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蟾酥丸 (陳實(shí)功) 疔瘡 (《外科正宗》)
【歌訣】 蟾酥丸用麝蝸牛 乳沒(méi)朱雄輕粉儔① 銅綠二礬寒水石 疔瘡發(fā)背乳癰瘳② 【詞解】①儔: 儔chou, 音綢, 原作同伴講, 此為順 口押韻, 即同、合之意。 ②瘳: 瘳chou, 音抽, 即病愈。 【組成】蟾酥 雄黃各二錢 (各6g) 輕粉五分(1.5g) 枯礬 煅寒水石 銅綠 乳香 沒(méi)藥 膽礬 麝香各一錢 (各 3g) 蝸牛二十一個(gè) 朱砂三錢 (9g) 【用法】為末, 先將蝸牛研爛, 同蟾酥和研稠粘,再入 各藥為丸, 綠豆大, 每服五丸, 用蔥白五寸嚼爛后, 包藥在 內(nèi), 熱酒一盅送下, 蓋被取汗; 或外敷用。 【功用】解毒消毒, 止痛消腫。 【主治】疔瘡, 發(fā)背, 腦疽, 乳癰, 附骨臂腿等疽, 及 各種惡瘡, 不痛或麻木, 或嘔吐, 甚至昏憒。 【方析】各種惡瘡為本方主證。嘔吐、昏憒為次要癥, 因瘡毒風(fēng)痰上泛或上蒙清竅而致。方中蟾酥內(nèi)服能治疔毒發(fā) 背, 外用則止痛去腐肉, 為君藥。蝸牛內(nèi)服清熱解毒, 外用 消瘡腫; 銅綠去風(fēng)痰而治惡瘡; 枯礬、膽礬、雄黃去痰解 毒; 乳香、沒(méi)藥行氣活血, 消腫止痛; 輕粉劫痰通經(jīng)絡(luò); 麝 香解毒而通經(jīng)絡(luò); 均為臣藥。寒水石清熱解毒, 兼解諸石之 毒為佐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