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上酒痕詩里字 點點行行 總是凄涼意 ——晏幾道《蝶戀花》賞析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晏幾道(1030?一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 。他出身貴家公子,十幾歲就受到宋仁宗趙禎的賞識。早年,他過的是珠圍翠繞,錦衣玉食的生活。后來,他的境遇一落千丈,生活坎坷,政治失意,只做過一任潁昌許田鎮(zhèn)的小監(jiān)官。晚年窮愁潦倒,衣食難以自給。 晏幾道為人孤高自傲,性格狂放,閱世不深,是一個具有濃厚書生氣的貴家沒落子弟。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說他有“四癡”:一是不依傍權(quán)貴;二是文章“不肯一作新進士語”;三是不會理家理財,“費資千百萬”而“家人寒饑”。四是好心反遭惡報,“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人,終不疑欺已?!边@是晏幾道這位詞人的絕妙的畫像,并且有助于了解作者的性格。 由于生活上經(jīng)歷過興衰巨變,再加上性格的天真耿介,所以他的詞大都是描寫由富變衰以后的抑郁或失戀訣別之后的悲哀。對往事的回憶與窮愁潦倒的深愁成為貫穿他詞作中的基本旋律。晏幾道正是以這樣一些特點而成為北宋前期比較突出的純情詞人的。他與李煜的性格遭遇有某種相似之處,故詞風(fēng)也頗相近,但委婉過之而沉痛不及李煜。他兼有歐陽修的深細,但卻沒有歐詞之疏朗;他兼有乃父之境麗,卻不及“大晏”之溫潤圓融;但其傷感色彩卻超過了晏、歐。葉嘉瑩先生在《大晏詞的欣賞》一文中說晏幾道詞缺少大晏詞的哲思,其意境“實在遠較乃父為狹隘而淺薄?!?/SPAN> 晚年家境中落。其詞多感傷情調(diào)。在《小山詞》二百六十首作品中,只有寥寥幾首是長調(diào)。小令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在晏幾道手中無疑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在北宋慢詞大量發(fā)展過程中,曼幾道只傾心于小令的創(chuàng)作而置慢詞這一新體形式于不顧,這不能不說是他創(chuàng)作上的保守思想。夏敬觀《小山詞跋尾》:“落拓一生,華屋山邱,身親經(jīng)歷,哀絲豪竹,寓其微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于父。山谷謂為“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未足以盡之也。 總體看:詞分為上下兩片,從整體看,此詞為憶舊懷人之作,所懷之人當(dāng)為青樓女子。上片寫別后的寂寞凄涼情懷;下片寫靠飲酒填詞來打發(fā)孤苦時光的情景。 具體分析:首句憶昔,凌空而起。往日的醉別西樓,醒后卻渾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的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似實似虛,筆意殊妙。晏幾道自作《小山詞序》中有云:“所記悲歡、離合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鄙蜃娌恕端卧~賞析》借此說這句詞,“極言當(dāng)日情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不可復(fù)得?!睋峤褡肺?,渾如一夢,所以一概付之“不記”,是言外之意的,不過,這并不妨礙作者在構(gòu)思時頭腦中有著具體的“醉別西樓”一幕的回憶,即所謂的“境由心生”,這種感覺非常細膩,同學(xué)們設(shè)身處地想一想就不難明了。聯(lián)系下兩句來吟頌品味,這種有具體事情引出一般人生感慨的痕跡便顯得更加清楚。 “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襲用其父晏殊《木蘭花》“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詞意。兩句用春夢、秋云作比喻,抒發(fā)聚散離合無常之感,頓生悲涼之意。春夢旖旎溫馨而虛幻短暫,秋云高潔明凈而飄渺易逝,用此來比喻美好而不長久的事情,極其真切而令人遐想,給每一位讀者留下了寬廣的聯(lián)想空間?!熬凵ⅰ睂嵠x于“散”,與上句“醉別”想呼應(yīng),再加以“真容易”三字,好情好景輕易就頓為虛無的感覺頓時躍然紙上,顯得格外強烈,慢慢咀嚼詞句就會有此感覺。同時我還個人覺得此處的“聚散真容易”不僅指作者愛情的稍縱即逝,延伸開去,大家想想,似乎也可以包括作者的昔日繁華生活都已不在。 接下來的兩句,從似虛似實的離合之感延伸到眼前的實境,斜月已落至半窗,說明夜已經(jīng)很深了,襯托了悲涼的外在環(huán)境(內(nèi)外結(jié)合),可是作者回憶起了很多事情,感慨人生聚散無常,心不能靜而無法入眠。寫到這里,我們不妨設(shè)身處地想一下,作者悲涼的身影站在夜深的床前,心中憶及往事,頗多沉浮,無限感慨,而此時床前的畫屏卻在燭光映照下顯得那么悠閑和平靜,露出吳山的青翠之色,這燭光映照下的畫屏悠閑平靜與作者此時的心境形成了對比。大家注意細細品味咀嚼下,這句看似“廢話”,其實正是詞的點破心境之筆,最妙的一筆。大家不妨把自己當(dāng)成作者,回到千年之前的那個夜晚想想,你的心情不靜,輾轉(zhuǎn)難眠的情況下,而你面前的那畫屏又顯得那么那么的平靜悠閑,正是這一“靜物”(畫屏)的“閑”而反襯出了你(作者)這個“動態(tài)物”的郁悶傷感。從反面進行了強烈透視卻含而不露。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手筆和至真意境。所以我認為讀詩詞,特別是婉約詞,戒急用忍,需要慢慢品味字字咀嚼。 “衣上酒痕詩里字 點點行行 總是凄涼意”。 “酒痕”承上銜接“醉別”,“衣上酒痕”自然就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痕跡;“詩里字”是指筵席上題寫的酒興文章。它們原本是昔日歡樂生活的見證,可如今舊人已煙消云散,獨獨留下自己一個人在這世上浪存,現(xiàn)在看到這些舊痕,睹物思人,引起作者的無限凄涼。 首句提到的“醒不記”,表示作者似乎不記得了,也許是時間沖淡了回憶,但是大家切身想一下,當(dāng)作者突然之間看到這“衣上酒痕詩里字”會是什么樣的感受?大家的感受其實是和作者一樣的,心一剎那飛到了那個西樓歡宴的時候,這“衣上酒痕詩里字”一下字(陡然)地觸發(fā)了作者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細細品到這里,大家再切身一想,即有作者同感,聚散離合之感致使作者深夜獨自難寐之情由即而生。昔日的歡樂不妨看作為“大起”,現(xiàn)在的無限凄涼不妨看作“大落”,這一突然看到這“衣上酒痕詩里字”的時候,“大起”“大落”在作者心中產(chǎn)生了劇烈碰撞,使作者滋生出“聚散真容易”的無限感慨,這其中的凄涼意境已經(jīng)難以用文字來形容,還得我們?nèi)プ屑汅w味。 而且,從整個詞章的構(gòu)法上來看,作者把這個“劇烈碰撞”放在中間這個關(guān)鍵的位置上,承上啟下,既很自然地解釋了上片所抒“聚散真容易”的感慨的原因'又為下片描寫凄涼意境烘托了氣氛,從而使整首詞不顯得那么“萬里長江而無一曲”,極其表現(xiàn)了作者構(gòu)思的精妙,令我仰首佩服嘆為觀止。 最后兩句,是化用唐代詩人杜牧《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的詩意,非常直接地渲染了作者的“凄涼意”。作者的凄涼似乎感動了蠟燭,而蠟燭雖然同情作者,卻又無計能夠消除作者的凄涼,所以只好在寒寂的夜里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可謂獨人獨境凝獨燭,癡人癡語訴癡情。晏的真正悲劇在于,他無論是性格還是詞風(fēng)都走不出乃父的陰影。他與生俱來的婉麗纖秀注定了他只能一如既往地踏著他父親的足跡,唱著他的楊柳樓心月與桃花扇底風(fēng),以自己的陪襯給后世的史書留下一個“二晏”的痕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