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杭州游記
------孤品杭州美食
對杭州的美食是向往已久的了,細細算來應該是在二十多年前還是剛剛接觸烹飪的時候。哪個時候高考落榜后被北京旅游學校“破格入取”,這是首個為北京昆侖飯店定向培訓的職業(yè)班。當時全校共有七個班,一班、二班是一水的絕色美女服務員班,其他的幾個班全是禿小子,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又將男子班分為一個飯店服務班和粵、川、淮陽、魯四個烹飪班,因為俺英語不錯長的也不賴老師沒考慮俺的志向就被分配到了服務班,哪個年代還是很講究傳統手藝和技術的,講究的是“四把刀”走天下,分別是菜刀、剪刀、剃刀和手術刀,世俗的眼光對服務員的工作很是輕視,于是,俺找到校領導軟磨硬泡的調入了烹調班(真有點后悔當初的選擇了--可惜沒有后悔藥吃),我被轉編烹調班專攻川菜。(女怕嫁錯了郎,男怕選錯了行。至今仍然對當初世俗的抉擇耿耿于懷,別的不說,單說當初服務班畢業(yè)實習,都是被送到國外的豪華游輪上,一年的光景,不但英文杠杠的,還可以周游列國,帶回許多令人眼熱的舶來品啊。要是不中途轉班,單憑借著英語這碗飯也許命運會是另外的一種軌跡,還是年輕人眼光淺哦。跑題了,哈哈。)
盡管現在工作早已與烹調無關,但出于職業(yè)的習慣,仍以嘗便天下美食為己任,每到一個地方自然不能錯過品嘗當地地道美食的機會。自己臨行前也算是做了“功課”滴,網上查閱了有關杭州西湖美食攻略,把名店名菜記錄在案。到杭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了一張地圖繼續(xù)做“作業(yè)”,對照自學的“筆記”,在地圖上將樓外樓、天外天、山外山、知味觀等進行標記,想著美景、美食、美女三不誤,一邊做“作業(yè)”一邊咽著口水,呵呵。 沿著蘇堤向北穿過曲院風荷,一路秀麗、迷人、旖旎的風光不再次贅述,單說徑直的沿著西湖北岸悠閑的賞著美景和美女,忽然前面車水馬龍好不熱鬧,定睛一看,哇塞,“樓外樓”的金字牌匾吸引了我的眼球,這不就是心中一直期盼的杭州美食圣地嗎 ?信步進入了大堂,里面人聲鼎沸,右面的大廳在辦婚禮,舉杯交錯,左首是人滿為患的零點餐廳,好一個熱鬧的場面,四目望去,找了個空位入座叫了服 務員拿來菜單,心中充滿了喜悅,翻開菜單的首頁是周總理在樓外樓宴請賓客的圖片(廣告效應啊),第一道菜就是龍井蝦仁的大幅照片,天啊,標價86元,我向旁邊的桌子瞟了一眼,一個游客正在品嘗著龍井蝦仁這道菜,光亮的白色盤子配著白色的蝦仁,蝦仁上點綴著這道菜的鐵招牌--幾片龍井葉子,蝦仁的大小遠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大,和北京的大海米差不多大,暈啊,我們以前烹制的蝦仁最起碼的也和小拇指一樣大小,我覺得現實與想象太有差距了,再翻看找到了西湖醋魚,每份68,精品的西湖醋魚是138,元,宋嫂魚羹38,暈,沒有30以下的菜價。也許名氣太大了,價格也就虛高了吧,難怪攻略上說不建議去樓外樓,說那是專宰慕名而來的外地食客的地方,本地人很少去的,現在都去外婆家。忽然覺得額頭上的汗下來了(是緊張還是走的熱?嘿嘿)。吃還是不吃?猶豫著,還好,翻看到最后一頁是小籠包19元每份10個,好歹小籠包也是這兒的特色啊,不能來一趟啥都不吃啊,于是叫來服務員說來份小籠包,服務員道:“就點 這一個???”我靠!你以為我不想點蝦仁和醋魚?。ǔA算了?。?,但我紅著臉編瞎話說我剛在別的地方吃飽才發(fā)現了咱樓外樓,吃不下了,但不甘心白來,所以點個小籠包嘗嘗。服務員不屑地說要至少等一個小時呢。我問:“為什么這么長時間呢?”服務員的客氣的回答能氣死你:“要一個一個的包滴。”廢話,哪個不是一個一個的包啊。我說:“那也用不了一個小時???”答:“還要蒸熟啊。”我暈,我說:“蒸也就最多15分鐘而已吧?”答:“你看,現在等的人很多,要包也得好一陣子才 能蒸呢。”我靠,從服務員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并不介意是否失去我這個食客,我丟下菜單轉身走出了樓外樓。就這樣和樓外樓的美食擦肩而過了(杯具了),繼續(xù)走,拿著地圖看了看,雖然狠下了心但還是一步三回頭的走了。(沒起子吧,呵呵。)
過了斷橋繼續(xù)沿著湖邊走到了湖濱路應該有個著名的餐館,遠遠的“外婆家”的招牌吸引了我,美食攻略上說外婆家的飯菜是“聲名遠播”的一家店,相當于北京的“大鴨梨”。 “價廉物美”又“不失檔次”是對其“最好的形容”,“杭幫家常菜”是主打,品種“豐富”,“料足味美”。都說這里味道不錯,性價比高。就是有一點不好,飯點兒的時候需要等位子,每餐都能排挺長時間的隊。都2點多了,正好肚子也咕咕叫了,等就等吧,就選這里了,果然,門口還有許多人在排隊,我擠過去領了一個號,是93號,一打聽要等至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無所謂啦,想起樓外樓的冷遇讓我認準了就在外婆家吃了。拿著號在外面等候著。忽然,一個嬌滴滴的聲音響了起來:“**號,外婆喊你吃飯啦~。”有人回答:“哎,來了。” 哈,好玩。只是在屋里報號的,在外面的人經常聽不到,我盡量的往門口站,生怕錯過了喊號。一會兒,終于聽見了“外婆”喊我吃飯。 穿過窄窄的門廳進入電梯直上3層,電梯門打開,眼前豁然開朗,餐廳面積很大,裝修的也很有特色,到處都是泥盆瓦罐,餐廳大塊色系搭配的很好,人確實也超多。服務員遞來了菜單,隨手一翻涼菜都是幾塊錢至十幾塊錢的,看來攻略上說的不錯,經濟實惠,果然,麻婆豆腐才3元一盤,真是白菜價。攻略上說到了外婆家不吃茶香雞,就等于白來了。得嘞,那就茶香雞來一份,38元,西湖糯米藕一份,香糟 四樣,素燒鵝一份,再外加一份冰橘茶。本來還想點一份綠茶餅,但看到旁邊的桌子上有一盤綠綠的餅狀點心,擔心里面色素太多沒敢點。 等了一小會兒,服務員送來了西湖糯米藕和素鵝,咽了咽口水,煞有介事的夾起了一小塊(旁邊有人啊,咱還得注意點北京爺們 的形象,呵呵)慢慢的品了一口,還煞有介事的點點頭,嘻嘻,味道非常好,糯米藕甜而不膩口,入口滑爽、桂花香氣很足,本身就喜歡甜食的我如魚得水,忍不住風卷殘云般的(還是沒有矜持住,嘿嘿。)先消滅了糯米藕。
從事烹飪研究多年,根據以往考核品菜的經驗,要想品嘗是不能餓肚子的,如果餓了的話吃嘛嘛香,那是沒法打分的,呵呵。吃完了糯米藕補充了能量已經沒有了饑餓感,于是,開始慢慢的細品燒素鵝,這是其中一味最受杭州人歡迎的用 豆皮裹上香菇和蔬菜制作的素鹵味涼菜,切塊后酷似燒鵝,清鮮素味,營養(yǎng)豐富,色澤黃亮,鮮甜香軟,甜中帶著有點香濃的味道,口感不錯。 香糟四樣也是杭州的一個特色,里面有雞心、鵪鶉蛋、雞塊、雞胗,還有幾粒青豆,哈,多了 一樣,也許是點綴吧。這道涼菜糟香濃郁,果然很有特色。不過青豆的生豆腥味比較濃,我怕豆子不熟引起嬌嫩的腸胃不適,沒敢咽悄悄的吐到了餐巾紙里(我是輕易不敢亂吃的,特別是人生地不熟的,稍微不慎的話若突然出現個井噴或者泥石流之類的狀況可不得了喲。呵呵)。
冰橘茶是外婆家的特色飲品,飲料是裝在一個廣口大瓶子里的,淡淡的黃綠色,里面是冰球和一個切開 的綠皮的小金橘,粗粗的大吸管,吸一口清香爽甜,沁人心脾。我只是好奇,毫不張揚的杭州人怎么飲料的吸管搞的這么豪爽和夸張啊。
一陣香氣飄來,服務員端來了一個中號的砂鍋煲,這就是著名的茶香雞。好大一份啊, 大概有450克左右吧,色澤金黃,聞著蠻香的,吃一口,嗯,色佳味濃、熏香濃郁、油而不膩,味道很鮮美,皮有點粘,但吃起來不膩。肉質嫩嫩的,香氣十足,仔細的品嘗讓每個味蕾感受一番咽下去后,輕輕的吧嘰幾下嘴,依然口有余香,真是名不虛傳啊。因為是連煲一起烤過的緣故,吃到最后底下還是熱乎乎的,不過最下面的肉有點偏咸哦。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外婆家吃飯,一定要嘗嘗這道茶香雞了,保證不會虧著出門滴。吃飽喝足了結賬,80元,值!
話說二次拜訪樓外樓,一直想奢侈一下自己的胃,盡管上次遭了白眼,還是不甘心,上午去了靈隱寺拜佛燒香,知道哪兒寺里有一家素面館,進去看了看菜牌,各種素面便宜的二十多元一碗,羅漢面應該是頭牌面,不過估計我得吃兩碗才能飽,暫時還不算太餓,算了。知道靈隱寺外面有一家天外天也是非常有名的餐廳,逛完了靈隱出來后特意找了半天,發(fā)現了花中城天外天大酒店,應該是在天外天飯店里面吧?進了飯店大堂沒人,發(fā)現右手是餐廳,往里一看整個大餐廳一個人沒有,懷疑自己是不是找錯地兒了,退了出來,發(fā)現臺階邊上確實寫著天外天的招牌,也許和天外天沒緣,還是去樓外樓吧,路上想好了,一道西湖醋魚,一道叫花雞,一屜小籠包,外加一個西湖純菜湯。當時是下午4點多吧,進門一看,嘿,一個客人沒有,只有三三兩兩的服務員,原來這里也還在打烊啊,暈死。得嘞,咱還是奔經濟實惠的外婆家吧。盡管不是飯點,依然要排隊叫好,好在等的時間不長“外婆”就喊我吃飯啦。這回還得點特色的,于是,瀏覽了菜單后,點了一個四季烤麩,烤麩是用發(fā)酵的面筋鹵 制出來的,甜甜的味道中麻油的香氣十足,鮮甜又筋道,口感非常棒。 覺得話梅是南方的特 長,花生和話梅在一起應該很好吃,果然,話梅花生甜甜酸酸的味道很特別吧,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吃到最后覺得有點苦。
這里的西湖醋魚價格是38元,比樓外樓的便宜了不少。來杭州還是還是想嘗嘗西湖醋魚的,遺憾的是點西湖醋魚時服務員說沒有,我模仿著趙本山的小品逗那個服務員說:“這個可以有。”人家也不含糊,回答說:“這個是真沒有。”哈哈,好玩。沒辦法,得,哪就來一份蝦爆鱔面,好歹也是名吃,蝦爆鱔面講究的是 面條柔滑不粘,有咬勁,鱔汁煮面,湯濃味鮮。關鍵是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蝦白鱔脆,油潤清香,回味無窮。果然端上來的蝦爆鱔面蝦仁挺嫩的,面條口感也算滑潤,面條不多,也就2兩吧,只是覺得湯汁里醬油的味道似乎濃厚了點,多少掩蓋了些鱔魚特有的鮮美味。看見許多人食用一種類似北京褡褳火燒的主食,知道那是一種和秦檜有關系的杭州小吃好像叫什么蔥包檜兒,這也是杭州一特色美食,據說杭州市領導正在為這個小吃申請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于是毫不含糊的點了一份。 蔥包檜兒是用一種薄餅包上油條和蔥(油條是人們對秦檜的另外一個俗稱,叫炸秦檜),然后再用油煎,邊煎邊壓成扁狀(這“秦檜”不但要炸,還要被煎,最后還要挨拍打,可見人們對秦檜的痛恨啊,呵呵),吃時沾醬,滿口生香。東坡肉可是杭州的名菜,不能不吃,說起這道菜我有兩個版本的傳說,一個說是這菜是由當地一個和尚所創(chuàng),話說有一天蘇東坡找那個和尚去下棋,和尚正在偷著把肉放在破酒壇上燒制,見蘇東坡來了連忙滅火,陪著去下棋。情急之中火并沒有完全滅掉,慢慢的肉熟透后飄出香味吸引了蘇東坡,和尚不敢當外人面破戒偷葷吃,蘇東坡便獨自享用,邊吃還便問:這是什么肉啊這么香,和尚恨恨地答到:東坡肉。還有一個傳說是蘇東坡擅做、喜食紅燒肉(估計是從和尚那里學來的吧,呵呵),還寫詩總結出“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烹調方法(文人就是文人,吃出文化來了)。修建蘇堤后,百姓知道他喜食豬肉,紛紛送來豬肉和黃酒祝賀,蘇軾見這許多肉,便令廚師將豬肉切塊按照他的方法燒和酒一起再轉送給民工,廚師領會成了和酒一起來燒肉,結果用黃酒燒制出來的紅燒肉香酥味美,眾人皆盛贊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趣聞傳開,眾口贊揚,一家餐館老板見狀按照此法炮制,結果食客滿盈,東坡肉成了餐館招牌菜,于是 乎其他餐館也紛紛效仿,東坡肉成了杭州第一名菜。 后來有個御史,存心要陷害蘇東坡便到杭州來找岔子。那御史到杭州在飯館里吃飯。發(fā)現每家都有東坡肉,嘗嘗味道還不錯,向堂倌一打聽,知道“東坡肉”是杭州公認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回京。御史回京叩見皇帝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皇帝說:“可有什么證據嗎?”御史就把那一大摞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單,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圣旨,將蘇東坡革職發(fā)配到海南去充軍了。第一個傳說和尚有點罵人的味道,這第二個傳說 “東坡肉”卻成為了他被革職的“鐵證”,讓人一聲嘆息?。磥磉@菜不能亂命名,忽然想起了杭州的另一個名吃—炸秦檜和蔥包檜兒)。現在外婆家的做法改良了,改黃酒為紅酒,故名紅酒東坡肉,用紅酒燒制后的東坡肉色 澤更艷麗,名字更洋氣,吃一口皮,色澤紅亮,軟軟糯糯,味醇汁濃, 酥而不爛、油而不膩。只是和北方的紅燒肉比起來,因為咸味淡了些,沒有了味道的厚重感,不過,口感還不錯,甜甜的,也能接受,只是吃到瘦肉的部分感覺有點柴了。
正覺得有點膩的時候,服務員端來了一大盆宋嫂魚羹,白白嫩嫩的魚條,加了些筍絲和香菇絲, 飄些蛋花,白色的魚條在一大盤金黃色的芡粉汁中,色澤油亮,鮮嫩滑潤,我舀子魚條一氣喝了三碗,口感不錯,細細品來有點螃蟹的味道,正好解膩。就是總覺得魚羹的淀粉味道很濃,按說,一個人吃這么多應該是不少了,可偏偏我一天就吃了這一頓飯,呵呵,最后決定放棄了部分魚羹的湯汁。 吃了這許多,還是覺得不過癮,最后又舔了一份桂花糯米藕當甜點,(心地善良和胖人都喜歡吃甜食,嘻嘻。)對了,忘了說了,因為我是一個人吃,當時為了能盡快吃上飯,我問前臺能否拼桌,正好一對來自南京的戀人也不想等了也要求拼桌,于是我們便坐到了一張桌子,寒暄過后,我以老食客的身份向他們推薦了茶香雞,并把自己的美食攻略向他們展示,他們羨慕我的“功課”到位,根據我的攻略點了龍井蝦仁和炸響鈴,還點了一個外婆想吃土豆和煎餃。我們邊吃邊聊對美食的感受,相互認識了,也就隨意了,我請他們品嘗我的糯米 藕(反正我也快吃不下了,嘿嘿)。作為回報他們將龍井蝦仁分給我許多, 正好彌補了我的遺憾,嘻嘻。淺淺的品了一口龍井蝦仁,蝦仁口感爽滑,很是鮮嫩,可能是吃了甜味的糯米藕,或許是蝦仁有些涼了,或者說是味覺疲勞了吧,反正是沒有品嘗出蝦仁中應特有的龍井的香氣,略感遺憾……(后續(xù)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