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 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 (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第一條 為規(guī)范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下稱預防用藥)的管理,減少細菌耐藥,降低醫(yī)藥費用,促進合理用藥,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4〕285號)和《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38號) 第二條 根據創(chuàng)傷和外科手術的切口分類標準,剖宮產手術屬于Ⅱ類(清潔-污染)切口手術。剖宮產手術為進宮腔手術,與陰道相通,易發(fā)生感染,故需預防用藥。 第三條 剖宮產手術預防用藥的目的: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宮腔感染及術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與手術無直接關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條 本細則適用于剖宮產手術預防用藥工作 第五條 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由 第六條 剖宮產手術預防用藥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 第七條 剖宮產手術預防用藥不能代替嚴格的無菌操作。 第二章 預防用藥的選擇 第八條 選擇抗菌藥物時要根據手術部位的常見病原菌,孕婦病理生理狀況,抗菌藥物的抗菌譜、藥動學特點、不良反應等綜合考慮。原則上應選擇相對廣譜、效果肯定、安全及價格相對低廉的抗菌藥物。 第九條 剖宮產手術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蘭陽性球菌(葡萄球菌)為主,深部以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及厭氧菌為主。 第十條 第十一條 對β-內酰胺類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霉素預防葡萄球菌感染,選用氨曲南預防革蘭陰性桿菌感染。
第三章 預防用藥的給藥方法 第十二條 預防用藥時機,一般應在鉗夾臍帶后立即靜脈應用抗菌藥物。 第十三條 預防用藥應靜脈滴注,溶媒體積 第十四條 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手術過程和術后4 第十五條 一般應短程預防用藥,手術結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術后24小時內可再用1~3次,特殊情況可延長至術后48小時。 第四章 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十六條 實施剖宮產手術的手術室應達到國家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 第十七條 盡量縮短手術前住院時間,減少院內感染的機會。 第十八條 做好圍手術期準備工作,盡量糾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條 第二十條 嚴格遵守術中無菌原則,細致操作、徹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藥物溶液沖洗盆腔或傷口。 第二十一條 盡可能使用單股不吸收縫線縫閉切口皮膚,使用可吸收縫線縫合切口皮膚以下各層組織。若發(fā)現切口感染,應及時進行相關抗感染治療,有滲出或膿液的應及時取樣做病原學檢查。 第二十二條 連臺手術時需按手術室消毒要求實施 第二十三條 術前孕婦和醫(yī)護人員的準備、環(huán)境消毒、器械滅菌、術中通風、術后傷口護理等均應按照外科手術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二十四條 嚴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于剖宮產手術。 第二十五條 對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狀態(tài)的孕婦,預防用藥應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品說明書等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二十六條 各醫(yī)療機構應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監(jiān)測工作,定期進行細菌耐藥分析,并根據本機構耐藥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狀況,調整預防用藥的種類,并及時通報。
第二十七條 本細則由衛(wèi)生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細則自發(fā)布之日起實施。 附表 剖宮產手術常用預防用藥預防用藥推薦表
|
|
|
來自: 昵稱3385214 > 《醫(y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