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必修1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福州第三中學 葉平 這一單元學習古代寫景記游的散文。學習的重點是欣賞文中描繪的自然風光,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1了解古代散文的發(fā)展脈絡。 2了解古代山水游記散文的特點。 3學習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作者個人感慨和志趣的寫作手法。 4學習閱讀和鑒賞古代山水游記散文的方法。 中國古代散文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從遠古的簡單記事開始發(fā)展到先秦時期的散文,其中尤以敘事記人的史傳散文和議論政事,闡釋哲理的諸子散文最為出色。古代寫景記游的散文的開始出現(xiàn)則緣于東晉時期文人仰慕老莊思想,追求清玄之風,逃避現(xiàn)實,寄情山水。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國古代散文的又一個高峰,他們描山繪水,記游抒懷之作極為豐富,是古代散文的又一個亮點,其影響直至明清而不衰。 古代山水游記散文的共同特點在于,都以描寫景物,記敘游賞經(jīng)歷為主,又都寓感情抒發(fā),講述道理于其中;這些作品都是將抒情,寫景,記事,議論融為一體的;這些作品的語言都非常優(yōu)美,讀來瑯瑯上口。 閱讀和鑒賞古代山水游記散文首先要反復誦讀,力求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內(nèi)容,注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讀懂文章。多背誦名家名篇,品味感受山水游記散文的優(yōu)美語句,領略作者筆下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還要通過對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認真體察景物之中所滲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準確把握其感情趨向,領略文章的藝術魅力。 這一單元的四篇散文有魏晉散文,也有唐宋散文。雖然都是山水游記散文,又各不相同。從文體上看,有“序”“賦”“書”“記”的區(qū)別,從寫景,抒情,議論上看更是各領風騷。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一篇杰出的序文。他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的散文也堪稱名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寫蘭亭宴集的情景,是實寫;后半部分是虛寫,書法作者的感觸。作者從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美好的事物轉(zhuǎn)瞬就會成為過去,抒發(fā)了對生死的看法。文章寫景自然簡明,議論從肺腑流出。上半篇以樂為主,下半篇悲從中來。文章寫得回環(huán)曲折,感動人心?!短m亭集序》的價值還在于,它一改魏晉時期散文崇尚駢儷藻飾,追求形式,忽視內(nèi)容的弊習,作者重在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不倚重辭采,不堆砌典故,句法上駢散結(jié)合,以散句為主,文筆淳樸自然,有清新雋永。閱讀時要注意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作者對宇宙人生的看法,理解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特點。 蘇軾的《赤壁賦》是一篇經(jīng)典的賦文,是作者在黃州游赤壁后寫的,與詩詞《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文章先用傳神之筆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好景色以及與客人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酣暢心情,然后通過客人吹奏的及其幽怨的洞簫聲引起主客之間的問答,文章通過對明月江水變與不變的議論,表現(xiàn)了一種曠達開朗的胸襟和生活態(tài)度。閱讀時我們要注意體會作者在曠達超脫之下,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的苦悶和自我排遣的抑郁悲傷。學習本文要熟讀成誦,注重體會景,情,理交融和賦文精美的語言妙處。 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是寫給朋友裴迪,約請他明春前來同游的信。開篇先寫山中“景氣和暢”之美,接著說,由于裴迪正在溫書,不便相邀,于是只好自己去了山中,為下文邀友春游埋下伏筆。第二段具體描寫山中夜的美,冬夜特有的寧靜,并過度到對昔時“攜手賦詩”的回憶,又自然引發(fā)對來日同游的期盼。第三段,寫想象中春日景物,發(fā)出同游的邀請,語言明快,有生氣。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不同于一般的游記,它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議論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nèi)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jù)。文章先借托古人游覽觀賞往往有得,是因為“求思之深”得緣故,再以游山為喻,層層深入發(fā)揮,展開議論。作者不僅強調(diào)“志”的重要,而且強調(diào)“力”與“物”的必需。在客觀條件不具備時,作者尤其強調(diào)要“盡力“盡志”,這與他力主的政治變革精神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作者又從“碑仆”聯(lián)想到對傳聞要采取“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這也是作者所倡導的在學習中要深入思考,謹慎進取而不可淺嘗輒止,人云亦云的學習態(tài)度。文章即事明理,敘議結(jié)合,前事與后理緊密想扣,把深刻的道理談得具體生動而又淺顯易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