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為人修身的中正之道 “中庸”一詞出自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一書??鬃诱f:“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說,中庸作為一種美德,是最高的境界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缺乏這種美德已經(jīng)很久了。 “中庸”在《論語》中就出現(xiàn)了這么一次,僅僅從這句話很難看出它的明確含義。不過,后人根據(jù)《論語》中記述的孔子相關(guān)的言行,對它的含義做出了較為明晰的解釋。宋代學(xué)者朱熹認(rèn)為:“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也就是說,“中”就是不要太過分,也不要達(dá)不到,而“庸”,就是指一種平平常常的狀態(tài)。“中庸”,就是要求人們在事物的兩個極端之間選取或者把握一個中道,并可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加以實踐。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人因為一知半解,對中庸做人在理解上有著許多謬誤。中庸之道,實有兩層含義,其一為中正,其二為永恒持久。 中庸做人,若為修身養(yǎng)性,則必使思無妄,行無邪,走正道,這是為人修身的中正之道。人生之初,其喜、怒、哀、懼、愛、惡、欲、憂、智、思等情感還沒有形成,如同宇宙混沌之初,混混沌沌,如同一體,待其生長,有感于物才有了此十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然后又有了性之不同,所以也才有了愚癡、頑劣、小人、中人、君子、賢人、圣人之分。人都自以為正確,而不認(rèn)知自己的缺失,只有那些遵循了中庸做人思想的人,才會從正反兩個角度審視自我,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做人的中庸內(nèi)涵非常豐富,比如,人要適度工作,不能好逸惡勞,也不能勞累過度,必須有勞有息;人都喜歡山珍美味,但食多傷脾胃,只要吃飽了就行了,中醫(yī)提倡八分飽,就是這個道理,不食則饑,過飽則傷;人都喜好美色,男女皆然,但過于沉迷就會傷精損身,而完全禁戒也會讓身體不適,所以君子好色而不濫,行之而有度;人都有悲痛之情,但如果悲傷過度,也會傷了身體,所以聰明的人總是適度悲痛;人都難免發(fā)怒,但怒大傷肝,憤怒也不可過度,適可而行;人都會有所畏懼,也會有無所畏懼,但畏懼也應(yīng)有度,更不能因畏懼止步不前;人都會有憂傷為難之事,但憂傷過度也會傷身,最好的辦法就是時有遠(yuǎn)慮,有備無患;人的智慧各有不同,有人好呈能示強(qiáng),有人唯唯諾諾,最聰明的人總是盡其所能,量力而行;有人喜歡思考,多思傷身,必有其度;有人很自卑,有人很自負(fù),自卑與自負(fù)都有害于人,最合適的狀態(tài)則為自信。凡此種種,可推及所有事物之中,凡修身、求學(xué)、處世、立事、齊家、治國、平天下,堅守中庸之道就會有所成,丟棄中庸之道必然難以成功。所以,為人為友為政都離不開中庸哲學(xué)。做任何事都必須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否則,什么事都走極端,就會過猶不及,使事與愿違。 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還有持恒之義,強(qiáng)調(diào)做事要有恒心,要心無旁騖,無論何時、何事、何地,都必須抱有真誠之心。無誠心、無恒心、無真心,再美好的事物也會半途而廢,終究一事無成。 孔子用一生的時間實踐了中庸之道。他常常以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來看待人和事,例如,在評論他的弟子時,他認(rèn)為子張做事有點偏頗,是為“過”;而子夏做事則常有點底氣不足,顯得拘泥,是為“不及”。在他看來,“過分”與“不及”這兩者,都不能保持中道,都不是做人處世的最佳狀態(tài)。顯然,他主張“無過無不及”。孔子在評價《詩經(jīng)》中的《關(guān)睢》一篇時,說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也就是說,它表達(dá)出來的情感恰到好處,快樂但不至于放蕩,憂愁又不過于悲傷??鬃映S?#8220;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溫而厲”等話語,就是要告誡人們:可以滿足個人欲望,但不要貪婪;人要保持莊重,但不要驕做;人要有威嚴(yán),但不能顯得兇猛。這些都體現(xiàn)出中庸的美德。 我們生活的最高典型終究應(yīng)屬孔子所倡導(dǎo)的中庸生活,這也正是中國人所發(fā)現(xiàn)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里把這種生活理想很美妙地表達(dá)出來: 看破浮生過半,半邊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xiāng)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jīng)塵,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顏,馬放半韁穩(wěn)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這種理想化的中庸生活與我們今天所倡導(dǎo)的構(gòu)建和偕社會的思想也是一脈相承的。只要我們真正地做到了中庸哲學(xué)所倡導(dǎo)的為人處世方略,我們所期待的那種花香四溢、笑盈八方的理想生活也就離我們不遠(yuǎn)了。 |
|
|