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活的生活總是能為我們的思考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近日聽聞,首府號召私家車免費載人,凡是見到貼著一個愛心標志的車,市民就可以免費搭乘。在這個冰雪消融,春風撫面的季節(jié),聽到這樣的事,總能讓人想起一張熟悉的笑臉,透露著溫暖的力量,溫暖著普羅大眾的心,這個人連同和具有跟他一樣品質、一樣事跡的人,都被賦予了一個永久的精神符號——雷鋒。到現(xiàn)在為止,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從內心渴望雷鋒以及其精神傳人會出現(xiàn)在面前,幫助我們,就有如化身的佛陀,在世的基督一般關照著大眾。這種信念由來已久,即屬于產生雷鋒的那個時代,也屬于現(xiàn)在。 學習雷鋒,爭做好事,其實是作為經(jīng)濟理性的人的本能需要,因為任何人都希望身陷困苦之時有人問津,得到救助,尤其是在公力救濟不足、私力救濟乏力的現(xiàn)實狀況下,雷鋒精神因其稀缺性,具有了巨大的社會價值,為現(xiàn)時代所崇尚。人人都在渴望雷鋒的出現(xiàn),人人都有學習雷鋒的沖動,問題是現(xiàn)在的我們如何學雷鋒。 其實恩格斯早就說過“每一個時代的思維和精神,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此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這話說的真有道理。古人推崇“學而時習之”,其所學為禮儀騎射等“五藝”;到建國后,我們“學而時習之”的對象又變成了數(shù)理化;而今,父母教孩子,學校教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更不相同了。同樣的道理,當目前社會的生產力已進步到“后工業(yè)化時代”,社會制度安排、價值導向都已伴隨新的生產方式與巨大的生產規(guī)模,演進到一個有別于過去的新歷史階段時,我們又在渴望著什么樣的雷鋒?學雷鋒又當如何學、怎樣做才好呢? 我想其實很簡單,把“學”和“做”分開來,一方面學習雷鋒的崇高品質和精神追求。記得米德說,所謂此岸世界的“意義”就是自己站在他人的位置上看到自己眼中事物時所產生的真實感覺,而雷鋒從來都是把人們群眾當作自己來對待,把大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完全游離于功利之外,真誠地幫助他人。出于這樣純粹的動機來熱心助人,是有現(xiàn)實的難度的。但是,即使無法全部做到,達不到那個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度,至少我們可以學習雷鋒的善良、仁慈、無私奉獻,以純真的心去關愛他人、同情弱者。 另一方面,用現(xiàn)在的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手段,以符合現(xiàn)時代價值理念的方式,在不違背受助者主觀意愿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去幫助人,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就應該算是“學雷鋒、做好事”。比如前面提到的烏市倡導私家車免費搭載路人,就是用私家車這個新時代的生活手段來解決沒有車的人出行困難,而且這樣做有效地利用了社會存量資源,又沒有增加任何人包括社會的總成本,也避免了多購置汽車后的排放污染與交通擁堵等現(xiàn)代病,最終使社會更加和諧。我認為這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雷鋒、做好事”的典范,這樣做就很有意義,這樣的雷鋒是現(xiàn)今社會所普遍渴望的,這樣可使雷鋒精神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從一個歷史階段存留下來進入再到另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