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規(guī)律:走出“換股必敗”怪圈
換股操作:怎一個“難”字了得 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有過換股的經(jīng)歷,只是不同的投資者,換股的風(fēng)格、喜好、頻率、效果不同罷了。 用股票A去換股票B的方法,按照換股時買賣先后順序可分為兩種:一是先賣股票A,騰出資金再買股票B;二是先買股票B(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資金),后賣股票A。 通過換股,使股票A“變”成股票B,操作本身并不復(fù)雜,難的是,通過換股取得理想的投資回報,達到換股的預(yù)期目的。換股之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對象確定難。換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換股之后的整體收益超過持股不動。但在實際操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換股不如持股、多動不如少動的尷尬局面。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是換股對象出了問題,或是沒有把該賣的股票賣出去,該買的股票買進來,或是賣出了不該賣出的股票,買入了不該買入的品種。 目的確定難。投資者換股大體有兩種考慮:一是因?qū)λ钟械墓善比狈π判模?#8220;了結(jié)”為目的而換股,一旦賣出,不再接回;二是對所持有的股票依舊看好,純粹以賺取“差價”為目的而換股,目的達到后隨即反向換回。一些投資者之所以換不好股票,就是因為目的不明確所致,有的開始時想“了結(jié)”,后來一看自己本不看好的股票連續(xù)大漲又改變初衷,再次接回,做了“反差”;有的開始時想做“差價”,后來未能及時接回,結(jié)果變成了“了結(jié)”。 兩手準(zhǔn)備難。衡量換股正確與否的標(biāo)志在于是否取得了“正差”收益,即換股后的收益是否比持股不動要多。最佳的狀態(tài)是賣出的股票下跌,買入的股票上漲。即使賣出的股票和買入的股票出現(xiàn)了齊漲或共跌,只要有“正差”,都說明換股正確。但在實際換股過程中,經(jīng)常因賣出的股票上漲而踏空,買入的股票下跌而套牢。因此,即使是換股正確率較高的投資者也需時常做好兩手準(zhǔn)備。而這一點,對于不少投資者特別是過于自信的投資者來說,往往難以做到。 尋找規(guī)律:走出“換必敗”怪圈 有這樣的投資者:既不甘心長線投資,又不善于短線操作,換股次數(shù)不少,但總是換一次敗一次,人稱“換必敗”。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三大怪圈”: 怪圈一:頻繁操作“活躍股”。不少投資者以為操作股性活的股票一定賺錢,股性呆的一定賺不了錢。其實不一定。股性活的股票漲得快,跌得也急,股性呆的股票漲起來慢,跌起來也緩。投資者在換股操作時,面對不同股性的股票須區(qū)別對待,靈活操作。一般而言,當(dāng)大盤處于高位、個股漲幅已大時,不要再選擇股性活的股票建倉,而應(yīng)首先考慮股性呆、漲幅小的品種,以抵御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調(diào)整。只有當(dāng)大盤處于低位、個股跌幅已大時,才可選擇股性相對靈活的品種建倉,以便當(dāng)大盤和個股反彈時取得超過大盤的收益。 怪圈二:頻繁追擊“強勢股”。有的投資者以為操作漲幅大的強勢股者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滿,其實未必,尤其是漲勢凌厲的股票,一開始連續(xù)逼空漲停,投資者想買買不進,等漲停打開、可以買到時為時已晚;一段時間的弱勢股也一樣,一些人覺得,無論是誰,只要沾邊這種股票,一定賺不了錢。其實也未必,只要珍惜機會、踏準(zhǔn)節(jié)奏,弱勢股也能幫投資者帶來理想的投資收益,就看你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操作了。 怪圈三:頻繁進行“股換股”。有的投資者以為換股操作越勤越好,其實不然。至于換股方法,一般情況下,賣出股票和買入股票應(yīng)同時進行,但也并非千篇一律。當(dāng)大盤和個股處于明顯的下降通道時,可先賣出股票,沒有十足的把握則暫緩買入;當(dāng)大盤和個股處于明顯的上升通道時,可先買入股票,沒有十足的把握則暫緩賣出。是否需要同時進行買、賣操作,徹底完成一個回合的換股動作,需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fā),研究并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邊總結(jié)經(jīng)驗,邊靈活運用。 精耕細作:需要更多“手锏” 為討論方便,暫且將初次換股時賣出股票A、買入股票B稱之為正向操作;再次換股時,賣出股票B、買入股票A稱之為反向操作。換股時,值得投資者借鑒的“手锏”主要有: 一是雙向觀察法。既要關(guān)注待賣股,又要關(guān)注待買股,無論是正向操作還是反向買賣,都要防止顧此失彼。換股時,不少投資者經(jīng)常顧此失彼,結(jié)果是,不是A股票賣出后B股票接不回來,就是B股票買入后A股票賣不出去。因此,在確定換股操作時,一定要“雙向觀察”,在決定賣出A股票時就要同步考慮能否確保接回B股票,在確定買入B股票時則要充分考慮能否確保及時地將A股票賣出去。 二是執(zhí)著換股法。正向操作后,若有可能還要“正上加正”。即如果股票A 賣出后繼續(xù)上漲,股票B買入后繼續(xù)下跌,應(yīng)堅持初次換股的“正確”理念,繼續(xù)進行同方向換股,進行二次操作:賣股票A1、買股票B1。顯然,這種二次操作的收益比初次操作還要大,但前提是賣出股票A后,賬戶里要有股票A1可賣;買入股票B后,仍有足夠的資金用來買入股票B1。反向操作后,若有可能也要“反上加反”,操作理念同上,方向相反。 三是善用跳板法。有時換股后,買、賣品種中的一方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正差收益,但另一品種卻收益可觀,前者在整體換股中實際上起到的是“跳板作用”,為后者取得正差收益提供了資金或籌碼保證。如賣出股票A、買入股票B后,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B不漲也不跌,但A卻出現(xiàn)了較大跌幅,此時保本賣出B后再原數(shù)、低價接回A,資金賬戶就會多出不少資金;二是A不漲也不跌,但B卻出現(xiàn)了較大漲幅,此時獲利賣出B后再原數(shù)、保本接回A,資金賬戶同樣會多出許多資金。在這兩種情況里,B、A分別扮演了“跳板”角色,為A、B 大幅獲利,起到了極為重要的跳板作用。 換股操作難度大,要求高,因此需要精耕細作,還要能經(jīng)得起各種考驗,主要有三:一是耐心和果斷的考驗,做到該耐心時則耐心,該果斷時要果斷;二是“裁判員”和“運動員”的考驗,做到面對熱門、題材、小盤,特別是帶N標(biāo)志的新股上市首日大幅上漲等誘惑而不動心、不追漲,安心做好自己的“裁判員”,面對冷門、大盤、藍籌,特別是低位徘徊已久再次出現(xiàn)急跌而不畏懼、不跌,積極做好“運動員”的份內(nèi)事,善待熟悉的品種,只賺屬于自己的錢;三是貪婪和恐懼的考驗。進行賣出委托時,一旦股價沖過預(yù)先設(shè)定的目標(biāo)位,就要堅決下單,切忌貪婪;進行買入委托時,一旦股價跌破預(yù)先設(shè)定的待買價,就要果斷出擊,絕不恐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