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一直在呼吁給孩子一個輕松快樂的假期,但是,老師給學生布置的假期作業(yè)、家長給孩子安排的補習班和特長培訓班有增無減,把孩子期盼已久的假期排得滿滿的,逼得孩子們叫苦不迭。專家們擔憂,長此以往,厭學的孩子將會越來越多。讓我們來看看外國的中小學生怎樣過假期,也許對家長們會有所啟發(fā)。──編者 德國:愛旅游,重安全 據統(tǒng)計,德國人平均每三天中就有一天休息,稱得上是休假的世界冠軍。學生的假期更多,一般來說,不算周末,德國學生每年享受的各類假日加起來約有150天。 旅游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幾乎成了全社會的愛好。德國大學生中利用假期到英國、美國等國家學習旅游的很多,但中小學生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根據德國的法律,未成年人外出旅行必須有嚴密的監(jiān)護措施,組織未成年者活動,組織者必須承擔一切責任,包括相關保險,否則就屬于虐待未成年人。由于組織工作繁雜,很少有機構和學校愿意自找麻煩。所以,德國中小學生假期只好待在家里,想旅游,只能由父母陪同。 ?。惪桑? 美國:要么休閑,要么打工 和中國的春節(jié)假期類似,圣誕節(jié)前后美國家長會放假,因而親子相處時間會很多。除了會和孩子一起打掃家庭衛(wèi)生,布置圣誕樹,美國家長會帶孩子走親訪友,參加各種聚會,以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意識。在美國家長看來,1~12歲的孩子可以少學些書本知識,但必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分辨是非,而假期聚會正是難得的好機會。 圣誕夜,有條件的家庭會邀請無家可歸者來家里一同過圣誕節(jié),孩子也可以借此深刻理解什么叫分享。此外,去教堂也是圣誕節(jié)假期里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孩子還會組成小的唱詩團,挨家挨戶去敲門唱圣歌,以此來賺些零花錢。 圣誕節(jié)假期,美國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基本沒有作業(yè)。美國的高中分普通班和重點班,普通班學習比較輕松,假期老師很少布置作業(yè),重點班的學生相對作業(yè)較多。假期里,美國學生一般不參加補習班,特長性質的俱樂部也很少有人參加。有些地方可能會組織冬令營,如農場冬令營、野外求生冬令營和冬泳冬令營等,但因為時間短,參加的人不是很多。不像暑假里,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會參加童子軍、夏令營這類的戶外活動組織。 美國中小學的假期時間不長,但是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在假期來完成他們的義務服務工作。據統(tǒng)計,60%以上的美國12歲以上青少年參加過各種義務服務工作,如在當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為無家可歸的人做飯,或者油漆陳舊的建筑物等。有的學生喜歡遠走中美洲國家做義工,更多的青少年愿意選擇在家鄉(xiāng)做義工。加州16歲的中學生湯姆就在當地一家醫(yī)院參加義務服務。他有時在問訊臺接聽電話,有時幫助把手術后的病人推回病房,每周大約工作16個小時。(淑君) 澳大利亞:一家人去海邊度假 澳大利亞的年底是夏季,中小學生有8周的輕松暑假,而大學生的暑假長達12周。 中小學生的家長一般會在假期帶著孩子去海邊度圣誕節(jié)和元旦。一家人開著車、帶著帳篷來到海邊,花很少的錢(每周大概50澳元)就能租下一間臨時住宿的小屋。海岸線附近的公園里,還有免費提供的燒烤工具。條件稍微好點的家庭,可能會舉家去印度尼西亞、泰國、斐濟等地度假。少數條件非常好的家庭,父母會選擇帶著孩子去英國度假。 補習,是很多中國孩子假期中不得不做的事,但在澳大利亞,假期補習班很少見,只有快到高考時才會有少量的補習班。澳大利亞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好好享受一個休閑、輕松的假期。 澳大利亞的大學生雖然暑假比中小學生長一個月,但并不輕松。參加暑假課程或者打工是他們的常見選擇。暑期課程被稱為“summer school”,可以修學分;打工則需要自己去找工作,鍛煉能力的同時,還能賺到一些錢。打工的地方一般是超市、快餐店、加油站等,大學里的學生會有時也會發(fā)布一些招工的信息。 在澳大利亞,年齡只要超過14歲零9個月就可以打工了,所以有些高二、高三的學生也在假期打工,鍛煉自力更生的能力。因為付給他們的報酬比成人低,所以商家也非常樂意給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 ?。ㄎ渌? 日本:陶冶情操,鍛煉意志 即便升學競爭激烈,日本學生也會利用難得的假期親近自然。東京附近的森林公園,每年暑假都有許多中小學生來這里游玩,用望遠鏡觀察小鳥的活動。 日本中小學有各種由學生自發(fā)組織的俱樂部,包括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類俱樂部,還有舞蹈、音樂等文藝類俱樂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參加。還有一些學生到海邊和山間“合宿”,即在一周的時間里吃住在一起,共同參加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參加俱樂部活動和“合宿”,學生們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集體合作精神都能得到鍛煉。 日本一所高中的校長曾把人的素質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知識”,第二層是“情操”,第三層是“意志”。他認為沒有好的情操和意志,僅有知識,學生很可能走上邪路,成為社會的廢物;有了好的情操和意志,學生才能不斷掌握知識,最終成為有用之才。所以,日本中小學生假期活動的目標偏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意志。 ?。址玻? 韓國:磨煉意志是假期主題 在韓國,小學生假期通常會由學校組織參加一些活動,離家旅游或野外爬山、游泳,以培養(yǎng)團隊精神,通過吃苦鍛煉“韌”的民族氣質?;顒淤M用通常由學校和學生家長各出一部分。在宗教發(fā)達地區(qū),有時教會會出錢資助。 大學生的假期生活則要豐富得多。許多大學生在假期結伴去一些國內的旅游地,如濟州島、江源道等,主要是去游玩、爬山,冬季則選擇一些滑雪勝地。通常這些地方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優(yōu)惠,賓館也沒有為大學生旅游提供的打折房間,學生們大多是幾個人合起來租一間當地的民居,既便宜又方便。 大學生出游的費用基本靠自己打工賺得。他們可以去餐館刷碗,給中小學生補習英文、中文,或替公司贈送免費試用的商品,還有的學生靠送報紙賺錢。(馬根海) 馬來西亞:走親戚,參加“制服團體” 每年年底的總考試結束后,馬來西亞的中小學生就迎來了7周左右的長假。和中國學生一樣,馬來西亞的學生也有假期作業(yè)要完成。 在馬來西亞,長假期間的補習班非常少,主要看學校的校長是不是看重成績,愿不愿意撥出經費,請大學生來為中小學生輔導課程。而馬來西亞的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在假期里盡情玩耍,因此很少有家長讓孩子參加假期補習班或者特長班。 走親戚和參加“制服團體”,是馬來西亞中小學生度假的兩種常見方式。 一到假期,很多孩子就會被送往親戚家暫住,常常是大舅家住幾天,二舅家住幾天,一個假期下來,表兄弟、表姐妹之間的感情更融洽了。 參加“制服團體”是能夠影響學生升學和就業(yè)的一種假期活動。“制服團體”包括童子軍、少年警察、少年軍等等。因為需要穿統(tǒng)一的制服,被統(tǒng)稱為“制服團體”。男生和女生都能參加“制服團體”,并且都出于自愿?;顒觾热葜饕菍W習諸如爬山、野外生存、急救等技能。“制服團體”在馬來西亞是非常重要的組織,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可以通過完成“制服團體”規(guī)定的技能考試來給自己加分;如果學生在“制服團體”中表現優(yōu)秀,中學畢業(yè)時很多大學都會搶著要。在馬來西亞,參加“制服團體”的學生很多,但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所有考核,而是從升入初中開始,一直持續(xù)好幾年,每個假期考核一到兩項內容。因此,馬來西亞學生的急救知識、自理能力、野外生存能力都比較強。(曲賀) 英國:只布置閱讀作業(yè) 在英國,學生的假期很多,不僅有暑假、復活節(jié)假期和圣誕節(jié)假期,學期中間還有一周左右的短假和其他法定節(jié)假日。其中,圣誕節(jié)假期最熱鬧,相當于中國的寒假。 英國的宗教活動比較多,在圣誕節(jié)期間,孩子們除了跟父母一起去教堂做禮拜,學校還會組織學生排演耶穌誕生的話劇。 過節(jié)前后,購物是重頭戲,經常能看到家長帶著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去逛街。一些大型購物商場都有游戲區(qū),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沒地方玩。 假期里,有條件的家庭還會帶孩子一起去歐洲各國旅游。孩子們自己背上大大的旅行包,沒上小學的孩子也拉個小拉桿箱。雖然包里沒什么東西,但家長的態(tài)度很明確,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英國學校普遍重視閱讀,因而會根據孩子的年齡布置一定量的閱讀作業(yè),要求學生對每本書撰寫上千字的讀書報告。補習班在英國不盛行,家長更不會強迫孩子去上補習班,只有學習特別困難,跟不上學校進度的學生,才會在寒假上補習班。請家庭教師價格昂貴,一般家庭很慎重,就算請,也多是講授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 ?。ǜ唢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