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隋煬帝擅長布局下套

 美麗心情akj 2011-04-25

真正的權(quán)力較量,暗斗也許是個漫長的過程,但亮底牌的機會卻往往只有一次,所以容不得絲毫閃失。楊廣是個設(shè)局的高手,不僅無處不在,不僅將對手盡收局中,而且一律全都是鐵定的死局。

謀權(quán)之策:事作于細,邊布局邊下套

楊廣從他踏上人生之旅的第一天就把目光瞄準了皇位,同時也就開始了他謀取皇位的征程。在他實現(xiàn)目標之前,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只下這一盤棋。

        隋文帝楊堅一生有五個兒子,長子楊勇,次子楊廣,三子楊俊,四子楊秀,最小的一個是楊諒,這五個兒子皆是獨孤皇后所生。

        楊廣又名楊英,小名是阿麼。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楊廣被封為晉王,當時只有十三歲。除了擁有王位外,楊廣還做了并州的總管。楊堅之所以要讓沒有成年的楊廣擔任并州總管,就是為了讓他得到鍛煉,以后能更好地輔助楊家天下。

就在那年,隋文帝按封建禮制將長子楊勇封為太子,楊廣十分不悅。楊廣認為自己的能力遠在哥哥之上,而長兄楊勇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遠不如自己,憑什么他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皇太子的位置應該是自己的才對。在這種思想長期支配下,楊廣有了奪取儲位之心。楊廣雖然年紀不大,但城府卻頗深,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目前還沒有什么實力,于是決定先忍而不發(fā),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在不久的幾年后,隋朝興兵滅陳,剛滿二十歲的楊廣便擔任統(tǒng)帥,但實際真正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卻是名將賀若弼與韓擒虎兩人。滅陳之后,進駐建康(今南京),軍隊駐扎在此的時候,楊廣表現(xiàn)得很有王者大將氣度,殺掉了陳叔寶身邊的奸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將建康的一切收拾停當之后,他才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送回京城,所有一切處理得是那樣的妥當、漂亮、出色!楊堅見狀,十分高興,隨即封楊廣為太尉。

天下平定之后,楊廣覺得自己有了戰(zhàn)功,于是開始謀劃如何奪取儲位。

楊廣認為第一步要走的棋便是如何取得父皇與皇后的寵愛。

楊廣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既有很強的虛榮心,又喜歡私下里尋歡作樂,有紈绔子弟的劣根性,還有過人的文武才能,在想得到的東西面前,很善于偽裝,一旦得到就又不在乎了,盡情享樂。

在謀取父皇與皇后的寵愛時,楊廣充分展示了他個性中隱忍的一面。

太子楊勇很好學,善于填詞作賦,性格寬仁和厚,忠誠率直,不會矯飾偽裝,但是,他是一個喜歡擺奢華的人。楊廣決定就在這一點上與太子楊勇形成對比,以節(jié)儉示人,以此取得父皇的喜歡。

一次,楊勇將精麗的蜀鎧,加上裝飾,穿在身上,楊堅見了很不高興,他怕太子滋生奢侈之心,就告誡他說:“我聽說天道無親,唯賦予有德之人,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長久者,你身為儲后,應當以儉約為先,才能奉承宗廟,居兆民之上。我過去的舊衣服,你留一件,常看看引以為戒,你當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楊勇聽得父皇的警示之后,收斂了一陣子。一段時間之后,又發(fā)生了一件事情,讓楊堅很惱火。冬至節(jié)的時候,百官都到太子府上朝賀,一時,十分熱鬧,隋文帝知道后,問朝臣說:“近日風聞冬至日內(nèi)外百官去朝賀東宮,這是什么禮呢?”
        

太常少卿回答說:“對東宮,應是賀,不能說朝。”

隋文帝說:“賀最多也就是十幾個人而已,隨來隨去,為什么有人專門征召,一下子百官齊集,太子穿著法服招待大臣,這可以嗎?”

憤憤不已的隋文帝于是下詔不準朝賀東宮。

從此,楊勇的恩寵越來越少,隋文帝對他的行為有了防范之心。

楊廣見狀,更加矯飾自己,偽裝成賢良王子的樣子,穿很舊的衣服,對待他人也很有禮貌。楊堅見了后,對他稱贊不已。

楊廣知道,父親是一個懼內(nèi)的人,母親有很大的決策權(quán),楊廣不但想辦法討好父親,也想辦法討好母親,讓母親在父親的面前吹枕頭風,從而達到易儲的目的。

楊廣的母親獨狐皇后賢能聰慧,她有兩大特點:一是崇尚節(jié)儉,反對奢侈;二是忌恨男人納妾。

楊廣實質(zhì)上是一個典型的紈绔子弟,聲色犬馬,納妾狎妓,無所不為。被封晉王后,他更是金屋藏嬌,姬妾滿堂,常常歌舞淫樂,徹夜通宵。但他深知,這些事都是父親和獨狐皇后所不能容忍的。為了取得父母的信任,他像變色龍似的把自己偽裝得完美無缺。每逢文帝、皇后到揚州來看他,他都事先做了認真的喬裝改扮,把所有的美妾、嬌姬都深藏于密室,留下幾個又老又丑的在自己身邊侍候;撤去華麗的幃帳,換上廉價的素縑;弄斷琴瑟,砸爛樂器,使其落滿厚厚的灰塵;更有甚者,他還親手掐死庶出子女,以示自己只和正妻生兒育女。他處處假戲真做,顯示自己以父母為榜樣,節(jié)儉持家,不近聲色。這一招還真管用,獨孤皇后被他蒙在了鼓里,一個勁兒地夸贊楊廣是“仁孝”之子。

與楊廣不同,太子楊勇,為人耿直忠誠,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生活不檢點,而且毫不掩飾。楊勇的行為逐漸引起獨狐皇后的反感,特別是元妃的死更令獨狐皇后氣憤。元妃是獨狐皇后親自為楊勇選娶的妻子,但楊勇寵愛美姬嬌妾,唯獨不愛這位元妃。元妃不久病死,獨狐皇后懷疑是被毒死,從此便十分憎惡楊勇,還暗中派人打探,尋找楊勇過錯。

公元590年,楊廣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臨走前,入朝覲見皇后,說了一番掏心的話后,楊廣伏地痛哭,獨孤皇后見狀,也不免潸然淚下。楊廣說:“臣鎮(zhèn)守江都,將要告別母后,臣心中時刻思戀母后,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心中甚感凄涼。”

說到這里后,楊廣哽咽流涕,獨狐皇后心被他說得軟了,不禁動了情,說:“我的兒,你到遠方,我又年老,今日告別,真是不知何時相見。”

獨孤皇后也老淚縱橫,母子相對抽泣,楊廣見火候已到,禁不住在母后面前燒了一把楊勇的火,說:“臣雖然愚笨,但還會常念手足之情,不知什么原因,招致了東宮的怨恨,以致對我常懷盛怒,欲加害于我,想置臣于死地,因此我整日提心吊膽,不知死于何時。”

獨孤皇后聽了楊廣的話之后,氣涌心田,憤然道:“東宮也太不像話了。我為他娶的元家女,指望他繼承大業(yè),竟不好好做夫妻,專寵云氏。元妃本無病痛,忽然暴亡,肯定是有人將她毒死了,這件事情我沒有追查就算了,他為什么又要在你身上打主意?我在的時候都這樣做,我死了,那就更加不得了了。如果你的父皇去世之后,他命你等兄弟向那個小妖精下跪問安,這是何等恥辱!”

楊廣嗚咽不能止,一句話不說,但是心里卻是高興異常。從此以后,獨孤皇后打定主意,要廢楊勇,立楊廣當太子。

謀權(quán)之策:拉攏權(quán)臣,編織天羅地網(wǎng)

壯大自己的實力,削弱對手的勢力,是與對手對峙較量時的總原則,達到這個目的的基本手段有兩個,一是拉,二是打。楊廣樣樣精通,游刃有余。

楊廣摸清了母后的心思,立即返回揚州?;負P州后,他召集心腹宇文述和張衡,進一步密謀奪太子之位的計策。楊廣問宇文述有何高見,宇文述說:“皇太子失愛已久,天下人也不知他有什么好品德,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shù)次統(tǒng)兵,建立大功;皇上皇后,寵愛無比,老百姓已寄希望于大王。但是,廢立是國家大事,處在父子骨肉之間,是不容易得逞的。今能改變皇上主意的,只有楊素一人,而能與楊素計謀的只有其弟楊約。我與楊約很熟識,請朝京師,與楊約相見,共謀此事。”

經(jīng)過商議,他們決定收買當時權(quán)傾朝野、官拜左相的楊素。他們認為廢立太子直接關(guān)系皇位的繼承人,是國家的大事,即便皇帝有意,也要經(jīng)過朝臣議事,只要大丞相楊素支持,事情就好辦多了。

商議完后,楊廣拿出很多錢資助宇文述打通關(guān)節(jié)。

楊約這時任大理少卿,楊素凡是干什么事,都要先與楊約商量,宇文述請楊約喝酒,老朋友相見,自然是開懷暢飲,喝完酒之后,兩人又擺開賭局,以助酒興。宇文述自稱手氣不佳,每盤都輸,所帶的錢大部分都輸給了楊約,楊約贏了之后,向宇文述致謝,宇文述見狀,對楊約說:“你不用謝我,這是晉王的賞賜,讓我與君痛痛快快地賭一場。”

楊約聽后大驚,問:“這是為何?”

宇文述就將楊廣的意思告訴了楊約,并勸說道:“守正履道,固然是人臣應守的原則;應時權(quán)變,也是聰明人的鑒識。自古賢人君子,莫不順勢而為,以避禍患,你們兩兄弟,功高蓋世,掌握大權(quán),朝臣中忌恨楊家的不計其數(shù)。此外,諸王以自己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對權(quán)臣恨得咬牙切齒。目前,楊家得皇上恩寵,沒有人敢動你們,但是一旦皇上龍馭歸天,楊家以什么來庇護自己?現(xiàn)在皇太子失愛于皇后,皇上也早有廢黜之心,這些你也知道,現(xiàn)在如立晉王為太子,不過是賢兄口中的一句話,如能在此事上立功,楊家的富貴永盛不衰。”

楊約認為言之有理,答應去說服楊素。宇文述走后,楊約馬上去見楊素。楊約陳明利害關(guān)系后,楊素又深表贊同。

楊約又趁機說:“今獨孤皇后的話,皇上無不聽,宜尋找機會,利用獨孤皇后搞掉太子,這樣就可長保榮祿,傳祚子孫,兄如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掌權(quán),災禍就不遠了。”

楊素認為很有道理,心想,現(xiàn)在楊廣兵權(quán)在握,文帝又日漸寵信;而太子楊勇雖忠直但無兵權(quán),且逐漸失愛于文帝與皇后,自己何不順水推舟,乘機撈好處呢?他聽完兄弟楊約的勸告,不僅滿口答應,并且表示立即行動,盡力效勞。

沒過幾天,楊素便乘入宮侍宴之機,對獨孤皇后說:“晉王孝悌恭儉,很像文帝。”

皇后聽后,也發(fā)出一句感嘆,說:“對呀,此兒很孝順,每次聽到他父皇與我派內(nèi)使到他那里,必到城外迎接,說到與父母的分別,總是傷心流淚。他又十分憐愛新婦,我派婢女去,見他常與新婦同寢共食,哪像楊勇那個畜生,終日與那個阿云對坐,飲酒作樂,溺愛小人,仇恨兄弟骨肉,我真害怕阿麼被他害了。”楊素又乘機誹謗太子種種不肖之舉,皇后聽了,更加堅定了她的廢立之愿,并讓楊素勸文帝行廢立之事。

緊接著,楊素便在朝官中大肆活動,到處宣揚楊廣,詆毀楊勇,并唆使一批身邊奸佞黨徒,向文帝面奏廢立之事。真所謂天怒人怨,鬧騰得滿城風雨,楊勇的太子地位危在旦夕。

楊廣收買楊素之后,又施展“離間計”,收買了楊勇的幸臣姬威。姬威是個奸佞之徒,盡管他很受太子的寵信,但看到楊勇失寵,楊廣得勢,便一頭投入楊廣的懷抱,賣主求榮,當了楊廣的忠實走狗和密探。他把楊勇的一舉一動都密告給楊廣和楊素,為楊廣篡奪太子之位立了大功。

這時,朝中還有高穎站在楊勇一邊。隨文帝曾對高穎說:“有神告晉王妃,說晉王以后會得到天下,卿的意見如何?”

高穎聽后,說:“長幼有序,怎么能隨便廢長立幼呢?”

楊廣聽說之后很惱火,獨孤皇后聽到后也很惱火,下決心要除掉高穎。獨孤皇后之所以下這么大的決心,皆因在此之前還與高穎有一段恩怨。

獨孤皇后精明能干,但是生性忌妒,不許楊堅親近宮女,尤其是不許他寵愛宮女。公元593年,隋文帝建仁壽宮,由于天下太平,隋文帝有閑暇的時候,就到仁壽宮休養(yǎng),且每次都與獨孤皇后同行。一天,獨孤皇后身體不好,在宮調(diào)養(yǎng),隋文帝便自往仁壽宮,沒有了獨孤皇后的管束,隋文帝的心情格外的好,四處轉(zhuǎn)悠,在苑中,他遇到了一個執(zhí)役宮女,此宮女長得亭亭玉立,肌膚似雪,俏麗異常。隋文帝心有所動,即命此女陪同一起游覽宮內(nèi)景致。

當晚,隋文帝邀尉遲女共飲,酒過三巡,尉遲女臉上飛紅,越發(fā)動人,隋文帝于是放開心情,痛飲美酒。入夜,他乘著酒興,與尉遲女云雨了一夜。完后,隋文帝覺得非常舒服,又與她纏綿了數(shù)日,才打馬回宮,處理政事。

獨孤皇后躺在病床上,見隋文帝數(shù)日不回,心里起疑,于是派遣內(nèi)侍打聽,才知寵幸尉遲女一事,恨得咬牙切齒。他趁隋文帝在臨朝聽政的時候,帶著宮監(jiān)侍女,來到仁壽宮,抓來尉遲女,打了個稀巴爛。隋文帝臨朝聽政完后,聽到獨孤皇后去了仁壽宮,心知不好,馬上騎馬趕往仁壽宮,見獨孤皇后仍然怒氣沖沖地站在宮室里,地上的尉遲女已血肉模糊,早就沒有了氣。隋文帝大叫一聲,轉(zhuǎn)身出門,揚鞭而去。這一下,獨孤皇后著了慌,連忙追出去,見楊堅騎馬馳向野外,更加心驚,急忙命內(nèi)侍召高穎、楊素去追楊堅。兩人得令后馳馬而去,追了數(shù)十里,才找到楊堅。兩人翻身下馬,跑至隋文帝馬前,跪地進諫道:“皇上有何急事,竟這樣輕身外出,難道就不顧國家社稷嗎?”

隋文帝痛苦地說:“說來也羞人,自古帝王,哪個沒有三宮六院,朕喜歡一個宮女,卻被獨孤打死,朕活著還有什么意思?想那田舍翁,多收幾斗米,就想易妻,家有千金的人,就想納妾。朕貴為天子,反而不得自由,不如出走山野,隱居山林,倒也無憂無慮。”

高穎連忙勸說道:“陛下,你戎馬半生,好不容易才得天下,豈能為婦女之事,輕棄天下,獨孤有錯,回宮理論不遲。”

楊素也在一旁力勸。隋文帝不愿回宮,要隱居山林。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宮中的儀仗隊,還有文武百官都來迎接楊堅回宮,隋文帝才按捺住怒氣,回到宮中。

車駕抵達仁壽宮的時候,時值夜半,到門口,隋文帝還是不肯入宮。獨孤皇后在宮中等候多時,見狀,知道自己將問題鬧大了,沒有辦法,只得盛裝出到宮門,跪地迎接隋文帝,說:“賤妾一時盛怒,觸怒圣上,該當死罪,但念妾十四結(jié)發(fā),至今已有數(shù)十年,與陛下沒有絲毫嫌怨,現(xiàn)因?qū)m人得罪,還望陛下寬恕。”

隋文帝面對獨孤,恨恨地說:“朕非不念夫妻之情,實在是你做事太絕。”

風波過去之后,高穎勸諫楊堅的話傳到了獨孤皇后的耳中,她對高穎藐視女人、藐視自己的話十分反感,她曾對心腹內(nèi)侍說:“我把高穎當舊交來看,不想他如此藐視我,我是堂堂國母,他怎能輕視我呢?”高穎后來站在太子楊勇這一邊后,獨孤皇后更是惱怒不已,于是有了貶斥高穎之心。

不久,隋文帝命令選取東宮的衛(wèi)士守衛(wèi)皇宮,朝臣沒有人提意見,獨獨高穎提出反對意見,說:“如果把所有的精銳都調(diào)走,恐怕東宮的衛(wèi)士會很差。”

不等高穎說完,隋文帝就生氣了,說:“我有時出巡,衛(wèi)士應選勇敢的人,太子坐在東宮,需要什么壯士?我知道前朝的舊事,你不必多說了。”

隋文帝的意思是說,我知道你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為妻,你不必徇私袒護太子了,隋文帝的話使高穎很難堪。

高穎夫人死后,獨孤皇后故意對隋文帝說:“高仆射年老了,今喪夫人,陛下應該為他續(xù)娶一個。”

隋文帝覺得有道理,勸說高穎續(xù)娶,高穎辭謝道:“臣已老,以后退朝只是齋居讀佛經(jīng)而已,感謝陛下關(guān)愛,續(xù)娶非臣所愿。”

隋文帝見狀,就不再強勸。不久,高穎生下了一個兒子,隋文帝很高興,獨孤皇后卻不高興,她對隋文帝說:“陛下還相信高穎嗎?當初陛下想為他續(xù)娶,高穎心存愛妾,欺騙君主,怎能再相信他。”

隋文帝轉(zhuǎn)念一想,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不再相信高穎。

不但獨孤皇后陷害高穎,楊廣這邊也加緊了陷害高穎的步驟。

公元599年9月,隋文帝審查王世積案,竟得出了高穎與王世積勾結(jié)的結(jié)論。隋文帝接報后,立馬免去高穎上柱國、左仆射的職務(wù),但是仍保留齊國爵位,回到府中賦閑。楊堅不知道,這是楊廣的陰謀,他知道高穎是楊勇的后臺,所以暗中買通獄卒,制造偽證,陷害高穎。

楊廣見沒有整死高穎,還不罷休,繼續(xù)伺機陷害。

不久,楊廣又唆使高穎府內(nèi)的國令上書,誣蔑高穎的兒子高表仁勸慰其父說:“司馬懿當初稱病不朝,終于獲得天下,父親今和當年司馬懿遭遇一樣,焉知非福。”

隋文帝看了上書之后,怒從心頭起,馬上命令抓捕高穎,交內(nèi)史省審問。楊廣早已買通內(nèi)史省官員,幾天后,內(nèi)史省官員向隋文帝報告審查結(jié)果,稱有人對高穎說:“明年國有大喪。”“十七、十八年,皇帝在大厄,十九年不可過。”

當年正好是開皇十九年,隋文帝聽到這個消息后,氣得差點昏了頭。對群臣說:“帝王豈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還不能得天下。高穎與兒子談話把自己比作晉帝,居心不良呀。”

有人請求殺高穎以謝天下,隋文帝說:“我這一二年殺了好幾個大臣,今年又殺,天下人會怎么看我?”于是將高穎削職為民。

除此,楊廣還很傾心結(jié)交其他掌權(quán)的大臣,厚待他們,以致大臣都說楊廣人品很好。

一次,隋文帝密令善觀相的來和,暗中觀察諸子的面相,來和看完后,瞇著眼對隋文帝說:“晉王(楊廣)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隋文帝又問上儀同三司韋鼎:“我的兒子中哪個可以登大位?”

韋鼎也暗示是楊廣。隋文帝聽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來和、韋鼎都是楊堅年輕時的至交,楊堅當皇帝之后,仍很相信兩人。楊堅不知道,兩人都曾是楊廣家中的座上賓。

經(jīng)過幾年的經(jīng)營,楊廣已具備了打擊楊勇的條件。

謀權(quán)之策:瞄準死穴發(fā)難

“打蛇打七寸”,攻擊對手不僅要擊中要害,還要一招致死,而且最好讓對手猝死。如果半死不活或者讓對方有復活的機會,那可能就會后患無窮。

楊廣奪位太子的陰謀終于被楊勇發(fā)現(xiàn),眼見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一天天疏遠自己,楊素跟自己貌合神離,親家高穎被貶,他感到自己的太子地位江河日下,整日里憂心如焚,但一時又沒有什么好辦法來反擊楊廣。

一天,他聽說新豐人王輔賢能占卜,于是派人將他召到府中來占吉兇。王輔賢夜觀天象,作法占卜,然后對楊勇說:“有白虹貫東宮門,太白襲月,這是皇太子將廢退的征兆。”

楊勇大驚,請教解救之策,王輔賢說:“只有厭勝之法可以壓住兇兆。”楊勇于是請王輔賢用銅鐵五兵造成各種厭勝,埋在東宮各處,并在后園中建立庶人村,自己粗衣粗食常在庶人村住,以此方法來避兇兆。

隋文帝知道楊勇惴惴不安后,在仁壽宮召見楊素,要他觀察楊勇的動靜。楊勇聽到楊素要來,穿著禮服等著接待楊素??蓷钏貋淼綎|宮后,故意不進門,在門口拖延時間,以此來激怒楊勇。楊勇等了很久都沒有楊素進來的消息,才知道楊素侮辱他,憤慨形于顏色。

楊素回報文帝:“楊勇多有怨恨,恐怕他有什么變化,還要作進一步的觀察。”隋文帝于是更加懷疑楊勇有謀反之心。

獨孤皇后也派人去收集楊勇的過失,然后添油加醋上報文帝。

隋文帝更加疏遠楊勇,命人在玄武門與至德門之間設(shè)立便衣,偵察動靜,有情況隨時奏聞;東宮的宿衛(wèi)將士,侍官以上,名籍都由諸衛(wèi)府掌握,東宮驍勇的士兵,一律撤換。

這時,楊廣使出了殺手锏,他賄賂東宮幸臣姬威,向姬威陳明利害關(guān)系,說:“東宮罪過,主上都知道,已奉密詔,定當廢立,你能報告東宮消息,將來必將大富大貴。”楊廣的意思是讓他羅織楊勇罪名。姬威見楊勇大勢已去,同意了。

姬威將東宮的消息傳給楊素,楊素就揀一些事改頭換面之后向隋文帝匯報,這樣楊勇的過失一天比一天多,隋文帝廢除楊勇的決心也一天比一天堅定。

被楊廣收買的太史令袁充對文帝說:“我觀天文,皇太子當廢。”

文帝說:“天意如此,朝臣不敢說什么了。”遂決定廢勇。

公元600年,隋文帝到仁壽宮考慮廢立一事。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回到長安,在大興殿召集群臣,令楊素宣布東宮罪狀。楊素偽稱道:“開皇十七年,我奉敕皇太子嚴辦劉居士余黨。太子不理,反而說:‘居士余黨已伏法,你是右相,自己去辦理吧,與我何干。’”然后,他又說了太子的許多壞話。

隋文帝仰天長嘆,說;“這個孽子實在是不能擔當大任,皇后常勸我廢去,我念他是我布衣所生,又是長子,指望他慢慢改正,沒有想到他這么怙惡不悛、驕橫傲慢,我的德行雖不如堯舜,但也知道不能以江山社稷傳給不肖子孫!我怕他加害于我很久了,每次都如防大敵,今欲廢之以安天下。”

左衛(wèi)大將軍元昊苦諫:“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千萬別聽讒言,將來悔之莫及,望圣上詳察。”

隋文帝不理。

這時,在楊素授意下,姬威制造謊言,誣陷楊勇曾說“父皇在開皇十八年當死”云云。隋文帝指著他說:“你把進程詳細地說與大臣們聽。”

姬威將早已編好的謊言娓娓道來,他說:“如皇太子繼位,意在驕奢。他曾對臣說,即位之后,要將樊川辟為皇家園林。還說,昔漢武帝要建上林苑,東方朔進諫,武帝賜黃金百斤,這簡直是可笑至極,我不會將黃金賜給這種人,我要將這種人斬首,殺百余人,自然沒有人敢進諫了。還有一事,皇太子曾令老巫卜吉兇,對臣說,父皇只能在位十八年,此期快到了。”

文帝聽此,傷心地說:“哪一個人不是父母所生,太子惡逆,乃至于此!”立即下令囚禁楊勇,不準自由行動,并收其黨羽,由楊素親自審問楊勇的案件。

幾天后,楊素又遵楊廣的意思,向左衛(wèi)大將軍元昊開刀。楊素指使人上奏,有司秉承楊素的意思,誣告元昊是楊勇同黨,于是將元昊也逮捕入獄。

楊素清理完元昊后,轉(zhuǎn)過頭來威逼楊勇,指責楊勇養(yǎng)馬千匹是想謀反。楊勇自己辯解說:“國家有馬數(shù)萬匹,我為儲君,養(yǎng)馬千匹,怎能說是謀反呢?”

楊素又命人搜查東宮,把太子的衣服、珍玩等物陳列在朝廷,讓人觀覽,以示楊勇的罪惡。

10月,隋文帝在武德殿召集文武百官,廢楊勇為庶人。當時有一些朝臣是同情楊勇的。楊勇長子寧王儼是文帝長孫,上表懇請宿衛(wèi),言辭哀切,文帝很感動。楊素見狀,挑撥說;“皇上小心毒蛇咬手,千萬不能留下禍根!”

公元600年11月,隋文帝身著戎裝,登上武德殿。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楊勇及諸子被帶上朝廷。隋文帝命內(nèi)史侍郎宣讀廢楊勇之詔,詔書說:“太子之位,實為國本,茍非其人,不可虛立,自古儲副,或有不才,長惡不悛,仍令守器,皆由情溺寵愛。失于至理,致使宗社傾亡,蒼生涂地。由此言之,天下安危,系于上嗣,大業(yè)傳世,豈不重哉!皇太子勇,地則居長,情所鐘愛,初登大位,即建春宮,冀德業(yè)日新,隆茲負荷,而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釁,難以具紀。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屬當安育,雖欲愛子,實畏上靈,豈敢以不肖之子,而亂天下。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一并可廢為庶人。顧惟兆庶,事不獲已,興言及此。良深愧嘆!”

隋文帝又令薛道衡對楊勇說:“你的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那是可能的嗎?”

楊勇叩頭謝恩,說:“臣本該棄尸都市,得父皇哀憐,保全性命。”

說完,淚濕衣襟,然后起身,踉踉蹌蹌地走出宮去。大臣們見狀,十分同情楊勇。

隋文帝將楊勇廢了之后,將楊勇交付楊廣管制。楊勇知道廢己之罪是楊素等人羅織的,請求面見父皇申訴,楊廣阻止不讓他見。楊勇情急之下,爬到一棵大樹上,向朝堂呼喊,希望父皇能夠聽見。而楊素卻散布流言,向文帝詭稱說:“楊勇被癲鬼所迷,神志錯亂,不能召見。”文帝信以為真,拒不見勇。

楊廣奪嫡成功,十分高興,對凡是在奪嫡過程中作出貢獻的人給予了封賞,任命宇文述為左衛(wèi)率,將其他的人提拔為東宮官屬。

固權(quán)之策:鏟除后患,斬草除根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作為一個執(zhí)政者,不能允許自己的權(quán)力大堤上有細小的漏洞,否則就會崩潰。楊廣在當上皇帝之后,開始清理對自己權(quán)力有威脅的人。

奪嫡之后,楊廣認為下一步是清除潛在的威脅,剪掉可以爭儲的人選。楊勇被打倒之后,還有三人,楊俊、楊秀與楊諒。在當時,楊俊與楊秀有能力與楊廣爭儲。楊諒年紀太小,沒有多大的威脅,楊廣認為可以暫時擱在一旁。楊俊與楊秀兩人之中,楊俊相對較弱,楊廣綜合考慮了一下,決定先拿楊俊開刀。

1。舉報楊俊

秦王楊俊從小就是一個柔弱的人,喜好佛教,曾想出家為僧,只是父皇不準才沒有成功。楊堅早年調(diào)楊廣任揚州總管時,任命秦王楊俊為并州總管,指望他能鍛煉一下。不料,楊俊到并州以后利用手中的職權(quán),奢侈放縱,違越制度,大修宮室,將自己的寢宮做得無比豪華。除此,他還好女色。他的妃子是崔氏,崔氏為上柱國崔弘度的妹妹,豪門之女,她做事不像一般的女人,風格十分潑辣,且跟獨孤皇后一樣,是一個妒婦,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什么風流事。在并州,她見楊俊與其他的女子尋歡作樂,就在瓜中放毒,楊俊食后雖然沒有被毒死,但是從此得疾,行動不便。

楊廣于是將楊俊的事向父皇稟報,隋文帝聞知后大怒,見他成不了事,召回長安,以其縱欲奢侈,免去并州總管的官職,回府閑居。崔妃因為下毒,賜死于家中。

廢楊俊的時候,左武衛(wèi)將軍劉升進諫,說:“秦王沒有什么大過,只是多用了一些錢修宮室而已,臣以為可以饒恕。”

隋文帝聽后,冷冷地說:“法不可違!”

有大臣又進諫說:“秦王之過,不應至此,愿陛下再三考慮。”

隋文帝大聲說道:“我是五個兒子的父親,又不是兆民之父,如果照公的意思,何不另外制定天子兒律,以周公的為人,還誅殺管、蔡,我誠然是遠不及周公了,但也知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隋文帝執(zhí)意不聽,楊俊免官回家養(yǎng)病,因毒素滲入體內(nèi),久治不愈。楊俊派人奉表謝罪,隋文帝說:“你這個逆子,敗壞家門,敗壞國家,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你。”

楊俊聽后,又驚又怕,疾病一天天沉重起來,不久就病死于家中。

2.誣告楊秀

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益州(今成都)總管,長得非常偉岸,有魄力,有能力,且有一身好武藝,是一個能成大器的人,這一點,連隋文帝都知道。他曾對獨孤皇后說:“楊秀必以惡終,我在的時候是不會出什么事的,但是,一旦我死了,他們兄弟相處,必反無疑。”

楊秀在益州獲悉太子楊勇被廢的消息后,他派間諜作了調(diào)查,得知這是楊廣搗的鬼之后,十分不滿,揚言要滅楊廣。楊廣早就知道楊秀是一個不甘為人下之輩,聽到傳言,暗自驚恐,決心鏟除這個后患。他派楊素暗中調(diào)查他的過錯,向隋文帝稟報。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楊素上奏,說楊秀在益州,奢侈驕縱,信任佞人,車馬服飾,模仿天子。隋文帝于是下詔讓楊秀來長安。楊秀猶豫不決,想謝病不去,總管司馬源師勸楊秀遵命去長安,楊秀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這是我的家事,與你何干?”

司馬源師一聽,委屈地淚流滿面,說:“我身為你的家臣,怎能不盡忠呢?圣上召見你,且限定日期,殿下拖延不去,只會令圣上起疑,如果傳出異議,圣上起怒,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楊秀不聽,隋文帝見楊秀久未至長安,恐楊秀生變,派原州管獨孤楷任益州總管,代替楊秀。獨孤楷到益州后,楊秀仍不肯赴長安。獨孤楷于是反復勸說楊秀,楊秀這才出發(fā)。將他送出益州的城外時,獨孤楷覺得楊秀神色有變,就調(diào)兵防備。楊秀走了四十余里,準備掉頭襲擊獨孤楷,回頭之后,才發(fā)現(xiàn)獨孤楷早有準備,這才作罷,于是硬著頭皮北上長安。

楊秀到長安后,面見父皇,只見隋文帝一句話也不說,一臉的怒氣,只好悻悻而退。第二天,隋文帝派使者狠狠地罵楊秀,楊秀覺得大禍將要臨頭,急忙面見父皇請罪。楊廣乘機當一回“好人”,拉著楊秀的手一起進宮,請求隋文帝寬恕楊秀,隋文帝氣憤地說:“楊秀你這個不肖兒,荼毒生民,當以君道處理。”

在當時,有“父道”與“君道”處理的說法,君道處理的辦法比父道要嚴厲,類似于公事公辦。

隋文帝于是將他交給執(zhí)法者審理。幾天后,開府儀同三司慶整進諫說:“楊勇剛廢不久,秦王也已病逝,陛下沒有多的兒子,為什么這樣嚴厲呢?蜀王楊秀性格耿直,今遭重責,怕有輕生之舉。”

隋文帝大怒,氣得要割他的舌頭。群臣認為他說得有理,紛紛為他求情,隋文帝怒氣難消,對群臣說:“當斬楊秀于市以謝百姓。”

于是命楊素等人審問楊秀。聽到這個消息后,楊廣大喜,喜滋滋地對楊素說:“楊秀就是插翅也難飛了。”

中國古代流行厭勝的巫術(shù),要詛咒某人,就做某人的形狀詛咒他死。楊廣心生一計,派人做一木偶人,縛手釘心,上面寫著隋文帝與楊廣的名字,還寫了一段咒語:“請西岳慈父圣母收楊堅、楊廣神魂,如此形狀,勿令散蕩。”然后,他派人將木偶埋到華山的腳下,又叫楊素帶人去將木偶挖出來,作為楊秀作孽的證據(jù)。

有了這個證據(jù),楊廣還怕不能置楊秀于死地?他與楊素又捏造出了更大的罪證。楊廣偽造檄文,檄文中稱楊廣是賊臣逆子,要興師問罪。寫好后,將檄文模仿楊秀的筆跡抄成,然后將檄文收到楊秀的文集中,讓楊素抄其家的時候?qū)⑺殉鰜怼?/p>

楊素將審問結(jié)果與“罪證”上奏給隋文帝之后,隋文帝看了十分吃驚:“天下竟有這樣的不肖子呀!”

公元602年12月,隋文帝廢楊秀為庶人,幽禁于內(nèi)史省,并且連妻兒也不能見。牽連獲罪的人有一百多。

楊俊與楊秀被除掉之后,楊廣馬上將目標放在了如何繼承大統(tǒng)上。

固權(quán)之策:原形畢露,盡顯流氓本色

目標高于一切,弒父、淫母、屠兄、殺臣,楊廣就沒有不敢干的事。于是,中國歷史上最丑惡的一幕在楊廣的親自執(zhí)導下上演了。他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后人:生在皇家未必是件幸福的事。

公元602年,獨孤皇后這只母老虎在永安宮病逝,享年五十歲,隋文帝失去了一個賢內(nèi)助,十分悲傷,親自為她操辦喪事。太子楊廣至靈柩前,當著隋文帝的面放聲大哭,顯示出很悲傷的樣子,回到住處,馬上笑逐顏開。守喪時按禮制應該吃素,楊廣表面上令仆人端上素食,暗中卻叫人將魚肉放在筒中,藏在衣袖中用蠟封口。外人以為楊廣守孝虔誠,對其贊不絕口。

獨孤皇后去世,隋文帝不用懼內(nèi)了,就一心寵愛陳叔寶的妹妹,賜號貴人。不久,隋文帝又在后宮選取一美女,這女子姓蔡,丹陽人,也是陳朝宮廷侍女。隋文帝早就看中蔡女,只因礙著獨孤后,不便染指。這時,將蔡女召進后宮,稱為世婦,多加寵幸,不久也賜號貴人。隋文帝治國嚴謹,每天日理萬機,不愿懈怠,晚上迷戀于兩美女的溫柔,然而,自己畢竟是年過六十的人了,一年多以后,隋文帝已是體弱多病,一副風燭殘年的樣子。

公元604年2月,隋文帝準備移居仁壽宮,想休養(yǎng)一段時間。術(shù)士章仇能占卜,他苦苦勸諫隋文帝不要去仁壽宮,隋文帝不聽,章仇于是豁出去,對隋文帝說:“你去了之后就再也回不來了。”

隋文帝大怒,將他抓起來,打入長安監(jiān)獄,準備回來再斬首。隋文帝到仁壽宮,一切國事,交付楊廣處理。隋文帝雖卸去政務(wù),專事休養(yǎng),但有兩貴人在身邊,夜夜尋歡。5月,隋文帝一病臥床不起。

皇上病重,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都來探望,隋文帝感覺自己可能過不了這個坎了,又召楊廣入居大寶殿。楊廣來到隋文帝病榻前問候,見隋文帝面色憔悴,正在含含糊糊地對侍者說:“如果皇后在,我不至于得此重疾。”

楊廣見父皇神志混亂,心中暗喜,但是表面上裝出很傷心的樣子,詢問病情,好言安慰。楊廣知隋文帝將死,須預先做好登位準備,但眼下應怎樣做,楊廣心里沒底,就親自寫書信,封好后命人帶給楊素,楊素接信后,將應對計策逐條寫好,送報楊廣。

殊不知,宮人誤將書信送至隋文帝御榻前,隋文帝拆書看后,才知楊廣、楊素心懷不軌,心中痛苦萬分。隋文帝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念及陳、蔡兩貴人日夜服侍病體,就傳諭出去,加號陳氏為宣華夫人,蔡氏為容華夫人。

楊廣見宣華夫人貌美如仙,也很喜歡,一日,見宣華夫人換衣服,便起淫心,欲行不軌。宣華夫人拼命反抗,才得以脫身,跑到隋文帝的床前,隋文帝見夫人衣衫不整,頭發(fā)散亂,忙追問原因。宣華夫人哭著說:“太子無禮。”

楊堅聽后氣得幾乎昏死過去,楊廣竟然在他宮殿里調(diào)戲后妃,他用手捶著床連聲說:“畜生怎么可以擔當大事!獨孤誤我也!”

立即命人召柳述、元巖,兩人奉召進來,隋文帝喘息著說:“快召我兒!”

兩人就要出去召楊廣,隋文帝揮手制止,說:“召楊勇!”

柳述、元巖遵命擬好敕書后,正準備出去宣召楊勇,這時外面沖進許多衛(wèi)士,將兩人抓起來,太子左衛(wèi)率宇文述進來,宣讀隋文帝詔書,說他兩人侍疾謀變,欲害東宮。兩人正要申辯,即被堵嘴蒙面,秘密關(guān)押。

原來楊廣調(diào)戲宣華夫人不成,知道真相暴露,隋文帝必不相容,急忙與楊素商量對策。楊素聽后驚呼:“完了!”

楊廣大驚失色,說:“什么完了?你要救我呀。”

楊素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的樣子,楊廣急得跪下來:“你得想辦法呀,什么辦法都行,事成之后,永世報恩。”

楊素這才狠毒地說:“殺父!”

楊廣馬上召集東宮衛(wèi)士,密令自己的心腹張衡入寢殿侍疾,一有機會就將隋文帝殺死。

張衡得令后,進入隋文帝寢殿,見宣華、容華兩夫人在照看隋文帝,就命兩人及其他侍女退到別的地方去,兩個婦人執(zhí)拗不過,只好起身離去。這時楊廣已挑選驍勇的宮奴三十人,換上婦人衣服,衣服里面藏木棒,立在大寶殿門巷之間,替代那些侍女,乍一看去,大寶殿內(nèi)侍女與往日無異。

張衡見宮殿內(nèi)外都已是自己人,隋文帝在床上奄奄一息,就帶了幾個人快步上前,先扼住隋文帝要害處,猛一用力,隋文帝大叫一聲,昏死過去,然后,幾個人抓住他的四肢,猛一用力,隋文帝哼都沒有哼一聲,頃刻死去。

這一天是公元604年7月20日。據(jù)說當時宮殿的上空烏云密布,雷電滾滾。

張衡將隋文帝置于死地之后,出外稟報楊廣,聲稱隋文帝駕崩。楊廣、楊素等人進殿核查,見隋文帝果然已死。楊廣不準任何人入殿,又令楊素寫遺詔,安排即位事宜。

雖然楊廣封鎖消息,但楊廣弒父的消息還是傳入宣華夫人耳中,又聽說東宮吏卒控制了仁壽宮,她想起揭發(fā)太子無禮一事,太子必定報復,所以嚇得六神無主,如坐針氈。快到黃昏的時候,有一個內(nèi)史送來一個小金盒,說太子送給宣華夫人的。宣華夫人見小金盒,以為盒中是賜死的毒品,嚇得臉色蒼白,不敢接手。內(nèi)史再三催促,宣華夫人才接過盒子,見小金盒外封有紅紙。宣華夫人顫抖著手,慢慢打開金盒,見盒中放著幾個彩線制成的同心結(jié),不覺松了一口氣,旁邊宮人見了,一下子高興起來,說:“我們得以免死!”

宣華夫人的臉上飛紅,自覺不好意思,坐下不說話,不肯致謝。旁邊宮人七嘴八舌,勸個不停,宣華夫人這才收下同心結(jié),拜謝使者。

內(nèi)史走后,宣華夫人心中思緒萬千,她想自己剛拒絕了太子的非禮行為,不想太子竟不計較,派人送來這同心結(jié),表達傾慕之情,自己不得已收下,那就表示接受了太子的心意。但是自己畢竟是隋文帝的后妃,是太子的后母,這以后又如何是好呢?

宣華夫人在想的時候,楊廣接內(nèi)使回報,說宣華夫人已收下了同心結(jié),楊廣咧嘴一笑,心中很喜悅。想想大局已定,沒有什么事,何不找宣華夫人及時行樂?當晚,明月高懸,楊廣帶人來到宣華夫人殿中,左右傳呼太子到來,知趣地退下。楊廣見燈光下宣華夫人盛裝出迎,欲說還休,一副羞答答的樣子,比白天時更加動人。楊廣嬉皮笑臉地上前說:“我傾心夫人已久,白日表明心跡,有失體統(tǒng),今承夫人回心轉(zhuǎn)意,收我證物,所以今晚特來踐約,望夫人不要再推卻。”

宣華夫人聽罷,黛眉深鎖,低頭不語。楊廣伸出手握住宣華夫人的手,宣華夫人忙縮回手,輕聲說道:“妾承先皇恩寵,以身相事,今先皇駕崩,妾理應守孝,方不違禮。還望殿下可憐賤妾,別讓我貽笑天人!”

楊廣怒氣沖沖地說:“我想干的事,就一定要干成,希望夫人勿一錯再錯,空負良宵。明日開始,我就是天下之主,誰敢說三道四!”

說完,楊廣抱起宣華夫人,走進寢宮。

宣華夫人也是個見風使舵的人,見新主繼位,著意與楊廣歡娛。

天亮后,楊廣急忙起床,來到朝堂,穿起天子的衣服,接受百官朝賀,楊素拿出偽造的隋文帝遺詔,命人當眾宣讀。群臣聞詔,不辨真假,高呼萬歲。

經(jīng)十余年的苦心經(jīng)營,楊廣終于如愿以償,登上了皇帝位。史稱“隋煬帝”。

不過,樂極生悲,正在君臣歡慶一堂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極為掃興的事情。突然有人大哭起來。楊廣放眼一看,原來是忠孝王伍殿章。楊廣開始以為他哭先帝,便安慰了幾句。不料伍殿章拿著哭喪棒指著楊廣,大罵楊廣弒父、淫母、鴆兄,是盜國害民的亂臣賊子,衣冠禽獸。

楊廣才登基,想圖個吉利,也不便發(fā)作,為了顯示自己的肚量,遂心平氣和地要伍殿章提供證據(jù)。伍殿章說:“殺父,只要百官瞻仰遺容,就可分辨真假;鴆兄,開棺驗尸即曉真相;淫母,讓宣華夫人上殿,一問便知。”

楊廣說:“先父亦已入棺,開棺驗尸,是犯罪行為。在大殿上審問宣華夫人,有損國威。”

伍殿章說這是楊廣的推托之辭,便拿著哭喪棒說:“今天我要為先王好好管教管教你這昏君。”

這時奸臣宇文述出來阻攔,說伍殿章有意栽贓,反叛朝廷。伍殿章舉起哭喪棒把宇文述砸得頭破血流。楊廣這時兇相畢露,怒聲喝令,將伍殿章捆綁起來,敲牙割舌,押下殿去,并抄斬伍殿章全家。

楊廣當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處死自己的死對頭楊勇。楊廣矯隋文帝之詔,賜楊勇死。楊約帶人到長安,當場勒死楊勇。楊廣聽說楊約已殺死楊勇,高興地對楊素說:“令弟是一個能擔大任的人,干得干凈利落,我從此高枕無憂了。”

隨后,楊廣又命人削去柳述、元巖的官職,將他們兩人貶為平民,讓柳述到廣東龍川,元巖到廣東南海。這兩個地方都是嶺南偏僻之地。其中,蘭陵公主與柳述還是夫妻,楊廣令蘭陵公主與柳述斷絕關(guān)系,重新改嫁。公主誓死不肯,并不愿再見楊廣,還要求與柳述一同遷往龍川,楊廣聽后大怒,堅決不準,并派人看住她,不久公主憂憤而死。

收拾好身邊的事后,楊廣馬上著手解決最后一個心結(jié)。

隋文帝最小的兒子楊諒任并州總管,是一個頗有才華的人,他統(tǒng)轄太行山以東,東至滄海,南到黃河的大片地區(qū),共有五十二州之地,隋文帝很寵愛這個小兒子,特許他可以見機行事,不拘律令。并州系天下精兵所在之地,楊諒見楊勇被廢,楊秀又獲罪,料想自己也是楊廣以后的打擊對象,心中更加不安,所以暗中準備反叛。

楊廣與楊勇爭太子位的時候,楊諒對隋文帝說:“突厥正強大,宜修飭武備。”

隋文帝對他的建議很支持,楊諒于是大發(fā)工役,制造武器,又招集亡命之徒,他的屬區(qū)里有士兵數(shù)萬人。除此之外,他還招了一批有奇謀的軍師。

隋文帝曾命令楊諒與突厥人開戰(zhàn),但打了敗仗,手下將領(lǐng)八十多人因此被免職,發(fā)配嶺南。楊諒以這些人是手下舊將,奏請留并州,隋文帝發(fā)怒說:“你身為藩王,應該服從朝廷命令,為什么私論舊臣,破壞國家的大法呢!你聽著,一旦我死去,你想妄動,馬上就會有人來征討你,你任用心腹也無濟于事!”

楊廣在派楊約殺死楊勇的同時,又派車騎將軍屈突通帶隋文帝璽書,召楊諒赴長安。楊諒一看璽書就起疑。原來,隋文帝任命楊諒出鎮(zhèn)并州時,與楊諒有密約:“如果有璽書召你,‘敕’字另加一點,又與玉麟相符,你才能放心前來。”

楊諒看這封璽書,“敕”書上沒有一點,情知有變,就追問屈突通。屈突通很老練,從容不迫地回答楊諒的問話,始終沒有說實話,楊諒只好放他回去。

屈突通一走,楊諒馬上興兵發(fā)難。楊廣聞知,派楊素出征討伐,年輕的楊諒不是楊素的對手,很快就失敗了。被活捉送到長安之后,群臣奏漢王楊諒謀反,罪大惡極,當置之于死地。楊廣卻不允許大臣如此上奏,他覺得這樣反而會落下誅殺親弟兄的惡名,不如換一種方式置楊諒于死地。于是將楊諒囚禁起來,折磨他,叫他生不如死。楊諒回來后,形同囚犯,不久就憂郁而死。

楊諒一死,就再也沒有其他人威脅帝位了,于是,楊廣安心地做起了隋煬帝。

【編后閑話】

人們習慣把楊廣看成是一個流氓,看成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看成是一個無能的亡國之君。但是,看看他奪取皇位的過程,不能不佩服他的心機之深,不能不佩服他玩弄權(quán)術(shù)的技藝之高,不能不佩服他的手段之辣。當然,這佩服沒有褒獎的意思。

楊廣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好皇帝,如果他知道收斂的話,如果他知道體恤民情的話。但是他沒有,上臺后大興土木,揮霍民脂民膏。

楊廣的失敗不在于他的權(quán)術(shù),而在于他的權(quán)道,他是一個有術(shù)無道的人,正因為道的缺乏讓他為所欲為,在術(shù)的運用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權(quán)力的本質(zhì)是百姓賦予的,是為造福百姓的。違背了這條道,再好的權(quán)術(shù)也是死路一條。

楊廣的行為教訓了一個人,那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在總結(jié)隋亡的教訓后,總結(jié)出一個道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水指的是百姓,舟指的是皇帝,即權(quán)術(shù)的運作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