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老板,劉備VS曹操?核心提示:選老板不僅是門科學,更是門藝術(shù),選得好,可謂好風借力上青云,選得不好,很可能下落黃泉命渺渺。 選老板不僅是門科學,更是門藝術(shù),選得好,可謂好風借力上青云,選得不好,很可能下落黃泉命渺渺。不過,何為好老板何謂壞老板也各花各入眼,比如《三國演義》之中,典型如曹操與劉備的對比,孰輕孰重,孰好孰壞,更看出不同的偏好取向。 一般而言,坊間公議多半認為劉備是個仁厚待人的老好人,曹操自然是過河拆橋的真小人,在不同的民間劇目中可見一斑,曹操不變的白臉唱了若許多年,劉備即使是老生,也作俊扮。同樣,在《三國演義》之中,開篇縱論天下大勢,細數(shù)分分合合之間,筆頭百忙之中引偏偏引出曹操與劉備二人家世出身云云,于兩人的出場也著力最多,鋪陳不少,可見作者用心,埋下伏筆之余,也對二人一生定調(diào)。 未見其人,其聲先至。先說劉備,未出場之前,已然定性為帝王之后、涿縣英雄。從出生決定論來看,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平素行徑也被描畫為素有大志,專好結(jié)交天下豪杰,好友有鄭玄、盧植、公孫瓚等人,性情人品則是符合人們對明主的期待: “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除了內(nèi)在,劉備外在形貌也分外出人頭地,所謂“生得身長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按照慣領(lǐng)袖人物總有大小的靈異事件的慣例,自然也少不了新的編排,比如由家中桑樹遂由相者推斷出 “此家必出貴人。”,至于劉玄德不那么上臺面的事跡,比如“不甚好讀書”以及從小即口出大言 “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等等,不僅不被指責為忤逆不臣,反而被后人附會其祖先沛縣流民劉邦,不乏其未發(fā)跡時候見秦始皇插隊大呼丈夫當如是的風范。 至于曹操,就基本被作為劉備的反面教材書寫。先看出身,曹操和劉邦其實都屬沛地,不過父親曹嵩是大太監(jiān)養(yǎng)子,即使官至三公,仍舊被貶損,認為不可與靖王后裔、景帝玄孫的劉備同日而論;再看人品,曹操打小被刻畫為好游獵、喜歌舞、有權(quán)謀、多機變,還特別舉了一個案例;與劉備叔叔特別賞識劉備不同,曹操則有一個看不慣的叔父,常常在曹嵩那邊說曹操不是、游蕩無度。眾所周知,曹操的詭計多端在此小試牛刀,則先在叔父面前假裝中風、又在聞訊而來的父親目前假裝無事來離間二人,讓曹嵩不再聽其叔父對其的批評,繼續(xù)恣意玩樂——這一事跡多次被提及,多被評價為欺父欺叔,堪為欺君先兆,與劉備的孝順聽話形成鮮明對比;至于外貌,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從身高到五官,活生生低劉玄德一等;最后,外界評價對于曹操也很不同統(tǒng)一,有說好話的,比如“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曹操聽了不置可否,也沒有很歡喜,倒是頗有知人之名的汝南許劭評價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深得其心,曹操聽了之后“大喜”。 三歲看大,綜合出身、人品、性情、外貌,自古以來由內(nèi)而外輿論都是一邊倒向劉備,有人索性說比起劉備“自幼便大”的賢達氣度,曹操可以一言以概之:自幼便奸。然而,職場之上,忠奸并不是一個是非標準,好人也不是好老板的同義詞,個人品德也不應該成為判斷好老板的重要標準,須知老板最關(guān)鍵的能力在于識人之能與自知之能,曹操顯然具備在上訴案例之中更有此潛質(zhì);許劭所謂“治世能臣,亂世奸雄”,聯(lián)系當時社稷飄搖,顯然是意在“亂世”,而曹操也心領(lǐng)神會,對于“奸雄”評價笑納懷中,無怪有人評價“只此一喜,使是奸雄本色”:喜得惡,喜得險,喜得直,喜得無禮,喜得不平常,喜得不懷好意。 根據(jù)數(shù)據(jù),95%的人都有老板,而75%的人覺得工作中最大壓力與老板打交道,這也不怪職場老鳥們常常說找個好老板和找個好老婆一樣重要,防患未然顯然頗為重要。俗話說娶妻娶德娶妾娶色,好老板的標準因人而異,不過請注意一點,老好人老板會用情感綁架你,也許被他賣了還要再幫他數(shù)錢一次,顯然更具有迫害力與欺騙性,劉備結(jié)義的盟書“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顯然也是是一個賣身死契,關(guān)羽張飛的下場也不言而喻;至于曹操這樣的大奸雄老板,喜形于色,壞在臺面上,也許會讓你時刻警覺,迅速成長,養(yǎng)出單飛的翅膀,就像后面離開曹操的陳宮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