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延胡索時,必須要加酒一起煎!
延胡索成份為延胡索乙素,不溶于水,因此開處方時,最好加上,“加白酒50ml”,不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茯苓的煎煮問題。 茯苓不容易煎煮透,有時煎煮一個小時,芯還是白的,因此建議采購茯苓時,最好選擇茯苓片,稱藥時最好掰碎。 3、肉桂煎煮的問題。 此藥煎煮時間過長,成分容易破壞,而且,這個玩意還不容易煎透! 最好的辦法是研成細(xì)粉,后下,或者直接研粉吞服,效果崗崗的。 4、干姜片的煎煮問題。 別小看此味藥的煎煮,火神派用量50克、100克,如果不研成粉,煎1小時別想煎透! 有時煎2小時,掰開一看,中心還是白色的,干的! 所以有時我懷疑別人用干姜50克,是不是沒有研成粉,不然沒必要用很大量,一般用20克干姜粉,藥汁中干姜味已經(jīng)很濃了,效果也很不錯! 如果不研成粉,就算放50克,味道也不濃??! 5、附子的煎法 附子的毒性其實很好解決,就是久煎。一個小時不放心就煮兩個小時,實在還是不放心,煮附子時,加上生姜一起煮,就非常安全了! 6、白果的煎煮問題 白果采購時都有外殼,許多地方圖簡單,直接入藥,其實這味藥采購時最好捏碎看看,看里面的仁有沒有霉變,很多白果都霉變過,這也是因為此藥不好保管的原因。 稱藥時,最好將白果敲碎,這樣入藥效果好,不然無法將成分煎出來。同時敲碎時可以觀察霉變情況。 7、大棗煎煮的問題。 傷寒論上明確記載大棗要劈,為什么? 大棗不切開,煎煮時變大,發(fā)脹,但表皮不破,成分釋放不出來。 很多醫(yī)院抓藥時,大棗隨手放幾個,沒有切開,等于沒放。哪來效果喲! 8、生石膏的煎煮。 醫(yī)藥公司出售的石膏,均為生石膏顆粒,這種礦石顆粒,想煎煮出成分很難的! 采購回來后,及時用機器粉碎成石膏細(xì)粉,這樣入藥效果就好多了。 20克細(xì)粉的藥力,可能超過100克顆粒的藥力! 不信試試看! 9、代赭石的煎煮。 有的醫(yī)藥公司,出售的代赭石如同石膏一樣,也是顆粒,一塊一塊的小石頭,很難煎煮出成份。粉碎后入藥,你再比較煎煮的湯藥顏色,很容易知道粉碎非常有必要啊! 10、生牡蠣的煎煮。 這位藥與生石膏、代赭石一樣,必須研成粉入藥,不然自欺欺人,效果大打折扣! 11、大黃起瀉下作用主要是結(jié)合蒽醌,久煎后蒽酯會被氧化,鞣質(zhì)溶出率增大,而鞣質(zhì)能引起便秘。因此,久煎大黃會引起便秘,長期服用大黃也會引起便秘,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 12、從理論上說,骨頭類的湯中加入少量醋或酒,能增加鈣離子的溶出率。有一個藥膳可以證明:黑豆豬骨湯。要放入醋。含鈣很豐富,功效補腎活血,祛風(fēng)利濕。 13、十八反中反甘草的問題,某老師曾提出過,可能不是絕對“反”,而是量不夠,因為藻戟遂芫毒性大。甘草甜素可以解某些“毒”,如果增大甘草的用量,可能可以解“毒”。大家都知道,一般甘草用量都是很小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