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 ·蔥醋粥 取蔥白20根,洗凈后,切成小段。取大米50克,淘洗后放入鍋內(nèi),加水煮沸后放入蔥段,煮成粥。加入香醋5毫升,稍攪可服。此粥有發(fā)汗解表作用。適合寶寶受寒后發(fā)熱、流清涕、鼻塞等風寒感冒。 ·葛根粥 取葛根15克,銀花10克,生姜5克,加水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服時加少許白糖。有清熱祛風作用。適用于發(fā)熱、頭痛、嘔吐、咽喉紅腫等風熱感冒。 腹瀉 ·車前粥 取鮮車前草30克或藥房售干車前草15克,洗凈,切碎,煮20分鐘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服用。有清熱祛濕利尿作用。適用于寶寶急性腹瀉伴小便少。 ·山藥苡仁粥 取糯米30克,山藥30克,苡仁15克,共煮粥,粥將熟時加砂糖少許,稍煮即可服用。有健脾利濕作用。適用于寶寶遷延性腹瀉。 厭食 ·山藥小米粥 取山藥80克,切成小塊。小米50克,洗凈后與山藥熬成粥,加少量糖服用。有調(diào)補脾胃作用。適用于寶寶面黃肌瘦、食欲不振。 ·白蘿卜粥 取白蘿卜一個,切片,大米50克,洗凈。白蘿卜先煮20分鐘,加米同煮。熬成粥后,加紅糖適量,服用。有健胃理氣作用。適用于寶寶消化不良,腹脹噯氣。 哮喘 ·柚子雞 小公雞一只,宰后洗凈切碎。青柚子一只,切開蓋頂,去瓤。將雞塊塞入柚內(nèi),加少許酒及鹽,蓋上頂蓋,放碗中隔水蒸約3小時,吃雞喝湯。有健脾防喘作用。適用于久喘體弱寶寶。 ·川貝蜜瓜 西瓜一只,切蒂作蓋,挖去少許瓤。加川貝粉3克,蜂蜜50克,冰糖50克,加蓋,置于大碗內(nèi),隔水蒸約一小時。吃瓜內(nèi)汁液。有清熱、化痰、定喘作用。適用于咳喘、口渴、便秘、痰稠的寶寶。 遺尿 ·白果腎粥 取豬腎或羊腎一對,洗凈切碎,加酒及鹽少許調(diào)和,白果15克,大米50克。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熬粥服用。有補腎固澀作用。適用于腎虛、體弱,3歲以上寶寶。 ·菟石補腎粥 取菟絲子、石菖蒲、補骨脂各10克,煎20分鐘,去渣留汁,加大米50克,熬粥服用。有補腎開竅止遺作用。適用于遺尿頻頻,入睡不易喚醒的寶寶。 咳嗽怎樣辨證食療 根據(jù)臨床實踐和家庭食療總結(jié),按中醫(yī)辨證分型進行食療,療效明顯提高,一般臨床上將咳嗽分為以下五型。 (1)風寒咳嗽:用干姜30g,淡豆豉15g,共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 次,加水再煎。共煎液2次,合并煎液,再以大火煎煮濃縮,至煎液較稠厚時加飴糖250g(或以關(guān)東糖250g代替),調(diào)勻。再繼續(xù)煎熬至用鏟挑起成絲狀,而不甚粘手時,停火。趁熱攪拌,使糖變?yōu)槿榘咨?,再趁熱將糖倒在表面涂過食用油的大搪瓷盤中,待稍冷,將糖分制成條,再分割100塊,即可。 (2)風熱咳嗽:用潔凈絲瓜花10g,放入瓷杯內(nèi),以沸水沖洗,加蓋溫浸10分鐘,再調(diào)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次。 (3)肺燥咳嗽:用黨參250g,沙參125g,桂圓肉120g,先以適量水浸泡透發(fā)后,加熱煎煮,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粘如膏時,加蜂蜜1倍,至沸?;?,待冷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化,頓飲,每日3次。 (4)痰濕咳嗽:用鮮柚肉500g,去核切塊,放在瓶罐中,加白酒適量,封嚴,浸悶一夜,再倒入鋁鍋中煎煮至余液將干時,加入蜂蜜250g,拌勻即可。待冷,裝瓶罐備用。 (5)肺虛久咳:大鴨梨或雪花梨1個,洗凈,柄部橫斷切開,挖去核,內(nèi)裝川貝母10g,把梨上部拼對好,用牙簽插緊,放大碗中,加冰糖30g,水少許。再把碗放蒸鍋中蒸40分鐘即可,吃梨喝湯。 1 小兒哮喘冬季食療方 隨著冬季的來臨,又到了哮喘的高發(fā)時節(jié)。不少食物容易誘發(fā)哮喘發(fā)作,而另一些食物則可入食療方用作防治哮喘。所以家長要了解食物的忌宜,通過調(diào)節(jié)飲食防治小兒哮喘。 注意6大飲食原則 1、食物不宜過咸、不宜過甜、不宜過膩、不宜過于刺激。具體視個人過敏情況而定。 2、鎂、鈣有減少過敏的作用??啥嗍澈?、芝麻、花生、核桃、豆制品、綠葉蔬菜等含鎂、鈣豐富的食品。 3、補充足夠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以滿足炎癥修復(fù)及營養(yǎng)補充,如蛋類、牛奶、瘦肉、魚等。脂肪類食品不宜進食過多。 4、增加含維生素多的食品,如各種水果、蔬菜。因為維生素A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維生素B和C可促進肺部炎癥吸收。 5、哮喘發(fā)作時出汗多,進食少,使患兒失去較多的水分。所以患兒要多飲水,還有利于稀釋痰液,使痰易排出。 6、患兒可多吃一些潤肺化痰的食物如百合、白木耳、柑橘、蘿卜、梨、藕、蜂蜜、獼猴桃等。 簡單易學(xué)6款食療方 蜂蜜生姜汁:取生姜30克,蜂蜜50克。將生姜搗爛取汁,與蜂蜜混勻,分3次用溫水沖服。適用于寒性哮喘。 南瓜蜜糖:取南瓜1個,蜂蜜50毫升,冰糖30克。先在瓜頂上開口,挖去部分瓜瓤,納入蜂蜜、冰糖后蓋好,放在盤中蒸1小時即可。適用于寒性哮喘。 鮮蘆根粥:取新鮮蘆根150克,竹茹10克,粳米50克,冰糖15克。將鮮蘆根切碎洗凈,加水與竹茹同煮20分鐘,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食用。適用于熱性哮喘。 枇杷葉粥:取枇杷葉15克,粳米15克,冰糖12克。將枇杷葉用布包加水煮20分鐘,去渣留汁,加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冰糖。適用于痰熱型哮喘。 柚子燉老鴨:取柚子1個,核桃肉30克,老鴨1只,鹽、酒、姜少許。將柚子去皮留肉,老鴨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將柚子肉及核桃肉放入老鴨肚子內(nèi),加水、鹽、酒、姜,用文火燉熟食用。有化痰平喘作用,適用于腎虛哮喘。 銀耳麥冬羹:取銀耳30克,麥冬12克,冰糖50克,淀粉30克。將銀耳用溫水泡2小時,待發(fā)漲后去蒂洗凈。將麥冬加水煮20分鐘,去渣留汁。將銀耳加入汁中用小火燉爛,加淀粉及冰糖調(diào)勻煮沸食用。有潤肺養(yǎng)陰作用,適用于肺陰虛哮喘。 冬季寶寶怎樣保健康 到了冬季正是寶寶呼吸道疾病、哮喘和流腦等傳染病的高發(fā)時期,家長想使寶寶在寒冷的冬季安然無恙,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到了冬季,寶寶在房間內(nèi)待的時間較其他季節(jié)要長得多,而且門窗緊閉,很容易患上“居室病”。因此在寶寶住的房間應(yīng)注意定時開窗通風,每天兩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時。房間內(nèi)可以放一些盆栽植物,如吊蘭、球蘭、彩葉草、蒲包花等,使寶寶能與自然更親近。家具的邊角和把手不要留棱角和銳邊,以防寶寶在奔跑時撞上尖銳的桌椅角。房內(nèi)還需要一個舒適的照明環(huán)境,燈光不要過強,要柔和不刺眼。在室內(nèi)還要注意合理穿衣,隨時增減。有的家長在室內(nèi)也要給寶寶穿過多的衣服,寶寶稍有活動,就會出汗?jié)褚?,若不及時換衣,就會傷風感冒。寶寶在入睡后容易踢被,家長要及時蓋好,以免受涼。 冬季也要勤洗澡 冬天雖然寒冷,但寶寶每天都洗澡能使皮膚保持干凈、不易感染,沒有壞處。不過,冬季給寶寶洗澡是有講究的。寶寶的皮膚,有些地方要干爽,有些地方要濕潤。不要讓寶寶長時間泡在水里,特別是皮膚干燥的寶寶。因為泡的時間過長,皮膚容易脫水,會加重皮膚干燥。同時,泡的時間過長,會使皮膚最外面的角質(zhì)層吸水變軟,從而降低了皮膚的抵抗能力。在洗澡時室內(nèi)溫度要保持20℃左右。 加強對冷的適應(yīng)性鍛煉 寶寶對寒冷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尚不成熟,因此較成人更易受涼患病。但是這種適應(yīng)能力是可以逐漸適應(yīng)提高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少風的日子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平時用冷水洗臉,待適應(yīng)后用冷毛巾擦身,進一步,用冷水沖洗十數(shù)秒后再用干毛巾擦干。這種逐漸適應(yīng)寒冷的方法,不僅可增加寶寶的抗病能力,也可以防止凍瘡的發(fā)生。 根據(jù)辨證給寶寶調(diào)理 到了冬季,某些體虛寶寶服用滋補藥確實際能起到增強體質(zhì),減少疾病的效果。冬令是滋補的最佳時節(jié),但是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加以適當選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寶寶平時易感冒、多汗、面色蒼白、乏力,屬于氣虛類型,常用補氣斂汗中藥有黃芪、太子參、黨參、煅龍骨、糯稻根、浮小麥;寶寶消瘦,納呆少食,面色萎黃,大便溏薄,屬于脾虛型,常用健脾消食中藥,如山藥、扁豆、茯苓、白術(shù)、山楂、麥芽;寶寶生長落后,遺尿、尿頻、面色無華、屬于腎虛型,可用補腎中藥,如補骨脂、仙靈脾、熟地、巴戟天、天冬等。如果寶寶有口臭、便秘、舌苔厚膩,應(yīng)先用清熱利濕中藥,如米仁、陳皮、藿香、黃連、蘆根等,待濕熱去除后再用滋補藥。 適合寶寶的冬季食療 山藥生姜大棗粥:取山藥30克,大棗10克,生姜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有健脾開胃作用,適用于脾虛或正常寶寶。 黃芪生姜羊肉粥:取黃芪30克,生姜10克,生羊肉200克,粳米60克。先將黃芪煮30分鐘,去渣留汁,加入羊肉、生姜、黃酒,燉至肉爛,再加入少許鹽及粳米,煮成粥食用,有補氣溫陽作用,適用于平時手足冷的氣虛寶寶。 胡桃肉杞子雞湯:取胡桃肉30克,枸杞子20克,雞肉300克,紅棗30克,加生姜、黃灑、食鹽少許,煲湯食用。有補腎助生長作用,適用于腎虛寶寶。 黃精龍眼肉豬肝湯:取黃精30克,龍眼肉50克,豬肝250克,加生姜、酒、食鹽少許,煲湯食用。有補氣血作用,適用于貧血寶寶。 口瘡食療方 許多孩子在感冒發(fā)燒過程中,或過食炙烤原味如烤羊肉串時,突然出現(xiàn)哭鬧不安,拒乳或拒 食,流口水,甚至伴有發(fā)熱等。這時可見孩子的口腔黏膜、咽峽部或舌體上有皰疹或潰瘍,這便是生口瘡了。中醫(yī)認為,口瘡的主要原因是心脾積熱或虛火上炎,治療以瀉火為宜。同 時,因為口瘡局部疼痛較重,飲食以清淡、冷熱適宜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為宜。 1心脾積熱 主要表現(xiàn)為口唇、齒齦或舌上潰瘍或皰疹,疼痛重,甚至拒乳或拒食,伴煩躁 哭鬧、流涎、大便干結(jié)等癥,治宜清熱瀉脾??蛇x下術(shù)方: 1)竹葉飲:鮮竹葉一把,洗凈,入水加冰糖適量,煮沸片刻,代茶飲。 2)燈芯草煎:燈芯草3根,水煎加白糖或冰糖適量,代茶飲。 3)蘿卜鮮藕飲:白蘿卜500克,鮮藕500克,洗凈切碎,榨汁含漱,每日3~4次。 4)荸薺湯:荸薺250克,洗凈,加水與冰糖適量煮湯,代茶飲。 5)番茄汁:番茄數(shù)個,洗凈,用沸水浸泡,剝皮去籽,用洗凈紗布包絞汁液,含漱,每日數(shù)次。 6)金橘煎:金橘數(shù)個,水煎代茶飲。 7)西瓜汁:用西瓜絞汁,頻頻飲之。 8)野薔薇煎:野薔薇花20克,加水及冰糖適量,煎水代茶飲。 9)家庭常用中成藥:冰硼散、錫類散、西瓜霜噴霧劑等,可涂患處以促進口瘡愈合。 2虛火上炎 臨床特征為口瘡反復(fù)發(fā)作,口瘡數(shù)量少,疼痛較輕,伴口干咽燥、午后潮熱, 治宜養(yǎng)陰清熱。 1)人參蓮子湯:太子參1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水煎20~30分鐘,喝湯食蓮子。 2)生地蓮子心煎: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水煎頻服。 3)細茶10克,泡濃茶1杯,含漱口腔,每月10余次。 4)玄參15克,麥冬9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 5)吳茱萸15克研細末,用醋調(diào)成糊,敷兩足心,用布包裹。每晚用,次日早晨取下,連用2 ~3次。 1 便秘食療方 便秘是經(jīng)常困擾家長的兒童常見病癥之一。小兒大便干硬,排便時哭鬧費力,次數(shù)較常明顯 減少,有時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為便秘。由于小兒腸道功能尚不完善,臨床一般不宜用導(dǎo)瀉劑治療,如果導(dǎo)等,以防引發(fā)腸道功能紊亂;而中藥又因其味苦,多數(shù)嬰幼兒不 予配合,所以食療無疑是一種簡便易行之法。臨床按便秘的伴隨癥狀不同,將其分為暫時性便秘和習慣性便秘兩種。前者較常見,多因飲食停滯,燥熱內(nèi)結(jié),或熱性病后耗傷津液造成 ,治療宜清熱通便;后者多因脾胃虛弱所致,治療宜健脾運脾,滋潤通便。 1積熱便秘 特點是大便干燥,堅硬如羊糞,排便困難,可伴有腹脹痛、口臭、手足心熱等癥。治宜清熱潤腸。 1)菜汁湯:鮮菠菜或白菜適量,煮湯飲用。 2)蘿卜汁:紅心蘿卜搗成泥狀取汁(或榨汁機取汁),白糖適量,共煮2~3分鐘,溫服。 3)松子仁粥:大米100克煮粥,熟前放入松子仁30克,煮至粥成,加糖食用。 4)每日早晚空腹食蘋果半個~1個。 5)番瀉雞蛋湯:番雞葉5~10克,雞蛋1個,菠菜少許,食鹽、味精適量。將雞蛋磕入碗中攪散備用。番瀉葉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雞蛋、菠菜、食鹽,煮沸加味精即成。 6)黃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7)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開水沖服,早晚各1次。 2虛證便秘 特點是大便時秘,排便困難,或大便先干后稀,并伴有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癥 1)韭菜汁:韭菜葉搗爛取汁1小杯,溫開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鮮土豆去皮切碎,加開水搗爛,用紗布包,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 同飲,連用半月左右。 3)蘿卜籽10~20克,炒黃研細粉,加糖,開水沖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搗碎,水煎,空腹食?;蚝谥ヂ?0~20克,炒香,打碎,與雞蛋同煎或夾 入饅頭、面包內(nèi),日1~2次。 5)地瓜煮食。 6)黃芪蘇麻粥:黃芪10克,蘇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將黃芪、蘇子、火麻仁洗 凈,烘干,打成細末,倒入200毫升溫水,用力攪勻,待粗粒下沉時,取藥汁備用。洗凈粳米,以藥汁煮粥。適用于氣虛便秘。 7)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藥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適量。將前三味洗凈去皮打碎和 勻,加蜂蜜,加水適量煮沸,頻服。 8)家庭常備中成藥:偏于熱積便秘者,可服小兒七珍丹、小兒保赤丸、通便靈等;偏于體虛者,可備啟脾丸、靈菇合劑等。 --------轉(zhuǎn)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