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特效穴位:三角灸穴、經(jīng)中穴
三角灸穴 (Sān jiǎo jiǔ) (《針灸學(xué)》,江蘇省中醫(yī)學(xué)校編) 〖類屬〗胸腹部奇穴(Ex-CA)。 〖位置〗位于腹中部,以患者兩口角的長度為一邊,作一等邊三角形,將頂角置于患者臍心,底邊呈水平線,兩底角處是該穴。 〖解剖〗在腹直肌中,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血管和神經(jīng)來自于腹壁下動、靜脈和第十肋間神經(jīng)分布。 〖取穴方法〗患者仰臥位,穴位于腹部,以患者兩口角的長度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頂尖位于臍中,底邊呈水平線,于兩底角為此穴。 〖刺灸法〗用艾炷灸5~7壯,或艾條炙5~10分鐘。本穴一般不針。 〖作用〗調(diào)理氣機(jī),溫里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疾病〗繞臍痛、腹痛、冷心痛、腸炎泄瀉、胃痙攣、疝氣偏墜、奔豚氣繞臍上沖、婦人不孕、兩丸蹇塞、狐疝。 〖配伍應(yīng)用〗 狐疝:配歸來穴、關(guān)元穴(《針灸治療學(xué)》)。 兩丸蹇塞:配氣沖穴(《針灸集成》)。 〖附錄〗別名:疝氣穴、臍旁穴、三角灸法。 經(jīng)中穴 (Jīng zhōng xué)(《針灸集成》) 〖類屬〗胸腹部奇穴(Ex - CA) 。 〖位置〗位于下腹部,臍中直下1.5寸,再旁開3寸處。 〖解剖〗有腹內(nèi)、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十一、十二肋間神經(jīng)前皮支。 〖取穴方法〗仰臥,于前正中線,臍下1.5寸再旁開寸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炙3~5壯,或艾條炙5~15分鐘。 〖作用〗調(diào)經(jīng)止帶,清熱通便。 〖主治疾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大便不通、腹瀉、腸炎、腹膜炎、小便不通、五淋。 〖配伍應(yīng)用〗 月經(jīng)閉止或不通:配下曲骨穴、子宮穴、交儀穴(《奇穴治療訣》)。 赤白帶下:配關(guān)寸穴(《奇穴治療訣》)。 便秘:配環(huán)岡穴、腸繞穴(《奇穴治療訣》)。 〖附錄〗別名:陰都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