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春秋時期之諸侯五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 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蕩,烽煙四起,戰(zhàn)火連天。僅據(jù)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 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并,到后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春秋時期,東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互相征戰(zhàn),爭做霸主,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國史稱“春秋五霸”。 據(jù)《白虎通·號篇》: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