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簡介: 英雄彪炳史冊,惡人遺臭萬年。是不是英雄和惡人天生就是注定的?津巴多教授在這里向大家解釋描述了普通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變成英雄,又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變成了人人誅之后快的壞人。 幸福課編輯導讀:菲利普•津巴多是世界知名的學者、教育家、研究者、新聞人物,在以上領(lǐng)域獲得了眾多的榮譽。著名且有爭議的“斯坦福監(jiān)獄模擬實驗”讓他蜚聲海內(nèi)外,而且他還是阿布格萊比虐囚案件中的證人,豐富的經(jīng)歷使他對于人性的理解超出一般學者,特別是對于善惡的探討,《路西法效應(yīng):好人是怎么變成壞人的?》有詳細的闡釋。菲利普.津巴多在本次TED研究中,向人們道出了好人變成壞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本次演講中,他向人們分享了阿布格萊比虐囚案中未曾見過的照片以及他的個人見解。然后他還談?wù)摿艘粋€人變成一個英雄也是很容易,我們怎么去迎接這些挑戰(zhàn)的問題。 津巴多教授,以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聞名世界,對于心理學和世人的貢獻已不必多說。他在本次TED演講上,指出了普通人為什么會在某種特殊情境下變成一個令人發(fā)指的惡棍。在演講開始的時候,他提到了“路西法效應(yīng)”,路西法在有的著作里被理解為墮落的天使,又指惡魔。他本是上帝的寵兒,卻由于嫉妒心,墮落凡塵,成為邪惡的代名詞,津巴多曾經(jīng)寫過《路西法效應(yīng):好人是如何變成壞人的》。
那么什么是路西法效應(yīng)?路西法效應(yīng)其實就是強調(diào)情境對人的影響,個人的性情并不像我們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惡之間并非不可逾越,環(huán)境的壓力會讓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曾經(jīng)的好人轉(zhuǎn)眼就成了“壞人”。 先來看看什么是惡?惡就是人們違背人性,有意對別人或其他群體心理造成心理傷害,生理虐待,道德摧毀。 惡到處存在,如果在“google”上鍵入惡這個單詞,會出現(xiàn)幾百項相關(guān)事件。在我們的案例研究中,惡業(yè)往往被定義為暴力和性墮落。由于媒體對阿布格萊布監(jiān)獄虐囚事件進行了曝光,那里的獄警在一夜之間就成了壞人。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試圖了解虐囚事件中,誰才是真正的“壞果子”?誰該對此事負責?這涉及到什么樣的行為發(fā)生背景?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情境? 心理學家是怎么看待這種人性善惡的轉(zhuǎn)變?都有哪些因素導致這種“路西法效應(yīng)”的發(fā)生?我們來看看。 津巴多教授提出了自己對“路西法效應(yīng)”的思考,他認為世界的無限容量促使人們可以有多種行為表現(xiàn):善良或者殘忍,關(guān)心或者冷漠,創(chuàng)造或者破壞,成為惡棍或者英雄。在這里他還介紹了7個逐步滑向惡魔行列的進程:
人們對待惡行的方式往往是譴責,譴責惡行是很容易的,去理解惡人卻很難。在歷史上有很多大屠殺,殺人的在事后回想起來都會驚出一身冷汗,很難相信自己竟然可以干出這等惡行,為此一生忍受愧疚之煎熬。但是,在當時的那種情境下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是滔天罪行,渾然不覺,似乎一切行為只不過在職責范圍之內(nèi)而已。津巴多從斯坦福監(jiān)獄模擬實驗和阿布格萊比案件中總結(jié)出一個道理,這對于所有軍事拘捕行動都是一個忠告:慎用權(quán)力能有效防止虐待事件發(fā)生。 在這個社會上,有兩種英雄:一種是傳統(tǒng)的英雄,甘地、曼德拉、馬丁.路德金等,他們因為某些原因犧牲自我,從而使他們的人生變得傳奇。這一類英雄在中國也有著名的例子,雷鋒和賴寧,這兩位在我們還是讀小學的時候,被歌頌到極致,是好榜樣。還有一種是虛構(gòu)的英雄,比如蜘蛛俠、超人等這些并不是真實的,只是擁有了超能力而已。 大部分的英雄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是在某些特定的環(huán)境下成為了英雄。為了讓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英雄,就要對孩子進行英雄主義教育:鼓勵孩子學習新英雄的課程使得其在腦海中形成英雄形象,備英雄的能力,時刻準備成為英雄的候選者,在一些環(huán)境下位他人服務(wù),捍衛(wèi)理想。英雄就是一個人所做的事情超出了一般人的行為,做了別人沒有做而自己做的,不以自我為中心,以他人利益為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