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紅樓夢》第五十回有一段描寫,是許多朋友認(rèn)定賈母并非賈寶玉和林黛玉婚姻的堅定支持者的論據(jù)。這段話是這樣寫的: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xì)問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內(nèi)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己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父親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親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了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到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這里,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偏第二年他父親就辭世了。如今他母親又是痰癥。”鳳姐兒也不等說完,便聲跺腳的說:“偏不巧!我正要做個媒呢,又已經(jīng)許了人家!”賈母笑道:“你要給誰說媒?”鳳姐兒笑道:“老祖宗別管。心里看準(zhǔn)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有了人家,說也無益,不如不說罷了。”賈母也知鳳姐兒的意思,聽見已有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閑話了一會方散。一宿無話。
當(dāng)然,如果我們相信小說敘述的話,是可以輕易得出賈母看見薛寶琴美麗動人,就想把她說給賈寶玉做媳婦的判斷的??墒?,我以為,如果我們仔細(xì)咀嚼這段話,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遠(yuǎn)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所謂賈母要把薛寶琴許給賈寶玉的說法其實是薛姨媽的單方面想法,未必就是賈母的想法。這才是小說最真實的意思,“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謂此也。
其次,以賈母的為人,即便有這種想法是不會如此莽撞的。因為林黛玉、賈寶玉就在場,如果賈母真的動了這個心思,恐怕是會顧及到林黛玉、賈寶玉的感受的,至少不會如此直白。而這種直白,恰好表明,賈母的意思不是如此,否則,她是會顧及到林黛玉、賈寶玉在場的,因為這樣至少可以避免難堪。
第三,以林黛玉對于她和賈寶玉感情的在意,如果當(dāng)時賈母真的是要把薛寶琴許給賈寶玉的話,她肯定是會有反應(yīng)的,至少是心理反應(yīng),可是沒有,小說在這里沒有一點點關(guān)于林黛玉對此反應(yīng)的描寫。這說明什么?說明很可能連林黛玉也知道,賈母所要給薛寶琴許親的人并不是賈寶玉。
第四,以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真情,如果真的是要為他說媒的話,他恐怕要急得上串下跳不行,大家別忘了,紫鵑一句林妹妹要回老家去了就把賈寶玉急得瘋瘋癲癲的,更何況是真的說親呢?可是,很奇怪,小說里依然沒有賈寶玉對此的反應(yīng)。
第五,賈母許親的方式不像給自家孩子許親,倒像“媒婆”。你看她老人家“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xì)問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內(nèi)景況。”問得仔仔細(xì)細(xì),是不是有點像說媒的媒婆呢?如果是說給自家的孫子,她大可不必如此直白,因為薛寶琴就跟她住在一起,就住在賈府,她根本不必當(dāng)著這么多的人問。賈母的這種做法,實在是像給別人家的孩子說媒,因此才要問得如此仔細(xì)。
第六,以長輩慣有的為小輩說親的習(xí)慣,一般是不會當(dāng)著當(dāng)事人說的。當(dāng)時,薛寶琴在場,賈寶玉在場,林黛玉也在場,賈母一般是不可能當(dāng)著小輩的面貿(mào)然說親的,否則,小輩們太難為情了。而小說里的情況很可能是,至少另一個當(dāng)事人不在場,而且這個當(dāng)事人是薛家薛寶琴薛姨媽都不認(rèn)識的人,所以不會太令人難堪。
正因為上述之種種,我以為賈母要為薛寶琴說媒的對象并不是賈寶玉,而是另有其人。而王熙鳳的接茬也并不是所謂的純粹的“打圓場”,應(yīng)該說王熙鳳知道這個人是誰,只是既然不行就不說出來,免得大家難堪而已。且看:
“鳳姐兒笑道:‘老祖宗別管。心里看準(zhǔn)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有了人家,說也無益,不如不說罷了。’賈母也知鳳姐兒的意思,聽見已有人家,也就不提了。”
確實,這種表述方式,賈母和王熙鳳都沒有任何失落,顯得非常自然。如果真是為賈寶玉說親,知道那么優(yōu)秀的薛寶琴已經(jīng)許人家了,賈母恐怕是會有一點尷尬和失落的吧?
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說實話,這個人肯定非常優(yōu)秀,家世肯定也很好,而且肯定與賈府關(guān)系密切,不然,賈母不會如此上心的。
而在小說里,除賈寶玉外,能夠滿足上述條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甄寶玉。我以為,賈母其時要為薛寶琴說親的對象不是賈寶玉,而是甄寶玉。何以見得呢?
小說第五十六回有一段記述:
剛說著,只見林之孝家的進(jìn)來,說:“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進(jìn)宮朝賀,此刻先遣人來送禮請安。”說著便將禮單送上去。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雜色緞十二匹。上用各色紗十二匹。上用宮綢十二匹。宮用各色緞紗綢綾二十四匹。”李紈探春看過,說:“用上等封兒賞他。”因又命人去回了賈母。賈母命人叫李紈、探春、寶釵等都過來,將禮物看了。李紈收過一邊,吩咐內(nèi)庫上人說:“等太太回來看了再收。”賈母因說:“這甄家又不與別家相同。上等封兒賞男人。只怕轉(zhuǎn)眼又打發(fā)女人來請安,預(yù)備下尺頭。”
一語未了,果然人回:“甄府四個女人來請安。”賈母聽了,忙命人帶進(jìn)來。那四個人都是四十往上年紀(jì),穿帶之物皆比主子不大差別。請安問好畢,賈母便命拿了四個腳踏來。他四人謝了坐,等著寶釵等坐了,方都坐下。賈母便問:“多早晚進(jìn)京的?”四人忙起身回說:“昨兒進(jìn)的京,今兒太太帶了姑娘進(jìn)宮請安去了,所以叫女人們來請安,問候姑娘們。”賈母笑問道:“這些年沒進(jìn)京,也不想到就來。”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喚進(jìn)京的。”賈母問道:“家眷都來了?”四人回說:“老太太和哥兒、兩位小姐,并別位太太,都沒來;就只太太帶了三姑娘來了。”賈母道:“有人家沒有?”四人道:“還沒有呢。”賈母笑道:“你們大姑娘和二姑娘,這兩家,都和我們家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們有信回來說,全虧府上照看。”賈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親,原應(yīng)當(dāng)?shù)?。你們二姑娘更好,不自尊大,所以我們才走的親密。”四人笑道:“這是老太太過謙了。”賈母又問:“你這哥兒也跟著你們老太太?”四人回說:“也跟著老太太呢。”賈母道:“幾歲了?”又問:“上學(xué)不曾?”四人笑說:“今年十三歲。因長的齊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氣異常,天天逃學(xué),老爺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賈母笑道:“也不成了我們家的了?你這哥兒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當(dāng)作寶貝一樣,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寶玉’。”賈母笑向李紈道:“偏也叫個‘寶玉’!”李紈等忙欠身笑道:“古至今,同時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這小名兒之后,我們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親友家也倒像曾有一個的。只是這十來年沒進(jìn)京來,卻記不真了。”賈母笑道:“那就是我的孫子?!藖怼?#8221;眾媳婦丫頭答應(yīng)了一聲,走近幾步,賈母笑道:“園里把咱們的寶玉叫了來,給這四個管家娘子瞧瞧,比他們的寶玉如何。”
請原諒我如此長篇累牘的引用原文,一點湊數(shù)的意思都沒有,因為沒有稿費,呵呵。其意只是要大家和我一起細(xì)細(xì)體味這段話,并從中找到答案。因為《紅樓夢》的敘述,實在含蓄而精妙,很多時候,用自己的語言代勞是吃力不討好和詞不達(dá)意的。仔細(xì)分析這段話,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其一,甄家和賈家是“老親”關(guān)系。
也就是說在上幾代是很近的親戚,而且現(xiàn)在仍有往來,這在小說中都有記述。而且,“這甄家又不與別家相同。”賈府與之往來都是“上等封兒”的等級,說明關(guān)系非同一般。
其二,甄家也有一個寶貝孫子,賈母應(yīng)該是知道的。
證據(jù)就是即便是遠(yuǎn)在金陵的甄家也“起了這小名兒之后,我們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親友家也倒像曾有一個的。只是這十來年沒進(jìn)京來,卻記不真了。”而賈府的情況就不同,因為甄家的大姑娘和二姑娘就嫁到了京城,并且常來賈府走動,也因此,我可以肯定,賈母在此之前應(yīng)該知道甄家有一個哥兒,所以,賈母在第五十回為甄寶玉向薛寶琴說親是不存在任何時間順序上的矛盾的,曹雪芹只不過是采取了“倒敘”的辦法,在第五十回提出問題,留下懸念,在第五十六回給出答案。
其三,從賈母與甄家四個女人的談話來看,賈母確實也是早就知道甄家有一個哥兒的,只是不知道年齡、姓名而已。“賈母又問:“你這哥兒也跟著你們老太太?”從上下文的連接方式來看,賈母對甄家有一個哥兒并沒有感到驚奇,而是對這個哥兒與自家的賈寶玉一摸一樣感覺到驚奇,這說明賈母很可能早就從甄家大姑娘、二姑娘那里知道了甄家有這么個孫子。也正因為如此,當(dāng)賈母見到薛寶琴的時候,要馬上詢問年齡及家里的情況,這與賈母對甄家的甄寶玉的情況了解程度是很“一致”的,因此她也仔細(xì)詢問甄寶玉的年齡等情況。
其四,最重要的一點,作為賈府的“老親”,賈母是很關(guān)心甄家兒女的婚姻大事的。
這不,賈母還很關(guān)切的問起了甄家三姑娘“有人家沒有?”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不是因為此前已經(jīng)知道薛寶琴已經(jīng)許配給了梅翰林家,恐怕賈母就要說起薛寶琴與甄寶玉這事了。這一方面說明賈母很熱心,另一方面也說明關(guān)心人家的婚事是賈母熱心的重要表現(xiàn)。
其五,賈母對賈寶玉的自豪其實也隱藏著她對甄家哥兒的關(guān)注和好奇。
因為兩家的孩子同名,性格也相同,賈母便把賈寶玉叫出來給甄家的人看,有點炫耀的意思。但由此也透露出賈母其實早就關(guān)注甄家的哥兒了,并且很可能知道甄家的哥兒也是一表人才,因此,對甄家的哥兒,老太太早就想和自家的寶玉比試一下了,也因此,當(dāng)見到如此出色的薛寶琴時,老太太幾乎本能的就想到了甄家也有一位長相英俊的哥兒,但不知道甄家哥兒的年齡品行,因此,決定先問問薛寶琴的年齡和情況,好為日后向甄家提這事準(zhǔn)備點“一手材料”,只是由于薛寶琴已經(jīng)許配了人家,老太太才就此作罷。
而作為賈母心腹的王熙鳳,自然知道賈母的打算,所以出來說了幾句,既表明不是為賈寶玉說親,也算是結(jié)束了一場本來就沒有可能的婚約。
以上,就是我對這段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