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15 00:03:16 據(jù)《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集成·匯考五》 1 青烏先生《葬經(jīng)》原文 金丞相兀欽仄注 序:先生漢時人,精地理陰陽之術(shù),而史失其名,。晉郭氏葬書引經(jīng)曰,為證者,即此是也。先生之言簡而嚴(yán),約而當(dāng),誠后世陰陽之祖書也。郭氏引書不全,在此書其文字面不全,豈經(jīng)年代久遠脫落遺佚與,亦未可得而知。 1.1.青烏先生《葬經(jīng)》:盤古渾淪,氣萌大樸,分陰分陽,為清為濁,生老病死,誰實主之? 黃連璧白話意譯:盤古渾沌,氣萌壯大。分陰氣陽氣,有清有濁。生老病死,誰主生殺大權(quán)? 黃連璧注:淪為小波,渾淪即渾沌。 樸:大也?!稄V雅·釋詁一》 金丞相兀欽仄注:氣結(jié)昆侖,形象質(zhì)樸,既分南北,則南龍陽而清,北龍陰而濁,有始必有終,有行必有止,始而復(fù)終,止而又行,實昆侖主之也。 1.2 .《葬經(jīng)》:無其始也,無其議。不能無也,吉兇形焉。曷如其無,何惡于有?藏于杳冥, 實關(guān)休咎。以言諭之,似若非是。其于末也,若無外此,其若可忽,何假于辭之痝矣,理無越斯。 白話意譯:氣若無其開始,則無所討論。不能沒有開始,因為吉兇已形成。如果其無,怎樣有其有呢?氣雖深藏,但實關(guān)禍福。以語言描述之,恐有以非為是。考慮到最后,若無其它選擇,這樣的缺點只能忽略不計了,何必假設(shè)語言辭章有這樣的病困呢,這樣并無越理。 黃連璧注:曷:何也?!墩f文》 如:假如,如果。 惡:怎么。 杳:冥也,深也?!稄V韻·篠韻》 休:吉慶、福祿。 咎:兇、災(zāi)禍。 若:選擇,象,如同,按照,如果。 外:某種界限之外。 痝:病困。 何:何必。 金丞相注:若言氣不從于所主之山而來,則此穴或成或否,亦不可得而議也。氣必有所來而 不能無此穴,吉兇之所形亦彼之貫也。方言,其有曷如入穴之止求其有中之無也。有無藏在杳冥,微茫不可見,實關(guān)得穴不得穴之休咎。若可以明言諭人,則又恐泄前定之機,而似若非是于其終也??简炗匏?,不可與言,一無外此。若可以言,忽其世人則天之以此知惠我者,必將以覺后人。既不覺后人,何假于予哉。欲再言其所以重言,此術(shù)不可輕泄也。 1.3. 《葬經(jīng)》:山川融結(jié),峙流不絕。雙眸若無,為烏乎其別? 白話意譯:山峰與河流融結(jié),積流不絕。若沒有明智的眼睛,其機能怎樣識別? 黃連璧注:峙:屹立,聳立;住,停止;通庤,儲備。 《詩·大雅·崧高》:“以峙其帳,式遄其行。” 朱熹注:峙,積。 眸:眼珠,眼睛。 烏乎:同嗚呼,又同惡乎:怎樣怎么。 為:做,作。 金丞相注:山峙有天心,至于山川,流自交合,至于水口,皆融成穴。雙眸附近之眉毛眼睫 為上面之印證,所以別其真穴也。 1.4. 《葬經(jīng)》:福厚之地,雍容不迫。四合周顧,辨其主客。 白話意譯:福厚之地,形勢雍容不局促。主客分別,四圍合宜,環(huán)周卷顧。 金丞相注:明堂寬大,氣勢不局促,四山皆合,如賓主揖遜,尊卑定序也。 1.5. 《葬經(jīng)》:山欲其凝,水欲其澄。山來水回,逼貴豐財,山止水流,虜王囚候。 白話意譯:山欲其緊湊,水欲其清澄。山形勢來水彎回,催貴豐財。山形勢水直流,王公 被虜,候爵被囚。 舊注:山本乎靜,欲其動。水本乎動,欲其靜。逼貴者,貴來速也。豐財者,財積之厚也。此山來水回之效也。勢位之隆,無如王者而為之所虜,爵位之高,無如公爵而為之所囚,此山止水流之應(yīng)也。 1.6. 《葬經(jīng)》:山頓水曲,子孫千億。山走水直,從人寄食。水過東西,財寶無窮。三橫四直,官職彌崇。九曲委蛇,準(zhǔn)擬沙堤。重重交鎖,極品官資 白話意譯:山勢屯駐水曲抱,子孫千億。 山勢散走水直流,做奴乞食。 水抱過東或過西,財寶無窮。 山形三橫與四直,官高職祟。 水若九曲山委蛇,官至宰相擬沙堤。 重重交鎖山與水,極品官貴與富資。 舊注:從人寄食,言為人之傭奴也。沙堤者,言宰相出必筑沙為堤,冀無崎嶇以礙車輪也。后人因之,以沙堤為宰相故事耳。 黃連璧注:頓:止宿;屯駐;停留。 1.7. 《葬經(jīng)》:氣乘風(fēng)散,脈遇水止。藏隱惋蜒,富貴之地。 白話意譯:風(fēng)吹氣散,水界脈止。藏隱盤恒,富貴之地。 金丞相注:知其所散,故官不出,就其所止,栽穴有定?;厣讲仉[,如蜿蜒然,乃富貴之地。璞引經(jīng)云,界水則止一也。 1.8 .《葬經(jīng)》:不畜之穴是謂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絕滅,騰漏之穴翻棺敗槨,背囚之穴寒泉滴瀝。其為可畏,可不慎乎。 白話意譯:不包藏之穴腐骨,無朝對之穴絕滅,空缺之穴翻棺,背囚之穴寒泉滴流。這些都是可怕之穴,不可不慎重。 舊注:不畜者言山之無包藏,不及者言山之無朝對,騰漏者言其空缺,北囚之穴言其幽陰。此等之穴俱不可之葬也。 1.9. 《葬經(jīng)》:百年幻化,離形歸真。精神入門,骨骸反根。吉氣感應(yīng),鬼神及人。 白話意譯:人死入土,氣離形體歸真元。精氣回家,骨骸返回本源。吉氣通過祖先感應(yīng)蔭及后人。 黃連璧注:門:家。 神:精氣 反:同返,返回。 根:本源。 金丞相注:人死形脫離而化為土,真氣歸本。精神聚于墳?zāi)怪惺苌鷼?,蔭枯骨則吉人祥之氣相感應(yīng),積禎祥以及子孫也。郭氏引經(jīng)曰,鬼神及人宗其類。 1.10. 《葬經(jīng)》:東山起焰,西山起云。穴吉而溫,富貴綿延。其或反是,子孫孤貧。 白話意譯:東山起氣焰,西山起氣云。吉穴溫暖,富貴長遠。如果相反,子孫孤貧。 金丞相注:陰陽配合水火交構(gòu),二氣郁蒸而成穴,故吉而溫,子孫富貴長久也。不能如是,不可謂穴。 1.11. 《葬經(jīng)》:童斷與石過獨逼側(cè),能生新兇,能消已福。 白話意譯:童、斷、石、過、獨、逼、側(cè)七種山,能生新災(zāi),能消舊福。 舊注:不生草木曰童,崩陷坑塹曰斷,童山無衣,斷山無氣。石則土不滋,過則勢不住。獨山則無雌雄,逼山則無明堂,側(cè)山則斜欹而不正。犯此七者,能生新兇,能消已受之福。郭氏引經(jīng),證而特言五者,也是節(jié)文之義也。逼側(cè)在五不葬之中。 1.12. 《葬經(jīng)》:貴氣相資,本源不脫,前后區(qū)衛(wèi),有主有客, 白話意譯:貴氣通到,本源之氣不脫,主客分明,前后擁護。 黃連璧注:資:通到。 舊注:本源不脫者,以氣相連相接也。有主有客,以區(qū)穴之前后有衛(wèi)護也。 1.13. 《葬經(jīng)》:水流不行,外狹內(nèi)闊,大地平洋,杳茫莫測,沼沚池湖,真龍憩息,情當(dāng)內(nèi)求,慎勿外覓,形勢彎趨,生享用福。 白話意譯:水流但不急行,外邊狹內(nèi)里闊,大地平洋有池湖的地方,正是真龍憩息的地方,情當(dāng)在內(nèi)點穴,慎重向外看地。若形勢彎環(huán),正是福地。 舊注:凡平洋大地,無左右龍虎者,但遇池湖便可遷穴。情當(dāng)內(nèi)求者以池湖為明堂,則水行不流而生享福也。 1.14. 《葬經(jīng)》:勢止形昂,前澗后岡,位至候王。形止勢縮,前案回曲,金谷碧玉。 白話意譯:氣勢屯集形軒昂,前是澗流后山岡,此地出候王。山形駐扎勢緊湊,前案秀麗又回曲,碧玉富足。 金丞相注:勢止形昂是來龍結(jié)穴,三五融結(jié),將來所以為大地。前澗后岡則止也。又曰,形昂言氣之盛也。形止勢縮,是龍不來正結(jié),特因形止而就包裹結(jié)倒,所以為次焉。又曰,言氣象之局促也,前案回曲,賓主淺深,不過金谷之富而已。 1.15. 《葬經(jīng)》:山隨水著,迢迢來路,挹而注之,穴須回顧。 白話意譯:山隨水附,遠遠來路,。引而集中,必須顧穴。 金丞相注:山因水激而成穴,是來路之長回頭,顧朝水而作穴也。 黃連璧注:著:附著。 挹:引。 注:集中。 1.16. 《葬經(jīng)》:天光下臨,百川同歸。真龍所泊,孰辨元微。 白話意譯:上天的光輝下臨,百江同歸湖海。真龍所泊之處,怎樣辨別其本元之細微? 金丞相注:天心平正,真龍真穴,萬水同歸一源交合,此其所以有元微。 黃連璧注:孰:怎樣。 元:本原。 微:細。 1.17. 《葬經(jīng)》:蝦蟆老蚌,市井人煙,隱隱隆隆,孰探其源? 白話意譯:蝦蟆老蚌,市井人煙,隱隱隆隆,怎樣探索其根源? 金丞相注:堆堆塊塊,如蝦蟆老蚌,而市井平原之氣脈,似有似無,顯而隱,隱而顯,此其為本原也。 1.18. 《葬經(jīng)》:若乃斷而復(fù)續(xù),去而復(fù)留,奇而異相,千金難求。折藕貫絲,臨穴坦然,形難捫度,障空補缺。天造地設(shè),留與至人,留給前賢難說。 白話意譯:山脈如果斷后又起續(xù),欲去卻留,奇形異象,這是千金難求的好地。山脈如果象斷藕貫絲,臨穴又平鋪,如此等等形狀實難于執(zhí)持度量,就只能在空的地方修起障礙物,在缺的地方補全。天地安排,留給圣人,個中道理即使前賢也難說得清楚。 舊注:謂富地利害輕重,人得以識之。貴地所系大造化,不令人識,唯眾人所不喜。則為大貴地使人俱識之,則家家稷契,人人夔皋,無是理也。奇形異狀,所以千金難求,留與至人先賢所難說也。斷續(xù)去留,折藕貫絲,是探本源奇形異相,真機難摸,且看元微要口。障空補缺,是真穴到處或有空缺,又外生一峰以障蔽之,乃天地安排,至人先賢所以難說也。 黃連璧注:坦:平。 捫:執(zhí)持。 度:計算; 推測;度量。 稷契:古代名臣稷與契的并稱。稷(ji讀濟) 契(xie讀些) 夔皋:古代舜時兩名臣,夔為樂官,皋即皋陶為刑官。夔(kui讀虧) 皋 (gao讀高)。 1.19. 葬經(jīng)》:草木郁茂,吉氣相隨,內(nèi)外表里,或然或為。 白話意譯:草木茂盛,吉氣相伴。內(nèi)外表里,或自然或人為。 金丞相注:生氣充備亦一驗也,或本來空缺通風(fēng),今有草木郁茂,遮其不足,不覺空缺,故生氣自然草木充塞,又自人為。 1.20.《葬經(jīng)》:三岡全氣,,八方會勢,前遮后擁,諸詳畢至。 白話意譯:三山足氣,八方集勢,前遮后擁,諸祥會齊。 舊注:氣全則龍勢不脫,勢會則山水有情,前遮則有客情,后擁則有主情。所以諸福畢至也。 1.21. 《葬經(jīng)》:地貴平夷,土貴有支。穴取安止,水取迢遞。 白話意譯:地貴平坦,土貴分支。穴取安歇,水取遙遠。 舊注:安止則穴無險巇,迢遞則水有源流。 黃連璧注:安止:安定;安居;安歇。 迢遞:遙遠貌。 巇(xi讀西):高險。 1.22. 《葬經(jīng)》:向定陰陽,切莫乖戾。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白話意譯:坐向定陰陽,切莫不合情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舊注:陰陽多以左右取穴,左則為陽穴,右則為陰穴。 黃連璧注:乖戾:抵觸,不一至,悖謬,不合情理。 1.23. 《葬經(jīng)》:擇術(shù)之善,建都立縣,一或非宜,立主貧賤。 白話意譯:時間選擇方法要把握好,建都立縣,一有不宜,立主貧賤。 舊注:葬得其地利則吉,失其地利則貧賤隨之。 1.24. 《葬經(jīng)》:,公候之地,龍馬騰起,面對玉圭,小而首銳。更過本方不學(xué)而至。 白話意譯:公候之地,龍馬騰起,當(dāng)面朝對有帝王諸候所持玉器般的小山,小巧精銳。更在本方這邊,有學(xué)童樣的小山環(huán)立聽候。 金丞相注:本方或正面或左右而勻停,或本皆有用之方。又曰,如馬山要在南方。 黃連璧注:玉圭(gui讀歸):古代帝王諸候朝聘或祭祀時所持的玉器。 1.25.《葬經(jīng)》:宰相之地,繡敦伊邇,大水洋朝,無極之貴,空闊平夷,生氣秀麗。 白話意譯:宰相之地,秀墩不遠,大水洋朝,無極之貴,空闊平夷,生氣秀麗。 金丞相注:繡敦言前山員峰端正,又有大江洋朝,則貴無極也。 黃連璧注:伊(yi讀一)邇:將近,不遠。 1.26. 《葬經(jīng)》:外臺之地,捍門高峙。屯軍排迎,周回數(shù)里。筆大橫椽,足判生死。 白話意譯:外臺之地,山峰捍門高峙。兩旁如屯軍排迎,周回數(shù)里。還有橫山列在低處,實足是判人生死的大筆。 舊注:捍門旗山,取其聳拔。屯軍踏節(jié)排衙迎送,貴其周遮。右畔有橫山,列在低處,則為判生死筆。須是穴正,昂然獨尊,不然則為暗刀山也,故曰難擬。 黃連璧注:外臺:官名。后漢刺史,為州郡長宮,置別駕、治中、諸曹據(jù)屬,號外臺。 1.27. 《葬經(jīng)》:官貴之地,文章插耳,魚袋雙連,庚金之位,南火東木,北水鄙技。 白話意譯::官貴之地,文峰插耳,魚袋雙連,坐庚金之位,或南火東木之位,北水之位出鄙技之人 金丞相注:兩員峰相連,一大一小謂之魚袋,庚金取其員活出貴也。若尖尾象火主醫(yī)巫,長瘦象木,輕薄象水,出淫蕩雜技也。 1.28. 《葬經(jīng)》:地有吉氣,隨土所生。山有吉氣,因方而止。 白話意譯:地有吉氣,隨土所生。山有吉氣,因義理而止。 黃連璧注:方:義理。 《廣雅?釋詁二》:方,義也。 《廣韻?陽韻》:方,道也。 《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金丞相注:氣之聚者,以土沃而佳。山之美者,以氣止而吉。自王公而官貴,雖以前山取象,必有氣之佳吉。如此方可指山而言。 1.29. 《葬經(jīng)》:文士之地,筆尖而小,諸水不隨,虛馳名譽。 白話意譯:文士之地,文筆峰尖而小,諸水不隨,徒有虛名。 金丞相注:此筆不及外臺判生死之筆也。侍衛(wèi)不隨人爵,位之卑也。故氣之隹吉不如前,虛馳名譽而已。 1.30. 《葬經(jīng)》:大富之地,圓峰金柜。貝寶沓來,如川之至。小秀清貴,圓重富厚。 白話意譯:大富之地,圓峰金柜。貝寶重重疊疊而來,如江水會至。山峰小秀清貴,山峰圓重富厚。 舊注:如川之至,言慶之速也。 黃連璧注:沓:(ta讀踏)重疊,會合,水翻滾。 1.31. 《葬經(jīng)》:貧賤之地,亂如散錢,。達人大觀,如示諸指。 白話意譯::貧賤之地,山峰亂如散錢,。通達事理的人有宏遠的觀察,請如實揭示給諸眾指明。 金丞相注:脈理散亂,無的定之穴。注云,山沙散亂,朝對不明。 黃連璧注:達人:通達事理之人。 大觀:宏遠的觀察。 1.32. 《葬經(jīng)》:幽陰之宮,神靈所主。 白話意譯:幽暗之地,是神靈所住的地方。 舊注:吉地有神主之不輕與人。 1.33. 《葬經(jīng)》:塟不斬草,名曰盜塟。 白話意譯:塟不斬草向地神買地,名曰盜塟。 金丞相注:斬草開地之日,以酒奠地神,然后以草斬三斷,不然則為盜塟矣。 1.34. 《葬經(jīng)》:塟及祖墳,殃及子孫。 白話意譯:塟在祖先墳?zāi)古赃?,?zāi)禍殃及子孫。 金丞相注:言不可于祖墳畔侵塟,福未及禍先至矣。 1.35. 《葬經(jīng)》:一墳榮盛,十墳孤貧。 舊注:點穴如灼艾焉,一穴既真,諸穴虛閑。 1.36. 《葬經(jīng)》:穴吉塟兇,與棄尸同。陰陽合符,天地交通。 金丞相注:郭氏塟經(jīng)引此為證,甚明。 1.37. 《葬經(jīng)》:內(nèi)氣萌生,外氣成形,。內(nèi)外相乘,風(fēng)水自成。察于眼界,會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橫行。 金丞相注:內(nèi)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也。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jié)成形象也。生氣萌于內(nèi),形象成于外,實相乘也。察以眼界形之于外,今皆可見之。至于會以情性,非上智不能言也。眼界之所聚,情性之所止,勢所大小,無穴不然,茍能通之,蠻貊之邦行矣。 黃連璧注:蠻貊:古代稱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2《葬經(jīng)》的思想 《葬經(jīng)》的思想主要有 強調(diào)“坐向”的思想: 向定陰陽,切莫乖戾。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強調(diào)時間“選擇術(shù)”的思想: 擇術(shù)之善,建都立縣,一或非宜,立主貧賤。 提出了富貴巒頭的觀察標(biāo)準(zhǔn)。 提出了災(zāi)禍巒頭的觀察標(biāo)準(zhǔn)。 下面主要討論后兩者。 2.1.富貴巒頭的標(biāo)準(zhǔn) 2.1.1.龍穴標(biāo)準(zhǔn): 東山起焰,西山起云,穴吉而溫。 貴氣相資,本源不脫。 若乃斷而復(fù)續(xù),去而復(fù)留,奇形異相,千金難求。 折藕貫絲,真機莫落,臨穴坦然。 2.1.2.砂水標(biāo)準(zhǔn): 山頓水曲,山來水回。 山隨水著,迢迢來路。 山欲其凝,水欲其澄。 氣乘風(fēng)散,脈遇水止。藏隱惋蜒,富貴之地 2.1.3.坐向標(biāo)準(zhǔn) 勢止形昂,前澗后岡,位至候王。 形止勢縮,前案回曲,金谷碧玉。 2.1.4.形勢標(biāo)準(zhǔn): 雍容不迫,四合周顧,辨其主客。 前后區(qū)衛(wèi),有主有客。 形勢彎趨,生享用福。 草木郁茂,吉氣相隨,內(nèi)外表里,或然或為。 2.1.5.格局標(biāo)準(zhǔn): 三岡全氣,八方會勢,前遮后擁,諸祥畢至。 水流不行,外狹內(nèi)闊,大地平洋,杳茫莫測,沼沚池湖,真龍憩息。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穴取安止,水取迢遞。 三橫四直,官職彌崇。九曲委蛇,準(zhǔn)擬沙堤。重重交鎖,極品官資。 2.1.6.公候標(biāo)準(zhǔn): 公候之地,龍馬騰起,面對玉圭,小而首銳。更過本方,不學(xué)而至。 2.1.7.宰相標(biāo)準(zhǔn) 宰相之地,繡敦伊邇,大水洋朝,無極之貴,空闊平夷,生氣秀麗。 2.1.8.外臺標(biāo)準(zhǔn): 外臺之地,捍門高峙。屯軍排迎,周回數(shù)里。筆大橫椽,足判生死。 2.1.9.官貴標(biāo)準(zhǔn): 官貴之地,文章插耳,魚袋雙連,庚金之位,南火東木,北水鄙技。 2.1.10.文士標(biāo)準(zhǔn): 文士之地,筆尖而小,諸水不隨,虛馳名譽。 2.1.11.大富標(biāo)準(zhǔn): 大富之地,圓峰金柜。貝寶沓來,如川之至。小秀清貴,圓重富厚。 2.2.災(zāi)禍巒頭標(biāo)準(zhǔn) 2.2.1.龍穴標(biāo)準(zhǔn): 不畜之穴是謂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絕滅,騰漏之穴翻棺敗槨,背囚之穴寒泉滴瀝。 2.2.2.砂水標(biāo)準(zhǔn): 山止水流,虜王囚候。 山走水直,從人寄食。 2.2.3.坐向標(biāo)準(zhǔn): 北水鄙技。 2.2.4.形勢標(biāo)準(zhǔn): 童、斷、石、過、獨、逼、側(cè)七種山,能生新災(zāi),能消舊福。 不生草木曰童,崩陷坑塹曰斷,童山無衣,斷山無氣。石則土不滋,過則勢不住。獨山則無雌雄,逼山則無明堂,側(cè)山則斜欹而不正。犯此七者,能生新兇,能消已受之福。 2.2.5.格局標(biāo)準(zhǔn): 貧賤之地,亂如散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