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芡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健脾祛濕。 材料:芡實100克,老鴨一只。 做法:老鴨宰凈,芡實放鴨腹內(nèi)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后,文火繼續(xù)煲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適應癥: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祛濕,益腎固精的功效;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jīng),功能滋陰補血。故此湯適合陰虛夾濕者見咽干、虛熱、心煩伴便爛、舌苔白膩者服用。
★ 眉豆花生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強筋健骨 材料:眉豆80克、花生50克、雞腳4對、冬菇8個、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配料洗凈,冬菇去蒂;雞腳洗凈,切對開;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 適應癥:眉豆,其甘、平、無毒,有祛暑解渴,健脾和胃,除濕止瀉等作用;花生性平、味甘,具有益脾潤肺、補血功效;該湯去濕氣而不寒涼,健脾胃而不油膩。同時,對腳氣病、小兒病后脾虛胃弱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先睡心,后睡眼” 春天,人體常常感到困乏。此時,調(diào)整好睡眠,對春季養(yǎng)生極為重要。 人的起居作息應與日起日落相吻合。無節(jié)制的夜生活,給健康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因此,當進入谷雨節(jié)氣(2月19日),自然界萬物復蘇時,人們應該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guī)律。 睡前保健的重點是調(diào)攝心神,即精神調(diào)攝,“先睡心,后睡眼”就是這個意思。首先在睡前半小時應使情志平穩(wěn),心緒寧靜,摒棄一切雜念;第二,睡前要按摩面部和搓腳心。腳上有幾條陰陽經(jīng)絡經(jīng)過,人體許多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錯匯集,所以用比體溫高(40℃~45℃)的熱水洗腳,如同用艾條熏灸穴位一樣,能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
★ 淮山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姜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趾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內(nèi),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后文火煮2小時。煮好后加入食鹽調(diào)味即可。 適應癥: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雞腳含較多的膠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淮山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故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癥見體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項:建議不要用冰凍雞腳,否則會影響湯的鮮味。
★ 白術(shù)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術(shù)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 1、先將豬肚洗凈飛水。 2、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nèi),加水約2500ml,煲滾后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3、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nèi),再煲30分鐘,調(diào)味即可。 適應癥:白術(shù)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對于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nèi)熱者不宜。
★ 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陳皮洗凈;粉葛削皮洗凈,切塊。 2、鯪魚去鱗及內(nèi)臟,洗凈,慢火煎至微黃。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小時,放適量食鹽調(diào)味便可。 適應癥: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虛火、生津止渴;鯪魚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故此湯尤其適用于濕熱內(nèi)蘊癥見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飲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