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開舞館年賺四萬 用藝術打開財富之門2011年04月05日10:47荊楚網-楚天金報趙飛我要評論(6)
字號:T|T
轉播到騰訊微博
![]()
圖為:楊喆正在教女學員跳舞 楊喆,男生,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藝術設計學院。總是一身休閑西裝,喜愛街舞、攝影、旅行。舞蹈教學機構的小老板。 創(chuàng)業(yè)理想: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創(chuàng)業(yè)資本,連通藝術與財富之門。 癡迷街舞開館招生 如今的楊喆,已是“HJ舞蹈工作室”的老板。在談起創(chuàng)業(yè)初衷時,楊喆笑著說,開辦工作室,最初只是為了能結識更多對舞蹈有興趣的同學,使大家能有一個練舞、交流的場地,同時也是為了在大學生中推廣街舞藝術,賺錢倒是其次。 他的舞蹈工作室有兩間能分別容納近50人的舞房,安置在一家大型健身中心內,而他本人不僅是舞館老板、教練,同時還兼任該健身房的街舞教練,目前他的舞館所有舞蹈教練都是來自HJ舞團的隊友。 雖然楊喆主修的是“裝潢設計與工藝教學”專業(yè),但似乎跳舞才是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他從小便對舞蹈有濃厚興趣,尤其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街舞,那隨興而發(fā)、行云流水般的舞蹈動作令他無比著迷。 剛進大學不久,他便在大花嶺大學城幾所高校內結識了一群同樣對舞蹈癡迷的大學生,并與這些年輕的舞林高手們,一起創(chuàng)立了主跳HIP-HOP和JAZZ舞種的HJ舞團。大一時,每晚8時,他都會和隊友一起,準時出現在學校荷塘邊的露天舞池開始晚練,邊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自發(fā)前來跟著學。后來隨著團隊人數的增加,露天舞池已不能滿足他們排練舞蹈的需要,其他學生學舞也需要一個更安靜的專業(yè)場所,楊喆也是在此時萌生了開辦工作室的念頭。 小老板年賺四萬元 雖然開舞館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賺錢,但畢竟是有成本的投入,楊喆也無可避免地要面臨經營問題。為了能招到學員,同時也吸引更多人關注街舞,創(chuàng)業(yè)初期沒錢在專業(yè)平臺上做廣告的楊喆,利用所學知識,自己設計并掏錢印了2萬余份宣傳單和海報,然后自己跑遍了附近的3所高校發(fā)傳單。 除了發(fā)傳單做宣傳之外,楊喆也不放過任何推廣的機會。不論學校哪個院系或部門舉辦晚會,只要有人需要他帶舞團去跳舞,他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推辭,而且在校內都是免費演出,為的只是讓他的工作室和舞蹈團隊能有更多展示機會。同時,他偶爾還帶著舞蹈工作室的教練及學員們到校外參加各類商業(yè)演出,給同學們提供更多提升舞臺經驗的機會。 經過不懈的努力,目前楊喆的舞蹈工作室已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與會員。舞館每學期都有約60名學員報名,每學期利潤近2萬元,一年多來,在他的工作室里登記成為學員的人數,已達200多人。 而他個人的收入,不僅有開舞館向學員收的學費、當健身房教練的兼職工資,還包括周末或節(jié)假日率領舞團或個人跑場子掙來的出場費,從去年至今年,林林總總加起來,他的年收入已過4萬元。 來楊喆的工作室學舞的人中,不僅有大學生,甚至還有老師。師生位置對調了,雙方不覺得別扭嗎?對此,楊喆自有他的辦法。“有一位近30歲的女學員來報名后,我才知道她是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的一位老師。因此上第一節(jié)課之前,我就專門詢問過她:如果由一個年齡比自己小很多的學生來教你,你能接受嗎?聽到她肯定的答復后,我才告訴她: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舞蹈老師了。” 楊喆十分注意把握團體學習的氛圍,從不把自己放在老師的位置上,也有意避免學生稱乎他“楊老師”。“但有時也會遇到愛偷懶的學員,一段簡單的動作練了很長時間都跳不標準,這時我就會直接勸他們先休息一段時間,他們一般都會在事后進行自我反思,然后學習的主動性就明顯提高了。”不少跟著楊喆學跳舞的大學生都表示,楊喆性格直率,做事果斷,但幾乎從沒人見他在教學中發(fā)過脾氣。這種以退為進的管理態(tài)度,為楊喆贏得了團隊和學員們的尊敬,也令他的生意越做越順。 創(chuàng)業(yè)心得是“沉下去” 提起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心得,楊喆說:“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關鍵,是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人脈資源是大學生最缺少的一項要素,因此要沉得下心,經得起挫折和失敗,創(chuàng)業(yè)之初重在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我經常要帶領舞館的團隊去全國各地演出現場‘跑場子’,最遠到過江蘇,參加江蘇衛(wèi)視舉辦的跨年演唱會。如果沒有這些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我恐怕堅持不到現在”。楊喆說,如今他的這群朋友中,有不同舞種的高手,也有會魔術、主持、演奏、歌唱等多種舞臺表演的同學,大家經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演出經驗,遇到演出機會便一起排演節(jié)目,關系很“鐵”,而且隨著他們演出范圍的擴大,這個“圈子”也在不斷擴大,一些省級電視臺的節(jié)目主持人、知名婚慶公司的主持人等都與他們這群大學生有著長期的聯(lián)系,隨著人脈資源的增多,他們的演出場次也更加頻繁,工作室在大學生中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雖然工作室和演出活動越來越多,但楊喆卻有一個原則:絕不和專業(yè)學習相沖突。令同學們稱奇的是,“楊老師”很忙,但幾乎從沒見他逃過課,每次的平面設計作業(yè),他都能得到專業(yè)老師的好評。對此,楊喆說:“大學里的專業(yè)課程是一筆重要的財富,所以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仍是我未來的重點,跳舞只是我的興趣,畢業(yè)后我可能會重新選擇其他更有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到那時,我在大學所學到的這些專業(yè)知識,將成為最具含金量的創(chuàng)業(yè)資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