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dǎo)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四書概述
一、論語
作 者
由「孔子」的門人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纂輯。
類 別
十三經(jīng)之一,四書之一。
內(nèi) 容
1.孔子門人弟子聽課或日常發(fā)問的筆記。
2.記錄孔子與時人或弟子的對話和孔子弟子之間或與時人的對話。
3.記載孔子的言語行事。
學(xué)說要旨
以「仁」為中心思想。
篇 章
漢代論語原有三種:魯論、齊論、古論。
西漢末年,張禹以魯論二十篇為主,兼採齊論、古輪,號「張侯論」,就是現(xiàn)在的流通本。
注 釋
1.以何晏集解、朱熹集注、劉寶楠正義最著名。
2.十三經(jīng)注疏本以 魏 何晏 集解、宋 邢昺 疏。
二、孟子
為「孟子」的弟子所記。
原屬子書,因為宋代學(xué)者,特別重視孟子,所以南宋光宗紹熙年間,收入經(jīng)部。
全書強調(diào)「義」字,與論語強調(diào)「仁」字,互相表裡。
1.道性善。
2.尊王賤霸。
3.貴民輕君。
4.先富後教。
5.重仁義、輕功利。
6.拒楊墨、放淫辭。
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1. 趙岐 章句、朱熹 集注、焦循 正義 影響最大。
2.十三經(jīng)注疏本採 漢 趙岐 注、宋 孫奭 疏。
三、大學(xué)
或認為是「曾子」所作。
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 程頤 將之提出,單獨成冊。
1.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2.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經(jīng)一章、傳十章。(傳為解釋經(jīng)的文字)
禮記有 鄭玄 注 ,另外有 朱熹 四書集注 的 大學(xué)章句。
四、中庸
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孔伋)所作。
原為禮記第三十一篇, 朱熹 將之與 論語、孟子、大學(xué) 合編為 四子書 ,通稱 四書。
1.孔門傳授心法的書。
2.儒者以為:大學(xué)至中庸的門戶,中庸是大學(xué)的閫奧。
禮記有 鄭玄 注 ,另外有 朱熹 四書集注 的 中庸章句。
☆四書:經(jīng)---論語、孟子;取自 禮記 的篇章---大學(xué)、中庸。
☆四書編纂意旨:
1.總綱:大學(xué)之道,在名明德。
2.分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依仁、行義:論語的仁(內(nèi)心),孟子的義(行為)。(一切的基本和行為的準(zhǔn)則)
4.達道、成德:中則不偏,庸則不易,行天下之正道,得天下之定理。
5.止於至善:終極目標(biāo)。
來自: LM0318 > 《450 礦冶》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3《〈大學(xué)〉廣義》《大學(xué)》之由來
3《〈大學(xué)〉廣義》《大學(xué)》之由來。南宋朱熹在二程改編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加工,將《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合編在一起,稱為《四書》...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卷七)(中庸)》宋 朱熹 撰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卷七)(中庸)》宋 朱熹 撰。
四書章句集注(南宋)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原文本來自“中華文化網(wǎng)”,本站已補缺字。大學(xué)章句。中庸章句。論語章句。孟子章句。大學(xué)集注。中庸集注。論語集注。孟子集注。附錄。
顧農(nóng):略談四書五經(jīng)
《尚書》的今古文之爭是經(jīng)學(xué)史上著名的公案,早就有人懷疑《古文尚書》的真?zhèn)?,到清朝,著名學(xué)者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丁晏(《...
科舉考試的專用書“四書”都是什么書?
科舉考試的專用書“四書”都是什么書?“四書”指的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所以“四書”的順序應(yīng)該是《大學(xué)》、《...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大學(xué)選
二、朱熹提倡:朱熹繼承程氏之學(xué),不但極力提倡大學(xué)、中庸、孟子、論語,更為它們分章析句,為大學(xué)、中庸作注,為孟子、論語編著集注,其間易稿多次,歷時四十多年。光宗紹熙元年(西元一一九○年),...
現(xiàn)代人如何讀經(jīng)典?朱熹早已經(jīng)給過我們答案
朱熹像。講究中庸的是君子,做不到的是小人,中庸貴在長期堅持,時時都能做到,短暫的中庸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到朱熹不同了,他把《中庸...
《中庸精義》前言和目錄
《中庸精義》前言和目錄?!妒酚?#183;孔子世家》說:“子思作《中庸》。”鄭玄說:“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鬃又畬O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碧拼懙旅鳌⒖追f達、宋代二...
中庸原文及譯文
中庸原文及譯文?!吨杏埂泛喗?。朱熹認為《中庸》“憂深言切,慮遠說詳”,“歷選前圣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就是之明且盡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開頭引...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