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怡就
痞證多見于中醫(yī)脾胃疾病,筆者從臨證中體會到,除調治本臟外,還需重視化痰瘀、調升降,這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現實意義,故有必要深入探討。
1痞證的病因病機
《雜病源流犀燭》云:“痞滿,脾病也,本由脾氣虛,及氣郁不能運行,心下痞塞填滿。”《類證治裁》則認識到“痰熱阻痹”、“痰挾瘀血”等原因均可形成痞證。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只有脾胃胃健運,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升降運動。若脾胃虛弱,運化失職,不僅氣血生化無源,而且可致痰濕內生。由于痰性粘滯,必然影響氣血運行而產生瘀滯,而瘀血內阻也必然影響到津液輸布而生痰,此即“津血同源,氣血相關”之理。痰瘀互結,郁滯中焦,影響氣機不得流通,以致脾胃升降失調而形成痞證,誠如《明醫(yī)指掌》所云:“痞者,否也,不通之意,由陰伏陽畜,氣血不運而成。” 從現代醫(yī)學角度看,痞證常見于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壅積癥等病。其病理改變?yōu)檎衬ぐl(fā)生充血、水腫,并有稠性粘液;或潰瘍形成,或腺體萎縮,甚至腸化生;或胃腸運動功能障礙,排空減緩,胃腸郁積脹氣等,郁久化熱,則可見粘膜糜爛、出血。這些病理變化與中醫(yī)“痰瘀郁滯”的概念相一致,與氣機升降失常密切相關。
可見,痞證的病因病機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但無論何種因素占主導,其基本的病理轉歸都將導致痰瘀互結,氣血失和,因而其病理變化以痰瘀郁滯、氣機升降失常為主要病機。 2治法與機理探析
“精氣欲其行也,血脈欲其通也”(《呂氏春秋·達覽》),臟腑以通為用,氣血以通為貴。人體的氣機升降運動有賴于血液的正常運行,痰瘀郁滯,氣血失和,則脾胃升降失序,傳化無由而壅塞成痞,治療上,諸多醫(yī)家均認為非升降脾胃不能速收良效。然而調理升降,如果不化痰活血而徒理氣益氣,氣機仍難通暢?!对囆Х秸摗吩疲?#8220;心下痞,宜升胃氣,以血藥佐之,若全用氣藥導之,則其痞愈甚。”實為經驗之談。臨床上一些痞滿病人,從氣論治,時效時罔效,究其原因,即因醫(yī)者拘泥于治氣,而忽視了理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秲冉洝吩疲?#8220;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乃致平和”。針對痰瘀郁滯,升降失常的病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著重于化痰瘀、調升降,以化痰活血,升降氣機為貫穿之法,氣血同治,升降并調,相輔相成,疏達開通,使病邪得去而元氣自復,清陽得升而濁陰得降,則痞滿可除。
據現代藥理和臨床研究,化痰活血,調理升降的方藥,具有適應原樣作用,能雙向調節(jié)血液凝固性、流變性和纖溶性,改善胃腸循環(huán),擴張血管,加速血流,糾正微循環(huán)障礙,改善組織的營養(yǎng),促進胃與十二指腸粘膜恢復正常;同時能調整胃腸運動功能,排除胃腸道脹氣,抗菌消炎,抑制滲出,促進炎癥吸收和潰瘍修復;此外,還能調節(jié)人體的免疫功能,改善機體應激能力,減輕機體反應性,使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協調,恢復機體正常自穩(wěn)調節(jié)。由于化痰活血升降法具有整脾胃功能和消除病因、對癥治療等作用,故能取得良好效果。
3病案舉例
例1:魏×,男36歲,司機。1994年3月2日初診。主訴:患者二月來經常脘腹痞悶脹滿,噯氣納呆,大便秘結,纖維胃鏡檢查示:胃竇胃體部紅白相間,呈花斑狀,淺表糜爛,充血、水腫、分泌物多。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間服各種西藥未效,前醫(yī)改用中藥治療,或用疏肝理氣,或用健除濕清熱之品,皆不中病,藥后脘腹痞滿稍舒,不多時脹滿又起,且日漸加重。刻診:患者胃脘滿悶,飯后尤甚,口苦,噯氣多,時有腸鳴,便秘,形體消瘦,夜睡不寧,舌紅,邊有瘀點,苔黃膩,脈濡數。證屬濕熱痰瘀郁滯,升降失常。治以升清降濁、化痰活血,佐以清熱。方選溫膽湯加味:法半夏12g,茯苓12g,陳皮10g,竹茹7g,枳實7g,田七粉10g(分2次沖服),莪術10g,丹參20g,郁金10g,蛇舌草30g,石膏10g(分沖),沉香末2g(沖服),甘草3g。服3劑,患者矢氣頻作,自覺爽快,脘腹痞悶,噯氣明顯減輕,上方加升麻10g,荷葉6g,繼服6劑,諸癥悉平,后以上方配合升陽益胃湯調理月余,自覺脘腹舒適,一般情況良好。X線鋇餐透視及攝片復查:僅胃體大彎側粘膜紋增粗,余無異常。提示病情向安。
例2:謝×,女,30歲,工人。1994年12月6日初診?;颊甙肽陙斫洺3霈F上腹部脹悶不舒,時伴有隱痛,噯氣呃逆,惡心,常在飯后2~3小時嘔吐食物或痰涎,勞累或情緒緊張則發(fā)。半月前因生氣后上述諸癥益甚,并伴神疲乏力、納呆,舌紅苔白潤,脈緩。X線鋇餐透視:胃粘膜皺襞粗亂,十二指腸上部腸段擴張,幽門通暢,鋇劑在十二指腸內徘徊,平臥后順利排入空腸。診斷:1、慢性胃炎;2、十二指腸壅積癥。辨證屬肝脾不調,胃失和降。初予半夏瀉心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連服6劑,見效甚微。遂于原方加入化痰瘀、調升降之品化裁,即見功效。處方:法半夏12g,黃芩10g,黃連10g,生姜10g,橘皮10g,枳實10g,川樸10g,丹參20g,田七10g(分沖),莪術10g,王不留行10g,升麻10g,沉香末2g(分沖),旋復花10g,代赭石20g(先煎),甘草3g。服藥5劑,脘腹痞滿,、惡心嘔吐明顯減輕,效不更方,繼服5劑,痞滿基本消失,胃納增加,唯覺神疲,食后偶有惡心,上方去旋復花、代赭石、王不留行、枳實,加四君子湯調理2月。隨訪2年痞滿未發(fā)。
例3楊×,男,45歲,干部。1995年11月18日初診?;颊咧髟V脘腹痞滿、時痛,反復發(fā)作8年,每于秋冬季節(jié)加重?,F胃脘終日悶脹不舒,食后尤甚,噯氣納差,時泛清水,身倦乏力,面色蔞黃,形體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沉緩。胃鏡檢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證屬脾胃虛寒,痰瘀郁滯。治宜溫中化痰,活血消痞。以厚樸溫中湯加減:厚樸12g,陳皮10g,草豆蔻10g,干姜10g,茯苓12g,田七粉10g(分沖),丹參15g,川芎10g,姜芡10g,沉香末2g(分沖),防風10g,甘草3g,杏仁10g。藥后矢氣頻頻,5劑后脘腹脹悶明顯減輕,上方去丹參、川芎加莪術10g,北芪15g,續(xù)進10劑,諸恙悉除,繼用上法配合草豆蔻丸溫中健脾、化痰活血,共服藥2月余,精神、飲食均好,自覺無明顯不適。胃鏡復查顯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隨訪迄今未見復發(fā)。
4體會
痞滿是一種虛實寒熱挾雜的復雜癥證,目前仍難于用單一的方法根治。根據本證的病理改變,在辨證辨病相結合的基礎上運用化痰活血、升降氣機法,臨床驗證確能顯著提高療效。至于應用指征,不管臨床有無明顯的痰瘀互結征象,均可根據病理推論而采用本法。在升降氣機方面,由于肺主氣、主肅降,肝主升發(fā)、主疏泄,適當選用疏肝理肺的藥物如杏仁、蘇梗、升麻、旋復花、郁金、佛手等,則取效更佳。
“寒熱補瀉,在邪正虛實中求之”,本法既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其他治法(如清熱、溫中、補虛等)運用,關鍵在于掌握分寸,靈活化裁??傊?,應把化痰瘀、調升降的思想貫穿于痞證治療之始終,這在理論和臨床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
|
來自: 書香門魚 > 《醫(yī)學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