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笑話:父子二人騎著一頭毛驢在街上走過,路人指責(zé)說:“這父子倆真心狠,看把那毛驢累得直喘氣。”于是父親下來,讓兒子騎在驢背上,又有路人指責(zé)說:“瞧這兒子多不孝,讓父親牽驢自己卻騎驢。”于是兒子下來讓父親騎上,又有路人指責(zé)說:“瞧這父親多殘忍,讓一個孩子牽驢。”于是父親下來,父子同時牽驢走,心想:這回沒人指責(zé)了吧!可是,走了一段又有路人指責(zé)說:“瞧這父子倆多傻??!守著一頭毛驢誰也不騎,太蠢了!”
怎樣做對,怎樣做錯,人們只會搖頭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謂計較而矣。
然而,假如這件事讓修煉人看見,卻會是另一番和和滿滿的情景。因為修煉人是修“善”的,要時時處處心懷慈悲、心盈善念,于是心變了,看世界的眼光自然就不同。無論以上哪種情況,修煉人都會把善意的觀察溶在話語中的——當(dāng)看到父子二人同騎驢背時,他會說:“這驢真是任勞任怨啊!身負(fù)重荷仍在向前走,為主人盡職!”當(dāng)看到兒子騎驢、父親牽驢時,他會說:“這父親真慈愛!寧愿自己走著,也不愿騎驢求安逸。”當(dāng)看到父親騎驢、兒子牽驢時,他會說:“這孩子真懂事!從小就知道敬孝長輩,自己吃苦,為人著想。”當(dāng)看到父子二人同時牽驢走時,他會說:“這父子倆真仁慈!生怕毛驢被累著,自己行腳。”
同樣的事情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是因為路人心中缺乏善念,總是在看事情或別人不好的一面,卻很難發(fā)現(xiàn)對方善的一面。而修煉人因為心中總是慈悲為善,總能用慧眼用善心發(fā)現(xiàn)對方善的好的一面,所以得出的結(jié)論截然不同,世界和生活的圖景也會截然不同。
善者心中自有善尺衡量,萬事萬物在他眼中都是跳動的詩,都是美麗的景,都是繁榮的春。惡者心中自有惡尺衡量,即使多么美好的東西在他眼里也是怨氣載道,橫挑鼻子豎挑眼。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善者自善,惡者自惡。愿我們?nèi)巳诵闹卸加幸话焉瞥?,衡量真正的好與壞、善與惡、清與濁、真與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