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天下也沒有哪個孩子不愛自己的父母。所謂的矛盾與不滿,大多是父母誤會了孩子,孩子錯誤領(lǐng)會了父母的本意。只要經(jīng)常坐在一起傾心溝通,父母與孩子之間,永遠(yuǎn)存留的都將是愛!
從血緣關(guān)系上講,兒女可以說是在這個世界上與我們關(guān)系最密切的人。可就偏偏因為他(她)是與我們關(guān)系最親的,所以很多老年人對兒女的抱怨也最多。有的說:“也不知道整天忙什么,連個電話都不打。”有的說:“什么事情都不和我商量,真是不象話。”還有的說:“那個打扮,那個行為……真讓人受不了。” 的確,因為時代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多認(rèn)知觀的不同。如此一來,矛盾與誤會也自然不可避免。但兒女的身上畢竟流淌著的是父母的血液,其性格也大多遺傳自父母,如果這樣一想,您就能釋然了:也許,自己若生在這個年代也會如此吧! 當(dāng)然,除了時代差距所帶來的矛盾外,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往往會有很多的不理解,以及各種各樣的隔膜存在。這個時候,父母和兒女之間的經(jīng)常溝通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也許,兒女是因為怕父母擔(dān)心而對事情有所隱瞞呢,也許他們真的是為工作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呢,也許他們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呢……父母只有經(jīng)常和兒女溝通,這些矛盾和隔膜才能真正得到化解。 父母與子女之間良好溝通關(guān)系的建立,不僅僅只緣于親情,還緣自父母對待兒女的態(tài)度,以及父母將兒女所擺放的心理位置。我們老年人在和兒女進行溝通前,心中一定要確定以下思想—— ◇◇將兒女當(dāng)作朋友來看待。居高臨下的對話,往往會讓兒女心生拘謹(jǐn),而朋友之間平等自由的氣氛,則會消融尷尬。多站在兒女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多站在朋友的角度提出中肯的建議,兒女自然心悅誠服,愿意與您交心。 ◇◇將兒女當(dāng)作孩子來看待。兒女有了難處,要學(xué)會體諒;有了錯誤,要學(xué)會原諒;有了困難,要學(xué)會幫助。孩子是您的,也是您培養(yǎng)成人的,他的缺點和優(yōu)點、他的長處和短處、他的脾性和愛好,您都是最了解的。您不包容,您不幫助,難道還會有更適合的人選嗎? ◇◇將兒女當(dāng)作獨立的一個家庭來看待。兒女長大成人后,自會擁有自己的家庭,愛人和孩子對于他(她)來講也同樣重要。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強求兒女把自己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當(dāng)兒女有顧及不到的地方,更不要求全責(zé)備。兒女長大的同時,也擔(dān)負(fù)著更多的責(zé)任和義務(wù),對此,做老人的唯有理解和支持。 溝通是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它不僅會給老年人帶來好心情,而且在好心情的帶動下,老年人的身體也會日趨健康。當(dāng)然也有老人會說:“溝通總要有對象吧,兒女十天半月也見不到一次人影,想和他(她)說話都找不到機會。”的確,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但與此同時,老年人卻不妨多分析一下,兒女不經(jīng)?;丶业脑蚓烤购卧谀??如果說是工作忙、家庭雜事太多,我們還可加以理解。但如果排除了這許多的外在因素,兒女卻依然不愿回家,那又是會因為什么呢?這個時候,您可以在心里問自己幾個這樣的問題:我對他們的需要他們知道嗎;我對他們的愛他們知道嗎;這個家有什么令他們排斥的東西嗎?思來想去之后,您自會有自己的答案。 其實,老人和兒女相處也是要有技巧的。要想讓兒女經(jīng)?;丶?,也需要一些狡黠的智慧。 ◇◇在日常的言語中暗示出您的愛。比如同樣是為兒女買來了他愛吃的菜,你可以選取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dá)。一種是:“這是我買來的菜。”另一種是:“這可是我早上6點鐘起床排了兩個小時的隊才買到的你愛吃的菜。”雖說第一種說法簡潔明快,卻遠(yuǎn)遠(yuǎn)不如第二句那樣蘊涵著深厚的感情色彩。當(dāng)然,我們采用這種將愛潛藏在日常言語中的做法,并非是期待著兒女的感激和回報。我們只是想通過這一言一行的表達(dá),讓兒女知道父母是愛他的,這個家是想他的,這是個充滿溫馨與幸福的地方。長此以往,兒女自然知道這個家才是他(她)真正需要依戀的地方,而父母的愛也自然成為了他(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巧妙表達(dá)您的期待,表達(dá)您的欣喜。如果期望兒女時常來探望一下,與其生硬地表達(dá)這個期望就不如講些暗示性的話,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您可以興奮地說:“今天看到老楊和他女兒了,他精神頭那個好……有兒女陪伴就是好呀!”也可略帶感傷地說:“老李身體不好,兒女又很少來看望,現(xiàn)在真是每況愈下,讓人看著辛酸……”當(dāng)然,這些暗示性話語切不可表達(dá)過多,只要能適當(dāng)表達(dá)出我們對兒女前來看望的期待就足夠了,凡事說一兩次足已,說多了反而于事無益。 當(dāng)兒女知道家中滿是讓他(她)感覺舒適親切的愛,當(dāng)兒女知道父母是如此期盼自己的歸來,他(她)又怎么可能不經(jīng)常回到這個愛的“巢穴”呢! 總之,人與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結(jié),也沒有過不去的檻,更何況有著血濃于水的不了親情的父母與子女間呢?只要能夠經(jīng)常找個時間聊聊,溝通一下想法,統(tǒng)一一下認(rèn)識,交流一下共鳴,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可以像朋友一般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就像有的人說的一樣,能成為一家人是上輩子注定的,有緣才能在一起。面對這今生獨一無二的緣分,為人父母者,為人子女者,皆要珍惜! “和兒女溝通”有竅門 ◆多聽少說,重在引導(dǎo)。和兒女進行溝通時,父母更多應(yīng)擔(dān)負(fù)起引導(dǎo)者的責(zé)任——主動尋找話題,提出自己的疑問等等。當(dāng)兒女對自己傾心相談時,父母只需送上堅定的眼神,給以肯定或鼓勵。有時候,適當(dāng)?shù)难凵衽c動作比過多的言語要收效更佳。 ◆否定的話也要肯定地去說。長大的兒女,自尊心增強了,接受批評的能力也和兒時大不相同。遇到兒女做得不對的地方,父母不妨將否定的話語改為肯定的話語,旁敲側(cè)擊地來勸導(dǎo)。例如這樣說:“你這樣想是對的,但卻有點有欠妥當(dāng)。”只有兒女更易接受您的觀點,這才能形成一次有效的溝通。 ◆做一個理性的父母。實踐證明,當(dāng)兒女遇到工作或生活上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他們往往會更傾向于向遇事冷靜的父母傾訴;而如若父母遇事情緒易激動,則兒女大多會選擇隱瞞真情。想要讓兒女主動和父母進行溝通,理性的思維方式必不可少。 人生體悟 親情在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把父母和兒女的心牢牢地纏在了一起,任何人、任何事也不能將他們分開。 所謂的矛盾,所謂的齟齬,大多是因為我們對最親密的人要求太高造成的。當(dāng)我們學(xué)會用平常心看問題,多與兒女進行溝通,放下矜持與顧慮,家庭中也必然不再出現(xiàn)不和諧的因素。兒女的身上流淌著的是您的血液,您的心思,他(她)定然能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