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壓穴位治閃腰 按穴位臉上不長色斑 等
常按九個穴位 臉上不長色斑 擁有嬰兒般的光潔皮膚是每個成年人的夢想。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會慢慢變得暗沉,很多人的臉上還會長出色斑,特別是黃褐斑。 平時堅持按摩一些穴位,對美白皮膚很有好處,而且能幫助治療面部色斑。這9個穴位分別是,三陰交、陰陵泉、地機、膻中、關元、氣海、腎俞、足三里和脾俞穴。 對于出現(xiàn)面斑的朋友來說,還需要按摩長斑的地方。中醫(yī)上有阿是穴的說法,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對于色斑也是這樣。產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環(huán)不好,按摩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從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針灸效果會更好。 產生色斑的原因很多,比如日光照射、疾病、藥物、化妝品、情緒因素等等。中醫(yī)認為,大多數(shù)面斑產生的原因都是肝郁氣滯,即由不良情緒等引發(fā),很多長斑者還伴有某些婦科疾病,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乳腺增生、月經不調等,所以特別是女性長色斑時要警惕身體的疾病。 穴位定位: 三陰交: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10厘米,脛骨內側緣后方。 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地機:陰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取穴。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0厘米。 氣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5厘米。 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5厘米處。 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指壓穴位治閃腰 山東濟南讀者劉先生問:快過年了,最近和老伴兒去超市買年貨。由于買的東西有點多,提著上樓的時候,閃著腰了。請問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治嗎? 俗話說,老人易閃腰,小兒易發(fā)燒。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是這樣。老筋老腿的,稍有不慎便扭傷了腰。其主要表現(xiàn)為損傷部位疼痛,活動受限。這時可以自我或請人協(xié)助進行指壓穴位一二次,很快見效。 “腰痛點”穴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和第三四掌骨之間上1/3處,各有一處穴位。取穴用大拇指順掌骨間隙進行移動性指壓,患者局部會有明顯的酸脹感。邊指壓邊讓患者旋轉腰部左、右各5圈,彎腰手夠地,再起身后仰。時間約2~3分鐘,疼痛便會減輕或消失?;颊卟环烈辉?。 三個穴位讓血壓不再“高高在上” 太溪穴 曲池 太沖穴 現(xiàn)在所說的高血壓屬于中醫(yī)的“頭痛”、“眩暈”范疇。高血壓一般分肝陽上亢和肝腎陰虛兩種類型。不管什么類型的高血壓患者,都要好好地利用我們人體自身的降壓藥——— 穴位。有三個穴位從古至今證明降壓效果都是非常好的,這就是太沖、太溪和曲池。 為什么要用這三個穴位呢?因為,不管是肝陽上亢或者肝腎陰虛,都是肝腎兩臟的問題。中醫(yī)認為,肝在五行里屬木,腎屬水,水生木。肝的特點是向上的,要想不讓它升發(fā)太過,就要有水來滋潤它。可以想象一下真實生活中的樹,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滋養(yǎng),就會變枯,樹枝樹干變枯之后,就容易裂開,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肝主藏血,肝性升發(fā),如果沒有腎水的滋潤,它就升發(fā)太過,血管的壓力會加大,血壓就會升高;如果腎水充足的話,就可以以柔克剛,把肝的那份“剛性”給中和一下,血管也會變得相對柔韌,血管彈性變好了,就能大大減少心腦血管發(fā)病的幾率。 太沖穴從腳拇趾與旁邊的第二趾之間,沿著足背推上去,兩個骨骼相接稍微隆高之處就是太沖的位置。使用指頭壓迫,會感覺到脈動。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不讓肝氣升發(fā)太過,是肝經上最負責任,最任勞任怨的;腎經上的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后方,即內踝間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補腎陰的要穴。補腎陰就是給“樹”澆水;大腸經上的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時,在肘橫紋的外側頭凹陷處即是此穴。曲池穴有疏風通絡,清熱祛火之效,此穴用來撲滅火氣,也就是降壓效果最好。堅持每天按揉雙側太沖、太溪、曲池穴,每穴按揉3~5分鐘。一般堅持兩月之后,完全可以讓您不再服用降壓藥。 在堅持按揉三個穴位的同時,一定要飲食上補足氣血,戒掉一切寒涼的食物,多吃補腎補肝的食品,如動物腎臟、肝臟栗子、核桃、紅棗、桂圓等。飲食要少鹽宜清淡。宜素食,忌辛辣、油膩等食品。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例如傳統(tǒng)的紅棗米粥、肉絲炒芹菜等,營養(yǎng)搭配都是非常合理的。 還有,心胸要開闊一點,不能斤斤計較,保持性情的豁達開朗,做到清心寡欲,排除一 切 雜念,消除過多的貪求,避免想 入 非非。并注意調控情緒,切忌發(fā) 怒 生氣。這樣就能使“肝氣條達”,肝經比較暢通,血就不容易發(fā)生“堵車”。這些都有助于血壓的控制。(太沖穴、太溪穴、曲池穴具體位置如圖所示。) 老人流鼻涕可按迎香穴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體質逐漸下降,鼻涕也會增多,特別是早晨吃飯時更明顯。經常流涕會使嗅覺失靈,頭部沉脹,鼻涕倒流至咽喉,還會出現(xiàn)痰多的現(xiàn)象。采用按摩法治療老年人流鼻涕簡便,效果好。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4~6個月便可見效。 方法: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用兩手指旋轉輕揉按摩60次,至鼻內有通氣的感覺為宜。同時按摩迎香穴偏上的上迎香穴。按摩時點、按、揉結合,手法輕重適當,切忌用力過急、過猛。 對付落枕 “一穴”搞定 一些常見病可以通過按摩某一個特定的穴位來治療,效果顯著、屢試不爽。 落枕 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颊呓洺J穷^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fā)現(xiàn)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閃腰 閃腰在醫(y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處。人體雙側肋弓下緣連線與脊柱的交點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數(shù)三個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流鼻血 在天氣干燥時常有發(fā)生。發(fā)生流鼻血時除了低頭、用冷毛巾濕敷頭部等外,還可以按壓“止血點”來加快止血。 “止血點”位于面部正中線與發(fā)際交界處上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以上各法只適用于家庭日常應用,請讀者酌情使用,并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最關愛老人的穴位———養(yǎng)老穴 “養(yǎng)老穴”的意思是說,此穴對老年人非常容易患的各種疾病很有益。養(yǎng)老穴屬于小腸經脈的穴道。因為小腸的功能是吸收水谷所化之精氣供養(yǎng)全身,同時因為此穴可以治療目視不明、耳閉不聞、肩臂疼痛、手腳不能自如等老年病,是調治老年人疾病的重要穴位,所以稱為養(yǎng)老穴。 怎樣才能找準養(yǎng)老穴呢?手背朝上,以此狀態(tài)觀察手腕的小指側,可以肉眼看出骨骼突出部分。手指觸摸此部分,可摸到裂縫,養(yǎng)老穴就在裂縫中。還有一種取穴方法,我們把一只手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另一只手的食指點在手腕關節(jié)高出的那塊骨頭上,然后手往里一翻,食指就跑到一條縫里面去了,這個縫就是養(yǎng)老穴。 長期按摩此穴,對老年人身體器官退化、衰老等各種疾病具有療效。養(yǎng)老穴對所有的老年病都有作用,像血壓高、動脈硬化、頸椎病、老年癡呆、頭昏眼花、胸悶氣短、耳鳴耳聾、記憶減退、手指麻木、上肢酸痛等。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話來說,就是能夠很好地改善身體的微循環(huán)。長期按摩此穴,能夠舒筋通絡、聰耳明目。有病的老年人翻身起坐一般比較費力,這養(yǎng)老穴也管用。有人說我現(xiàn)在眼睛越來越花了,眼睛一疲勞就視覺模糊,視力下降,您就天天按揉養(yǎng)老穴吧,又方便又有效。另外,對落枕、閃腰岔氣、呃逆等疾病,也非常有效。 具體按揉方法是:用食指的指尖垂直向下按揉,穴位處有酸脹感,每次左右兩穴位各揉按2~3分鐘,每天早、中、晚各揉按一次。 乳腺增生多按膻中穴 女性的日常保健,調理任脈是必不可少的,而膻中穴則更是首當其沖。膻中穴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由于它歸屬任脈,臨近乳房,是預防治療乳腺系統(tǒng)相關疾患必用的穴位。 乳腺增生患者平時可自我按摩膻中穴。具體方法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約2分鐘;推是指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著前正中線從下向上推,緩慢而均勻,每次約2分鐘。 按揉護肩穴 給肩膀放松 隋末唐初,有個名醫(yī)叫甄權,堪稱一代針灸巨擘。傳說當時有位刺史因為受了風寒,不能拉弓射箭,四處尋找名醫(yī)都無功而返,后來找到甄權,他說:“只要你保持射箭的姿勢,我一針扎下去,你就可以射箭了?!庇谑谴淌肪湍闷鸸?,做出射箭姿勢,甄權在他的肩 穴上扎針,一針刺下去,刺史當即就能射箭了。 像這個刺史一樣,現(xiàn)在得肩部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老年人,嚴重到連穿衣服都困難,早上起床時,甚至肩膀都抬不起來。對于因受寒導致的肩周炎,還有因長期使用電腦導致的肩膀酸痛、僵硬,以及偏癱患者上肢活動不利,揉按肩 穴都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當您抬起肩膀時,沿著鎖骨往上推,會摸到一個高起的點,這里是肩峰,在它的前下方,有個凹陷的地方,這就是肩 穴。 按摩最好的方法就是躺在床上,放松肩膀,讓別人輕輕揉按這個穴位3~5分鐘。自己也可以做,先將右手搭到左肩,四指盡量展開,抓牢肩部,掌心緊貼肌肉,用大拇指做旋轉按摩,同時其余四指做抓提按摩。較為嚴重的患者,可找個道具,一堵墻或一棵樹都行,將肩部貼緊墻或樹,然后以肩部為軸心,做旋轉按摩。 此外,在平時還要注意保暖,盡量別提重物,加強適度的關節(jié)鍛煉,還要及時補鈣。也可采用一些熱敷、拔罐等物理療法,加快康復。 |
|
|
來自: jinglingczc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