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20=40分) 1、18世紀法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quán)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quán)利。”這說明:①公民的自由權(quán)利是有限制的、受法律約束的  A、①②③  2、下面對人格權(quán)理解正確的是:①人格權(quán)就是做人的權(quán)利,是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  A、①②③  3、有一個父親,因為離婚而把怨氣發(fā)泄到兒子身上,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有時還不讓孩子去學校上課。在記者采訪他時,他竟然理直氣壯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有權(quán)這樣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父親的做法侵害了孩子的受教育權(quán)和人身權(quán)利  A、①②③   4、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里的人民包括:①工農(nóng)聯(lián)盟  A.①②③  5、由于拓寬馬路,需要拆遷房屋。老吳因拆遷補償問題與拆遷辦工作人員發(fā)生爭執(zhí)。老吳對拆遷不滿,于是將有關情況寫了一張大字報貼在拆遷辦的墻上。老吳的做法是: A、正確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可以不擇手段 B、可以理解的,是維護自己合法權(quán)益的有效方式。 C、錯誤的,應通過合法渠道反映意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 D、錯誤的,對侵犯自己合法權(quán)益的行為忍了算了 6、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這個社會所提倡的一種見義勇的精神,而且實際上已經(jīng)演化成了社會普遍認同的公民道德義務。下更有關道德義務的說法正確的是:①道德義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否則就會受到處罰  A、①②  7、下列行為屬于正確行使公民權(quán)利的是:①小東拒絕父親讓他輟學賣菜的要求,堅持回校學習  A、①②  8、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就是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因此我們應該:①不捕殺野生動物  A、①②④  9、王某將持刀闖入家中搶劫的兩名歹徒打成重傷并制服,然后把他們扭送到當?shù)嘏沙鏊?。這一事件在群眾中引起如下議論:①王某正確行使了公民的權(quán)利  A、①③⑤   10、某村一產(chǎn)婦在縣人民醫(yī)院生產(chǎn)時,由于醫(yī)生的玩忽職守,孩子和大人的性命都沒保住,于是產(chǎn)婦的家人便將靈堂設在縣人民醫(yī)院的門口,大吵大鬧,要求醫(yī)院還他們一個公道,后來他們的行為依法受到了制裁。這告訴我們:①公民行使權(quán)利和自由時,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  A、①②   11、下面關于生命健康權(quán)的說明正確的是:①我們要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quán)  A、①②③④   12、下列屬于合法行為是: A、八年級學生小穎被樓上掉下來的花盆打破頭,造成頭部凹陷性骨折,她要求花盆的主人賠償醫(yī)藥費 B、小強步行上學需過馬路,他嫌走地下通道耽誤時間,就每天橫穿機動車快行道 C、八年級學生丁某把石塊放在鐵軌上,想看看火車急剎車是什么樣 D、中學生王某制作制作網(wǎng)頁病毒,致使上萬臺電腦遭到破壞 13、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quán)利的基本保障是: A、經(jīng)濟權(quán)利  14、下列屬于珍愛生命健康權(quán)的是:①小李聽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急缺AB型血的消息,立即義務捐獻AB型血200毫升  A、①③④  15、下列體現(xiàn)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給予特殊保護的規(guī)定是: ①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诮鼓鐙?、棄嬰 ③禁止用工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④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萁拱才盼闯赡旯ぃㄒ褲M16周歲未滿18 周歲的勞動者)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勞動強度大的勞動 A、①②③ B、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6、無業(yè)人員張某到一居民家行竊時,被戶主抓獲。為教訓小偷,戶主和鄰居將張某捆綁并毆打。戶主和鄰居的行為: A.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 B.防衛(wèi)過當,應付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C.違法行為,侵犯了張某的人身權(quán)利 D.依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值得提倡 17、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憲法、婚姻法也明確規(guī)定成年子女有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這表明:①我國法律體現(xiàn)并維護社會主義道德  A、①②③   18、我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公民應積極地參加植樹勞動等,國家把每年的3月12月定為我國的植樹節(jié)。因此,我們:①應該積極去做法律鼓勵和提倡的有益于社會文明進步的行為  A、①③  19、高二學生林強想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何輝同學,為了競選成功,他道聽途說,添油加醋,捏造事實背后中傷、詆毀何輝,林強的行為侵犯了何輝的: A.政治權(quán)利和自由 B榮譽權(quán) C.隱私權(quán) D.名譽權(quán) 20、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quán)的行為是 : A、某像館為招攬顧客,私自張貼某人照片 B、在尋人啟示上使用被尋找人的肖像 C、公安機關在通輯令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 D、電視臺在新聞報道中播放了在大街上亂丟果皮的馬某的錄像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21、某學校女生李某因嫉妒同寢室的另一名學生林某,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機偷拍了林某在寢室內(nèi)的各種生活照片,在同學中傳看,并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林某,給林某造成很大的痛苦。 (1)李某的行為侵犯了林某的哪些權(quán)利?(至少寫出兩項)(4分)     (2)分析李某的行為有哪些危害?(6分)       (3)對此,林某應該怎么辦?(提出兩種解決辦法)(4分)         22、閱讀下面四個情景,按要求回答問題: 情景1:有人散布恐慌信息,造謠惑眾,影響惡劣,結(jié)果受到法律的追究。 情景2:得知中國女排在時隔17年后重登世界杯冠軍寶座,一些球謎打算當即上街游行,以示慶賀。 情景3:全校師生為玉樹地震災區(qū)人民捐錢、捐物,奉獻愛心。 情景4:各別學生故意踐踏草坪、花卉、樹木,受到治安處罰。 (1)漫畫1和情景2說明公民在行使權(quán)利時應該做到:(4×3=12分) 情景1:  情景2:  (2)情景3 和情景4說明公民在履行義務時應該做到: 情景3 :  漫畫4:  (3)你從這四幅漫畫中等到什么啟示:       23、開學至今,文華的媽媽都還沒見文華把測驗的成績告訴過她。向文華了解學習情況時,文華也總是支支吾吾,從不正面回答。一天,文華的媽媽還是忍不住向班主任老師了解文華的學習成績,才發(fā)現(xiàn)文華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晚上,媽媽就文華的學習問題跟文華談時,文華生氣地說:  文華的說法正確嗎?并說明其中的道理。             24、近年來,因官商勾結(jié)等腐敗行為而導致一次次礦難,許多無辜的礦工用他們那無聲的軀體敲響了安全生產(chǎn)的警鐘,終于引起了社會的重視。然而,當前的校園安全也越來越讓人憂慮。有資料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都在1萬人以上。每天有40多名在校學生非正常死亡,即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永遠消失了。為了保護每一個孩子,把意外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曾在第九屆全國人四次會議上,有150多名人大代表呼吁盡快制定《校園安全法》,切實保障師生安全。 請回答: (1)想一想:你身邊有哪些安全隱患或危害學生的現(xiàn)象?(6分)       (2)受到意外傷害,你認為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什么?理由何在?(8分)         (3)你認為怎樣才能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6分)         (4)請你設計兩條校園安全的警示語。(4分) 參考答案   
 
 
 21、(1)名譽權(quán) 、隱私權(quán)、肖像權(quán) 兩項即可 (2是踐踏他人人格尊嚴,損害他人的名譽,給他人造成了傷害;破壞了社會道德,危害社會秩序;同時也是不尊重自己的違法行為。(言之有理即可) (3)可以和侵權(quán)人協(xié)商,告知李某的行為是違法的,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也可以向有個部門提起訴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提出合理的辦法也可以) 22、(1) 情景1:尊重他人利或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     (2)情景3 和漫畫4說明公民在履行義務時應該做到.       23、文華的說法是錯誤的。作為父母負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而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對子女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要有所了解,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監(jiān)護人有了解子女在校表現(xiàn)的權(quán)利而且文華的媽媽并未采取翻看文華日記、拆看文華的信件等違法的方式去了解文華的學習情況。因而,文華媽媽的做法是正確的,并沒有侵犯文華的隱私權(quán)。作為未成年子女,應該主動和父母溝通,主動向父母匯報個人的學校情況和行為表現(xiàn)。   24、(1)、校外小商販泛濫,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擔憂,學校的安全設施不夠完善;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缺乏;校外勒索:校園暴力等。 (2)、當受到意外傷害時,應理直氣壯地依法自衛(wèi)和請求司法保護。因為:當受到意外傷害時,不能自認倒霉,忍氣吞聲,也不能魯莽行事,簡單粗暴;只能采取正確的方式去對侍。 (3)、①國家加強法制建設,為校園安全提供條件和保障。       (4)“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遵守交通規(guī)則,珍愛生命健康”、“關愛生靈,遠離暴力”、“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