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得罪嘉慶,絕非偶然的錯失,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這家伙位極人臣20年,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計搜集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材料,十五皇子(后來的嘉慶帝)自然也在范圍之內(nèi)。
乾隆80大壽那年(1790年),嘉慶的老師朱玉圭正好60歲。嘉慶寫了一首詩祝賀老師,詩中將朱玉圭和父皇連在一起,還說朝廷等待著他來擔任要職。和珅發(fā)現(xiàn)后如獲至寶,將它視為一支備用的暗箭。不久,乾隆擬將朱玉圭調(diào)到朝廷當大學(xué)士。和珅感到這會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拿那首詩給乾隆看,說朱玉圭與皇子的關(guān)系不正常,要皇子寫詩稱頌自己,很有野心。于是“龍顏大怒”,朱玉圭因此被降職,要不是有大臣說情,嘉慶也會受到處分,因此怨恨在心。
嘉慶從此韜光養(yǎng)晦,并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1795年9月,乾隆決定傳位給嘉慶,使和珅膽戰(zhàn)心驚。嘉慶登基后,先是秘密搜集和珅的罪行,除了掌握他占有清朝大量金銀財寶之外,了解和珅長期把持崇文門稅關(guān),索賄受賄;大量兼并土地;開設(shè)當鋪銀號,放高利貸;開設(shè)煤窯、跑運輸……讓大清朝大量銀子進入他的私囊,據(jù)統(tǒng)計,他擁有土地10多萬畝,收租房屋1000多間。
巨大的財富使和珅過著帝王般奢華的生活,他在北京、承德等地都建有住所。和珅在北京什剎海畔建起豪宅(今恭王府),府內(nèi)甚至仿乾隆寧壽宮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門等。和珅還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園,即今北大未名湖。和珅不僅享受著姬妾成群、錦衣玉食的生活,還夢想著死后像皇帝一樣風(fēng)光,他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建巨大墳?zāi)?,?guī)格甚至超過親王,民間稱之為“和陵”。
為了搬倒父皇的寵臣和珅,嘉慶繼位后考慮太上皇還健在。他面對一個老謀深算,并深受太上皇寵愛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和珅的一舉一動,他看在眼里,不動聲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評和珅,嘉慶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嘉慶向太上皇奏報的一些軍國大事,也經(jīng)常讓和珅去代奏、轉(zhuǎn)奏,以此表示信任,穩(wěn)住了和珅。
嘉慶穩(wěn)住和珅后,選擇了調(diào)虎離山戰(zhàn)術(shù)。此時乾隆駕崩,和珅失去靠山。當天,嘉慶一方面任命和珅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國喪大事,一方面?zhèn)髦I他的老師署安徽巡撫朱珪來京供職。初四日,嘉慶發(fā)出上諭:譴責在四川前線鎮(zhèn)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wù)。嘉慶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lián)系。這實際上削奪了和珅的首輔大學(xué)士、領(lǐng)班軍機大臣、步軍統(tǒng)領(lǐng)、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quán)。
和珅守靈期間,嘉慶選擇了突然出擊戰(zhàn)術(shù)。正月初五日,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劾和珅弄權(quán)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慶宣布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慶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diào)整。如初八日,嘉慶命令從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nèi)容事先告訴軍機大臣。并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璇、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quán)。
嘉慶革職和珅后,在朝野上下大造輿論。并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員,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態(tài)。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tài),他在奏折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真是一個無恥小人,請求將其“凌遲處死”。“凌遲”就是千刀萬剮。嘉慶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下基調(diào),并通報各省督、撫,要他們都表明態(tài)度。
此時的嘉慶皇帝大獲全勝。他開始加快了懲辦和珅的步伐。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遺詔的同時,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wù)革除,下刑部大獄。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chǎn),并會同審訊。初十日,嘉慶御批“實力查辦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十五日公布他20條罪狀,三天后下達賜死的詔書。
嘉慶帝本要將和珅,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媳婦的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這在當時最文明的死法,如果按照當時的朝規(guī)像他這樣的罪大惡極的臣子,不是凌遲處死,就是午門問斬,嘉慶還是網(wǎng)開一面,決定賜一道白綾讓和珅自縊而亡。為避免政壇風(fēng)波,嘉慶帝宣布對能棄惡從善和珅余黨一律免于追究。
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經(jīng)到來,罪狀公布的當晚,正是元宵,他對著皎潔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懷,寫了這首《獄中對月》:夜色明如許,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墻高不見春。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余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他被迫上吊死后,人們還在他的腰帶里發(fā)現(xiàn)一首七言絕句: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記取香煙是后身。他剛踏入50歲,苦心謀得的權(quán)勢和財富就如“幻夢”、“香煙”,一切成空,詩的字里行間飽含著無限的凄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