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參族四兄弟 補效各不同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 如今許多人喜歡用參進補,你可知道參家族有四兄弟,進補效果各不相同。萬一選錯,反而有害身體。 廣東省中醫(yī)院二沙島分院內分泌科熊利華副主任醫(yī)師說,目前市面上的參有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 人參:是指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按生長方式分為兩類,野生的人參稱為野山參,人工栽培的稱為園參。 按加工工藝分為“白參”和“紅參”,其中白參又分為“生曬參”(將鮮人參洗凈,略曬后用硫磺熏蒸曬干)、“白干參”(將洗凈的鮮人參刮去外皮曬干)、白糖參(將人參浸糖加工而成);紅參是將鮮人參蒸后曬干或烘干而成,呈棕紅色。 通常說的人參主產于我國的吉林、遼寧等地,產于朝鮮的人參稱朝鮮人參,又叫高麗參、別直參。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1] 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大劑量10-30g,宜另煎兌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1] 用藥禁忌: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忌服。反藜蘆、畏五靈脂、惡皂莢,應忌同用。 西洋參:與人參血緣最近,同屬五加科人參,但不同種,與人參功效不同。原產加拿大、美國,產美國者又名“花旗參”,性涼,入心、肺、腎三經,因其偏涼而補,能滋陰降火、生津止渴,因此,久病傷陰,身體羸弱者以西洋參為好。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補氣,養(yǎng)陰,清火。 [參考]含十余種人參皂甙、少量揮發(fā)油、糖類、氨基酸、無機元素等。 能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以抑制較為突出;能抗疲勞、抗缺氧、增強機體適應能力;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的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抗利尿及止血作用。 [用途]用于氣虛津虧,體倦乏力,口渴咽干;陰虛火旺,煩熱咳嗽,或痰中帶血。 [用法]一日3~6g,或多至9g。泡茶,煎湯,煎膏滋。 [注意]一般多單獨使用。本品成分與藥理雖與人參有較多相似之處,但總的說來其藥效和緩、補益作用較人參弱,而性質寒涼,故不能與人參同等使用。 黨參:主要治療一切虛弱,補五臟之氣,治虧損萎癥,安神,止驚悸。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本品為臨床常用的補氣藥,功能補脾益肺,效近人參而為較弱,適用于各種氣虛不足者,常與黃芪、白術、山藥等配伍應用;如血虛萎黃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氣血兩虧的病癥,配補血藥如熟地、當歸等。 ?、佟吨腥A本草》:內服:煎湯,6-15g;或熬膏、入丸、散。生津、養(yǎng)血宜生用;補脾益肺宜炙用。 ?、凇?span style="COLOR: #136ec2">中國藥典 》:煎服,9~30g。 太子參: 太子參又稱為孩兒參、童參,是人參的一種。藥性平和、味甘,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寶寶體質,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注:(因寶寶的個體差異給寶寶服用須慎重,具體的用法和用量請向醫(yī)生咨詢) 四參保健方: 經常熬夜的年輕人及中年人,多成陰虛體質,易化虛火,或老年體瘦者、或慢性疾病傷陰者,可適當喝西洋參茶。做法:西洋參切片泡沸水當茶喝,每次5克。 小兒體虛易感,可適當進食太子參(3~5克)燉瘦肉水或泡水當茶喝。 陽氣虛虧的人,可進食人參或紅參,多燉服。 陰陽兩虛的人,可根據季節(jié)變化,按不同比例將紅參、西洋參同時燉服,這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夏季汗出多,體力消耗大,易傷陰津,可進食太子參,配合麥冬、五味子沸水泡服,以斂汗生津養(yǎng)陰。冬季陽虛或陰陽兩虛者可燉服紅參,畏寒、陽虛甚者可配合1.5~3克鹿茸燉服,若感燥熱,可再配合西洋參適量。 專家點評:人參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能挽救虛脫,單用即有效,如獨參湯;與黃芪配伍使用,可治療脾氣虛、肺氣虛病癥。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參時,宜白天空腹服用為佳,夜間服用可導致不眠。進補時,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辨證選用。來源:百度百科 |
|
|
來自: suifengtalang > 《健康與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