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還齋瑣憶(魏新河回憶孔繁章)

 昵稱2006916 2011-05-03
還齋瑣憶(魏新河)

先師孔凡章先生去后三個月,我才寫成一首挽詞,現(xiàn)在提筆寫紀念文章,更不知從何寫起。十幾年來,每歲必數(shù)次至京,與先生朝夕相共,面聆教誨,即先生詩中所云:“寢饋風(fēng)騷亦宿根,年年千里扣柴門”。(回舟三集第5頁。以下均只寫集、頁。)先生亦最寵愛我,所以先生晚年之事我知之頗詳。但因我近年記憶力嚴重衰退,現(xiàn)在只能將一些能記憶的事寫出來,聊作對先生的一份紀念。我只側(cè)重寫先生日常起居飲食之類的生活瑣事,而且也不很全面,所以標(biāo)題名曰“瑣憶”。

出題考試

聞先生之名是十幾歲的時候,而正式通信則到了87年,這年我二十歲。經(jīng)劉夢芙先生之介,我寄去自己的兩首慢詞,先生看后,大為詫異,說一定是抄襲之作,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不可能寫出這等水平的詞來,且出題令我作,題目是聶衛(wèi)平勝棋,我立即作好寄去,先生始信以為真,自此青睞有加。這首詞我沒存稿,寫得也一般,現(xiàn)在一句也記不得了。

單車走京城

第一次見先生是90年9月,我在大連療養(yǎng)結(jié)束之后專程到京去拜見先生。進門后,只簡單給我介紹了一下聶衛(wèi)平、孔祥明、保姆張素萍老太太,一一握手之后,即邀入書房,坐下后就開始談詩。并有贈句云:“相逢沈宋情懷熱”(二、141)。這年先生76歲,身體非常好,與我想象中的清癯老者大相徑庭。那時在北京與先生經(jīng)常往來唱和的有六個人:蕭勞、馬里千、魏石山、劉蘅如、楊俊選、吳柏森。蕭老戲稱為“竹林七賢”,現(xiàn)在,這七個人只剩吳先生一人了,也已年過古稀。先生對我說:“到北京來這幾個人必須要見”。于是,我倆各騎一輛自行車,一天之內(nèi)跑了大半個北京城,行程百余里。先生騎車極快,我總是被遠遠地丟在后面,拼命地追也追不上,直到我筋疲力盡。先生還臨時增加了節(jié)目,去拜訪王遐舉、宋步云、尚愛松、朱家縉四老,然后又去游國子監(jiān)、什剎海,且留了題目,晚上作詩。

宴無好宴,會無好會

先生有個習(xí)慣,即見面、聚會必要作詩,更不用說雅集,誰都不例外。先生住天壇國家體委家屬區(qū),吳柏森先生住光明樓,相去最近,只兩站路,所以吳先生與會最多。吳先生最不以此為然,說詩要有感而發(fā),強作是作不出好詩的。但先生不顧這些,笑云:“我這里是宴無好宴,會無好會,詩人見面就是要作詩”。直到先生去世,這個“門規(guī)”都沒有變。我曾有小詩記之云:“賞心樂事久無憑,選調(diào)分題我尚能。偏憶先生無好宴,長宵斗韻共銀燈”。

廉頗老矣

先生年輕時熱衷體育,自己說只要有時間就整天活躍在足球場上。晚年回憶道:“綠草如茵弱冠年,戎衣列陣記周旋”(三、63)。當(dāng)時先生還有“詩棋舞”三癖。那時先生一頓飯能吃六大碗米飯,晚年依然很“善飯”,且嗜體育如舊,雖不能上場,但對體壇依舊很關(guān)心,體壇動態(tài)了如指掌,列舉每項紀錄數(shù)字分毫不爽。

我印象中好象先生沒有說過“吃飽了、吃不下了”之類的話,而且特別喜歡甜食、肥肉、水餃之類,直到八十七歲的時候食量還比我大,尤其對年輕時在西安吃過的油茶念念不忘,說里面有牛油、羊油、雞油、黃油等等,我一聽就犯嘔,而先生卻津津樂道。吃飯時,我經(jīng)常對先生開玩笑說:“廉將軍老矣”。而先生則反擊說:“你應(yīng)該說‘嘆臣之壯也不如人’。”

“你這個頑徒!”

先生治學(xué)嚴謹,往往為了一字之安,檢書十?dāng)?shù)冊。我則相反,尤其是遇到僻字僻典時,不征音義,含糊而過。先生責(zé)我懶,我就常引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自圓。

先生說我懶,還不只在作詩讀書上,日?,嵤乱餐绱?。那時我常在他書房作畫,先生則很勤快地幫我支幾備紙,而我畫完后,筆也不洗,顏料器具狼藉滿桌。先生邊責(zé)我懶邊自己收拾。我恃愛無恐,每每非禮。先生一則念我年幼,一則倒也喜歡我的率真。他干了活,我還說:“弟子這樣做,是完全為了先生的健康著想,先生年紀大了,多活動活動有好處,再說又不是什么重活”。先生就笑著搖搖頭表示無奈,其實我心里知道他還是很高興的。

更有甚者,我坐在沙發(fā)上醞釀或?qū)憱|西的時候,常常大聲命令:“給我添點茶”!他一邊提壺續(xù)水,一邊嗔道:“你這個頑徒!古人說,交愈久而彌敬,你倒好,越來越變本加利”。先生去世前一年,我曾呈詩一組,其中有一首是寫這事的:“飄零彩筆客天涯,詩賦都門是我家。倘恕狂奴猶故態(tài),他時再喚為添茶”。同時還表示了對先生的思念:“葵藿難移向日傾,十年侍座老門生。云天翹首思何限,北斗京華萬里程”。先生讀后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想我干什么?是不是沒人給你倒茶啦?”

有時,我也主動幫他干活,如整理書、掛畫、寄信等。吃飯時給他夾菜,先生笑道:“怎么西邊日出了?”我說:“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先生大喜。

吃夜宵

常和先生一燈之下,相對吟詠,一題既出,各自苦思。他常是面前放一袋五香花生米,邊吃邊寫,那時還吸煙,就這樣我倆經(jīng)常到凌晨兩三點或更晚,常常一兩個小時不交一語,“新詩寫罷自長吟”,相對忘形。然后還要加餐,他親自入廚煮面,我則在書房坐等。面煮好后,還要往碗里放一箸豬油,端來放在茶幾上。他吃得快,每次還要多吃一個面包或油餅什么的。然后他去洗碗,回來再談一會天兒,他就要去書架上翻出幾本書,做為睡前的枕上讀物。按習(xí)慣,他要讀些稗官野史筆記之類,而我則常看些書畫京劇之類,都是為了放松腦筋。十幾年來,習(xí)以為常,當(dāng)時只覺得愜意,并未覺得應(yīng)該珍惜?,F(xiàn)在先生去了,判隔人天,再想重溫一次,也不可能了。

願遍交天下詩人

先生的生活中詩詞創(chuàng)作與交游占去了絕大部分內(nèi)容。正如先生自己說得那樣:“排遣生涯賴詠詩”(三、1)。先生對詩詞事業(yè)的那種摯愛令人敬仰,凡是詩詞愛好者,地?zé)o論南北,人不計尊卑,皆引為同道,或交游唱和,或悉心指點。先生寬厚愛人,他有一本通信錄,內(nèi)以省份劃分,無慮千余人。即每年《迎春曲》作好後寄發(fā)的信就達一千四百封之眾,而和者也有五百余家,規(guī)模之大可謂空前。先生有一方閑章,印文是“愿遍交天下詩人”。他還有兩句詩說:“十年京國驚回首,除卻詩人不往來”(三、125)。足見其交游之廣。先生念念不忘詩詞事業(yè)的繼承和發(fā)展,除親授門徒幾十人之外,集中如“風(fēng)雅撐持意自堅”(四、1)、“風(fēng)騷一脈期吾子”(三、141)、“每思鳴鼓召吾徒”(三、74)、“繼往無功畏此肩”(三、11)、“延唐誰任鐵肩來”(三、1)、“延唐一念感同袍”、“力為炎黃葆正聲”(四、43)之句比比皆是,莫不真實地吐露了老詩人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憂慮和希冀。

我認識先生時,天津詞學(xué)家寇夢碧先生還健在,直到寇老90年去世之后,先生聞其人、讀其詞,深以未能相識為憾。為這,他多次怪罪我和王蟄堪老師沒有引見,而我則自知有過,三緘其口而不敢言。由此也可見先生重才廣交之一斑。

不敢說宗杜

世咸知先生是宗法吳梅村的,先生自己也說:“我是梅村弟子行”、“自詡先生弟子行”(三、2)。這實際上包含了他的謙虛,其實先生還是上法少陵的,他曾對我講:“杜詩是高山,只可仰止,哪敢對人說我是學(xué)杜的。”先生曾作《秋興》詩,其中有一句是:“題同工部情何妄”(一、100),足見對杜詩推崇之極。

事事事難忘事忘

這個題目是我和先生迎春曲中的一句。先生晚年健忘,每以蕭老自號“善忘翁”自況,我說,蕭老年近百歲而先生才八十幾,不能并論。每次出門,必三返五返才可成行,一會忘帶手杖,一會忘帶圍巾,一會忘帶眼鏡,一會忘帶救心丸……而我那時也因故特別健忘,先生笑謂:“你真是我的得意弟子。”

一次, 我和先生去拜訪啟功先生,事先電話約好的,途經(jīng)中國書店,我倆在里面呆了大半天,我高興地買到了《白石道人歌曲集》數(shù)種線裝本,而他則買了十幾本《詩韻合璧》,說回去送人。我倆欣欣然出了書店,用他的手杖抬著書,到前門快餐店飽吃了一頓水餃就打道回府了。一進門,張老太太就說:“啟老打了多次電話來。”我倆這才如夢初醒,趕快回電話道歉。類似的事不可勝數(shù)。

我曾戲呈一詩云:“駿公才調(diào)少陵篇,立雪程門愧有年。一事如今差告慰,只余健忘得薪傳。”先生笑著說:“將第三句改為‘十載程門空立雪’豈不更妙,尤其這個‘空’字最為精警,先生課徒乏術(shù),弟子受業(yè)無能,到頭只學(xué)會了忘事。”后來,我和迎春曲有一聯(lián)專寫健忘:“往事重溫難辨昨,舊書百讀尚如新”,先生讀后大加贊賞。

自是親情格外深(三、123)

先生對父母的感情之深是不平常的,可以用腑銘心篆四個字來形容。只要談起父母,先生就黯然神傷,好幾次當(dāng)場大哭,聲淚俱下,座客皆不知所措。這不僅僅是詩人多情,更多的是對親情的刻骨銘心。如云八旬老翁大哭如孩童人得而見之,那么先生“深夜思親,詩成不知涕淚之濕遍雙袖”(三、72)的情景則只有先生自知了。如“每憶趨庭心若刃”、“舔犢恩深萬載思”等句,出語之重,用情之深,決不是詩家的“過情語”。在這里,他童心未泯:“長憶牽衣鎮(zhèn)日隨”(四、8)、“新秋兒又憶嚴慈”、“傷心霜鬢思親夜,猶似嬌啼索乳時”(三、72)。然后知“難禁涕淚千行涌”(三、72)、“苦憶吾親淚若繩”(三、21)、“白首嬌兒淚雨垂”(四、8)、“照兒流淚到天明”(一、67)、“那堪伏幾淚如絲”(三、72)等是再寫實不過的句子了。

祥明大姐離異后帶著兒子孔令文(原名云驄)僑居日本東京,先生身邊只一老嫗照顧。祥明每周五晚上給先生打一次電話,即先生詩中所云“電波有信同潮汐”(三、93),每到這天晚上先生就把等電話作為頭等大事。接完電話后就喜形于色,又說又笑象個孩子。先生對女兒外孫深深的思念不僅溢于言表,且時時形諸文字。先生自云:“章只一女,故珍愛外孫云驄,雖愛之甚而教之嚴,冀其有成也”(三、93),又詩云:“掌上顆珠思舔犢,心頭塊肉盼成龍”(三、93)。先生于93年5月因患結(jié)腸腫瘤以83歲高齡在北作了一次大手術(shù),歷時20余天,切除直腸一尺余,取出腫瘤。可先生卻一直瞞著祥明,“未告以實情”、“只以常病住院告之”(三、126),是因為考慮到“祥明供職異邦,外孫云驄又肄業(yè)小學(xué),兩人歸國不易”(三、126)。還深情地寫出這樣催人淚下的句子:“相依為命焉能去,況有詩文兩債臺”(三、127),又反過來安慰祥明說:“唯將好語殷勤慰,莫遣吾兒廢寢餐”(三、116)。先生三十余歲喪偶,鰥居五十年未續(xù)弦,晚歲近二十年獨居,衰齡索寞,可想而知。先生仙逝后,祥明給我寫了兩封長信,其中也提及于此:“我從小喪母,父親為我終身未再娶,幾十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父女倆相依為命。……攜兒東渡,遠離他的身邊,給他帶來了多少思念和寂寞,還有那無窮的擔(dān)心和掛牽,使我一生都無法原諒自己。”先生也曾作詩寄祥明說:“別離雖慣總縈胸”(三、93)、“分居異國亦辛酸”(三、116)。祥明是圍棋國手,應(yīng)該說是功成名就了,而先生卻仍諄諄不倦語重心長地勉勵她竿頭更進,且時時祝福她:“喜趁新春遙祝愿,愿兒佳運比春濃”(三、93)。這是怎樣的一種深情厚意??!這不僅是骨肉親情,更是人間至愛、吾邦美德!

先生住院期間還有一組詩寫他的弟妹甥侄,莫不濃情欲滴,感人肺腑。推而及人,先生對朋友也罔不若是,其古道熱腸、真情處世,有口皆碑。

有一年,先生召門人作京華之聚。劉夢芙、曹長河、陳春生、李茂林等皆已按期至,我因故(不便明說)未到,直至約定日期后第五天才給先生發(fā)了封電報偽言“阻車返陜”。這五天之中,先生猜測了各種可能,給我向單位、家里、熟人連發(fā)六七封電報。初以為是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未恪守約期,乃召眾人群而攻之,每人作詩一首以討伐?,F(xiàn)在只記得夢芙兄有一句是“知君頜下定無髭”。長河先生奉命寫來一信,開頭幾句現(xiàn)在還記得清楚:“新河,奉旨臭罵一頓,汝其聽之……”就這樣一直到了第五天還是音訊杳然,先生排除了各種可能斷定我是飛機失事,于是坐在沙發(fā)上放聲痛哭,淚流滿面,誰也勸不住,邊哭邊說:“都是因為當(dāng)了個什么飛行大隊長,要帶頭飛行,才至于此。”就這樣哭了有半個小時,然后決定由陳春生立刻收拾東西連夜乘火車趕奔西安,票買好后,于傍晚收到了我的電報。當(dāng)時大家都不知實情,咸以我不遵協(xié)議,李茂林還畫了一幅叫“阻車返陜圖”的漫畫以嘲之。這事已過去多年,但先生對我的寵愛之情依然絲毫未減,直到先生去世前八個月最后一次見到我時還說起這件事:“如果那次你真的出了大事,我也肯定活不到現(xiàn)在了”。先生真情待人、視徒如子,我是享有殊遇的。先生去后,正值國慶50年大典前夕,軍人禁止入京,與先生最后一面也沒見到。當(dāng)時悲慟之極,連挽聯(lián)都是托王成綱先生代擬的,他比較了解我和先生的關(guān)系,所以那幅對聯(lián)倒很真實地表達了我的心情:“徒乎,子乎,課徒勝過親子;父也,師也,有父再無恩師。”

分我鶴俸

先生有不少“貧老師友”,常常斥資相助,自數(shù)十元至千余元不等,還常常送一些大部頭的書給人,如《二十五史》、《佩文韻府》、《淵鑒類函》等。來京拜訪的人要走時,他經(jīng)常連火車票和路上吃的都代買了。有一年(大概是95年),先生約我和咸江南在京過春節(jié),節(jié)前他叫我代寄了很多錢給朋友,每張匯款單上都親筆寫上“分我鶴俸,聊供春節(jié)一醉”兩句話,仁風(fēng)所至,感人彌深。

如此門生黑一堆

以前我不修邊幅,往往十天半月不洗澡,襯衣都很臟了也不換,每次都是先生或張老太太催促換下來,放幾天都不洗,有時連內(nèi)衣都是張老太太主動幫我浣洗。先生說:“你一來我這書房就有齋號了,叫‘見怪不怪齋’。”又補充說:“又臟又懶又無禮,我是已經(jīng)習(xí)慣了,所以這樣說。”且就此事瞬間成詩詞一組,先生八叉捷才,于此也可窺一斑。他寫這組詩時紙筆俱駛,一氣呵成,速度快得驚人。因是游戲之作,既不存稿,也就無論工拙了?,F(xiàn)在選錄幾首:

詩題:壬申冬日,凡章信筆贈某詞人,譽其穿黑色內(nèi)衣可數(shù)月不換也。

小序:三秦故郡,九州新事。衣分黑白,有創(chuàng)造之天才;筆寫丹青,是鴻蒙之舊跡。祥開景運,瑞應(yīng)人文。不務(wù)本行,懶銀霄之振翼;無非舊習(xí),沉翰海以吟詩。……

一、先進奇聞世所稀,詞人端合入詩題。絳帷有幸添高足,黑布無辜作內(nèi)衣。妙處在穿三百日,旁人難見一分泥。若非鮑味驚張嫗,定是長穿到陜西。

二、菩薩蠻:庾郎未賦先愁絕,鬢云欲度雙腮黑。暝色入君頭,教人愁上愁。    遇災(zāi)空佇立,廚姥催非急。何處是灰塵,長痕更短痕。

三、如此門生黑一堆,堯章發(fā)怒自徘徊。無顏再過松陵路,跳入西湖永不回。

評語:見怪不怪齋主人評曰:此組詩詞,音韻鏗鏘,句法精警,巧思入慧,妙句通神。方今之世,普天之下,全民之內(nèi),縱目堯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非我詞人之好潔出于天性,尚有何人敢當(dāng)之而了無愧色耶?而了無愧色耶?

與君情意有同鐘

92年我在杭州療養(yǎng)時,認識了三個女孩子,一個叫文琴,擅古琴。一個叫小風(fēng),擅古箏。一個叫小燕,通音樂、擅歌唱。三人都是蘇東坡紀念館的職員。中秋夜,我們一起刺小舟、載酒肴、泛西湖。維舟蘇堤,賞月奏曲。我吹笛子,小燕唱東坡“明月幾時有”之曲,我作《西湖月》詞記之,大家玩得很盡興。離開杭州,我就進京去見先生,先生一口咬定我沾花惹草,恰好這天那幾個女孩來電話,輪流和我講話。電話在客廳,與先生書房隔壁。這天吳柏森先生在座。我放下電話進到書房時,先生說:“你打電話時,我作了四首詩送你。”說著遞過一張紙來,毛筆小草寫的:

聞人打長途電話有感

一、千里飛聲語未終,匣中談笑亦生風(fēng)。西湖自是神仙地,留取芳塵入畫中。

二、三生花草最相思,才別西泠又幾時。樂極生悲須記取,端妨一旦小玲知。

三、太上忘情似醉酣,公然情話再而三。而今把柄歸吾手,一本長安定要參。

四、文綺湘琴艷可夸,孤山梅嶼正初花。隔房二老渾無事,只覺渾身肉欲麻。

晚上,先生又作了兩首詩送我:

一、空山蘭訊問東風(fēng),盡在空山細雨中。底事同來攜小鳳,最難衷曲訴驚鴻。文琴渭水情空厚,寶劍延津事已空。見怪緣何渾不怪,與君情意有同鐘。

    二、陌上還珠記往塵,自家忘卻使君身。教人勾起當(dāng)年事,綺夢回思六十春。

先生二十余歲時在杭州有一段情事,令他終生刻骨銘心,故詩中云云。

然后,先生又提議各填詞一首,調(diào)為琵琶仙,用姜夔原韻,題是“憶西湖”,這首詞見《回舟三集》81頁。

和啟功先生鬧誤會

啟老是有深厚的古文功底的,詩也是受過嚴格訓(xùn)練且卓然有成的,早年曾入    園詩社,所為詩莊嚴典雅。但后來風(fēng)格大變,拿啟老自己的話說是“作詩尤好作乞兒唱蓮花落體”(89年12月23日致孔凡章先生函)。啟老長先生一歲,對先生的詩非常欽佩。啟老在《回舟續(xù)集》的題詩中說:“問我邯鄲成步日,他生未卜此生休”,足見其對先生詩之推崇。先生曾講,啟老的詩集《啟功韻語》脫槧后,在中央文史館館員大會上,當(dāng)著滿堂耆宿只拿出一本來,雙手恭敬地遞與先生,請他批評指正,扉頁上用小楷認真地寫著:“繁章先生斧削,啟功呈稿。”卻置其他人于不顧。

啟老為《回舟續(xù)集》的題詩寄來后,先生曾回信一封。因先生是主張正宗典雅詩風(fēng)的,所以信中言辭激歷地對俗白一體大加貶斥,且附有一首類似觀點的論詩之作。這樣,引起了啟老多心,因他一貫是寫“打油體”的,且題詩中有“和韻余癡剩打油”一句。于是就托吳空先生(時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找到先生,意欲索還題詩。先生這才察覺到信中言語有失,連忙于當(dāng)天致書啟老,婉言解釋,說明誤會,并說在續(xù)集中撤出那首詩不登。啟老也于第二天很快回信說:“承命試題回舟續(xù)集,不由自主地就作出‘和韻余癡剩打油’之句,率爾寄呈,深悔四馬難追,幾次想求還草稿,再作改削,實不自昨日始也。蓋以大集諸作,無不嚴肅,而忽廁而打油之句,有玷佛頭,此實下情,決非佞飾者。……所以請吳公代言者,只為中間有人,可稍婉轉(zhuǎn)耳。次午即獲華函,解釋誤會之由,雅量謙謙,彌深敬佩。所示誤會,其中未免又有小歧,蓋非謂大作有所‘影射’,而是觸起自慚打油之念,以其不堪僭廁續(xù)集之中。一俟改削稍可,再塵華編之末。謬蒙俯賜解釋,倍深慚悚。用特祥陳,敢希亮察。至于所示論詩壇一首即欲撤出續(xù)集,此大不宜,‘士有諍友,則身不離于令名’,孝經(jīng)圣語,煌煌在上,于今文藝界正需批評討論,當(dāng)機棒喝,亦禪門有益之諍,況在洙泗正脈,鳴鼓而攻,恰合先圣之訓(xùn)。……”至此,誤會冰釋。而前輩高懷雅量,謙以待人,直言不諱之風(fēng),足為吾儕樹立楷模。但回舟續(xù)集中啟老那首題詩還是原樣照刊,而先生那首論詩之作則不見了。

在西安賓館發(fā)怒

先生寬和謙恭,待人以禮,多年以來未見先生發(fā)過火。但92年5月,先生卻動怒了。

那年中央文史館和北京文史館十五位年高德紹的藝術(shù)家應(yīng)邀來西安采風(fēng),下榻在西安賓館。書法大家王遐舉先生以八十歲高齡也在其親戚(女婿)的陪同下前來,他訪秦陵、吊灞橋、瞻碑林、仰雁塔、登古城、眺乾陵……揮毫賦詩,逸興遄飛。寫字十?dāng)?shù)幅,還興猶未盡,又展箋作紅梅一幅相贈,以謝主人梁中樞先生。我們知道,王老是以詩書見長的,畫則不多見,所以這幅紅梅就彌足珍貴。不料被他的親戚收起,說此畫價值數(shù)萬元,要索酬金三千元,且說王老也是這個意思。王老耳聾,平素與人交談要戴助聽器,偏巧那天助聽器沒電了,還未來得及換新電池,所以他親戚的話根本聽不見。王老還有個習(xí)慣,與人同坐時,總是笑著頻頻點頭,口稱“哎,哎”,象肯定又象贊同。主人梁中樞見狀,信以為真,就于晚上給他親戚三千元錢,然后拿到那幅畫。晚飯后閑談時,我無意中將這事告訴了先生,先生與王老是至交,一聞此言,勃然大怒。立即將那人叫來,厲聲訓(xùn)斥道:“你要注意王老的清名!怎能辦這種混帳事!”我沒想到也沒見過先生發(fā)那么大的火,就勸了他兩句。先生怒道:“你別管!你現(xiàn)在去給王老買電池,我要告訴他這件事。”他握著王老的手說:“老兄一世清名,藝林有口皆碑,你的親戚背著你干出這種事,小弟都覺臉面無光。”王老一聽,氣得渾身發(fā)抖,將那人大罵一頓,把錢退了。

說實話,王老那幅畫在當(dāng)時確實價值不菲,且書畫家收潤筆費也是正常的事,無可厚非,況且王老還無償?shù)貙懥撕芏喾?。但由此我們又看到先生直言不忌、難容小惡、把朋友的名譽看得高于一切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我也能畫”

平心而論,先生不是書家,更不是畫家,但先生有很多書畫家朋友,這些人都是能詩的。先生替朋友要過很多名家的字畫,如蕭勞、啟功、王遐舉、沈鵬、宋步云、溥松窗、葛巖等等。先生齋中也掛滿了名家之作。但先生一直認為畫法細膩、造型設(shè)色生動逼真的作品才好。那時他的書房里掛了一幅許鱗廬先生畫的荷花鱖魚圖,純水墨寫意的。許老是齊白石入室弟子,六法精妙,畫鱖魚尤其擅長,很多人都對那幅畫贊嘆不已,先生卻說:“這有什么難的,不過是水和墨,然后再點些墨點子,我看我也能畫。”我立即表示反對說:“這等水墨工夫,沒有幾十年是達不到的。”先生又說:“我看我練上十幾天就差不多。”他這種率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沒有人云亦云,沒有故作行家里手,我口言我心,真正不失其一代詩家的赤子之心。

沒有齋號

先生一直沒有齋號,少年時負笈上海,曾用過一個叫做“冬寒夏熱居”的齋名,但久已廢棄不用。我曾幾次建議取個齋號,先生說:“我有一個很滿意的齋號叫‘還齋’,但是不能用。”我問原因,他說:“唐張藉詩云:‘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取意于此。”我又問為什么不能用,他說:“原因有二,耄年鐘情,恐為人笑,此其一;女詞家丁寧所適不良,悒郁而死,其齋號‘還軒’,度其亦取意于此,我如用此號,深恐唐突佳人,此其二。”我這篇紀念文章用了“還齋”之名,原因也有二,一是為先生公開這個齋號,這是他自己最滿意的齋名。二是先生對其所眷一往情深,畢生不渝,堪稱殉情的典范。詩人也者,究其本質(zhì)都是為著一個情字漚心瀝血,罄其一生。蓋由此而論,那么此齋號的意義又遠不止上述二款所可限量了。

哀婉心聲借此花

先生少年時曾戀一姝,杭人,姓上官,小字菊容。出身名門,聰明能詩,微能飲,容止清超,絕去谷塵,有“小水仙”之稱。先生詩“北宮生小玉無暇”(二、72)、“似此聰明非福澤”(二、72)、“箋裁露井聞吟絮”(二、72)、“代酒芳筵妨我醉”(三、159),皆言其人。

與先生相戀時,已與人議婚待字。常背著家人與先生約會,二人常以小舟載酒泛游西湖,對景吟詩。先生晚歲常憶及此事,詩云:“長記得、紅衣菱槳”(二、101)、“是東風(fēng)、蘭舟別淚”(四、65)、“孤山梅塢雨湖船”(二、43)、“訪分攜、舊日春堤”(二、101)、“難將往事西泠,推出夢魂中”(四、146)、“誰與憶、西泠往事”(三、82)。按先生曾于91年秋赴浙江采風(fēng),故有“訪分攜”之句云云。

二人曾一度離家出走,游歷于揚州、蘇州、金陵等地,即先生所云“沖破瑣枷違禮教”(三、160)。后先生要到蘭州去工作,鑒于當(dāng)時環(huán)境,二人大膽相約以十年為期,而后謀婚。分手時,女贈信物四:藍寶石戒指、絲帕(上親繡水仙花以代其身)、團扇(上題一詩,詩未得,可于先生遺物中查知)、照片。這四件東西先生一直保存到生命的最后,詩中亦屢屢提及:“約指空留未踐盟”(二、53)、“信物手邊藍約指”(三、156)、“珍約指,秘香綾”(三、161)、“扇底一詩盟白石”(三、156)、“羅巾書篋珍藏久,為有別時脂印”(二、135)、“手澤留香事事非”(一、29)、“倩影珍藏歲幾更”(三、160)、“明珠往事,秋水伊人”(三、106)、“恍明珠照夜,珍重雙贈”(三、99)、“對幾上、幾枝寒綠,空憶美人貽”(三、100)。

分手后,先生念念不忘盟約,時時感嘆分離:“十年相待賤芳華”(二、77)、“十載春華一諾輕”(三、162)、“盟心低語綠云邊”(三、156)、“念蓬萊舊約,煙水茫茫”(一、54)、“為有西泠舊約”(四、107)、“先鞭已負蕓窗約、故劍難忘藎篋情”(三、22)、“更誰解、人間萬劫,第一是分攜”(三、101)、“蘭山風(fēng)雨夜聞鈴”(三、160)、“此夜應(yīng)悔當(dāng)時,等閑輕別”(三、82)、“龍沙此去夜如年”(三、160)、“永憶那年明月,照鈿車遙去”(四、31)。(上引詩句有些屬晚年所寫)

分袂未久,女以不堪家庭壓力,被迫與人結(jié)縭。同時給先生寫了一封凄婉的訣絕書,互相退還了所有書信。自此天各一方,永無音迅。關(guān)于這事,先生詩中也有所披露:“往事玉人甘永訣”(二、53)、“事異還珠遇可嗟”(二、69)、“憶當(dāng)時、無力金鈴”(四、33)、“璧還書簡慰雙成”(三、160)、“三生石上我來遲”(三、159)。他所以忍受巨創(chuàng)而未再與她聯(lián)系,完全是為對方著想。93年某日深夜,先生對我講:“當(dāng)時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但這一情節(jié),先生堅拒不吞。

先生有一件很破舊的毛衣,深藍色,我曾見過。他說這是件紀念物,我立即就明白為女所贈。但翻遍了先生舊作手稿,只找到一句證詞:“半臂速成知夜織”(三、157)。先生篤情細心,負重體人,蓋自少年時即然。

孰料在“鳳影消沉五十年”(三、89)后的1988年,他忽接一函,驚悉女寄,且知她亦展轉(zhuǎn)定居北京(約住團結(jié)湖附近,后遷亞運村一帶)。先生多次要求一晤,女拒不允,只以好語慰之。世事滄桑,古井無波,終未一見。女以98年6月逝,壽84。我在99年1月見到先生時,他曾坐在沙發(fā)上,頭仰靠背,微閉二目,面無表情地對我說:“我已了卻情緣”。繼之發(fā)病,八個月后,先生易簀。

這一段跨越六十余年的生死戀,頗類陸放翁與唐婉,所不同者,初未結(jié)合,后未相見。尤其陸游以垂暮之年猶得于沈園一睹故人,而先生則未能,吾于此為之發(fā)一浩嘆!

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戀情,令先生畢生難以釋懷,魂牽夢縈,刻骨銘心。他把所有感情傾注在供養(yǎng)水仙上,每年藝花達三十六盆之多,自號“水仙城”。對花懷人,從第一花放到末一瓣凋,晨試暖,夜垂簾,漚心瀝血,寫了大量詩詞?;ㄆ诩冗^,并根莖梗葉猶不忍棄擲,一一種在院中,濃青盎綠,也付諸吟詠。旁及詠菊,首首哀感頑艷,美麗凄涼,情與淚共,心與血俱。他說:“除卻吟詩只種花”(二、1),以至“蝸居渾似水仙城”(四、26),常常“靜夜水仙花畔坐”(二、36),竟然覺得“主人為客花為主”(三、98),感嘆“別有傷心我自知”(三、102)、“靈均抱恨無人識,只托新聲賦水仙”(三、106),他悲涼地唱道:“星非昨夜人何在,花有他生我不如”(四、111)。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水仙詞里隱前塵”(四、16),更是為了“哀婉心聲借此花”(三、103)。

他虔誠地寫道:“愿化東籬籬下土,歲歲清秋,長與君為侶”(三、155),更鐘情地說:“萬劫我心如既往”(二、53)、“少越鐘情老越癡”(二、49)。又凄婉地唱到:“蠟炬已灰絲已盡,此心猶泛舊波瀾”(一、88),他幻想著“人間若許贖芳塵,十萬新詞換”(四、83),直至垂垂老矣,依然唱到:“心聲夜靜聞?wù)嫖?,夢影年衰見故?#8221;(三、85),仍舊認為“白頭終是舊云英”。

他曾迷惘哀怨地問道:“知我負天天負我?”(一、28),又痛苦地歸結(jié)說:“片刻清歡,一生凄怨”(二、75)。有時難以自我擺脫,矛盾重重:“相憶不如相訣絕,長相憶又長相別”(三、7),就這樣“相思年復(fù)年”(三、153),也曾試圖借助神靈(先生信佛),但終歸虛幻:“爐香暗禱慈悲佛,藥力難醫(yī)懺悔心”(四、152),于是嘆息道:“靈藥難醫(yī)此夜心”(二、76)。痛極欲訴,無人可宣:“瀟湘萬斛人間恨,唯有凌波弟子知”(二、66),又云:“衰年別有難言隱”、“誰知心上瘡痍”(三、101)。到頭只剩下“一絲幽恨,一分殘醉,一晌欹欄”(二、75),但他還是堅定地用一生的代價守護著這份已經(jīng)注定沒有結(jié)果的情愫:“當(dāng)時宋玉窺墻賦,往事隋珠抱柱詩”(三、148)。

初,我不知情,常訝先生每誦玉溪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之句輒傷感無端,他說:“李商隱的詩中我最愛這兩句,一讀就要落淚”。他也多次寫過有關(guān)這兩句的詩:“玉溪詩句太銷魂”(四、130)、“國風(fēng)不廢玉溪情”(四、139)、“解得玉溪追憶句”(四、110)、“豈獨當(dāng)時已惘然”(四、138)、“魂夢西泠一惘然”(一、136)、“世事思量一惘然”(二、43),等等。

后來我清楚了為什么他一讀那兩句詩就要落淚的原委,明白了自命室名為“還齋”的深意。愛一個人可以深情不減者垂六十年,可以寒暑晨昏念念在茲,言行眠食念念在茲,榮辱不計,哀樂以之,羸老不計,生命以之。這種情結(jié),古或有之,今斷罕匹。以此鑒心,我慚愧我的矯情,懺悔我的飄浮,痛恨我的虛榮,因為所有這些都是作為一個詩人之大忌。更因為我是他的弟子。先生已矣,真情難覓。先生去矣,百身莫贖。長歌當(dāng)哭,未足喻其哀,忍淚無聲,或可靜其痛。

恨不白頭

先生晚年的身體狀況一直不錯,年過八秩,依然耳聰目明,健食善談,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直到去世前僅兩鬢微白。他從七十余歲就常常抱怨說:“這頭發(fā)不白,我的詩中便用不成‘白頭’一詞,是件恨事”。一次,我陪先生去西壩河看望年已九十七歲的蕭勞老人。他住十九樓,在電梯上,我對先生說:“蕭老真可謂‘白頭仙客臥云端’了”。聽了這話,他嘆息道:“哎!我的頭發(fā)怎么不白呢?真是奇怪。”我立即口占一詩念給他聽:“高臥京華閉小樓,生花妙筆閱春秋。平生自問無他恨,八十高齡未白頭”。走出電梯后,他說:“我回去也要作一首”。即《回舟三集》第18頁那首七律,其中“向人難白如吾恨,與爾同枯是此心”一聯(lián)尤為精警。

我常想,為了寫詩而抱恨黑發(fā),這本是件趣事,而讓人感悟到趣外之趣的卻是一個嚴肅的結(jié)論,那就是在先生心中,詩比人重要。

萬事皆可入題

先生在對待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上,是“不薄今人愛古人”主義者。他崇古而不泥古,求新力避怪異。自己也說:“萬事尋詩盡入題”(三、22)。他晚年深居簡出,幾乎不接外物,應(yīng)該說詩源枯涸,但他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大量的好篇章。身邊的一草一芥在他筆下都神奇地被翻出新意。他曾自信地說:“沒有不可入詩的題目”。有人故意說:“現(xiàn)在醫(yī)學(xué)上可用B超鑒別孕婦腹中胎兒性別,請以此為題賦詩”。于是,他便作了那首有名的七律,其中“不須造化司前定,自有依憑識內(nèi)涵”(四、13)一聯(lián)尤為出色。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題材的作品如奧運詩詞、卡拉OK、化妝舞會等等,皆清新妥貼,為詩界先。

耍小聰明

先生嘗言,作詩耍點小聰明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習(xí)以為常,否則便流于輕薄、小家子氣。我說,請先生舉例說明。他說了五例。

一、曾與先生相約詠“初三月”,限用王沂孫詠新月原調(diào)原韻。先生得“想昨宵初二”之句(四、108),我得“把團扇、用剪分為五,一分照幽冷”和“再日斜十二,重見飛鏡”之句。他說:“這些句子雖然很扣題,但都是小手段小聰明。”

二、友人過十九歲生日,請我作詞。十九歲這個數(shù)字即無典可征又乏代詞,寫出來容易淺直或者扣不上題。先生速成《清平樂》一闋為我示范,其中有“贈君一束輕紗,明年二十芳華”之句。他說:“這與我詠初三月同一伎倆,也是耍小聰明。”

三、先生少年時與同學(xué)康君飲紹興女兒酒,他即席做詩,有:“煩卿醉倒劉和阮,讓我天臺獨自行”(一、9)之句。他說這是用小聰明取笑。

四、先生學(xué)生時同宿舍史君深夜吹簫擾人,先生贈句云:“明日送君吳市去,長街十里任吹簫”(一、10)。他說這是用小聰明使典挖苦人。

五、先生有《對月》詩,系少年之作,有“開窗自把湘簾卷,迎娶嫦娥入洞房”之句。他說這是用小聰明賣弄技法。

       由是可見先生嚴于律己,追求博雅深大的心志。我倒認為他所舉的例句皆見巧思見智慧,并未必是小家子氣,令人神仰心儀的還是先生那種以高大境界為追求的取上精神。

以上拉雜寫來,語次零亂,先生值得記述的事還很多,茲難一一盡述。最后,以我的詞《水龍吟  先師凡章夫子挽詞》來結(jié)篇:

    爾來今古茫茫,存亡代謝成人世。滄波百尺,恒沙億萬,公其一粒。莫作尋常,世間兒女,凄涼文字。便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難盡、其中意。   曾幾歌痕酒跡,猛然間、再尋無計。新詞賦罷,肅衣長揖,望空遙祭。遺容相對,風(fēng)前一派,凜然生氣。為炎黃絕學(xué),吟壇半壁,喚先生起。


                                 ?。玻埃埃澳辏苍掠诠嘛w云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