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跋李莊簡公(1)家書
陸游 [原文]: 一日平旦(6) 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過嶺(7),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8 )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9)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注釋]: (1)李莊簡公:李光,字泰發(fā),上虞人。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jìn)士。宋高宗時,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等職,因不滿秦檜“盜弄國權(quán),懷奸誤國”,憤而去職。后來受到秦黨的陷害,一再貶謫,遠(yuǎn)徙海南。卒謚莊簡。有《莊簡集》。 (2) 李光參政罷政歸鄉(xiāng)里二句:李光于宋高宗紹興九年(1139)十二月“罷參知政事”(見《宋史•宰輔表四》)回鄉(xiāng)里,至十一年(1141)冬受到貶謫,“責(zé)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瓊州安置”(見《宋史》本傳),其間在鄉(xiāng)里居住兩年,時陸游只有十六、七歲。“年二十”,當(dāng)系舉成數(shù)而言。“丈”,對長輩的敬稱。“參政”,參知政事的簡稱,即副宰相。 (3) 先君:陸游稱其已死的父親陸宰。 (4) 劇談:暢談。 (5) 咸陽:秦都咸陽。秦檜擅權(quán)獨(dú)斷,排斥異己,故以暴秦為喻,稱為咸陽。 (6) 平旦:清晨。 (7) 趙相:趙鼎,宋高宗時宰相。因反對和議,為秦檜所排斥,屢遭貶謫,死于吉陽軍(治所在今廣東省崖縣)。過嶺,《宋史•高宗紀(jì)六》載紹興十年(1140)六月“再貶趙鼎漳州居住,又貶清遠(yuǎn)君節(jié)度副使,潮州安置”。此指趙鼎赴潮州事。嶺,當(dāng)指揭陽嶺,是由福建通廣東必經(jīng)的山路。 (8 ) 青鞋布襪:平民的服裝。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dú)胡為在泥滓,青鞵布襪從此始。” 鞵,鞋的異體字。 (9) 兒女態(tài):形容感情脆弱的人,多愁易感,經(jīng)不起折磨。韓愈《北極一首贈李觀》詩:“無為兒女態(tài),憔悴悲賤貧。” (10) 雖徙海表:雖然遷謫海外。《宋史•李光傳》:“居瓊州八年,……呂愿中又告光與胡銓詩賦倡和,譏訕朝政,移昌化軍,論文考史,怡然自適。年逾八十,筆力精健。”瓊州、昌化軍,均屬海南島。 (11) 笠澤:太湖的別名。陸游祖籍甫里(今江蘇吳縣),在太湖濱,故稱。 [題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