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過敏性鼻炎秘方 6.1 固表通竅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 【組成】五爪龍30克,木賊12克,菊花10克,玄參、白芍各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參15克,大棗4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氣固表,疏風通竅。 【主治】過敏性鼻炎(鼻鼽)。 【療效】屢用效佳。 【附記】本方名為筆者擬加。方中五爪龍如缺,可用黃芪15克代。臨證應用,可隨證加減。 
 6.2 抗敏護衛(wèi)湯 【來源】張夢儂,《臨證會要》 【組成】生黃芪、炙黃芪各12克,黨參、北遼參、龍牡粉各15克,當歸、白芍、焦白術、炙甘草、茯苓、熟附片各10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棗5枚。 【用法】上藥用開水浸泡10分鐘,用小火熬2小時,每日1劑,日服3次??蛇B服5~10劑。 【功用】益氣固表,助陽護衛(wèi)。 【方解】肺主氣,外合皮毛,若肺氣虛,衛(wèi)陽弱,不能衛(wèi)外,故對空氣變異則過敏,風邪易入,客于鼻竅所致。本方系從十全大補湯合桂枝湯加減化裁而成。方用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等益氣固表;加熟附子補助護衛(wèi);北沙參(即條參)補陰;龍牡粉收斂精氣而止汗;合桂枝湯(桂枝、白芍、甘草、姜棗)祛風止汗、調和營衛(wèi);加黃芪、當歸,則為歸芪建中湯,以治陽虛汗出、惡風。諸藥協(xié)同,能大補元陽,使營衛(wèi)氣血俱充,則病邪不攻自解,此即“扶正祛邪”之意。若以病小藥大而議其非者,實不知此方之妙用。如經實踐,方知此病用此方之療效。 【主治】過敏性鼻炎。 【療效】臨床屢用,均獲佳效。一般服3劑,最多10劑即獲痊愈。 
 6.3 溫陽止鼽湯 【來源】申斌,《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組成】桂枝、白芍、防風各6克,黃芪10克,炙甘草、蟬衣各3克,藿香、烏梅、訶子肉、茜草、徐長卿、干地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溫陽,扶正止鼽。 【方解】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桂枝、白芍、炙甘草通陽養(yǎng)陰,二者合用以扶正固表;防風祛風散邪;藿香芳香化濁以去邪;烏梅、訶子肉、茜草、徐長卿、蟬衣、干地龍收斂止鼽而抗敏。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祛風通陽、抗敏止鼽之功。 【主治】鼻鼽。 【加減】氣虛明顯者,加黨參、百合各10克;陽虛明顯者,加蓽撥、仙茅各10克,細辛2克。 【療效】治療39例,結果顯效(服藥14天,諸癥消失,1年內無復發(fā))3例,有效(服藥14天,主要癥狀消失或減輕,1年內仍復發(fā))2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9.50%。 
 6.4 辛蒲湯 【來源】谷志平,《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組成】生黃芪20克,白術、防風、當歸、辛夷花、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白芍15克,細辛3克,蟬蛻、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固表,開竅通絡。 【方解】方中重用黃芪,與防風、白術相配以益氣固表;辛夷花、細辛、蟬蛻、石菖蒲祛風通竅;當歸、白芍有養(yǎng)血、活血通絡之功;五味子能收斂耗散之肺氣。全方相伍,使正氣復、邪無所侵,故鼻鼽自愈。 【主治】過敏性鼻炎。 【加減】惡風怕冷、自汗,重用黃芪至30克;頭痛,加白芷10克;黃膿涕,加黃芩10克,敗醬草20克。 【療效】治療34例,臨床治愈(癥狀消失,鼻黏膜恢復正常)26例;好轉(癥狀好轉、鼻黏膜略蒼白)7例,無效1例??傆行蕿?7.06%。 【附記】又上海名醫(yī)董淑六用自擬鼻炎效方吹鼻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竇炎,效果頗著。藥用:鵝不食草、辛夷各30克,白芷、薄荷各15克,蒼耳子60克,冰片1克(后入)。將上藥共研極細末。再加冰片,同研。每取本散少許吹鼻,日吹二三次,不間隔。凡癥見頭痛鼻塞、流涕等癥者均可用之。功能散風熱、通鼻竅。故日久用之,療效顯著。 | 
|  | 
來自: kaixin100sc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