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臺主要是指餐臺、席位的安排和臺面的設計。 臺面按飲食習慣可劃分為中餐臺面、西餐臺面和中餐西吃臺面三大類。中餐臺面常見的有方桌臺面和圓桌臺面兩種。中餐臺面的餐具一般由筷子、湯勺、餐碟、湯碗和各種酒杯組成。
一、臺面的劃分 二、宴會擺臺的基本要求 擺臺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飲食習慣。擺臺要符合各民族的禮儀形式。如酒席宴會的擺臺、餐臺、席位安排要注意突出主臺、主賓、主人席位。小件餐具的擺設要配套、齊全。酒席宴會所擺的小件餐具要根據(jù)菜單安排,吃什么菜配什么餐具,喝什么酒配什么酒杯。不同規(guī)格的酒席,要配不同品種、不同質(zhì)量、不同件數(shù)的餐具。小件餐具和其他物件的擺設要相對集中,整齊一致,既要方便用餐,又要便于席間服務。花臺面的造型要逼真、美觀、得體、實用。所謂“得體”是指臺面的造型要根據(jù)宴會的性質(zhì)恰當安排,使臺面圖案所標示的主題和宴會的性質(zhì)相稱。如婚嫁酒席就擺“喜”字席、白鳥朝鳳等臺面;如接待外賓的酒席,就擺設迎賓席、友誼席、和平席等。 三、中餐宴會臺型設計 中餐宴會大多數(shù)用圓臺。中餐宴會臺型設計中餐桌的排列十分強調(diào)主桌位置。主桌應放在面向餐廳主門、能夠縱觀全廳的位置。中餐宴會臺型設計要求將主賓入席和退席要經(jīng)過的通道作為主行道,主行道應比其它行道寬敞突出些。中餐宴會臺型設計中其它臺椅的擺法、背向要以主桌為準。一般直徑為150厘米的圓桌,每桌可坐8人左右,直徑為180厘米的圓桌,每桌可坐10人左右,直徑為200?220厘米的圓桌,可坐12?14人左右。直徑超過180厘米的圓桌,應安放轉臺。擺桌椅時要留出服務員分菜位,其他餐位距離相等。中餐宴會臺型設計中多臺宴會的餐臺排列,要根據(jù)餐廳的形狀和大小及赴宴人數(shù)的多少安排,桌與桌之間的距離以方便穿行上菜、斟酒、換盤為宜。整個宴會餐桌的布局要整齊,做到桌布一條線,桌腿一條線。多臺宴會應強調(diào)會場氣氛,做到燈光明亮,通常要設主賓講話臺,麥克風要事先裝好。 四、宴會的席位安排 中餐宴會一般有主人、副主人、主賓、副主賓、翻譯以及其他陪同人員。其席位都有固定的安排,主人座位坐在上首,面向眾席(背對重點裝飾面),副主人在主人的對面,主賓在主人的右側,副主賓在副主人的右側,如有翻譯應在主賓的右側,其他陪同人員一般無嚴格規(guī)定。如果主人、主賓都帶夫人赴宴,其座位安排應為:主人在上首,主賓在主人的右側,主賓夫人在主人的左側,主人夫人在主賓夫人的左側,其他位次不變。遇有高規(guī)格的中餐宴會,餐廳服務員要協(xié)助客方承辦人繪制座位安排圖,一般都把來賓以其地位之高低,預先排定,將來賓的姓名、職稱依席次畫在一張平面圖上,張貼在餐廳入口處,以便引導客人順序入席。 五、宴會的桌面布置 宴會的桌面首先要根據(jù)餐桌的大小選擇平整、無皺紋、無破邊、無破洞、大小適宜的臺布。鋪臺布時中線鼓縫朝上,對正正副主人,臺布中心圖案置于桌中央,臺布下垂的四角離地面距離相等。采取鋪臺布的方式有推拉式或撒網(wǎng)式。 1擺放餐具: (1)餐盤:盤邊距離桌邊為1厘米,盤與盤之間距離相等,盤中店徽等圖案要對正。 (2)筷子架、筷子:將筷子架擺在餐盤的右上方,再將帶筷子套的筷子擺放在筷子架上??曜拥那岸司啾P邊約5厘米,筷子的后端距桌邊0.5厘米,距餐盤邊1厘米,筷子套的圖案要向上。 (3)匙墊、羹匙,將羹匙墊放在餐盤的正前方,距離餐盤0.5 厘米,然后將羹匙擺在羹匙墊上,匙把向右。 (4)餐巾:用餐巾布折疊成口布花放入水杯中或折疊整齊擺在碟中,供客人蓋在腿膝部,另供濕毛巾置餐盤中,放在匙碟的左側。 2.擺放酒具: 中餐宴會一般使用三套杯,即水杯、葡萄酒杯、白酒杯。先將葡萄酒杯擺在羹匙墊的正前方,酒杯的底座距匙墊0.5厘米左右。白酒杯擺在葡萄酒杯的右側,與葡萄酒杯的距離約1厘米。將疊好的口布花插放在水杯中,將水杯擺在葡萄酒杯的左側,距離葡萄酒杯約1厘米。三個杯要橫向成一條直線。 3.擺放公用餐具: 4.擺放牙簽: 擺牙簽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牙簽桶,擺放時將其擺在公用餐盤右側距餐盤5厘米處;另一種方法是把袋裝牙簽擺放在每位賓客餐具旁邊,袋裝牙簽一般都印有本店標志,要注意擺正。 5.煙缸的擺放及更換: 菜單在通常情況下,10人餐臺放2張菜單,10人以上餐臺放4張菜單,菜單擺在正、副主人筷子的旁邊,菜單的下端距桌邊1厘米。擺4張菜單時,除正、副主人旁邊各放一張外,另兩張放在正、副主人之間兩中點賓客旁邊。菜單也可以豎立擺放在水杯旁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