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理中湯方
方劑組成: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白術(shù)三兩 甘草二兩(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理中者,理中焦。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理中、四逆輩。 寒病,腹?jié)M,腸鳴,食不化,飱泄,甚則足痿不收,脈遲而澀者,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湯主之。 霍亂,嘔吐,下利,無寒熱,脈濡弱者,理中湯主之。 腹中脹滿而痛,時時上下,痛氣上則吐;痛氣下則利,脈濡而弱者,理中湯主之。 夫病人,腹痛繞臍,此為陽明風冷,谷氣不行,醫(yī)反下之,其氣必沖。若不上沖者,心下則痞,當溫之,宜理中湯。 濕氣在內(nèi),與脾相搏,發(fā)為中滿;胃寒相將,發(fā)為泄瀉。中滿,宜白術(shù)茯苓厚樸湯;泄瀉,宜理中湯。 霍亂證,有虛實。因其人本有虛實,證隨本變故也。虛者,脈濡而弱,宜理中湯;實者,脈急而促,宜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 |
|
|
來自: 閑品落花 > 《 古本傷寒類方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