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會有人問,那么治療肝息肉和肝囊腫需要艾灸什么穴位呢?還是那句話以患處為主,以你感覺到不適的部位為主。是反患有肝臟疾患的人,都會有消化系統(tǒng)的一些癥狀,所以在艾灸的時候,加上中脘,章門,神闕,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陽陵泉,太沖和患處這些穴位都很重要,也可以選擇性地艾灸,但是患處是必須灸到的。 艾灸肝息肉和肝囊腫的方法和取穴,我在前面已經提到了,患處為主是主要的,兼顧配穴,每次主穴必灸,配穴也取1-2個。一般主穴用三眼艾灸盒會沿著肝區(qū)艾灸,如果太熱就在肝區(qū)用移動艾灸,或者是雙罐艾灸罐放在肝區(qū)。肢體的陽陵泉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單罐艾灸罐。時間肝區(qū)艾灸不要低于30-1個小時,肢體15-20分鐘。 說了這么多,我就想告訴那些患有各種囊腫的,您用艾灸都會有效果的,像子宮囊腫,積液,肝膽囊腫,腎囊腫或身體有些部位腫大,炎癥都可以用艾灸來試一試,會有意外的收獲。
肝囊腫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性肝囊腫是由于胚胎時期肝內膽管或淋巴管發(fā)育異常造成的;后天性肝囊腫可能是肝臟管道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的結果。大多數(shù)肝囊腫并無癥狀,常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但也有一些患者感到腹部不適或疼痛,這可能是由于囊腫位置表淺易與膈肌或腹膜磨擦所致。一般講,這種肝囊腫引起的疼痛并不嚴重。巨大肝囊腫也可擠壓周圍臟器,使患者感到腹部不適或脹滿、甚至影響消化和呼吸。 在外科治療會以手術為主,也有的是用注射器抽取肝囊腫的積液。往往術后有些病人的囊腫還會復發(fā)。我感覺用艾灸應該是比較安全的方法。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可以消炎,艾灸的消炎效果有些藥物都不能替代。有些疾病只要你堅持艾灸一定會有效果的。 肝囊腫診斷也不復雜,常常會在體檢的時候,做B超會發(fā)現(xiàn)肝囊腫,很小的肝囊腫,沒有癥狀的,可不需治療。如果有的人會有消化系統(tǒng)的一些癥狀,那么就必須要治療了,久而久之他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人的元氣受到損傷,元氣就會降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