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落的珍寶-全唐詩中被遺忘的好句(新序和后記)(2008-03-24 15:43:25) 序和后記后來改了一下: 序 百多年前,茫茫沙漠旁的莫高窟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石室,里面珍藏著數(shù)以萬計的經(jīng)卷、手稿、文書、織繡。這些珍寶震憾了整個世界,從此世界上多了一門學(xué)問――“敦煌學(xué)”。 二十年前,法門寺地宮的白玉石板被揭開,一大批大唐年間封存的稀世珍寶重現(xiàn)于世間,這些“窮天上之莊嚴,極人間之煥麗”的珍貴文物,讓人們目瞪口呆,心馳神迷…… 江湖夜雨一直很喜歡看《周末鑒寶》、《國寶檔案》等節(jié)目,也曾在琉璃廠、潘家園這樣的古玩市場中徘徊。然而,這些價錢不菲的古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可以去盡興收藏玩賞的。 古往今來的人們,用雙手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雄偉壯觀的城池、美侖美奐的宮室、巧奪天工的珍玩……而我覺得,最值得讓我們一唱三嘆的,并非是這些冷冰冰的死物,而是古人的思想中的精華,藝苑中的奇葩。 對于大唐,江湖夜雨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癡愛,那似乎是暗藏在心中的昔日回憶。于是,我重新走進《全唐詩》?!秶鸂t詩話》中曾說:“意思猶五谷也,文,則炊而為飯;詩,則釀而為酒”。這一部《全唐詩》,就是大唐三百年間無數(shù)不世出的才子才女們用靈心慧性釀成的一壇千年陳釀。 走進《全唐詩》,走進一個美不勝收的詩歌寶庫,這里有多如恒河之沙的傳世瑰寶。江湖夜雨越看越不禁感慨,竟有如此多的好詩妙句沉在其中,猶如一顆顆明珠沉睡在泥沙里,不為人知。又如三千后宮佳麗,得見龍顏的竟然只是那寥寥數(shù)人,有多少絕色佳人空老宮中! 常見的唐詩選本,如《唐詩三百首》、《千字詩》之類的詩集,編者當然不會如貪收賄賂的毛延壽一般滿腹私心,但是從浩如煙海的《全唐詩》中只選出來幾百首詩,也未免太過狹隘了。而且,由于時代不同,標準不同,審美風(fēng)格也不同,有很多好詩就沉睡在積滿塵土的《全唐詩》中,無緣和大家見面。 比如《唐詩三百首》,在舊時帶有教科書的色彩,“頌圣”的應(yīng)制詩自然要有,不然讀書人“金殿對策”時如何應(yīng)付?律詩絕句等近體詩也選得比較多,因為這是科考時要用的詩體,必須熟悉才行。所以李賀的詩就一首不選。但現(xiàn)在這個“高考指揮棒”早已作廢,我們就不必拘泥于此了。又比如,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很多選本(如《唐詩鑒賞詞典》),則會將一些所謂“思想消極”的閑適詩排斥在外。 當年的詩中圣手,李杜元白之屬,大唐三百年間的狀元才子們,他們寫每一首詩的時候,雖不能說百分之百都是嘔血之作,但多半也是殫精竭慮,有感而發(fā)的。這其間固然有高下之分,但也有這樣情況:因為選本的關(guān)系,一些句子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等書之后,從此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另一些句子其實說起來也并不遜色多少,卻默默無聞,似有長門之恨。正所謂:“一般窯怎燒出兩般貨,磚兒這等厚,瓦兒這等薄”,如果詩句有知,也會有此感嘆吧。 清人趙翼有詩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又有詩笑后人陳陳相因,人云亦云: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其實,并非是李杜詩篇不再新鮮,而是人們反復(fù)說來講去的總是其中那么一小部分。陳寅恪先生曾有“四不講”之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F(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江湖夜雨雖不敢和大師比肩,但也想遵循一下陳先生所提倡的精神。所以,這里從《全唐詩》中專門摘出《唐詩三百首》、《唐詩鑒賞詞典》、《千家詩》等常見選本中沒有選錄的佳作來和大家分享。 我曾經(jīng)做過一個夢,夢中說我的前生曾在大唐盛世中生活過,所以翻開《全唐詩》,我的心中往往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感覺:平和、安穩(wěn)、充實、甜蜜,如同在和自己癡愛的人相擁。也許,對唐詩的鐘愛是我前生的因緣,將唐詩講述給大家是我今生的使命。 固然,時間的洪流會讓很多昔日的珍寶褪色,然而,這一篇篇好詩,依然閃耀千年前凝固的輝光,靜靜地望著她們,如同仰望天空中的皎皎明月,渺渺天河,心里也慢慢裝滿那晶瑩出塵的玉壺之冰。正所謂“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霏漠漠,淡涓涓,春融冶,秋鮮妍。觸即碎,潭下月;拭不滅,玉上煙?!边@就是唐詩在我心中的憶象,她像吸取了日精月華的仙苑瓊花一樣凝聚了人們最美好的情感。拂去詩卷上的封塵,我們依然能梳理還原出那如夢幻一般絢爛美麗的唐代記憶。這些久埋于故紙堆中的好詩句,會依舊鮮活出來,撥動我們的心弦。 后記 這部書稿,是江湖夜雨在2007年的炎炎暑日里開始寫的,有道是“人皆苦炎熱,吾愛夏日長”,其實我也害怕炎熱,之所以喜歡夏日,卻是因為暑日里放暑假,可以閑下來比較安心地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去年,江湖夜雨的書一連出了好多本,心中也自歡喜,不過距自己心中的期望還是有一些差距。于是也曾一度浮躁不安起來,也想著追逐一下市場中的熱點,吸引一下大眾的眼球,捕捉一些時髦的題材,好讓自己也能像煙花一樣綻放在空中,絢爛一番。 然而,當心境漸漸重新沉下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最鐘愛的還是唐詩,是唐代的美麗和繁華。美輪美奐的畫樓朱閣早毀于兵火,曠世難逢的才子美人也埋入黃土,所幸的是,在我們今天,依然還能看到如許之多的唐詩。 人生中總是有種種無奈,時光總是在指縫間悄悄地溜走,七彩迷離的幻想最終變成暗藍色的憂郁,醉生夢死中醒來的清晨卻是一片荒蕪的空白,總有這樣一個時刻,我們脆弱、焦躁、倦怠、失落。而我每當這樣的時候,總是喜歡靜靜地捧起厚厚的《全唐詩》,這里沉淀著千年前的喜怒哀樂,讀著讀著,心境慢慢靜如止水,朗如皎月。仿佛已回到那個遙遠的詩意年代,沉浸在芬芳甜美的前生回憶中。 從《全唐詩》中大海撈針一般地選詩,然后自己查證、注釋、評析,這一切工作,都沒有前人的成果可以參照借用,是件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遠不如借用別人現(xiàn)有的成果“REMARK”一下就出爐高效地多。而且,從諸多前輩層層篩選過的唐詩中想再選出諸如“春眠不覺曉”、“床前明月光”這樣的佳作,難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然而,對唐詩的愛戀讓我還是要做下去,這畢竟是為唐詩做了一點事情,我相信這是有價值的。世上的事情,有的像片刻就會消失的沙雕城堡,有的像經(jīng)久不滅的石窟造像,我還是想做一點類似后者的事情,雖然前者容易得多。 在此,轉(zhuǎn)錄郁達夫先生的《讀唐詩偶成》一詩,以抒我此刻心情: 生年十八九,亦作時世裝。而今英氣盡,謙抑讓人強。 但覺幽居樂,千里來窮鄉(xiāng)。讀書適我性,野徑自回翔。 日與山水親,漸與世相忘。古人如可及,巢許共行藏。 何必“蘭花為供,甘露為飲,橄欖為肴,蛤蜊為羹,百合為薺,鸚鵡為婢,白鶴為奴,桐柏為薪,薏苡為米”,但得香茗一盞,讀太白之飄逸、子美之沉郁、摩詰之清雅、夢得之豪放、長吉之瑰麗、飛卿之綺艷、義山之迷離,亦平生之至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