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xué)者們一直談?wù)f沈括的“十二氣歷”,認為這是中國科學(xué)史上很重要的創(chuàng)見。但是令人 困惑的是不知道沈括的這個想法從何而來。曾有過一種猜測,說沈括大概是在同泉州的外商 或開封的猶太人接觸過程中了解了外國的太陽歷。而這一猜測卻沒有直接證據(jù)。 與此同時,在沈括的著作中另有一詞難懂,他在講盲人衛(wèi)樸精于歷術(shù)時說衛(wèi)樸“旁通歷則 縱橫誦之”。今人不知“旁通”二字是某一歷法的專名還是一個謂語。
最近,中國科大的博士生祝亞平在通檢《道藏》科技史料時發(fā)現(xiàn)了《旁通歷》。這是晚唐 至五代一段時期內(nèi)寫下來的一部歷法, 令人激動的是:這是一種太陽歷。這樣一來, 上面兩個 問題便豁然而通了。沈括從衛(wèi)樸那里知道了道教傳習(xí)的太陽歷,這就是《旁通歷》, 于是他提 出了“十二氣歷”方案。
這條史料收錄在今本《道藏》第20冊450~451頁, 全名為“二十八宿旁通歷”, 是一部 叫《金鎖流珠引》的道術(shù)雜書的一節(jié),托名王方平、張道陵等著,李淳風(fēng)注, 實際作者當是五 代時人。這部旁通歷資料是一個歷表,有一年每天的日名,都是二十八宿名,一年十二
表1:《二十八宿旁通歷》
| 日\月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 1 |
奎 |
胃 |
畢 |
參 |
鬼 |
張 |
角 |
氐 |
心 |
斗 |
虛 |
室 |
| 2 |
婁 |
昴 |
觜 |
井 |
柳 |
翼 |
亢 |
房 |
尾 |
女 |
危 |
壁 |
| 3 |
胃 |
畢 |
參 |
鬼 |
星 |
軫 |
氐 |
心 |
箕 |
虛 |
室 |
奎 |
| 4 |
昴 |
觜 |
井 |
柳 |
張 |
角 |
房 |
尾 |
斗 |
危 |
壁 |
婁 |
| 5 |
畢 |
參 |
鬼 |
星 |
翼 |
亢 |
心 |
箕 |
女 |
室 |
奎 |
胃 |
| 6 |
觜 |
井 |
柳 |
張 |
軫 |
氐 |
尾 |
斗 |
虛 |
壁 |
婁 |
昴 |
| 7 |
參 |
鬼 |
星 |
翼 |
角 |
房 |
箕 |
女 |
危 |
奎 |
胃 |
畢 |
| 8 |
井 |
柳 |
張 |
軫 |
亢 |
心 |
斗 |
虛 |
室 |
婁 |
昴 |
觜 |
| 9 |
鬼 |
星 |
翼 |
角 |
氐 |
尾 |
女 |
危 |
壁 |
胃 |
畢 |
參 |
| 10 |
柳 |
張 |
軫 |
亢 |
房 |
箕 |
虛 |
室 |
奎 |
昴 |
觜 |
井 |
| 11 |
星 |
翼 |
角 |
氐 |
心 |
斗 |
危 |
壁 |
婁 |
畢 |
參 |
鬼 |
| 12 |
張 |
軫 |
亢 |
房 |
尾 |
女 |
室 |
奎 |
胃 |
觜 |
井 |
柳 |
| 13 |
翼 |
角 |
氐 |
心 |
箕 |
虛 |
壁 |
婁 |
昴 |
參 |
鬼 |
星 |
| 14 |
軫 |
亢 |
房 |
尾 |
斗 |
危 |
奎 |
胃 |
畢 |
井 |
柳 |
張 |
| 15 |
角 |
氐 |
心 |
箕 |
女 |
室 |
婁 |
昴 |
觜 |
鬼 |
星 |
翼 |
| 16 |
亢 |
房 |
尾 |
斗 |
虛 |
壁 |
胃 |
畢 |
參 |
柳 |
張 |
軫 |
| 17 |
氐 |
心 |
箕 |
女 |
危 |
奎 |
昴 |
觜 |
井 |
星 |
翼 |
角 |
| 18 |
房 |
尾 |
斗 |
虛 |
室 |
婁 |
畢 |
參 |
鬼 |
張 |
軫 |
亢 |
| 19 |
心 |
箕 |
女 |
危 |
壁 |
胃 |
觜 |
井 |
柳 |
翼 |
角 |
氐 |
| 20 |
尾 |
斗 |
虛 |
室 |
奎 |
昴 |
參 |
鬼 |
星 |
軫 |
亢 |
房 |
| 21 |
箕 |
女 |
危 |
壁 |
婁 |
畢 |
井 |
柳 |
張 |
角 |
氐 |
心 |
| 22 |
斗 |
虛 |
室 |
奎 |
胃 |
觜 |
鬼 |
星 |
翼 |
亢 |
房 |
尾 |
| 23 |
女 |
危 |
壁 |
婁 |
昴 |
參 |
柳 |
張 |
軫 |
氐 |
心 |
箕 |
| 24 |
虛 |
室 |
奎 |
胃 |
畢 |
井 |
星 |
翼 |
角 |
房 |
尾 |
斗 |
| 25 |
危 |
壁 |
婁 |
昴 |
觜 |
鬼 |
張 |
軫 |
亢 |
心 |
箕 |
女 |
| 26 |
室 |
奎 |
胃 |
畢 |
參 |
柳 |
翼 |
角 |
氐 |
尾 |
斗 |
虛 |
| 27 |
壁 |
婁 |
昴 |
觜 |
井 |
星 |
軫 |
亢 |
房 |
箕 |
女 |
危 |
| 28 |
奎 |
胃 |
畢 |
參 |
鬼 |
張 |
角 |
氐 |
心 |
斗 |
虛 |
室 |
| 29 |
婁 |
昴 |
觜 |
井 |
柳 |
翼 |
亢 |
房 |
尾 |
女 |
危 |
壁 |
| 30 |
胃 |
畢 |
參 |
鬼 |
星 |
軫 |
氐 |
心 |
箕 |
虛 |
室 |
奎 |
月, 每月三十日, 每日星宿名固定。原表抄錄用豎行從右向左很不整齊,經(jīng)整頓如表1。 這 歷表原有說明,說是算命用的,知道一人的生日即可由它查知他的“本命星”,還可依此安排祭祀日程。 檢索道教史料發(fā)現(xiàn),從漢代張道陵在四川創(chuàng)五斗米道開始,確實有本教門中獨立的歷法, 這種歷法“應(yīng)天二十四氣,合二十八宿”,“隨天立歷”。(見《三洞珠囊》,載于《道教要籍 選刊》10冊29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應(yīng)該就是旁通歷的來源。其中還可能吸收了四川少數(shù) 民族的一些歷法因素。大概因為這種歷法是太陽歷,不能與官定歷法抗衡,遂自損名義,命曰 “旁通”了。 旁通歷性質(zhì)是太陽歷。規(guī)定一年十二個月,一月三十日,年年如此,不置閏月。但又與精 密的太陽歷有重大出入: 1.一年360日,不是365.25日; 2.表1中有九個月的月尾與下月月首 星宿之名重復(fù);3.歷表中只有27個宿名,少了牛宿。
不排除原始史料有錯訛的可能。這些問題要留給史學(xué)家去研究。我們現(xiàn)在要看看這種歷 法有什么可取之處,有沒有可作古為今用的東西。有!這就是它的“天文歷”性質(zhì)。
此歷以天文星象注日,從而成為一種“天文歷”,這對普及天文知識非常有利。這個有利 因素須借助中國的二十八宿體制才能起作用。表1的二月一日奎, 八月一日角,是漢代的春分 秋分日所在宿。秦漢以降,中國歷法為“夏歷”,其特征是冬至在11月。旁通歷把二月排在 表首,是以春分為年首,遵夏歷之制。過了二千年到于今斗轉(zhuǎn)星移,春分的太陽已經(jīng)不在奎宿, 而在室宿了。巧的是, 表1中室宿恰在1月,可以排為歲首, 這相當于現(xiàn)行陽歷的三月。二十 八宿是黃道方位的標記。28這個數(shù)又是4和7的倍數(shù)。4便于把星空分為四個天區(qū), 古稱四 象,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可以配合一年四季;7則與一個星期的天數(shù)相合,便于與現(xiàn)代 作息制度配合。二十八個字正好與中國古詩的七絕字數(shù)一致,背誦容易。用拉丁化拼音字母 代表也可以,英文有26個字母,只要再添上兩個雙字母的頭和尾就行了,比如頭用Be,尾用En, 中間用A~Z。也可以用星期的日名附加四象之名作為二十八宿新名,如SUN of DRAGON、SAT of TIGER……??紤]一年365.25日,以及表1缺少牛宿,我們參考表1直接給出新的國際公 歷表“天文教育歷表”。
表2是365日,3、5、7、9、11五個月是大月,31天,其余七個月是小月30天。四年一 閏, 則以1月為31天。1月31日命為“奎”。此表中只有7月31日與8月1日重復(fù)宿名“角”, 閏年則1月31日與2月1日重復(fù)宿名“奎”。這兩天就算多加的星期日。其余角、斗、奎、 井四宿都是星期日。
以二十八宿注日重點在于:每月首日之宿就是當月太陽所在之宿。此宿亦可命為月名。 由此,任何一天晚上的星象都可以從歷表上簡單推算出來。例如5月為井月,1日為井日,則 此月太陽在井。于是午夜0時正南天空的星宿是15日的斗,而晚8時斗宿在正南之東側(cè)60 °。這是依一宿15°,12-8=4小時,4×15°=60°算出來的。正南則是11日的房宿。 其次是月相注法,我們?nèi)宰裱蚶ǖ姆桨?但比沈括更進一步。沈括方案里沒有注宿名這 一條。朔日那天月亮當然在月首之宿中,把朔日注在歷表中,那天的宿名自不必是月亮所在之 宿,然而那天的日數(shù)可以用來推算每天月亮所在星空位置。由于月亮運行一周天是27.32日, 近似便算作28日。所以每天月亮所在只須以朔日之日數(shù)加上當日之日數(shù),所得日數(shù)之宿名便 是當日之月位宿名。
表2:天文教育歷表
| 月 日 |
春分 2 |
谷雨 3 |
小滿 4 |
夏至 5 |
大暑 6 |
處暑 7 |
秋分 8 |
霜降 9 |
小雪 10 |
冬至 11 |
大寒 12 |
雨水 1 |
| 1 |
奎 |
胃 |
觜 |
井 |
星 |
翼 |
角 |
氐 |
尾 |
斗 |
虛 |
室 |
| 2 |
婁 |
昴 |
參 |
鬼 |
張 |
軫 |
亢 |
房 |
箕 |
牛 |
危 |
壁 |
| 3 |
胃 |
畢 |
井 |
柳 |
翼 |
角 |
氐 |
心 |
斗 |
女 |
室 |
奎 |
| 4 |
昴 |
觜 |
鬼 |
星 |
軫 |
亢 |
房 |
尾 |
牛 |
虛 |
壁 |
婁 |
| 5 |
畢 |
參 |
柳 |
張 |
角 |
氐 |
心 |
箕 |
女 |
危 |
奎 |
胃 |
| 6 |
觜 |
井 |
星 |
翼 |
亢 |
房 |
尾 |
斗 |
虛 |
室 |
婁 |
昴 |
| 7 |
參 |
鬼 |
張 |
軫 |
氐 |
心 |
箕 |
牛 |
危 |
壁 |
胃 |
畢 |
| 8 |
井 |
柳 |
翼 |
角 |
房 |
尾 |
斗 |
女 |
室 |
奎 |
昴 |
觜 |
| 9 |
鬼 |
星 |
軫 |
亢 |
心 |
箕 |
牛 |
虛 |
壁 |
婁 |
畢 |
參 |
| 10 |
柳 |
張 |
角 |
氐 |
尾 |
斗 |
女 |
危 |
奎 |
胃 |
觜 |
井 |
| 11 |
星 |
翼 |
亢 |
房 |
箕 |
牛 |
虛 |
室 |
婁 |
昴 |
參 |
鬼 |
| 12 |
張 |
軫 |
氐 |
心 |
斗 |
女 |
危 |
壁 |
胃 |
畢 |
井 |
柳 |
| 13 |
翼 |
角 |
房 |
尾 |
牛 |
虛 |
室 |
奎 |
昴 |
觜 |
鬼 |
星 |
| 14 |
軫 |
亢 |
心 |
箕 |
女 |
危 |
壁 |
婁 |
畢 |
參 |
柳 |
張 |
| 15 |
角 |
氐 |
尾 |
斗 |
虛 |
室 |
奎 |
胃 |
觜 |
井 |
星 |
翼 |
| 16 |
亢 |
房 |
箕 |
牛 |
危 |
壁 |
婁 |
昴 |
參 |
鬼 |
張 |
軫 |
| 17 |
氐 |
心 |
斗 |
女 |
室 |
奎 |
胃 |
畢 |
井 |
柳 |
翼 |
角 |
| 18 |
房 |
尾 |
牛 |
虛 |
壁 |
婁 |
昴 |
觜 |
鬼 |
星 |
軫 |
亢 |
| 19 |
心 |
箕 |
女 |
危 |
奎 |
胃 |
畢 |
參 |
柳 |
張 |
角 |
氐 |
| 20 |
尾 |
斗 |
虛 |
室 |
婁 |
昴 |
觜 |
井 |
星 |
翼 |
亢 |
房 |
| 21 |
箕 |
牛 |
危 |
壁 |
胃 |
畢 |
參 |
鬼 |
張 |
軫 |
氐 |
心 |
| 22 |
斗 |
女 |
室 |
奎 |
昴 |
觜 |
井 |
柳 |
翼 |
角 |
房 |
尾 |
| 23 |
牛 |
虛 |
壁 |
婁 |
畢 |
參 |
鬼 |
星 |
軫 |
亢 |
心 |
箕 |
| 24 |
女 |
危 |
奎 |
胃 |
觜 |
井 |
柳 |
張 |
角 |
氐 |
尾 |
斗 |
| 25 |
虛 |
室 |
婁 |
昴 |
參 |
鬼 |
星 |
翼 |
亢 |
房 |
箕 |
牛 |
| 26 |
危 |
壁 |
胃 |
畢 |
井 |
柳 |
張 |
軫 |
氐 |
心 |
斗 |
女 |
| 27 |
室 |
奎 |
昴 |
觜 |
鬼 |
星 |
翼 |
角 |
房 |
尾 |
牛 |
虛 |
| 28 |
壁 |
婁 |
畢 |
參 |
柳 |
張 |
軫 |
亢 |
心 |
箕 |
女 |
危 |
| 29 |
奎 |
胃 |
觜 |
井 |
星 |
翼 |
角 |
氐 |
尾 |
斗 |
虛 |
室 |
| 30 |
婁 |
昴 |
參 |
鬼 |
張 |
軫 |
亢 |
房 |
箕 |
牛 |
危 |
壁 |
| 31 |
|
畢 |
|
柳 |
|
角 |
|
心 |
|
女 |
|
奎 |
要想使這份“天文歷”的天文內(nèi)容更豐富些,可以加注金、火、木、土四大行星的方位, 這只要注在以所在宿位為日名的日子上就行了。這在表2上會表現(xiàn)為四條很規(guī)則的曲線,非 常醒目。當然,照此辦理,還可以編制更詳細的天文歷。
這種新太陽歷方案與已有諸家方案不同之處就是運用中國的二十八宿把新歷充實了天 文學(xué)內(nèi)容。這些天文內(nèi)容雖然非常粗略簡單,但對于少年兒童則恰如其分。歷表的鮮明規(guī)則 性,二十八字宿名的可背誦性,有如“小九九”,必會吸引童蒙求知的好奇之心。所以這個歷 法非常有利于兒童的科學(xué)教育。
有人分析過當今聯(lián)合國改歷的動向,認為由于計算機解決了工商管理中的計算困難,改 歷已失去了經(jīng)濟動力。預(yù)期2000年不會改歷,此后如何也難預(yù)料。
但是我們要向聯(lián)合國的負責改歷的機構(gòu)—經(jīng)社理事會,或者逕向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呼吁, 也向曾正式表示不支持改歷的美國政府和公眾呼吁:不要把改歷只看作一種經(jīng)濟生活的需要, 要把這看成教育事業(yè)的必要事務(wù)。我們依據(jù)中國道教太陽歷改進設(shè)計的歷法就是由這一考慮 出發(fā)的,所以我們把這新歷法取名“天文教育歷”。
明末學(xué)者顧炎武說過:“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這是事實。然而現(xiàn)代社會科技文明高 度發(fā)達,人們對宇宙星空反倒陌生了。盡管影視宣傳中大演星外來客、星球大戰(zhàn)之類的科幻 內(nèi)容,可是城市燈火的奪目光芒加上工業(yè)和生活的煙氣塵氛幾乎完全掩蓋了壯麗的星空。能 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觸目驚心,遂教斗車空運,漢槎收帆,牛女誰憐,參商無指。這樣下去總有一 天會鬧到星月無光的地步。中國的經(jīng)濟騰飛剛剛起步,十幾億人口的未來星空如何保持三代 風(fēng)光,尚可規(guī)劃。西方人盡管高唱:“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在那星空的外面住著慈愛的天父。”(貝 多芬第九交響樂歌詞)可他們給天父臉上抹了多少黑喲!
我們要借改歷一事再敲警鐘,呼吁世人教育下一代保護地球!擦亮地球面向宇宙的窗子, 像上古三代之人那樣投入廣闊無垠的宇宙懷中。
當然,從教育需求出發(fā)也可以設(shè)計出各種不同的歷法方案來,但改歷以教育需要為目標 總是對的。我們的方案可作為引玉之磚,提供給世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