯽魚為主的方法。其特點(diǎn)不在大,面在快與鄉(xiāng)。所以在大陸多次比賽中,臺灣商手不得不承認(rèn),祖國傳統(tǒng)鈞法流傳幾千年;有其不可輕視的長處。釣大魚比賽,還是傳統(tǒng)釣法好。當(dāng)然。拋竿則更好。 夏季大魚力大兇猛,釣到大魚怎么辦? 首先要穩(wěn)定情緒,不必過于緊張。拋竿釣到大魚后,從手感中可以得知大魚的份量,迅速把放線器的旋蓋扭到和線、鉤同步的拉力上,下邊搖線,一邊準(zhǔn)備它掙扎時放線。手竿則不急于將魚頭拉出水面,看看是什么魚,或者魚多大,如果這樣。魚一露頭,見到人和陽光,勢必拼命向河中心猛力掙扎,容易將竿線拉 成一直線,造成線斯魚逃。應(yīng)用軟硬勁將其拉住,人向后退二、三步,慢慢將其從水底向近身拉近,但千萬不可松線。 大魚開始知痛掙扎,會猛力向河中或左右竄去,釣者則要運(yùn)用漁竿的彈力,向其相反方向牽引運(yùn)動,必要時,竿梢尖可以入水,在水中周旋。竿尖和線在水中阻力大,增加了拉力,減弱了魚的沖力。大魚上鉤后往往有猛力的三竄,只要釣耆彎竿與其沖擊相反的方向用軟硬相諧的力氣控制住,三竄以后,力氣就小了。這時候,還不急于將魚頭提出水面,還應(yīng)采取“魚動我不動,魚不動我動”的策略,將魚按照自己的意志,左拉右拉,多盤旋幾個回合,待手感覺得它無猛勁了,可以將其頭拉出水面,讓其吃空氣和表水,這時它再猛竄,已無力氣,有的已吸入空氣,無力掙扎,肚皮向天。這時,將其牽引至身邊,用抄網(wǎng)抄取之。千萬不可用手拉線取魚。因線的拉力往往不如魚的重量,是竿子的弓彈力和線長的綜合拉力,加水的阻力,人的巧勁,才使線不斷,魚不逃。如果用手拽線等于去掉了竿的彈力,水的阻力,長線的綜合拉力,只有這么1米長的短線的拄力,經(jīng)不起魚的重量,往往一拉就斷,或魚鉤斷裂,或魚嘴拉豁,魚還是逃走了。 夏日釣大魚逃不掉的前提是:事先檢查漁竿是否結(jié)實(shí),有無斷裂處,接口處牢不牢,如竿子不行,要另換新竿或修,補(bǔ)好。線要檢查有無傷痕最好用新線。鉤要檢查是否受傷或本身鋼性硬度足否,鉤與線的接頭處是否牢靠,是否有磨損。鉤上大魚后,還要檢查—下漁鉤是否變形受傷,線有無在與魚相持時磨損受傷。接頭處有無磨損等,再投入垂釣。如有磨損,立時更換,避免再次釣到大魚時出問題。拋竿釣到大魚比手竿要穩(wěn)定得多,因它可自動放線,但也不可麻痹大意。魚拉到身邊后應(yīng)用抄網(wǎng)取魚,并注意不要被其它沒釣住魚的鉤子扎傷手,或扎到衣服上。 夏季怎樣釣草魚? 草魚,古稱“鮮”,也稱草青、白鯇,混子等,我國四大家魚之—。鯉科。淡水草食性中層魚類,因以苦草、菹草及禾本科陸生食物為主要餌料,故名。魚苗以浮游動物、藻類、浮萍及昆蟲為食。我國各地均產(chǎn)。性兇猛,個體大的可達(dá)35公斤以上。長江下游曾捕撈到50公斤的草魚。生長快。吃食猛,肉味鮮美。 草魚四季可釣,冬春因草枯,天冷,草魚的新陳代謝轉(zhuǎn)慢,消化能力減弱,一般不再食草。冬眠的同時。偶爾吃些植物的種子及粉末,也食些昆蟲。春末摹木繁茂,開始吃草,并越吃量越大,幾乎日夜不停。同時,也吃一些植物種于及昆蟲,但以草料為主。從其食性出發(fā),夏日釣草魚,可用沉底釣和浮懸釣兩種方法進(jìn)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