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學科考前提醒 基本要求: 1、審題:關鍵詞標注著重號。如“不正確”,“用自己的話”,“50字以內”等。 2、邊做邊涂卡,以防漏填。 3、除需要打草稿的內容外,直接將答案寫入答題卡,以節(jié)省時間。 4、作文審題擬提綱后再成文。盡量用新例。 5、力求字跡工整,標點規(guī)范。 6、分點答題,用序號標示清楚。 各類題型答題提示 一、語言文字運用 (一)字音 (1)對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隨意轉”的原則。(2)善用排除法。(3)抓住“另類”,記少不記多。(4)遇熟謹慎,不想當然,判斷有據(jù)。 (二)成語 (1)記住成語題常見設置干擾角度:①望文生義,故意曲解。②張冠李戴,用錯對象。③忽視語境,不分范圍。④違情背理,不合邏輯。⑤混淆情感,褒貶不分。⑥疊床架屋,語義重復。⑦雙面成語,不知本義。 (2)特別提醒:①成語考查重點可疑概括為“合不合語境”。②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③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④注意語義重復。 (三)病句 解答語病題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一下幾點:(1)判斷時,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尋找敏感點,善于比較。①介詞“關于”“對于”“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②動詞后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③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系。④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2)做題思路通常是:先檢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特別注意常見的典型病癥。 (四)語序題(略) 二、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實詞、虛詞 注意: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信息篩選題 逐句閱讀,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注意是否弄錯了對象,是否混淆了行為和結果。 內容歸納題題 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 斷句、翻譯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xiàn)代漢語的解釋,同時注意平時學習過程中強調的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語、詞類活用、重點句式、特殊語氣在句中有沒有體現(xiàn),這些是重要的得分點,需要準確翻譯出來,千萬不能讓它們滑過去。特別注意有無特殊句式和全句的語氣、語調,點好句末標點。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xiàn)代人說話習慣——“達”。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詞類活用 古詩詞鑒賞 (1)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蛘呓o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2)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4)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如果判斷準確,就要敢于大膽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學會運用模糊語言,盡量獲取分數(shù)。 (5)整體把握詩詞和詩詞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題目的角度,這就是我們回答的角度,做到“問什么,答什么”有針對性。弄清題目怎么問的,問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問,怎么答” 考前提醒:回憶一下模擬考試中的幾種題型及其答題思路:(1)意境描述型,(2)內容概括型,(3)情感分析型,(4)內容闡釋型,(5)技巧分析型,(6)作用分析型,(7)評價闡釋型。 名篇名句默寫 (1)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要像小學生一樣一筆一劃寫字,切勿賣弄。(2)養(yǎng)成“一字不差”的習慣。一時出現(xiàn)思維短路,想不起來的句子,暫時放過,有時間再回頭想,回想時盡量朝前背誦段落。(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現(xiàn)錯別字。 三、論述類文本閱讀 1.理清思路。先仔細閱讀所給的文章,標記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結。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關鍵性的詞、句(開頭、結尾,過渡處,文章的題目)。 2.細讀試題。仔細審準題意,弄清題目要求,體會命題意圖。題干的設置通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要努力通過題干去揣摩命題的意圖。尋找閱讀區(qū)間。要轉換說法、語言重組、提煉概括等。 3.準確判斷。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必須做出客觀周全的判斷。文本的主要觀點是隱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傾向是隱含在作者對材料的處理和評說之中的,對文本材料的解讀、對作者材料處理與評議的分析是我們獲取文本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認識的必由之路。 四、選考部分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散文閱讀要點指津 回憶一下如下幾種題型的基本答題模式:(1)段落作用型。(2)指令概括型。(3)語義理解型。(4)特色鑒賞型。(5)探究型(如意圖、意蘊、情感等) 作用分析類——兼顧到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 (1)內容分析:句段本身內容及表達主旨、氛圍營造等作用。如果運用傳說、故事、引用化用等還要考慮豐富文章的內容,激發(fā)(引起)讀者的興趣等方面的作用。 (2)結構分析:在開頭要考慮照應文題、引起下文、總領全文、與結尾的關系等。在中間要考慮對上文的承接,對下文的鋪墊引導,與題目的呼應等作用。在結尾要考慮與文題、文段某處照應關系,總領全文等作用。 (3)分析時如有表現(xiàn)手法,需提及。如:渲染、烘托、鋪墊、對比等 表達特色類相關知識: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描寫:描寫的對象(典型景物、場面等)、描寫的角度(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描寫的順序(高低、遠近)、描寫的語言(詩情畫意、引用化用、善用色彩、善用疊詞、句善用短句等)、細節(jié)描寫。 (2)表現(xiàn)手法:對比、襯托(烘托、反襯)、想象、動靜、象征等。 (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排比、夸張、對偶、反復、借代。 (4)人稱的使用。第一人稱給人以真實之感,第二人稱給人以親切之感,第三人稱便于客觀描述。 答題注意: (1)審題:哪種、哪些的問法的區(qū)別。請簡要說明與簡要分析的區(qū)別。 (2)指出表達特色;②結合相關語句具體說明;③這樣寫句子本身寫出了什么,對上下文(照應標題、上下文某一句某一段)和中心表達有何作用;④給讀者什么樣的感受等。 語句的豐富含意答題注意 (1)不能脫離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特別注意運用比喻、象征手法的句子,理解其深層含義。 (2)重在理解關鍵詞、句子結構特征和情感內涵。 (3)組織答案,不能只答個別詞語的含義,而應回答整個句子的含義,由淺到深分點作答。 要點概括類 (1)分析文章(句段)結構層次,(2)科學確定答題區(qū)域,(3)根據(jù)賦分逐點概括(4)注意盡量用文章中的詞語概括。(5)盡量不要大段照抄原文。 探究類(含小說閱讀) (1)看清題目要求,明確答題限制,思考答題暗示。(2)關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人文心理及民族精神)(3)結論明確,分析簡潔有依據(jù)。 小說閱讀要點指津 1、環(huán)境的分類: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環(huán)境作用題分析 (1)往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環(huán)境本身及其對情節(jié)、人物、主題的作用) (2)在開頭出現(xiàn),思考的角度:表情達意方面:渲染(烘托)氛圍、表達感情(含奠定基調)、為人物的出場提供背景(點明時間、地點、社會環(huán)境);結構方面:為下午作鋪墊、與下文(含結尾)相照應(對比)等 (3)在中間出現(xiàn),思考的角度:環(huán)境本身內容表達的作用、對情節(jié)表達的作用(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與前后情節(jié)的關聯(lián)(照應、伏筆等)、對主題的表達等。 (4)在結尾出現(xiàn),思考的角度:仍然從環(huán)境本身、前文情節(jié)、人物塑造、主題(突出主題、引發(fā)思考等)方面考慮。 2、情節(jié)。往往要考慮情節(jié)本身、對人物、對主題二方面作用、考慮伏筆、照應、鋪墊、懸念等。 3、人物:(1)明確問題:形象特點或性格特點。(2)形象特點,既要有性格分析,又要有形象概括(如底層人形象、農民想象等);性格分析,既要有要點,又要善于歸類。(3)往往要考慮情節(jié)的推進和主題的體現(xiàn)兩個方面 4、主題:往往要從主要人物、人物關系入手,甚至還要考慮到情節(jié)推進、社會環(huán)境設計等. 分析小說一定不能把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主題孤立起來看,而應將四者結合起來關照。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傳記 傳記文學的表達技巧(閱讀難點) (1)細節(jié)描寫:閱讀傳記需要特別關注細節(jié)描寫。 作用:①、通過傳主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刻畫傳主的形象。②呈現(xiàn)傳主的內心世界,折射出傳主的精神品質,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現(xiàn)出傳主的個性特征。③使傳主的形象更加豐滿而鮮活,使傳主的生命歷程更富有光彩。還可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④另外,還需特別留意有些側面描寫看似與傳主無關,但卻與刻畫傳主表現(xiàn)傳主的形象意義有著重要的作用。 (2)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①正面描寫: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豐滿。 ②側面描寫: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他人的言行。——烘托傳主形象。 其中,環(huán)境(景物)描寫作用為:①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增加事情的真實性;②渲染氣氛,烘托傳主的心情;③寄托傳主的思想感情;④反映傳主的性格或品質。 (3)引用:傳記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如引用傳主在書信、日記中的表白,引用同學、同事、友人的回憶,引用檔案資料等材料。 作用:①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可讀性。③充分使用傳主的有關資料,可以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凸顯傳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強作品歷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4)對比:截取兩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兩相比較。 作用:使形象美丑顯得更加鮮明,雙方特點比得更加顯著,正反道理說得更加深刻,矛盾問題揭得更加尖銳。 (5)先抑后揚: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尋味。前后形成鮮明對比,使文章更精彩,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襯托:用其他人物或典型環(huán)境來襯托主要人物(傳主)形象。作用:①突出強調表現(xiàn)的主體事物。②表達強烈的感情和感受。③豐富文章的表現(xiàn)技法。④深化文章的主題。 訪談 1、把握訪談的主要進程和內容。 (1)迅速通讀一遍全文,把握討論話題、主要進程、關鍵內容。 (2)將訪問者和訪談對象的文字分開,先讀提問者(訪問者)的問題,把握有哪些主要問題;再閱讀訪談對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闡述分析。 (3)重點精讀一些提問者提出的一些關鍵問題和訪談對象的關鍵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內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與其他類型的文章讀解分析方法一樣。 2、訪談提問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趣問:采用一些詼諧有趣、形象生動的話題或提問方式進行發(fā)問,以消除陌生感,拉近雙方的距離。 ②直問:不轉彎抹角,把想了解的問題直截了當?shù)靥岢鰜怼?/p> ③推問:運用邏輯推理,提出問題。 ④旁問:有意岔開,先談點別的事情,以此來制造輕松的氣氛。 3、訪談問題的設計的特點: ①一組問題圍繞訪談主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②每個問題明確單一;③不同問題采用不同語調和句式;④所用語句是平實的、口語化的。⑤訪問者善于簡單點評對方的話或精要講出自己的理解從而引出對方的進一步闡述。 4、怎樣才能使訪談收到預期的效果 ①直切主題,直接發(fā)問。②緊接上文,通過提示性話語引導采訪對象轉入新話題。③用推測的方法,引導采訪對象說明真相。④用請教的方式,引入一個重要的新話題。⑤欲擒故縱。⑥適時的應和,拉近與采訪對象的感情距離,自然延續(xù)話題。 5、成功的訪談訪談提問的特點:①緊扣主題,不枝不蔓。②善于引導,環(huán)環(huán)相扣。③適時應和,便于溝通。 3.科普文章閱讀原則:立足文本,到文本中去甄別比較、篩選信息、組織答案。 五、語言表達 1.壓縮類要點指津 ①明確題干要求:圈劃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弄清楚壓縮方向及字數(shù)要求。 ②仔細分析文段:抓住陳述對象,劃分文段的層次,認真分析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每一層中的關鍵信息。 ③注意語言表述:組織答案時,要注意語句通順,沒有語病。 2、圖文轉換 ①表(格)文(字)轉換題:圖表(源信息)—觀察認讀—分析理解—歸納概括—文字表達。要綜合分析三個維度:橫向角度、縱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數(shù)據(jù)變化)。 ②圖文轉換題:無論是徽標類還是漫畫類,答題流程是:審讀畫面,觀察要素-合理想象,豐富畫面-分析寓意,文字表達。 3、仿寫:看清列出題干幾點要求,分析仿寫句,琢磨句式特點及表現(xiàn)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內容,搜索仿寫材料,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寫,仿寫句子與例句一一對應,盡可能使句子寫得新穎,有深意。注意要求,抄錄句式,尋找對象,遣詞造句,連貫得體。寫好以后要注意對要求進行復查。 六、作文 一、高考作文潛伏的五大思考 高考作文在倡導考生理性認識問題、辯證看待問題的背后,“潛伏”著五大疑問,引導每個考生乃至整個社會的思考。 思考一:時代進步,是與時俱進還是理性堅守? 時代日新月異,社會突飛猛進,經(jīng)濟物質上的富足與充裕,勢必會對各種意識形成沖擊和誘惑。尤其是對我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帶來影響,面對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是選擇與時俱進還是理性堅守?這需要智慧的抉擇,抉擇中更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高考作文命題對此點的考察自然是檢驗一個考生的認識程度和精神境界的,考生對問題要能夠辯證地分析,該與時俱進就與時俱進,該理性堅守就理性堅守,同時也會有既要與時俱進又要理性堅守的時候??忌幸粋€正確的態(tài)度和看法,對問題決不可一刀切。 思考二:現(xiàn)實生活,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面對?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不同的心態(tài)導致的結果也是迥異甚至是天壤之別的。生活是一面鏡子,你以什么樣心態(tài)對待它,他就會對你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表情。因此,高考作文命題對此內容的考查恰恰能夠引導考生正確對待生活,尤其是對待生活中的困難時,心態(tài)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思考三:觀照反思,是隨波逐流還是尋找自我? 時代的發(fā)展,總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隨之消逝,但不經(jīng)意間,總會有些東西輕輕撩撥起記憶中那根懷舊的琴弦,讓我們對美好的往昔充滿懷念,對今不如昔的歲月產生無限感嘆。高考作文命題對此內容的考查,意在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與美好歲月的堅守和傳承,守住那份懷想,讓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 思考四:待人處世,如何對待自我與他人的關系? 生活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是時時刻刻和他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那么,如何立身處世待人接物,是我們每個所必須學習和掌握的能力,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精神境界。高考作文命題對此考查自然是引導考生懂得如何處世,學會處理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關系,培養(yǎng)考生關愛他人、推己及人、換位思考的良好品質。 在備考過程中,我們可以留心搜集相關的素材、熱點,并且可以做適當?shù)乃伎肌?/p> 二、高考作文文體的七點建議 文體不限,不等于沒有文體。所以在考場作文中我們切記要文體明確,思路清晰。 (一)記敘文 要有完整的框架,具體的情節(jié),不可過于散文化,記敘的要素不能少。 ②要合情合理,即使是虛構的也不能有破綻,不能太離譜,不能遠離生活。 ③主題要積極健康,選材要有意義。主次詳略要得當,突出主題的情節(jié)要詳寫、精寫,鋪墊性過渡性的情節(jié)要略寫。 ④主題可通過人物的語言點出來,但篇末點題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過分含蓄,甚至晦澀,讓人讀了不知所云。 ⑤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應以記敘和描寫為主,特別是細節(jié)描寫。議論抒情要自然,要少而精。 ⑥記敘文不能僅停留于敘事、抒情,還要注意增加一點理趣,表達一點對生活的反思。 ⑦科幻類、童話類的作文要謹慎選擇。 (二)議論文 ①切口要小。不能泛談,避免空談。 高考為我們設計的題目大多寫作范圍很寬泛,我們要學會化大為小,不能簡單地喊大道理,空談泛談。不要簡單照搬哲學原理,不要生搬硬套地聯(lián)系社會熱點。 ②觀點要明。不能含糊,閃爍其辭。 不能一味地為求辯證而使觀點不鮮明;駁論時,應堅持論證自己選定的一方的正確性,同時批駁另一方的錯誤性,立與破相結合,不能在兩個看看都有一定道理的觀點間搖擺不定。 ③結構要清。不能散亂,要層次清晰。 首先不要考慮并列式,除非能在立意方面出新,在語言方面出彩。并列式、對比式、綜合式在選擇時,不必過于死板,其實只要段落意思集中,段與段之間勾連緊密,關系密切即可。 ④用例要準。不能套用,以敘代議。 議論文用例常見的四大誤區(qū)是用例繁瑣冗長,以敘代議;敘議兩邊分,事理脫節(jié);用例生拉死拽,硬“拉郎配”;敘例角度失當,亂“貼標簽”。 ⑤主題要新。不能膚淺,演繹提示語 議論文考查的是思維品質,所以要考慮思考的深度、見解的新度。 觀點出新可以考慮:向深處想一想,揭示本質;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向后面想一想,預見發(fā)展;換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論;拆開來想一想,分清析透;合起來想一想,立體觀照。 ⑥手法要活。論證方法,靈活多樣。 例證法,是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法,除了例證外,還可以采用引證法、喻證法、對比法、類比法等等多種論證方法。 ⑦語言要嚴。不偏激,有分寸。 論證語言要求嚴密精確。不偏激,有分寸。于此同時還要注意語言也要精彩,靈活適度使用修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