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代教父”身后風光無限
臺灣黑道老大許海清出殯豪華驚動世人 , “臺灣教父”風光大葬許海清折射寶島黑道風云半世紀。
臺灣黑社會大老許海清2006年5月29日出殯,這些黑幫人員一律身著黑衣,在臺北為許海清舉行葬禮。包括日本、香港、澳門黑幫頭目在內(nèi)的上萬名黑幫分子前往殯儀館參加告別儀式。
許海清于2006年三月死亡,93歲的他因在餐廳吃壽司時哽咽,造成腦部嚴重缺氧而昏迷,于4月6日晚去世。終年九十三歲。
出席葬禮的各路黑幫不乏相互不共戴天者,但是他們都保證不會在這個場合清算舊賬。下葬日被宣布為“黑幫停火日”,然而臺北警方依然如臨大敵,派遣百名以上警員全副武裝、身著防彈馬甲,嚴密監(jiān)視葬禮進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黑幫很少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張旗鼓地活動。不過,最近在臺灣卻發(fā)生了一件反其道而行之的事。被稱為臺灣“黑道最后仲裁者”、“蚊哥”的許海清5月29日出殯,不僅有一萬多名臺灣黑道分子到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致禮,亞洲各國的黑道頭目和臺灣黑道首領(lǐng)們也幾乎全員到齊,上演了一場蔚為“奇觀”的“亞洲黑社會大巡禮”。
參加5月底告別儀式的幫派除了臺灣的三大黑幫“竹聯(lián)幫”、“四海幫”、“天道盟”,日本最大的黑幫山口組外,還有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黑道中人。臺北地方政府派出大批警員維護秩序,并對現(xiàn)場進行了跟蹤錄像,并據(jù)此進行幫派資料更新。大批黑幫成員身著黑衣,三人一排,步行10公里護送“蚊哥”的靈柩至臺北郊外的墓園。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浩蕩的出殯行列造成了當日臺北地區(qū)嚴重交通堵塞,由于當天是臺灣的國中基礎(chǔ)測試最后一天,至少有5萬名學生的考試被嚴重影響,臺灣民眾批評其惡劣行徑為“空前絕后”。
黑道最后的仲裁者
這位身后事牽動整個亞洲黑幫勢力,更被高書挽聯(lián)“正義之最,一代開先”的臺灣“末代黑幫教父”許海清的一生可謂是近代以來臺灣歷史的濃縮版。
在臺灣處于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他是一個街頭小混混,為撫養(yǎng)弟弟和妹妹而每天過著打架斗毆、逞兇斗狠的日子。他體形瘦小,卻像蚊子般的威猛扎手,因此黑道給了他一個“許蚊仔”的封號。像當時大多數(shù)臺灣人一樣,受過殖民教育的他會講日語,這為以后他同日本黑幫拉近關(guān)系,建立聯(lián)系打下了基礎(chǔ)。
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政權(quán)從大陸敗逃到臺灣,而一直與其同氣連枝的上海青紅幫勢力也一并尾隨而來。曾經(jīng)依靠上海青紅幫黑社會勢力一步步爬上權(quán)力頂峰,獨裁中國22年之久的蔣介石在臺灣立住腳跟后,在長達38年的戡亂建國戒嚴(1949—1987)期間故伎重施,利用黑幫勢力大肆暗殺、襲擊持不同政見人士,甚至公然搶劫。而臺灣“黑金政治”的源頭也由此開始。在這期間,許海清所屬的“竹聯(lián)幫”日漸羽翼豐滿,成為臺灣第一大幫派,這個位子一直維持至今。
“蚊哥”還是開臺灣“黑道從政”先河的第一人。當年國民黨剛敗退到臺灣時,為了籠絡(luò)人心,增補了一些臺籍人士進入臺北市“議會”,臺北黑社會頭面人物許海清就這樣被納入其中。利用市“議員”的職務(wù)之便,許海清積累了不少人脈,成為臺灣有名的“黑幫教父”。
在20世紀80年代初金盆洗手前,由于許海清的黑社會資歷和調(diào)解能力,加上他出手大方,廣結(jié)人緣,因善于處理幫派糾紛而名聲鵲起,漸漸成為臺灣黑社會糾紛的仲裁者。并被冠以“黑道最后仲裁者”的稱號,深得黑白兩道的敬重。當被問及為何有著38,000名成員的山口組如此高姿態(tài)地出現(xiàn)在臺北,一個成員回答:“我們是來表達對蚊哥的尊敬。同時也是提醒公眾我們一直都在這里,這邊還有不少的朋友。”
1983年,高雄“七賢幫”與“沙仔地幫”為了搶奪地盤幾乎每天開槍、廝殺,雙方死傷無數(shù),甚至傷及無辜,高雄市警察局為了這些江湖恩怨每天忙翻了天卻無法解決問題。情況持續(xù)近一個月后,許海清倚老賣老,出面主持談判,緩和了雙方關(guān)系。
1988年,臺灣十大槍擊要犯之一楊瑞和及其團伙到處流竄,一路搶劫賭場、恐嚇有錢人,臺灣警方無技可施。臺北市幾處職業(yè)賭場也被勒索5000萬元(新臺幣,下同),面對武器裝備較強的楊瑞和集團,賭場自知躲不過,卻也希望能減少被勒索的金額;許海清也明白“江湖規(guī)矩”,知道經(jīng)營賭場賺的本就是不正當?shù)腻X,偶爾分一些給流竄的兄弟也無妨,于是要求楊瑞和將5000萬元降為500萬元,結(jié)果倒也相安無事。
許海清最輝煌的時候,養(yǎng)了上百個人,他把這100多人分成三組,一組專門負責打架,一組專門喝酒,另一組專門賭博。喝酒的一組人應(yīng)付警察或外地黑幫,酒家里發(fā)生事情就由打架組處理,賭場的事則由賭博組負責,頗有企業(yè)化管理的架勢。
嗜賭成性,晚年靠接濟
開著賭場的許海清不但沒有意識到賭博的害處,反而一生嗜賭成性。
他早年賭天九牌,一場輸?shù)艉脦装偃f元,沒現(xiàn)金了就整棟整棟賣房子換賭金,到了晚年身無分文,只能靠未出嫁的4個女兒撫養(yǎng)。即使90多歲了,每天不賭幾把還會手癢, 如果真的沒有機會賭,他就買六合彩,這幾年光六合彩他就輸了幾千萬元。
晚年的許海清山窮水盡,窮困潦倒,只能靠朋友的接濟過日子,有時甚至要通過給黑社會的婚喪之事當嘉賓收紅包來取得微薄的收入。
許海清的家人更是為他黑社會的身份所累,不但沒得到半點好處,他的五個女兒中有4個已50多歲了,都不能找到好歸宿,還得反過來照顧他不堪的后半生。他的太太感嘆:“有誰敢娶黑社會老大的女兒當老婆?萬一將來夫妻吵架,岳父一出面不被打得半死才怪。”
在“臺灣黑道教父”看似威風的名聲下,隱藏著凄涼的宿命。
許海清的
<<黑道江湖路>>
神風太保
生來命苦,無人照顧.為求活路,踏上江湖.
初入江湖,膽小如鼠.只是小卒,任人擺布.
為了前途,學會狠毒.性命不顧,殺出血路.
拼命付出,降龍伏虎.風雨無阻,終得財富.
人在江湖,不由自主.雖很富足,也很無助
走入歧途,一片盲目.心中的苦,向誰傾訴?
往事回顧,歷歷在目.也曾糊涂,犯過錯誤.
為求財富,瘋狂追逐.江湖殺戮,不堪入目.
一身傲骨,不肯認輸.起起伏伏,誰勝誰負?
幾番沉浮,終于醒悟.原來江湖,沒有勝負.
江湖的路,是場賭注.一旦下注,不能作主.
腳下的路,該向何處.不歸之路,不要重復.
許海清(1911年-2005年)臺灣臺北市人,臺灣幫派和日本山口組的重量級人物,外號艋哥、蚊哥。素有“末代黑幫教父”、“最后仲裁者”之稱。
早 年
許海清雙親早逝,由外婆撫養(yǎng)長大,5歲時在萬華區(qū)“河溝頭”撿拾廢棄水果,賺取微薄生活費。外婆1921年過世,許海清從此自力更生,靠著拉板車運貨討生活。在峨嵋街、武昌街和環(huán)河南路一帶的“河溝頭”是當時最大水果集散地,各路人馬匯集,許海清因而結(jié)識不少道上好友,并開始走上江湖路,俠義個性使然,從市場糾紛到黑道恩怨,許海清總能成功排解。
發(fā) 跡
由于處事明快、是非分明,許海清20多歲就被推為大哥,道上兄弟因萬華舊地名艋舺的關(guān)系,尊稱他為艋哥,后因個頭小、長相斯文,向蚊子一樣,而改稱之為蚊哥。
二二八事件期間,許海清憑著聲望化解不少沖突。臺灣光復后,他創(chuàng)立“香蕉青果公會”,成了政府與地方角頭的溝通橋梁,也一并打開臺灣香蕉外銷日本的通路,因而結(jié)識日本幫派山口組、住吉會等幫會頭頭。曾高票當選第一屆臺北市議員。
許海清喜交朋友,政商關(guān)系良好,早年在萬華地盤的生意,從賭場、酒店、銀樓到南北雜貨等等都有,身邊養(yǎng)了好幾百人。
晚 年
于1985年開始淡出江湖。后來,在某次南下調(diào)解幫派糾紛時,途中意外發(fā)生車禍受傷,造成行動不便,加上重聽之故,晚年只偶而在婚喪喜慶上露面而已。他過世時,臺灣黑幫:竹聯(lián)幫趙爾文、天道盟陳仁治、牛埔?guī)腿~明財、松聯(lián)幫王知強、中莊幫張忠信等幫派大人物,為之大肆舉辦哀悼儀式,并宣布其忌日為“黑道平安日”,禁止尋仇滋事。
身后
在20世紀80年代初金盆洗手前,許海清因善于處理幫派糾紛而名聲鵲起,并被冠以“黑道最后仲裁者”的稱號,深得黑白兩道的敬重。93歲的他因在餐廳吃壽司時哽咽,造成腦部嚴重缺氧而昏迷,于4月6日晚去世。參加5月底告別儀式的幫派除了臺灣的三大黑幫“竹聯(lián)幫”、“四海幫”、“天道盟”,日本最大的黑幫山口組外,還有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黑道中人。臺北地方政府派出大批警員維護秩序,并對現(xiàn)場進行了跟蹤錄像,并據(jù)此進行幫派資料更新。大批黑幫成員身著黑衣,三人一排,步行10公里護送“蚊哥”的靈柩至臺北郊外的墓園。據(jù)臺灣媒體報道,浩蕩的出殯行列造成了當日臺北地區(qū)嚴重交通堵塞,可謂空前絕后。
這位身后事牽動整個亞洲黑幫勢力,更被高書挽聯(lián)“正義之最,一代開先”的臺灣“末代黑幫教父”許海清的一生可謂是近代以來臺灣歷史的濃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