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人和小孩
1、有大人和小孩的分別嗎?
人類在沒有覺悟之前,都是小孩,不存在大人。所謂的大人和小孩的念頭有什么不同?
2、我們都是小孩。
我們頭腦里裝的信念基本相同。大人和小孩都在為獲取愛、認同和贊賞而努力。我們都是信念的奴隸,我們都在無明中被念頭所掌控。無論從哪個層面上講,小孩就是身材矮小的大人,大人只是身體變大的小孩,我們變化的僅僅是外在的身體。
3、你比小孩多了些什么?
大人只是比小孩擁有更多的信念、教條和概念。小孩的純凈與單純,是因為他們心靈中的概念較少。
4、早熟的小孩。
因為教育的激進模式,家長們瘋狂地往孩子的頭腦中裝載他們認為的知識和概念,使孩子的心念更早地成熟。早熟是好事嗎?你熟的早,你衰老的就越早。你把孩子變成了獲取自己安全感的工具。
5、誰跟誰學習。
你讓孩子跟你學習,學習什么?學習你的恐懼、掙扎?你身上哪些是他可以學習的?你是否曾經(jīng)盤點過?我們的老師實際上應該是我們的孩子,教育人者恰應向被教育者學習。一個向?qū)W生學習的老師才是合格的老師。
我們身上有很多的“有”,孩子身上有很多的“空”,我們在給予他們自己的“有”時,應把孩子身上“空”的部分拿回來放在自己的心中。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教學相長,空有互為的端尾循環(huán)。
6、成人的傲慢與無知。
人人都擁有相等的智慧,不相等的是人對智慧的窺見——那遮住智慧心的幻象多少不同。所有的傲慢都出于無知。
真正的老師沒有“老師”的概念,他絕對平等的與天地萬物交流。一個眼中沒學生的老師,反而成為了真正的老師。
7、童話和神話。
因為人們的無知,人類不是活在童話里,就是活在神話里。在沒有覺悟前,誰曾活在如實的現(xiàn)實存在中?童話神話都是夢,在夢中教導覺醒并不能導致真正的覺醒。從某種意義上說,覺悟就是從童話和神話的世界中走出來。
8、覺悟和平等。
一旦覺悟勢必導致平等。不平等只發(fā)生在未覺悟者的夢中。平等即眾生是“一”。在教育中消弭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教與學的差別就是覺悟。
你的“表現(xiàn)”本身就是一種最有影響力的無語的教育。家長必須修自己的心,必須去令自己覺悟和見證平等,否則你就把孩子帶進二元對立、矛盾痛苦的世界。如果你教導出不快樂的小孩,縱使你教導出一個博士,也是失敗。
9、謙卑。
老師們教導謙卑,卻導致不謙卑的出現(xiàn)。真正的謙卑是一種沒有謙卑意識的行動,它基于覺悟而不是基于需要或理解。
智者不強調(diào)二元中好的或善的部分,他只教導自然或依循本性而活。
教育孩子,老師和家長,做好你自己就足夠了。
10、孩子的“空白”和你的“有”。
教育孩子,不如說是通過他們令我們自己再次被教育。孩子就站在道的源頭,通過他們,我們在走向自己的本來。
早期教育的意義不在于你往孩子的籃子里裝了什么,而在于你能保持他的空不被主動破壞有多久。
11、老子說,復歸嬰兒。
老子說復歸嬰兒,他的意思是說,看到并回到概念示產(chǎn)生于你頭腦之前的狀態(tài)。嬰兒的心是一顆沒有詞的心。在那個沒有詞但有覺知的世界中,老子和佛陀,以及所有的覺者都活在那里。
事實上,多教育者都是殺手,用無知教導有知,把自己的無明當成有明。
12、倒,倒,回到源頭。
小孩就是佛,就是老子,通過和他們接觸,來接受佛法和老子的教誨。你用語言教他們唱歌,他們用天性教你如何喜悅地跳生命之舞。來注意這種生命的學習。
13、源頭在哪里?
源頭就是你的心。你是從哪開始出發(fā)行走世界的?當然是心?;氐皆搭^,即是回到心。
心中的行者就是念頭,念頭就是在心上走路的人。
覺悟的教育就是求道和修道,在對我們的后代的教育中完成我們自己的回歸。
我們在心靈里四處尋找老子,在世俗中尋找佛陀,你可知道,我們的小孩就是。對他的教育就是你自己的修道,你是否注意到?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完成他的成長與你的成道。
三、對你的小孩放心
1、對你的孩子放心——對你自己放心。
每個人只能活在一個念頭上,而且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的活。
活在當下,一個時刻一個時刻地看待問題。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遠是一條鮮活、流暢的河,不要太過“人工”改造它。每條河會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會走錯路。所以,對你的小孩放心——對你自己放心。
2、活著的參考標準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每一個,無論大人,小孩,你活著的參考標準是誰?——你自己。你過的是誰的日子?——你自己的。你在為誰而生活?——你自己的。
每個人都以他自己內(nèi)在的真實感受為標準,生活是不是變得簡單多了?
3、不要那么重視“教育 ”。
人們重視教育的根源是“恐懼”,是對未來的擔心,是整個社會的人心沒有和不能活在當下的顯示。
生命的存在的真相是,它沒有明天,只有此刻和此地。
在教育孩子時,把“未來”和“過去”忘記,教導“讓生命在當下開花”。生命不要基于恐懼而行動,要基于愛而作為。
不要過分強調(diào)教育,讓教育自然而行。
4、別太把學習當回事。
用心在任何時刻的“此時此刻:,生命何處不學習?何種不是學習?不要狹隘地以為只有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或某種技能才叫學習。放開你的判斷和衡量,在更大的時空中考察一件事。
5、不要教導你的小孩恐懼。
如果你是一個內(nèi)心恐懼的家長,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問題就會成為你試圖掌控的工具。通過管理小孩和他的學習好壞,你讓自己不安的心暫時放松和寧靜下來。
如果你基于恐懼去教育和關(guān)心你的孩子,你就在無意識之中向他施暴。
做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吧。不要試掌控孩子的命運,你不是上帝。那樣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也讓你的小孩不好受。因為恐懼和掌控,你創(chuàng)造了兩個人不好過的日子。
6、愛,使你放松在處處。
如果出于恐懼去教育一個孩子,只是給他知識、技能、方法和競爭意識,會把他變成一位戰(zhàn)士。
愛創(chuàng)造祥和的世界。讓我們把愛帶入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心中。
7、“被打”僅僅是一個事實。
你有什么,你就會教給孩子什么。不要把你的習氣反應給他們,把好的生活品質(zhì)展示給我們的孩子。
8、小孩不應該發(fā)脾氣嗎?
當一個小孩發(fā)脾氣時,沒有覺知的家長跟著小孩進入了情緒之中。然后是情緒反應于情緒,煩惱反應于煩惱,于是兩個人共同制造了一個情緒的旋渦。家長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人,他們都不會游泳,他們都在情緒的海中溺水呢。
一個學會自我覺知的人,會拯救在場的人。
9、發(fā)展頭腦和蓄養(yǎng)心。
在整個生命中,愛的教育應該覆蓋全程。蓄養(yǎng)心,然后讓頭腦自然發(fā)展,這是兒童教育的重要一點。
10、教給小孩寧靜、覺知和觀察念頭。
知識、技能、品德,都是頭腦教育,而寧靜、覺知和了解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頭腦的教育是生存的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頭腦的教育屬于“術(shù)”的教育,而心的教育是“道”的教育。道是術(shù)根,術(shù)是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