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圍的病號當中相當一部分是老年人,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已經開始糊涂,他們的子女很著急,問我有沒有既省錢又不費事還效果不錯的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的好方法,我說:有啊,抄經。 老人抄寫經文不僅能運動大腦,還是一種心靈撫慰,對于老人保持優(yōu)良的生活態(tài)度有益。信佛教的老人在寫經前都注意洗手、清潔桌面等,都是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而寫經時,他們都比較集中精神,這是老人平時很少能出現(xiàn)的全神貫注使用大腦的情形。在心理上,老人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能保佑子孫平安,他們的內心感到充實快樂。 為什么老年人在專注于抄寫經文時,很改善大腦濡養(yǎng)狀態(tài)呢?其中的機理還是離不開傳統(tǒng)中醫(yī)所揭示的原理。 恭敬和認真地抄經,同時啟動了后天的意識這個后天之主,并且調動了心靈之窗的眼睛,而眼睛又直通于肝臟,它是肝臟的外竅;另外,動手還啟動了身形的參與。 抄經過程,是對后天系統(tǒng)的一種寧靜、祥和的整合過程,也是對慈悲心的培養(yǎng)。在抄經過程中,經文的信息和能量通過眼和手向體內傳輸,也是一個“上善治水(體液、腦脊液、血液、淋巴液)”的過程。其中,也具備著調形、調心、調息等功效。 畫家書法家的創(chuàng)作,具有寧心定志的功效。而抄經時,是將經文中全息方塊的文字,依據(jù)自己的體悟進行再復制、轉錄,那么經文中的信息和能量,也就會同步地對心身產生作用。 這種復制與轉錄,全都需要人體后天的幾個關鍵子系統(tǒng)的全面參與。無形的調節(jié)、校正、規(guī)范人體后系統(tǒng)的功效,也就全在其中。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抄經時,其作用力將會遠甚于書法家和畫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 書法家與畫家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智識與靈感悄然結合,向外表達傳遞自己思想和素質修養(yǎng)的過程。 抄經,則是啟動經典能量和文字能量接收、回補、調節(jié)的重要過程。對身國內的作用,遠遠超過向外表達的作用。 認真抄經,主要是獲取能量回補。以此為主的同時,而調節(jié)后天智識系統(tǒng)。其中的微妙,在實踐中全都可以逐步地格物致知,而有所表現(xiàn)。 在抄經時,如果主動去捕捉和把握住這種能量的雙向互動性,那么抄經既可益己,也可以惠靈、助靈,這些功用也就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來,抄經的樂趣也就會油然而生。 也就不難從醫(yī)學和修身學的角度,來理解抄經可以防治老年癡呆的內在原理。 附錄: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論述大腦 《黃帝內經》中,記錄了大腦位于人體之首,居于頭顱骨內,由髓匯聚而成?!鹅`樞·海論》:“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蓋,下在風府。胃流津液,滲入骨空,變而為髓,頭中最多,故為海也。”指出了腦上抵顱蓋,下至風府穴,這一部位實際上包括大腦 《靈樞·經脈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即:腦髓稟受父母先天之精而形成,父母生殖之精結合而凝成胚胎,其胚由精始,胎由精成,胚胎形成,腦髓始生?!鹅`樞·五癃津液別》:“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骨腔,補益腦髓。”腦髓的增長,同時也離不開后天水谷精微之氣的不斷滋養(yǎng)和充實。 腦脊液之水以硬腦膜和硬脊膜為“河道”(類似血管),上起于大腦,下止于第五腰椎終池。腦脊液之水不僅擁有這個良好的“河道”,而且在自己的河道外面還設置了堅硬的、骨性的“堤防”。它的整個結構和運行過程,全部都深深地隱藏在骨骼之中,上端深藏于在頭部的顱骨之內,以顱骨作為它的堅固堤防,其余部分則全部隱藏在脊柱的椎管之中,讓整個24節(jié)脊柱骨承擔起它的防護堤作用。 “頭者精明之府”,大腦總統(tǒng)諸神,是精髓和神明高度匯聚之處,總統(tǒng)神、魂、魄、意、志諸神?!端貑栠z篇·本病論》:“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宮下。”葛洪《抱樸子》:“兩眉之間為上丹田,俗稱腦門,其內即腦髓聚會之所。”《修真十書》:“夫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道合太玄,故曰泥丸。”張仲景曰:“頭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隋朝楊上善在《黃帝內經太素·厥頭痛》中更是明確指出:“頭是心神所居”??梢姟饵S帝內經》早已認識到大腦是元神工作之場所。泥丸和名堂,是性光能量的集散地。 《修真十書》:“頭腦為神、魂、魄、意、志匯聚之所也。”《素問·八正神明論》:“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闡明了精神、意識、思維、情感、記憶、語言等高級神經活動及臟腑,經絡,五官七竅,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動,皆由腦之元神主宰。腦神健旺則五神有主,功能正常。 腦為元神之府,主司五臟六腑?!端貑?#183;靈蘭秘典論》:“主明則下安”,腦神對臟腑具有主宰作用。腦髓充盛,腦神功能正常,則五臟六腑功能亦正常。否則,腦神功能失常,對臟腑失去控制,五臟六腑功能隨之失常,故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明末喻嘉言:“腦為一身之元首”,“主臟而不奉”。 五官功能亦由腦所主。王宏翰《醫(yī)學原始》:“耳目口鼻聚于首,最顯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導入,最近于腦,必以腦先受其像而覺之,而寄之,而存之也。” 若外邪侵擾,或內邪上犯,或腦髓不足,或氣血逆亂等,皆可導致腦部的病變,諸如頭暈”、“眩冒”、“大厥”、“薄厥”、“狂”、“善忘”、“目眩”、“視歧”、“目無所見”、“耳鳴”、“鼻淵”、“衄”、“腰背痛”、“脛酸”等病癥。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炁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炁平均,故真邪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陰陽脈衰,面始焦,發(fā)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炁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炁盛,天癸至,精炁溢泄,陰陽合,故能有子。三八,腎炁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炁衰,發(fā)墮齒槁。六八,陽炁衰竭于上,面焦,發(fā)鬢頒白。七八,肝炁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fā)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fā)鬢白,身體重,形步不正,而無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炁脈常通,而腎炁有余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炁皆竭矣。’” 腎精氣乃生命的先天之本,是每個人所具備的內德能量體。它本身在體內的分布變化和升降變化,都直接關系著性體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和生命的活力,就是決定生命長短的物質基礎和倉庫。 精氣是大腦功能的能量源。年老精氣衰,精氣的不足,勢必會引起腦神難以維持正常工作,從而引發(fā)功能失職失調。后天的精氣無法供給大腦正常工作的能量所需,僅僅以五谷供能也很難濡養(yǎng)。人類到老年后,由于庫存儲備的精氣神消耗殆盡,尤其是性光能量處于最大上限的消耗中,而且脊髓供能渠道也難以將蕩然無存的精氣上傳于腦。大腦額頁區(qū),缺乏足夠的性光能量的養(yǎng)護,產生退行性功能衰變也就是正常的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