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銅墨盒藝術(shù)賞析
刻銅墨盒乃盛放墨汁之文房器具,它以精美厚重的歷史印痕和文化承載,在浩如煙海的我國文物中,堪稱絢麗多彩的瑰寶。
清末民初,刻銅墨盒不僅因?qū)嵱?、方便、省時,更因怡情可人、玩味無窮,而成為文化雅士案頭必備之物??蹄~墨盒起源于何時?據(jù)說清乾隆年間,有一秀才赴省城趕考,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時,遂用一團撲面的棉絲粉餅汲墨汁后裝入化妝粉盒,讓夫攜去考場備用。應(yīng)試時秀才思緒專注,一氣呵成,名列榜首。此事傳開,學(xué)子仿效,原始墨盒誕生了。這當(dāng)然是傳說。我國歷史學(xué)家鄧之誠在《骨董瑣記》中說:“墨盒之制,阮文達道光丙午年(1846年)以旗匾銀制墨盒,其制正圓為無蓋地式,光緒初葉,尚藏其家。”阮文達即阮元,系兩江總督,又系編纂《十三經(jīng)注疏??洝返拇髮W(xué)者,他是嘉道年間人物,其斷可信。經(jīng)文獻考證,刻銅墨盒最遲始于清中期,而盛極于清末民初無誤也。 刻銅墨盒制作材料主要有白銅和黃銅兩種,內(nèi)膽多為紅銅,所盛墨汁不易腐臭,墨盒內(nèi)嵌石硯板,墨盒底部不少銘有作坊和商鋪名稱,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自清同光出現(xiàn)在素面銅墨盒上,鐫刻詩文書畫后,給呆板、單一和枯燥的銅墨盒,賦予了藝術(shù)、靈感與生命,從而使銅墨盒變成既是物質(zhì)的,又是精神的。于是盈寸之間,天寬地闊,常集詩書畫印多種藝術(shù)于一體。一方書畫藝術(shù)與鐫刻技藝俱佳的刻銅墨盒,往往是達官貴人,文人才子競相追捧和尋覓的寵珍。有記載,從民國以來,像魯迅、周作人兄弟等書畫名家,經(jīng)常到京城琉璃廠去選購刻銅墨盒,或自用,或送人。蓋因小小刻銅墨盒的背后,積淀著精湛的手工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刻銅墨盒在中國有100余年歷史,雖時間不長,然滄海遺珠,熠熠閃光。當(dāng)時人們在交往及活動中將刻銅墨盒作為饋贈、紀(jì)念與獎品的情景仍依稀難忘。而《北京繁呂記》中則把北京刻銅墨盒、南昌象眼竹細工、湖南刺繡并稱為中國三大名物的記載將永存舊檔。那么上品的刻鋼墨盒是怎樣刻制的呢?大體有三種情形: 一是匠人自寫自畫自刻。如清同光時代陳寅生。陳寅生(1830-1908年)字麟炳,北京人,清同治秀才,書畫詩刻樣樣俱佳,楷行草篆無一不精,尤以刻銅為最,他開創(chuàng)了光面銅墨盒上鐫刻書畫之先河,譽稱一代刻銅大家。陳寅生《帖臨七言詩》銅墨盒,上刻七言詩一首:“碧螺沈浸郁濃香,細字曾摹玉枕藏。坐對晴窗無個事,貼臨大令十三行。”這首詩的含義及意境吻合了墨盒本身的作用與功能。泡上一杯濃濃香味的碧螺新茶,坐在有陽光靠窗的書桌上,細細品味和揣摩古人字帖,身無其他瑣事,靜心掭墨揮毫……好一幅文人雅士之閑適遣懷圖。墨盒所刻28個字,筆筆遒勁,字字珠璣,鬼斧神工,削銅如泥,一刀一刻真乃入銅三分,一筆一畫就猶勝紙上書法。每每把玩,拍案叫絕,令人如癡如醉,愛不釋手。 二是文人提供畫稿,匠人操刀鐫刻。如民國期間代表人物張樾臣。張樾臣(1883-1961年)名福蔭,河北河縣人,14歲進京在琉璃廠“益元齋”學(xué)藝,宣統(tǒng)二年移寓“明遠閣”專事刻銅,后在琉璃廠開設(shè)著名的“同古堂”墨盒鋪。張樾臣是繼陳寅生后的民國刻銅圣手,刀法精湛,鐫刻如筆,并大量采用名家書畫稿,如齊白石、陳師曾、姚茫父、袁寒云、張大千、陳半丁、張浩如、吳湖帆、王雪濤等,因此鐫刻銅墨盒,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欣賞性和收藏性?!短m花臨風(fēng)》刻銅墨盒,由陳師曾提供畫稿,張樾臣親自操刀。盒蓋左側(cè)刻蘭草一叢,透逸脫俗,樸茂華滋。蘭葉多而不亂,搖而不弱,蘭花穿插于蘭葉細莖間,婀娜多姿。更喜的是一葉抽出向右披拂而下,極盡野暢而有風(fēng)神之感。陳師曾乃當(dāng)時北京畫壇領(lǐng)袖,梅蘭竹菊中以蘭竹為尤。此墨盒上蘭草,堪稱蘭花畫稿中之佳品。畫中留白處,題畫詩二句:“凈幾明窗數(shù)升墨,滿天風(fēng)雨寫離騷。”刻字風(fēng)骨軒昂,氣概超逸。詩與畫內(nèi)容相扣,且意境深邃。兩句詩中不見寫蘭,卻寫蘭,不見寫人,卻在寫人。用“數(shù)升墨”來“寫離騷”,陳師曾在贊頌屈原與蘭花高雅的同時,也透露了自己身處渾濁社會,不肯隨波逐流、取悅于人的人格與心志。整個墨盒布局精巧而有神韻。夜深人靜,賞此珍品,無不心曠神怡、感嘆萬分。 三是文人自寫自畫自刻。如當(dāng)時北京書畫大家姚茫父。姚茫父(1876-1930年)名華,字重光,貴州貴筑人,光緒進士,早期留學(xué)日本,民國后任北京美專校長,書畫印刻無所不能、無所不精。與寅生、樾臣被世人稱為清末民初刻銅三大家。茫父《篆刻五印》銅墨盒,刻有五方不同形狀之篆書印章,旁邊均有行書釋文。其中一印為陽刻,四印為陰刻,詞句新清,含義委婉。鐫刻刀法老到,力辟新天。休閑消遣,睹物思幽,叫人心生暖流,別有情趣。 刻銅墨盒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shù)的結(jié)晶。歷經(jīng)清同光和民國早中二個階段輝煌,由于西風(fēng)東漸,硬筆興起,才逐漸消寂淡出。改革開放后,民生日富,收藏興起,使絕響半個世紀(jì)的刻銅墨盒,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近年來,刻銅墨盒因品位高雅再度為世人鐘情,它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也不斷被人們開掘。目前市場上真品老品難見,新品贗品泛濫??梢灶A(yù)見,怡情可人、玩味無窮的清末民初精品、極品之刻銅墨盒,它日必定成為珍貴之文物也。(董 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